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3-08-09郭纪斌

现代农机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高四新工匠应用型

郭纪斌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10200,湖南长沙)

为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高等教育司在2017 年2 月提出实施“新工科”的构想,并出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以探索“新工科”教育的新模式。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三高四新”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集中体现。“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探索符合长沙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需求的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策略成为重中之重。

本研究基于“三高四新”战略目标探索培养具有开拓意识、创新观念和实际工作经历的应用型人才的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动战略实施,高职院校要积极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具有自主特色、一体化、创新的智能制造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其与本地的产业集群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

1 智能制造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智能制造专业职业需求划分为工业智能制造和基础智能制造两个层次。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应用类课程中没有对如何培养人才及使学生获得怎样的专业能力作出具体的规定,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和存在不合理状况。此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反映出专业特点,导致职业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从而使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产生部分同质化的问题,如不同专业使用同一种教科书,实行同样的技能标准,由此造成职业技术人员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达到智能制造产业人才要求。

1.2 学校教学方向尚不明显

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所学的知识比较抽象,而进入企业后,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知识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造成许多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所做的工作不相符,课程设置背离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当前不少学校注重的是学科教学,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匹配度不高,由此看出学校的教学方向偏离社会发展需要,从而使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1.3 课程体系还处在初级建设阶段

在目前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中,由于缺少优质的课程,有些新的专业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教学内容缺少实践性。教师教学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完善的教学体系还未形成,相应的实习操作器材也比较缺乏。而智能制造专业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相应培训器材作为辅助,使学生从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1.4 学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地域性产业链人才需求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技术和综合能力,但不少学校缺乏对学生技术能力的有效培养,也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就业方向指导,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职业院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深度对接地域性产业链,从而使学生培养出现与地域性产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虽然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比较快,企业人才需求也比较大,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水平与地域性产业链人才需求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思路

为了更好地满足长沙市域先进制造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上体现职业教育担当、贡献关键力量,在“三高四新”战略大背景下,长沙市域高职院校需要从专业群结构、专业实训基地布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一体化师资队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着力。

首先,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机制。其次,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促进教学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无缝对接,让企业进校园、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双主体特色实践育人模式,推动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次,积极对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及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的指导要求,通过在专业群内建立“智能工坊”文化育人平台,统筹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教育,将校园文化育人与专业育人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行为文化,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最后,明确智能制造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整个智能制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都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提供服务。

例如专业群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各自优势,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资源共享,实现“机械制图”“数控加工”“三维打印”“智能传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制造”。并且在专业群的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专业技能、创新服务等更多体现于服务领域,而机械专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计、高端制造和制造体系集成等领域,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则以智能制造、网络通信和控制为核心,实现工业大数据和工业网络的有效连接。

3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3.1 合理确定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以专业群为基础,对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的调研,以正确的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同时,加强对智能制造基础能力和一般技能的差异性培训,使专业教学内容更贴近智能制造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除此之外,还要重点突破“1+X”模式的限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智能制造素养、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扩展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基于专业群平台,面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即构建和明确以“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核心专业+拓展专业+专业方向层次分明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其中,符合智能制造大类的专业课程要具有普遍适应性特点,而核心类和扩展类专业课程则要突出自身的特色。三个专业层次之间的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要能够有效反映不同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3.2 构建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对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在高职院校一年级时期,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制造专业学科群的方式,开设同一学科基础课,由此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而后围绕新工科和现代高职院校的建设要求,结合“共享平台、专岗专项”的理念,建立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智能制造技术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介绍智能制造的有关智能设备、自动化体系、体系运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 技术等典型案例,强化学生对智能制造的认知。在对智能制造技术具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计划,选择一门较深层次的学科基础课或专业课程开展专业学习。

3.3 完善“核心+方向”的课程体系

为了突破基础专业与一般专业的界限,需要对行业特定的职业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还需要根据职业的核心技能需求,建立一套以专业为核心、以扩展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例如高职院校一年级阶段可以创设基础平台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在不同产业链岗位中的工作适应性。二年级则可以设置PLC 应用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核心专业课程,并结合不同的专业发展模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三年级时,学生则根据不同专业方向,选择不同产业链企业工作岗位开展岗位实习,通过岗位专业技能实践锻炼,完成不同类型的岗位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优化提升。

3.4 对接“1+X”证书的实践实训体系

高职院校是有效推广“1+X”证书体系的一个重要主体。校企双方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设立“1+X”工业数字孪生建模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评价基地及“现代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输出基地”。除了要求学生专业能力符合本校“1+X”证书考试要求外,还需要对相关专业技术进行优化扩展。通过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方式,扩大社会服务对象,进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在“三高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以智能制造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切实打造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大数据应用、数字化工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平台。在实施虚拟工厂建设、生产过程执行系统体系管理等实践课程教学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

3.5 构建“智能工坊”文化育人平台

在湖南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背景下,结合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工匠精神”文化育人实施现状,从工匠精神催生创新动能、工匠精神培养劳动者、工匠精神塑造时代精神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立足国情、省情、校情,秉持“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工匠精神催生创新动能、工匠精神培养劳动者、工匠精神塑造时代精神为原则,以“两节一赛一讲堂”为主线的“智能工坊”文化育人平台,形成以传承“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通过工匠技能节、工匠文化节、工匠创新创业大赛和“智造讲堂”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传承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文化,展现“家国共担、手脑并用”的湘信院文化育人成就。

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把校园特色文化节与思政育人相融合,把“工匠精神”传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第二课堂为重要培养阵地,建立以工匠文化节、工匠技能节、工匠创新创业大赛和“智造讲堂”为主线的“工匠精神”文化育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不断深化工匠型人才培养内涵,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求实创新,完善“工匠精神”文化育人体系,拓宽文化育人广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融为一体,建立以“两节一赛一讲堂”为主线、以第二课堂活动为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与运行新机制。“两节一赛一讲堂”文化育人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充分信任学生、始终信任学生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作为文化育人创新发展原动力,将人的观念价值形成机理和人的主体性重塑目标,贯穿于“工匠精神”文化育人工作,使得文化育人焕发蓬勃生机,构建以“两节一赛一讲堂”为主线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工匠精神”文化育人体系,推进文化育人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深度融合,让师生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工匠精神传承教育,充分展示和诠释工匠文化的内涵。

4 结语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是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把文化育人目标纳入整体教学目标,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真正明白工匠精神的内容、精神、价值,认识到工匠精神对民族进步和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无缝对接,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定位,准确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和职业院校各自的优势,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本文将研究视野聚焦于当下长沙市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的具体实际,对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思路进行了论述,分析智能制造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必须构建具有长沙市域特色的“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核心+方向”的课程体系,深度对接“1+X”证书的实践实训体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能力。长沙市域高职院校将为“三高四新”战略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为实现“制造强省”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三高四新工匠应用型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湖南高职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
90后大工匠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推湖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工匠风采
『三高四新』战略是湖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工匠神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