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领域素养培育的策略研究

2023-08-10高美玲

新校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记实事例习作

高美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为主线,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书面语言表达。在“表达与交流”领域,记实作文在小学阶段占比较大,对记实作文板块的教学研究尤为重要。记实作文需要学生能够把发生在真实生活情境的体验运用文字流畅地表达出来,学生能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小学语文高段记实作文以课标为依据,以素养培育为导向,通过“习作标准”这一教学支架的搭建,来实现教学评一致,助力学生评改习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素养。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借助记实作文板块,浅谈对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领域素养培育策略研究的思考。

一、紧扣课程标准,明确素养指向

(一)课标陈述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选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第3条

2.“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选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提示

3.“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选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第三学段

(二)课标分析

通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学段目标、任务群及学业质量的相关记实作文的描述可以看出:第三学段课程目标指出,学生应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留心周围的一切,为习作储备素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进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业质量”要求明确提出写记实作文,记实作文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大类型,其中写人记事类文章要求学生运用记实作文这一载体,在具体事例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标强调的是在生活中作文,强调表达个人真情实感。记实作文不仅要符合一定的场景、具体的内容和实际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培养健康的写作心态,克服浮夸的书写作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自我的写作理念,引导学生在记实作文写作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持续进阶地学习真实地表达自我,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深挖教材,确立素养目标

(一)习作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分析

纵向分析记实作文“表达情感”这一习作要素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通过梳理,在要素落实方面,从中段“写出自己的感受”,再到高段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到六下“选择合适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见小学阶段的记实作文“情感表达”的要素落实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习作主题的编排上,教材编排依据课标,充分考虑学生年段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如五年级上册“我想对您说”、六年级下册“让真情自然流露”,通过立体化地编排、具体化地指导,再加以记实类习作的学习,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地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流露真情的方法。

(二)单元教材分析

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习作要求紧紧围绕单元学习内容,先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匆匆》运用一系列的问句,直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叹息。《那个星期天》把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中——通过四个具体事例,表达焦急又激动的心情;通过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写出心里越来越失望,最后绝望。“习作例文”是学生习作的范本。例文《别了,语文课》通过自己情感的变化,表达“我”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及对祖国的不舍与眷恋。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从两件小事,看到了母亲和毕大妈生活的智慧,表达赞美之情。同时旁边的批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怎样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总之,教材为学生“选择合适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一要素的落实提供了由读到写的范例。

(三)确立单元素养培育目标

综上所述,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与单元习作要素,我们确定了本次记实作文的目标为:(1)能选择印象深刻的事例,把事例的经过写清楚、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提升选材能力与思维能力。(2)能运用“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和直抒胸臆的方法,写清楚情感变化,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提升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3)能借助习作标准交流分享修改习作,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

三、搭建教学支架,落实核心素养

(一)定主题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事例,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习作时,学生首先能选取印象深刻的事例,确定主题;其次把事例写具体,也就是事例清楚的基础上加上丰富的细节描写;最后,在叙事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抒情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两组表达不同情感体验的词语,一组词语属于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组词语属于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些词语能够引起学生的共情,通过同学间的交流陷入回忆,打开记忆的闸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会有很多相似的经历,但同样的事情,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可能会引发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但不一样的事情可能会引发一样的情感。即使是普通、平凡的小事,只要饱含深情,再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就能让真情自然流露,從而确定习作主题。

(二)明要点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可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点。一是明确印象最深的情感体验是什么。目的是通过交流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使之在交流中明确主题,并借此打开思路。二是明确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教材引导学生先回忆当时事件的经过,理清思路。目的是让学生梳理事情脉络,能把事情写清楚、具体。三是明确怎样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教材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中学习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情感有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目的是让学生把之前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学到的表达情感地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搭支架

根据习作要点,进一步提取信息,可以归纳出本篇习作标准三个评价维度:主题明确;事例具体;情感真实。习作要做到主题清楚明确,能围绕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同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并运用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在这个基础上,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真挚的情感。

例如,学生选取了考试失利这个事例来写,内容合适。同时运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情感变化明显,如“雪白而幽雅的月光随风洒向大地,透过窗户,也洒进了我无奈而又焦急的心。”“我既着急又无奈,正如晏殊《蝶恋花》里的那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叮——顺利交上试卷,我心中激动兴奋,这一刻竟爱上了学习。”借助融情于景的描写方法,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发现,“习作标准”这个教学支架的搭建,让教师更会教,学生更会写,且不仅会评价他人的习作,更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真正打造教学评一体,让语言表达落到纸上开花。

四、坚持文化育人,提升表达素养

以“表达与交流”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板块梳理,不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意义都是重大的。通过记实作文板块教研,搭建“习作标准”这一教学支架,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抓手,让学生通过正面的语言练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素养。

轻松促教。对教师来说,习作板块梳理从课标出发,结合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理清习作思路,搭建教学支架,让教学思路更清晰,更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架构支架进行主动学习,为教师的教学助力。

支架賦能。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一种个性的表达,它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解决“无话可写”“写空话”“写套话”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框架,能让学生在写作之前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习作标准”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提升文学表达素养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记实事例习作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镇江搭建“两个责任”记实平台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习作展示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斋名记实
情系下一代 艺苑新花开:青春励志剧《春天的童话》(新版)排演记实
“八·六”海战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