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的具象雕塑发展之所想

2023-08-07李槊

收藏与投资 2023年7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观念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具象雕塑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技术给这门古老艺术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在雕塑艺术本体层面也受到了一些挑战,自现代主義向当代艺术转向的过程中具象雕塑的艺术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信息时代下具象雕塑的发展状态,肯定了具象语言的旺盛生命力,并对其当代性和艺术性方面展开探讨,从实践角度出发思考了大背景下具象雕塑今后的创作方向。

关键词:具象雕塑;信息时代;观念;当代雕塑

雕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精神结晶。遥想两万年前的先民借助极其简易的工具,使用最为原始的自然材料如石、木、陶进行雕塑,手法拙朴,表现夸张,富有原始美和自然美。也正因为雕塑的材料特质,雕塑作品的生命被无限延长,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一步的脚印的见证者。当1950年人类宣布自己进入信息时代后,短短70年,人类文明史的瞬息之间,社会形态和人类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艺术的影响同样是空前的。高科技的介入和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使得艺术本体的概念、观众的观看方式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较之以往都产生了巨大差异。具象雕塑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信息时代下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具象雕塑的生存环境、本体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时代与具象雕塑

传统意义上关于雕塑的经典定义是什么呢?对现代主义之前的传统雕塑进行过的最系统、最有理论深度的描述和概括,应该是黑格尔的雕塑美学,将西方世界关于雕塑艺术经典的理论思考呈现了出来。黑格尔认为雕塑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雕塑就是用感性的物质材料将绝对理念显现出来,具备神圣、庄严、单纯、静穆的品质,表现静穆和悦的美,是古典理想中真正的艺术。而现如今的雕塑,是更为宏大且包容的概念,可以是《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也可以是杰夫·昆斯用花卉、绿色植物制成的《小狗》。可以说当代雕塑的美学意义是多维的,不再局限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造型能力不再决定最终的审美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事件和社会现象。具象雕塑并不只是形式语言上的一个框定,其本身已经有了时代性,从艺术史发展角度对其作了一个约定。就如同具象二字,所对应的是抽象(Abstract),在抽象未出现之前,雕塑是不需要一个前缀去约束的,对雕塑艺术的分类也仅是在技法和材料层面,因为无论是雕塑最为原始的形态,还是普遍意义上的雕塑形象,均为具象的呈现。抽象是来自平面的一种艺术语言,直至1910年才第一次在美术史中被定义,即康定斯基画了一幅毫无具象表现的水彩画。总之,在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兴起之前,雕塑的具象表现形式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但随着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转变,具象雕塑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对应艺术本体的研究上,都显露出愈发偏离艺术环境中心的态势。

在信息时代,雕塑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曾经的雕塑是通过真实材料和手工制作以立体形式呈现的艺术品,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包括机械装置和数字技术的介入,雕塑的边界愈发模糊。1950年,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正式来临。人类社会生产、生存状态的迭变速度在急剧加快,我们的艺术知识、思维能力每天都在接受新的挑战,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科技瞬息万变的发达时代。每一天都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随着生存状态的改变,人们对哲学、人性、历史和艺术也有了新的思考。艺术是社会中最敏锐的那根触角。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水平和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增长,随之兴起的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和达达主义,以及结合电视媒体技术的波普艺术不断刷新公众对艺术的认知。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在影响艺术的形态和表达,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在反映社会的进程。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尤其进入现代主义之后,雕塑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但纵观其发展脉络,雕塑艺术离不开具象语言。具象雕塑通过对自然界的再现,反映人类的审美和文化观念,通过艺术来表现自然,肯定自然事物本身生命力的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美育价值。在信息时代下,具象雕塑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信息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特征。

二、具象雕塑的当代性与艺术性

当我们提及具象雕塑的当代性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想到3D、新材料、AI、数字化等科技名词。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雕塑家一方面作为社会的独立个体被支配,另一方面也出于艺术创作的主动性在积极地寻找,甚至配合信息化对于雕塑的作用,努力寻找一种嫁接关系。前文中所提及的科技,都被应用到了雕塑创作中,涌现出一批新颖有乐趣的科技流艺术作品。反观具象雕塑本身,是指通过对真实世界物体和人物等视觉元素进行刻画和表现的雕塑形式,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是古典艺术的载体。具象是一门艺术语言,关于表达方式,具象雕塑在本质上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并没有太大差别,艺术表达就是利用人最基本的感受去传达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借助科技手段以及AI的应用,具象雕塑的创作门槛降低了。同比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引以为傲的手工艺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同时,在作品的当代观念表达上似乎又难做到极致,这些问题暴露了具象雕塑创作和发展的一些问题。在当代艺术环境中,传统的具象雕塑艺术受到了一定的思潮冲击。当我们回望雕塑发展历程的时候,会看到一座座里程碑式的作品,没有人质疑具象雕塑曾经拥有的至高无上的艺术地位。其在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们对过去文化和艺术遗产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具象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形式美和内在美,还在于文化和社会价值。其可以传达人类的智慧、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艺术的进步并不像科学是线性发展,而是发散式地发展,新与旧、高与低不在讨论范畴内,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具象雕塑在艺术性上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具象雕塑是时空的延续,不是人体动态的定格。从罗丹的《青铜时代》到戈姆雷的《北方天使》,具象雕塑的发展离不开对本体艺术性的探索。《青铜时代》(1875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主义方式描绘了一个裸体男子的身体,极其真实地表现了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成为具象雕塑的标志之一。罗丹以极为逼真的方式表现了人体的结构和肌肉的纹理,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具象雕塑逐渐走向了更加抽象和简化的方向。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立体派和未来主义等新的艺术流派,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折线和几何形状来表现人体和其他物体。随着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到来,具象雕塑开始转向更加宏大和哲学的主题。戈姆雷的作品《北方天使》(1982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件钢制雕塑重208吨,高20米,气魄惊人,描绘了一个宏伟的天使,传统的象征和现代的形式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动态感的作品。当代的具象雕塑具有丰富的形态和深刻的内涵,集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意义为一体,已经脱离了雕塑表现形式的单一定义。

当代艺术是个体的艺术,是遵循表达的艺术,装置、影像、行为、数字等新兴艺术形式观念性的表达上较具象雕塑更为自由,但具象雕塑恰因其自限性,天生特有的空间感、重量感、体积感是这些新兴艺术所难达到的,具象雕塑的真实图像和形体语言更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因此,具象雕塑在当代艺术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背后所蕴含的高度的艺术性和厚重的历史感,不仅是对过去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反思和批判当代社会中的问题,以及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呈现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三、信息时代下具象雕塑的创作方向

(一)观念性表达

对于当代的具象雕塑发展离不开观念二字。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观念并非“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这是一种摒弃艺术实体的创作,其实是与雕塑本体的诞生和延续有悖的。雕塑更加注重甚至必须通过立体的造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雕与塑所代表的都是创作的实践过程。作为艺术,它们同样具有思想,雕塑本体与观念表达不存在对立关系,行为与事物都存在一定的观念,雕塑本体的创作也不例外。但观念艺术更重视的是事物的普遍概念,而具象雕塑的观念性表达就是将二者的特点进行融合的过程,即以不离开雕塑本体语言为前提,通过雕塑作品本身去进行观念性的表达。主要方向大致可以分为精神性和社会性,前者是围绕雕塑家个体经验创作,注重审美和形式体验,后者是参与社会问题思考,兼顾公众群体反应,重视与观者的交互,目的是引发思辨和讨论。总的来说,观念性表达的创作方向反映了当今的艺术创作更为注重的是实现个人意图的现象,也是目前大多数当代雕塑家所正在实践的。

(二)材料的多样化

在当代具象雕塑创作中,材料是一个热点话题。在信息时代,材料的多样化运用为具象雕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現在的雕塑家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材料如石头、铜、木材等,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所需要的材料如塑料、树脂等。材料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创作灵感的源泉,从材料的特性、质感、形态等方面入手,创作出具有材料特性的作品。将材料的符号性与创作思想相融合,这种创作理念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从而使作品更具质感、触感和形态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加独特的作品。但也需要注意材料的局限性,不能过于依赖材料,而忽略作品本身的意义和表达。

(三)数字技术

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雕塑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们进行具象雕塑的设计。数字化的三维建模软件可以使艺术家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设计雕塑作品的结构和比例,使用这些软件来制作具体的雕塑模型,进行试验和调整,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制作,使得具象雕塑的制作更加精确和高效。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使得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更加容易,从而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作品。极致的真实再现也是当代具象雕塑的一个重要转向,凭借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超现实主义雕塑迈上新的台阶。此外还有数字化的展示技术,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可以使观众以更加沉浸的交互方式来体验具象雕塑作品。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欣赏雕塑作品的细节,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灵感。

(四)空间场域

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可以理解为占有空间的艺术,也可以理解为与空间对话的艺术,空间的概念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氛围空间,一个是实体空间。氛围空间突出的是观者的心理感受,实体空间追求的是观者的视觉体验。在创作之初,应当预设其展示空间的系列条件。当代雕塑的空间场域应该能够与作品的主题和意义相匹配,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作品的造型、布局和材料与空间对应,让作品更加贴合主题和意义,增强观众的感受和理解。对于当代具象雕塑家而言,需要认识到空间并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种感染力,目的是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欣赏艺术作品,更希望能够与之互动并参与其中。具象雕塑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雕塑家开始将数字化技术与具象雕塑相结合。尤其在近两年AI技术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发了社会层面对美术及设计专业如何发展的激烈讨论,甚至造成一些传统视觉艺术的本体性质的改变。无论是信息爆炸还是数字科技的应用,都给当代艺术创作者们带来了更快捷、更简单的创作体验,但需要警惕不可陷入为艺术而艺术的泥沼里。前文中提到,时代与艺术之间关系是具有共生效益的,艺术创作汲取时代的营养,但其发展的底层逻辑不应改变,具象作为雕塑艺术中的一种语言,最根本的是去形式化后的艺术性的问题。不能拘泥于艺术究竟是反映生活还是表现自我,而要把雕塑既视作人类的特殊精神活动,又视作艺术创作主体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全面的审美反应,也是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的体现。具象雕塑恰因具象二字,在传播信息和显现符号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表达方式的选择面非常宽泛,比较利于创作者反映社会符号和时代精神,是一种艺术语言多样化,且具有高级审美情趣的艺术门类。

时至今日,对于什么是雕塑以及什么还可以是雕塑的讨论众说纷纭,但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具象雕塑作为雕塑艺术的原始形态,最终保留了基本的雕塑本体语言。当代的具象雕塑创作者,遵循传统美学原则,崇尚古老的雕塑语言,汲取当代精神。在信息化时代和当代艺术环境中,既是开拓者,又是卫道者。

作者简介

李槊,男,山东金乡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具象雕塑创作、当代雕塑。

参考文献

[1]张敢.清华美术:具象雕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梁治华.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天空[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24,26.

[3]高喆.当代语境下的具象雕塑创作随想[J].美术观察,2017(4):92-93.

[4]王朝闻.雕塑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2.

[5](美)罗莎琳·克劳斯.现代雕塑的变迁[M].柯乔,吴彦,译.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7.

[6]陈永东.对人工智能艺术可能性、创造力及情感的思考[J].长江文艺评论,2021(6):57-64.

[7]靳军.虚实的交融——信息时代媒体科技推动数字沉浸艺术体验创新[J].美术研究,2022(6):76-81.

[8]DAVAL J L,DUBY G. Sculpture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day:from the eighth century BC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M]. K?ln:Taschen,2002.

[9]焦兴涛.新具象雕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10]苗鹏.在中国当代语境下雕塑本体的内核与外延[J].美术文献,2019(1):27-28.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观念一变天地宽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健康观念治疗
信息时代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中国古代竞渡观念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