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命题的实践与思考

2023-08-09周海欧王怀文苏章顺张春艳

化学教与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多角度

周海欧 王怀文 苏章顺 张春艳

摘要:主题式命题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命题,题目包括该主题在高一、高二、高三阶段的进阶认识,围绕该物质或主题,进行的多种考核方式。各题目之间一定具有关联性,所有题目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

关键词:同一主题;多角度;主题式命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23)12-0073-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3.12.016

主题式命题是指围绕某一研究对象,沿着化学研究的思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全面地、深刻地分析对象,充分运用“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展现研究过程,关联地、进阶地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很好地兼顾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其中“多角度”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向不同年级(高一、高二、高三)的难度,从学业质量水平的角度对不同年级的试题难度作出指导;二是指向不同高考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主题式命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考试题中比重逐渐增加。[1]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以“主题式命题”“多角度命题”为主题,连接词为“or”,得到185条结果,其中多数为英语学科命题研究;搜索理科类文献,得到7篇有价值文献,发现“主题式命题”研究贡献者主要为佛山市教研室王怀文。研究围绕同一主题的多角度命题,将进一步呈现主题式命题较为完整的体系,充分展现主题式命题在考查“一核四层四翼”的独特优势。

二、命题路径

要做好多角度主题式命题,首先选择真实的情境素材,明确试题类型,多角度、多方面深入挖掘素材,改编素材命制一组试题框架(题干、设问),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问题,既要做到对试题有宏观的了解,又要做到细节上精准把握;要寻求创新,包括信息表现形式(符号、图、表等)、设问形式(开放设问)、作答形式(文字表达、图像、填表等)、新信息、新物质、新工艺等,最后通过测试评价,优化调整试题。命题程序如图1所示。

三、命题实践

本文以 SF6这一陌生物质主题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试题素材:元素组成、原子组成、化合价、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晶胞、SF6的实验室合成、工业生产、SF6产品质量分析和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率、环境保护的角度等。

【方向一】指向不同年级的主题式命题

1.高一年级的考查要求和命题展示

(1)高一年级的考查要求

高一年级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学科认识和分析物质的基本角度、手段和方法。对陌生物质,一方面要能夠从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化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达及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能够基于对物质的分析,选用常见仪器进行制备或性质探究,有意识地通过条件控制达成目的。

(2)试题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一种人造惰性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灭弧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其制备反应为S+3F2=SF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F6分子中S 的化合价为+6价

B. SF6分子中只有极性共价键

C.制备反应中,S是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D.制备反应中,每消耗2.24 L F2(标准状况),转移电子数为0.2NA

答案:C

(3)考试结果分析

试题设计为2分。选取我区5683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平均分为1.5077,区分度为0.4302。从获得的数据来看,该题的区分度很好,有较好的测量效果。

2.高二年级的考查要求和命题展示

(1)高二年级的考查要求

高二年级要求学生能够从物质结构和反应原理的角度,深入分析物质性质、转化及其应用。对于陌生物质,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其微观结构,找出物质性质的微观原因,通过改变微观结构实现物质性质的优化;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物质性质和实验数据,从热力学、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依据规律控制条件,实现物质转化的可控性。

(2)试题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一种人造惰性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灭弧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其部分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S8和F2制备SF6,S8的结构如图2,部分化学键键能如表2所示。

写出常温常压下,S8和 F2生成 SF6的热化学方程式。S8的结构如图2所示。

(2)合成 SF6的原料 F2可以通过电解熔融 KF 制得,电解装置如图3所示,F2在极(选填“A”或“B”)产生,写出该电极反应的方程式。

(3)SF6使用时要严格控制 SF6纯度和设备温度,否则容易腐蚀设备,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SF6(g)?SF4(g)+F2(g)

反应Ⅱ:Fe(s)+F2(g)?FeF2(s)

反应Ⅲ:2Fe(s)+3F2(g)?2FeF3(s)

反应Ⅳ:2FeF2(s)+F2(g)?2FeF3(s)

不同温度下,反应Ⅱ、Ⅲ的平衡常数表3所示。

①反应Ⅱ是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627℃时,Fe 和 F2更倾向于生成(选填“FeF2”“FeF3”)。

③1200℃时,FeF2和FeF3都升华,若平衡时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则此时反应Ⅳ的平衡常数K= 。

④若SF6中混有水蒸气,随着水蒸气含量增大,设备的腐蚀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分析其原因。

答案:

(1)S8(g)+24F2(g)=8SF6(g)

ΔH=-8104 kJ ·mol-1(2分)。

(2)A(1分)2F—-2e—=F2(g)(2分)。

(3)①放(2分);增大(2分)。②FeF3(1分)。③5(2分)。

④水蒸气含量较低时,2F2+2H2O=4HF+O2↑ , 消耗 F2,阻止反应Ⅱ、Ⅲ的发生,设备腐蚀程度降低;水蒸气含量较高时,产物 HF 电离产生 H+,与铁发生反应,设备腐蚀程度增大(2分)。

3.考试结果分析

选取我区某校高二学生(440人)进行测试,发现试题得分率比较低,同时,区分度不是很高,第(2)问第二空区分度为0.08,第(3)问②的区分度为0.09,第(3)问③的得分率为0.09。可能原因是学生刚好学完新课,没有进行复习,所以该试题在后面进行第二次使用时需要进行改编、调整。

3.高三年级的考查要求和命题展示

(1)高三年级的考查要求——以反应原理试题为例

高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多方面知识,运用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分析反应的微观机理,理解物质结构与反应机理的关系,通过对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分析,实现反应控制。

(2)试题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绝缘气体,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一种强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潜力是 CO2的23900倍),因此 SF6废气的分解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SF6分解的微观过程及反应热如表4所示。

①SF6分子空间构型是,分子中S 的杂化类型为。

②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反应Ⅳ的反应热小于反应Ⅲ和Ⅴ的原因。

③已知8SF2(g)=S8(s)+8F2(g)ΔH=+8104 kJ ·mol-1,键能E(F—F)=155 kJ ·mol-1,则键能E(S—S)= 。

(2)研究表明,水蒸气对氩气稀释的SF6通电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蒸气体积分数对 SF6分解率影响如图4所示。

已知在高压电弧中,SF6和H2O存在以下化学行为: SF6+e-→SF4+2F+e-(SF6受电子撞击分解)

SF4+2F→SF6

H2O+ e-→H+OH-

H+F→HF

①从平衡的角度分析,H2O能够促进SF6分解的原因是。

②由图4可知,水蒸气体积分数大于1%后,SF6分解率有所减小,请分析其原因。

(3)SF6分解产物SF4可溶于NaOH溶液,寫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1mol SF4与NaOH 刚好完全反应形成1 L溶液,则溶液的pH≈(已知: Ka(HF)=6.8×10-4;Ka1(H2SO3)=1.2×10-2,Ka2(H2SO3)=1×10-8)。

答案:(1)①正八面体(1分);sp3d2(1分)。

②反应Ⅳ生成SF2,分子中S原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2分)。

③226 kJ ·mol-1(2分)。

(2)①H2O反应生成的H 和F反应,使得F浓度降低,SF6分解反应正向移动(2分)。

②水蒸气浓度增大,消耗了e-,使得e-浓度降低, SF6与e-发生有效碰撞的概率降低,不利于分解反应的发生(2分)。

(3)SF4+6OH-= SO3(2)-+4F-+3H2O(2分);11(2分)。

3.考试结果分析

选取我区某校高三学生(570人)进行测试,学生刚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试题整体难度比较适中,其中第③问键能的计算得分率为0,后面我们访问学生,了解到很多学生受反应Ⅵ的影响,理解错误,没有抓住试题中目标方程式8SF2(g)=S8(s)+8F2(g),没有理解键能的定义。通过测试,我们对试题进行二次修改或者把试题用在学生基础比较好的学校,针对性更强。

【方向二】指向不同高考题型的主题式命题

1.实验题

高考化学实验题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对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探究实验的流程和步骤、物质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内容的考查,达到目的。

(1)试题展示

六氟化硫(SF6)是目前公认最理想的气体绝缘介质和灭弧介质,但粗品六氟化硫因含有水蒸气、空气等杂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腐蚀设备,须提纯后才能使用。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5所示的装置,分析六氟化硫与水蒸气的反应(部分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

已知C装置中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表5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为。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装置A 中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2)实验中需根据装置C 中的现象分析SF6和H2O 反应的产物。

①请完成表6中的内容。

②甲同学认为,实验2中酸碱指示剂变色不能说明含有酸性产物HF,理由是。

③乙同学将混合气体干燥后与氨气混合,观察到 ,说明产物中含有HF。

④SF6和 H2O反应,除了上述两种产物之外,还生成一种单质,写出SF6和H2O反应的方程式。

(3)某同学想通过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进一步验证气体产物,因此应除去集气瓶中的 SF6。有资料显示,SF6能溶于 KOH 溶液,不溶于 NaOH 溶液,丙同学对这一说法产生疑问,将 SF6通入不同碱液中进行验证,请完成表7中的内容。

答案:(1)圆底烧瓶(1分);提供水蒸气作反应物,同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2分)。

(2)①蓝;白(或“无”,两空共1分)。

SO2+I2+2H2O=4H++ SO4(2)-+2I-(1分);

由紫色变黄色(1分);

HF+OH—=H2O+F-(1分)。

②SO2溶于水生成H2SO3也具有酸性,可以使指示剂变色(或者产物HI挥发造成干扰)(2分)。

③产生白烟(1分)。

④2SF6+6H2

(3)剩余气体体积/mL(1分);10 mL 0.1 mol · L-1 KOH(1分)。

(2)考试结果分析

选取我区某校高三学生(500人)进行测试,学生已经进行了完整的一轮复习,对整个高中的化学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掌握。从测试结果和答题情况分析,符合我们出题的预期结果。

2.化学工艺流程题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以简洁的工艺流程图再现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展示化学学科合成新物质的学科属性,以及化工生产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在化学工艺流程题中,学生要在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指引下,综合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工艺思维等多方面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对“四层四翼”的考查。[2]

(1)试题展示

六氟化硫(SF6)以其良好的絕缘性和灭弧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一种利用生产磷酸的副产物(主要是液态氟硅酸——H2SiF6)生产六氟化硫的工艺如图6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H2SiF6中Si 的化合价为。

②液体A 为浓硫酸和 HF 的混合物,写出“酸解”的化学方程式。操作I是。

③写出“碱解”的化学方程式。溶液B 中混有少量 SO4(2)-,则纯化时应加入试剂(填化学式)。“碱解”时KF 的产率随反应温度变化如图7所示。

该步骤的最佳温度为,高于此温度,KF产率降低的原因是。

④以石墨为电极电解熔融KF 和HF 的混合物(两者均电离),可在阴极获得的气体产物(填化学式),阳极电极材料可能与产物发生反应生成多种副产物,其中最简单的副产物的电子式为。

⑤产品 SF6气体中通常含有 H2O、CO2、O2、N2等杂质,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性能,利用膜分离器可有效除去上述杂质,有关装置和参数如图8和表8所示。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透过分离膜的顺序与相对渗透速率有关,图中气体 c 为(填化学名称)。通过膜分离器后,SF6的纯度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4(1分)。

SiF4↑+2HF(2分);蒸馏(1分)。

③H2SiF6+6KOH=SiO2↓+6KF+4H2O(2分); Ba(OH)2或BaF2(1分)。

80℃(1分);水解产生的HF挥发(1分)。

⑤氧气(1分);96.7(2分)。

(2)考试结果分析

与实验题一样,选取我区某校高三同一批学生(500人)进行测试,在同一次考试中呈现2个主题式命题,测试完毕后,对学生进行访问,学生对这样的试题呈现形式非常感兴趣,很有新鲜感。从测试结果和答题情况分析,基本符合我们出题的预期结果。

四、命题反思

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命题,已经成为命题的主流。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论述了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试题命制是学习的逆过程,通过试题的诊断功能,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引导教学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3]做好主题式命题的研究,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命题,既能很好地提升一线教师的命题水平,又能更好地诊断学生素养达成的情况,是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教研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怀文,张春艳,雷范军,潘红.主题式命题及其教学意义——区域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命题的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9(11):87-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刘锦圳,张贤金,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式命题及“教、学、评”启示——以初中化学工艺流程原创题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3):71-73.

猜你喜欢

多角度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高考题的多角度探究与拓展
注射模多角度特殊抽芯机构设计
多角度求解函数值域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一道不等式题的多角度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