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疾病人群病耻感及干预的研究进展测试题(单选题)

2023-08-08

上海护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程度

1. 一般情况下,哪一类患者相较于其他患者更不容易产生“病耻感”的体验

A. 急性疼痛患者 B. 艾滋病患者

C. 精神疾病患者 D. 恶性肿瘤患者

2. 下列关于慢性病人群及其病耻感体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部分慢性疾病患者耻于谈论自己的疾病状况

B. 病耻感会对患者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C. 病耻感能够促进患者对疾病康复的感知

D. 病耻感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

3. 英文中病耻感“stigma”一词的原意是

A. 傲慢 B. 攻击 C. 烙印 D. 区别

4.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病耻感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学者是

A. Sigmund Freud B. Erving Goffman

C. Abraham Maslow D. Richard Lazarus

5. 下列哪一组关键词不属于用于描述“病耻感”的概念

A. 标签化,贬低 B. 区别对待,不认可

C. 疏远,不接纳 D. 顺从,沉默

6. 戈夫曼提出的Stigma & Discrimination理论不包含以下哪个部分

A. 身份认同 B. 身份特征

C. 身份管理 D. 社会互动

7.“ 感染HIV是道德败坏的结果,是应有的惩罚”的观点易使患者产生病耻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

A. 对疾病的错误应对 B. 疾病或治疗的影响

C. 公众的错误关联 D. 家人的回避态度

8. 对于公众的错误关联所产生的慢性疾病病耻感,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存在一定的缓解作用

A. 增加公众的疾病知识储备

B. 减少公众与患者的直接接触

C. 对外界刻意隐瞒或回避疾病状况

D. 让患者主动回避社交

9. 下列哪项不是患者产生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A. 子女数量 B. 经济水平

C. 文化程度 D. 性格特征

10. 下列关于病耻感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女性患者病耻感比男性更严重

B. 经济负担越轻的患者,其病耻感越强烈

C. 社交受限的患者,其内在病耻感更强烈

D.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病耻感更强烈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较高伤害回避型人格的患者更易产生病耻感

B. 较强自我导向性人格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更高

C. 低自尊性格特质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更高

D. 自我怜悯的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

12. 对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慢性疾病患者病耻感程度越强”的论断,下列解释中更为合理的一项是

A.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更容易钻牛角尖

B.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应对疾病压力时难以调整心理状态

C. 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对疾病的承受能力更差

D. 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患者自我价值实现要求更高

13. 下列关于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初由Molina等学者于2013年研制

B. 包括“外在病耻感”与“内在病耻感”2个维度

C.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程度越低

D. SSCI量表目前尚无正式的汉化版本

14. 下列关于慢性病预期病耻感量表(CIASS)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Earnshaw等学者于2013年研制

B. 由Fife等学者于2000年研制

C. 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病耻感程度越低

D. CIASS量表已有中文版本

15. 通过帮助患者提升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促进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管理以达到改善患者心理健康、降低病耻感水平的干预方式,我们将其称之为

A. 身份重建干预 B. 认知行为干预

C. 理性情绪行为干预 D. 多维度综合干预

16. 下列关于针对慢性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综合干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综合干预策略应相对固定

B. 综合干预措施不宜采用电刺激等物理疗法

C. 综合干预措施不包括血糖、营养管理等

D. 社会技能训练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缓解慢性疾病患者病耻感作用有一定作用

17. 下列关于远程护理管理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媒介是互联网

B. 有助于将健康教育知识与干预措施推广至医疗机构以外的场景中

C. 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进行歧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社会交往

D. 采用远程管理模式进行慢性疾病患者病耻感干预往往效果不佳

18. 下列关于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患者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

B. 患者的社交与尊重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C. 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为“从信任到怀疑”

D. 患者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调动,有助于克服慢性疾病相关的病耻感

19.“ 邀请即将出院的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专科护士、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一同制订其血糖管理计划,帮助患者主动参与到长期的康复计划制订中,使患者对控制病情进展拥有更大的信心,同时在康复治疗计划的实施中满足了患者与专业人士平等交流沟通的需求,减少了其疾病耻辱感”。上面描述的这种干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

A. 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 B. 身份重建干预

C. 多维度综合管理模式 D. 认知行为干预

20. 下列关于慢性疾病患者病耻感及相关研究的阐述正确的是

A. 慢性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着时间或疾病进展而发生改变

B. 现有关于慢性疾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以纵向队列研究为主

C. 目前慢性疾病患者病耻感的测量工具多以客观指标的测评为主

D. 应该针对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患者疾病情况制订精准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刊授报名学员可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上海市护理学会服务号”,点击“学会云”进入“护慧云课堂”,登录后选择“刊授教育”进行在线答题。扫描右侧二维码可了解具体答题和学分下载流程。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程度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