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

2023-08-07顾伟平

求知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深度学习小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深度学习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评价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要采用表现性的评价手段,注重对评价规则的制定与实施,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提供明确的依据,避免学习活动的盲目性与表层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对评分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落实深度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深度学习;评分规则

作者简介:顾伟平(1988—),男,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综合实践是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评价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是一个难题,书面作业、纸质考试等方式显然不符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为了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构建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新形态,其中,关键的部分在于评分规则的制定和运用。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教师要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与内容,制定相应的评分规则,并以此来评价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构建出适应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以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在以往的綜合实践教学过程中,评价一般是教学完成后的一个环节,评价的目的只是检测教学效果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反馈。事实证明,只评价活动成果,而不评价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构建教学评价新范式,形成“教学—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评价新形态,对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有意义且有实效。

因此,教师要将表现性评价机制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即学习目标为表现性目标,学习任务为表现性任务,教学过程为表现性评价的过程。要利用好这一评价机制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制定、实施评分规则。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深度学习导向的表现性目标

(一)深度学习要看到人

评价都是基于目标进行的,没有目标,评价也就无从谈起。我国的课程目标历经1.0版本的“双基”目标,到2.0版本的“三维”目标,再到3.0版本的“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要求以人为本[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三境界中不断进阶:第一个阶段,看到语、数、英等学科知识;第二个阶段,看到学知识的学生;第三个阶段,看到成长中的人。在教学中看到人,目标就有了正确的归宿,这是深度学习的基本要求,否则评价就找不到对象。

(二)深度学习要看到人的素养

深度学习看到人,本质是要看到人的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制订的目标往往是一个课时、一个单元的具体目标,没有写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就需要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将目标与核心素养联系起来。未来学生遇到的问题,书本上、课堂中可能没有提出解决办法,更没有标准答案可言。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种核心素养是无法靠做题来培养的,需要通过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主动建构方案、创意物化等来实现。那么,教学目标就需要指向此类高阶认知,评分规则也要聚焦于此。

(三)深度学习的评分规则最终体现高阶认知

表现性评价常以总结报告、活动方案、成果展示等方式体现,这些形式并不一定是深度学习,关键要看这样的评价能否体现高阶认知,看其是否将目标定位在迁移到新情境的设计、创造、反思总结等高阶认知目标上。例如,笔者对在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中心参与探究的主题课“一起创意DIY口罩”确定了五个目标:第一,使学生能通过阅读资料,结合课后自己查阅的资料,掌握口罩的知识,这一目标指向的是高阶的认知维度(分析),对应的核心素养是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第二,使学生能通过讨论,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如鱼骨图),厘清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缺点,这一目标指向的是高阶认知维度(分析),对应的核心素养是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第三,使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制定评分规则,这一目标指向的是高阶认知维度(创造),与之相对应的核心素养是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第四,使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创意口罩,这一目标指向高阶认知维度(创造),对应的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和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第五,在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使学生经历答辩、经验总结后,能进行反思,这一目标指向高阶认知维度(创造),与之对应的核心素养是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和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因此,我们在开发评分规则的时候,要紧扣这几个目标,指向高阶认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导学、导评的评分规则让深度学习走向更深处

(一)像专家一样思考评分规则的编制

评分规则是评价过程与结果的量规,是教学目标在学习任务中的落实情况的量化描述。在编制评分规则的时候,教师要像专家一样思考。学生也可以参与评分规则的编制,也要像专家一样思考。编制评分规则时要严谨,要体现专家的思维方式。

(二)像评委一样利用评分规则点评

评分规则是评价表现性任务的,至于在开发评分规则的时候指向什么,则取决于我们要评价什么。如果要评价结果,可以针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如果要评价过程,可以针对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目标的需要,制定完备的评分规则。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像评委一样,对“选手”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对“选手”的表现进行评价,甚至可以对“选手”进行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选手”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也可以在评价后进行反思。这样的评分规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激活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三)像科学家一样制定评分规则的维度

评分规则的制定既要有要素,又要有区分度,这样就可以生成评价量表。在制作评价量表的时候,要素不能过多,因为要素太多,就无法体现重点。每一项要素都要设定区分度,如优、中、差,五星、三星、一星等,区分度解释得越清晰,学生的学习目标就越明确。比如,筆者在“一起创意DIY口罩”这一主题活动中,将6个评价标准——防护性、舒适性、安全性、实用性、创新性、美观性,进行去同存异,重点围绕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描述区分度的时候,笔者运用数字进行区分,这样就能让要素变得非常清晰,学生也一目了然。创意DIY口罩的五星标准是能从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三个方面进行创意设计;三星标准是能从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中的两个方面进行创意设计;一星标准是能从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中的一个方面进行创意设计。通过要素的确定以及区分度的量化,制定的评分规则具有导评、导学的作用,能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并走向更深处。

三、不同类型的评分规则助力深度学习的发生

深度学习不同于虚假学习和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直达知识内核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过程进行评价。只要是可以发挥导学、导评功能的,能够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都是可行的规则。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制定并实施的一些评分规则。

(一)阶梯式评分规则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要制定阶梯式的评分规则,针对任务完成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评分标准,如一星、三星、五星等。在活动开始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估计自己可以完成到哪种程度,初步确立自己的活动目标,从而使后续的实践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2]。尽管评分规则呈现阶梯式的特点,难度各不相同,但每一项内容都应当符合本学段的教学目标,不能随意降低或拔高目标要求。

例如,在“零用钱怎么花”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评分规则:(1)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能够为自己的消费做出预算;(2)学会制作和运用表格,记录自己零用钱的使用情况;(3)树立节约用钱、合理消费的意识;(4)体会父母赚钱的辛苦,学会感恩;(5)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零用钱的来源、数目和用途,最后以报告的方式呈现。小组之间根据评分规则进行互评,对于得分最高的小组,教师予以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二)对比式评分机制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适当地营造竞争的氛围,构建一定的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与他人对比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自主提升的意识[3]。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式、开放式的评分机制,将学生或小组的评分结果公布在教室中,让学生自由观看,相互学习,完善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弥补自身的不足。

例如,在“今天我当家”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当家的辛苦,从而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激发他们体谅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天的家务活罗列出来,并写出自己当家的感受,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最后将评分结果张贴在教室。这种方式可以推动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优化教学效果。

(三)鼓励型评分内容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机制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具备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性等功能。因此,教师应当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评分机制中融入更多的鼓励性内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法、成果上也会存在差异,教师不能用教材或自己的主观想法来约束学生,而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学生在活动中的想法和行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失误。鼓励型的评价内容要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呈现不同的答案与结果,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来表现个性。

例如,在“小小降落伞”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大小、材料、颜色不同的伞面以及长短不同的伞绳,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新颖、漂亮的降落伞。教师不必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做出过多要求,只要学生制作的降落伞能够平稳降落即可。对于伞绳结实整齐、伞面结实、结构合理的作品,教师要予以表扬。而对于初次制作失败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优点,并与学生一同分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获得思维、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深化学习效果。

结语

总之,评分规则对于小学综合实践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总结的意识,对照评分标准不断优化活动成果,完善自身的不足。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实际学情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阶梯式、对比式、鼓励型的评价机制,增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张菊荣.表现性评价“三要素”:目标、任务与评分规则[J].教育视界,2020(13):16-20.

黄良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研究[J].新课程(上),2018(12):285.

包新中,李超.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与呈现形式[J].教学与管理,2018(11):20-22.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深度学习小学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