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2023-08-10文海棠

中关村 2023年7期
关键词:辅导效能差异

文海棠

应对方式是影响就业焦虑的重要因素,而自我效能感也能够实现对就业焦虑的影响。为此,结合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背景,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情况,并探索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针对大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指导,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持续贯穿到了整个学习阶段,且应对方式可直接影响就业焦虑水平,而自我效能感能够实现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调控,从而达到有效消除就业焦虑的负面情绪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可根据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课程干预、家庭科学引导方式和就业市场调控,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健康的学习、生活、就业环境,从而达到有效缓解就业焦虑的效果。

一、就业市场现状及焦虑发生原因

根据2023年就业形势来看,共有1158万大学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依然非常“严峻”。从就业大学生的学历情况来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其次为本科生,高职高专的初次就业率最低。而且大学生本身也存在某些不足,比如社会实践较少,在学术研究过程易出现与市场脱节的现象,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虽然平稳,但出现就业流向集中、人岗匹配度差等现象。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群体就业形势,其中的参与者大学生势必会产生某些反应,而就业焦虑就是其中一种,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关注,以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就业焦虑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它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应对就业焦虑,才能帮助大学生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特点

(一)就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显著

大学生就业焦虑整体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就业焦虑显著低于女生。对就业焦虑的构成维度作进一步观察发现,在“对前景的担忧”维度,男生就业焦虑显著低于女生;在“缺乏社会支持”维度,男生就业焦虑显著低于女生。男女在就业焦虑上的显著差异,部分可能来自目前就业环境、就业机会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招聘现场可以发现,部分职业是优先录取男性,男性在就业市场具备更高的优势。因此与男性相比,女生会展现更高的就业焦虑。

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显著,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的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三大学生、大四大学生、大二大学生、大一大学生。大三时期,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大学生普遍在大三确定实习单位,进而确定工作单位。

(二)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显著

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存在男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女生显著低于男生。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来自女生相对男生来说会偏向于选择积极的处理方式,女生在心态调整和认知调整方面较为擅长,会通过各种方式找可以积极解决就业压力的方法。

不同年级在应对方式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其中大一年级、大四年级大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倾向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倾向上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大一。这可能是因为大三年级处在大学生活中较迷茫的一个时期,面临着诸多重要问题,例如巨大的学业压力、同时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大三进入到一个大学生活矛盾的集中点,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此时社会支持较少,因此更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三)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父母学历上差异显著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同时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显著,大四年级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学生。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个体会不断对自我进行思考。自我效能感与过去的经验存在很大关系。大四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经验积累,特别是成功经验,会显著地影响其自我对于个体能力与掌控力的判断,从而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三、缓解就业焦虑的对策

(一)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教育内容包括缓解学生焦虑,加强学生自我意识,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愉悦接纳自己,恢复信心,克服焦虑心理。要顺利实施心理辅导教育,在施教手段上,教师要从传统的课堂讲解向更加多元的授课方式过渡,例如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心理互助小组,积极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抗压和承受挫折能力,培养大学生自强自信,从容面对挫折与挑战。此外,心理辅导活动主要参与者包括大学生、父母、学校,根据家校合作的育人理念可知,只有三方充分配合协调,在教育观念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达成共识,才能增强家校育人合力。所以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机制,增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如此才能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打好基础,具体实施方法见表1。

表1 心理辅导干预方案

(二)增强个体的效能感

当前大学生面临较重的就业压力,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焦虑、孤独、自卑等负面情绪,为了通过个体效能感的培育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辅导的内容就要讲逻辑,要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先从认识自我展开,借助“为何学习?”“为何就业?”“期望达成什么样的社会成就?”等问题指引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发展潜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锻炼积极性,师生一道经历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考验,达成能够体现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成长模式。效能感的培育是对学生进行个人素质和自我适应力锻炼的重要载体和方式,积极健康、富有成效的效能感培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完成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开展心理辅导时,要充分将效能感培养和心理教育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在成长中直面自我、直面内心,通过审视自我来感知自我心理素质,通过锻炼自我来增强自我适应能力,让自我对各种心理问题具有更良好的抵抗性,对社会挑战也能有更出色的适应性。

(三)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通过交谈挖掘有用信息,为后期心理辅导提供参考,同时了解大学生基本情况。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完成相关检查,介绍与就业焦虑相关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对自身焦虑情绪的了解,从而能够重视焦虑情绪。此外,要倾听大学生诉求,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出发给予大学生关心、肯定与鼓励,保持每周与大学生进行一次及以上的深入探讨,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给予专业建议,通过谈话引导大学生重塑信心。同时,还要定期举行心理知识宣讲课,发挥集体作用,为大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在宣教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将内心情绪释放出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安排大学生参与校内组织的娱乐活动,如绘画、手工艺、瑜伽、康复操等,通过社交建立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功能,促进校园生活质量改善,缓解大学生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四)避免来自家庭的就业压力

为了减轻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院校要引导家长能够重视起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并鼓励家长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充分掌握学生的需求,适时关心,切实有效地落实以生为本。院校教职工应当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深入到家庭中与家长建立起友好互动关系,并客观评价学生在家的实际表现,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促进家校共育能够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奠基石。在心理辅导中,教师要以心理学为支撑,通过对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及行为进行识别,及时帮助大学生纠错,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情绪疏导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力,引导大学生学会理性客观看待自己和事物,对就业和未来发展能有准确认知。

四、结语

猜你喜欢

辅导效能差异
相似与差异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