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反对屈原者(九首)

2023-08-06宋琳

江南诗 2023年4期
关键词:屈原

宋琳

修辞的冒犯

如果集体记忆曾经不过是集体遗忘,

那么第一篇楚辞由某个个人书写在简或帛上,

这件胜过七国争雄的事情

也许算得上记忆史中最重大的变故了。

他出生以前,删定版无名作者的《诗经》

已经流传了将近三个世纪。

在北方,诗歌死于春秋,神话死于史乘,

而南方等待著震响自己的大雷镈,

等待着洗尽身上野蛮的气味,

似乎到了不能再延缓的时候。

那深潜的神龙唱的歌,高亢而凄婉,

仿佛均天的音乐又重返人间。

夔的同乡与传人,唤起了原始的听力,

让石头滚动,让蒙垢的星辰再度变亮,

第一个,打破四言诗单调而短促的复沓,

创造了悠长、瑰丽的伟大诗体——

一种装得下整个宇宙的神秘容器,

其中人的历史与神的历史显现黄金比例。

宋玉、唐勒和景差之徒紧随其后,

洋洋而亹亹,加入到歌队的行列。

贾生哀悼他,“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

淮南王与太史公赞美他,“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扬雄悲其文,惜其死,写下《反离骚》,

来到岷江边,将那仿作祭入急流之中。

可他的怨怼让腐儒们深感不适,

自拟美人的修辞更是一种冒犯。

托讽的笔法,巧妙地为自己作了辩护,

“露才扬己”的激越却惹怒了平庸。

有人指责他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

悲愁、放旷的侈言对心灵是一种伤害;

有人嗔怪他“廉直而不知道……未合于圣人”,

以至于两千多年之后,我惊讶于

依然有好事者,煞费苦心,

以当时的谣言为事实,在譬喻中挖掘

惊世骇俗的影射,妄想给他戴上

文学弄臣的荆冠。最不可思议的还有

断言屈原之名不过是汉人的虚构,

比如某个神秘而多寿的秦博士的化身。

莫测的匿名者(倘若是真的,他盖世的才华我将叹服),

穿上他的形象,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

有一只獬豸角能决嫌疑

昔者皋陶为大理,不废旧法而天下治,

如今在荆楚之地,月桂和麋鹿的原乡,

一部制度严明的法典,比起从前

每一次复国更急迫地摆到屈原面前。

是的,唯一能救天下的是仁慈,而非霸业,

起草宪令的神圣职责要由闻天命者来完成。

自从时间被发明,神不再插手人间事物,

于是圣者不在上,公室必毁,天下必坏。

怎样不辱没敦爱而笃行的先公

“楚国无贵于举贤”的远见卓识的遗训?

研究过浩繁的三坟五典之后,他开始在

一匹白雪般洁净的帛上疾书,

焚膏继晷,像夸父一般在与太阳竞走呢。

唯神的榘矱能度量人,因为

用于形名的语言也是神所赐。

他的笔,一如能辨识善恶的獬豸角,

君子誉之,小人则恐惧。

如你所闻,“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宪令在他心里,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

比起生命还值得捍卫,谁也休想夺走。

它必须取代鼎,成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它必须既是远的穷石,又是近的门槛,

在方圆五千里画出无数同心圆。

那扩大的生命圈,环环相抱着一个

人人皆备的、肚脐般的原点。

流亡图之一

不是出离愤怒,而是愤怒出离,

上路时无人同行,等同于赴渊。

孔子在楚国的遭遇如今轮到了屈原。

就在不远处,子路被派去问津,

遭到长沮和桀溺那两个隐士的白眼。

是的,当渔父鼓枻而去,抛下他

该怎样回答“谁与易之”?

那首《沧浪歌》,孔子曾听孺子唱过,

又萦回于他的耳际。洁癖是他的隐疾,

灵修是他的旧爱。亲爱的女媭,

请不要把他斥责,想一想在危独的远征

和退回去与乌鸦同巢,像它们那样

突梯滑稽之间,鸾凤将如何选择,

岂如高士所讥讽,是一种不智?

然而不断地请求女神的帮助,

替他去同背信的决裂者说合,每次

都以失望告终,伶牙俐齿的她们

约定好似的,突然竟都口吃如鸤鸠?

灵氛为他卜筮,给予他远游的勇气,

詹尹,智者中唯一的例外,

谢绝他的占问,因为他的心已将他赢得。

本可周游列国,像先儒那样去规劝,

残暴或昏庸的君主,可他,

不屑于做说客,宁在本土溘死而流亡。

这受雇于自己的侦探,要到汉北去,

到大兵压境的边关,去把敌情看个究竟,

早早暗下了自纾楚难的决心。

天 敌

屈原与张仪这一对天敌,就像参星与商星,永远不会见面。正当他出使千里之外,那阴鸷的鬼谷子的弟子,荧惑诸侯,倾危列国的被罢黜的秦相,深谙用诡辩术将人心搅乱的骗子,鼹鼠般潜入郢都,贿赂重臣,迷惑甘愿做了帮凶的宠姬郑袖——她的细腰像一杆倾斜的秤,使整个社稷失去了重量。

仿佛命运有意的安排,没等屈原回来,重利而好色的熊槐又一次轻信了张仪的邪说,已经放虎归山。这昏君背叛了与屈原的成言,却为了使秦国开心,也为了张仪抛出的诱饵——一块心头肉般被割走的地和一个撩人的秦女,而决定放弃合纵抗秦的伟大目标(要知道他曾出任合纵国的纵长,率领百万大军,威风凛凛地直逼函谷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娴于辞令的屈原历情陈辞,极力挽留,阻止他入秦与秦昭王会面。呜呼!终不能将他从昏昧唤醒,以致于客死而为天下笑。

倘若命运做出另外的安排,让屈原与张仪相遇,并进行一场公开的辩论,我相信屈原用一句话就能让张仪哑口,而那句话也将改写历史。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可能错失一位诗人,并且,人类的流亡史诗将失去最动人心魄的一章。

流亡图之二

再一次,乘上舲船,从郢都出发;

再一次,做一个泽皋之士,漂泊不定,

才出了木关,已不知身在何处。

他将永远记得甲日这一天,

太阳把高大的楸树的阴影投在坟冢上面,

心重得像压舱石,不想前行。

沿着杨水,对称的桨叶吱吱作响,

摇过白湖、中湖、昏官湖,

然后,变钝的船头犁开夏水,逆流而上,

每前进一尺就锈住一寸。

在江陵县东南二十五里处,

江津豫章口东……夏水之首江之汜也,

长江堆起万吨雪,压向胸口,

当他越过一排排恶浪,回过头来,

郢都的龙门早浮出了星野。

一生就这样托付给浩瀚吧!

快意或诸如此类的期许为何不能

被活泼的江风带往大壑以东,

然后,与太阳的尸骸躺在一起,

冒着烟,慢慢冷却。

哪一处天涯认出他,侘傺的羁客,

戴着水的刑枷,陀螺般

在旋涡里打转,眼看就要沉没,

水神阳侯伸出援手,托住了船底。

前面是洞庭湖,一个漏斗,

白天漏下云,夜里漏下星光的箭簇。

他站在船头,迎上去,大口吞下

黑暗的补给,渐渐地,

身上长出水藻与贝类,

已经能够抵御催眠。

长江[4]甩下他,夏水[5]背弃他,

只有流放地燠热而无名地守候在南方,

不会被“焉至”和“焉如”错过。

抛锚,登岸,攀向水中的高丘瞻眺,

乱跳的心校准乱跳的指南针。

陵阳,在一千六百里之外,

接住了西天抛来的缆绳。

流亡图之三

一路浮游到沼畦瀛,隔着大泽他望见的一幕,验证了《战国策·楚策》的记载不是杜撰。顷襄王浩浩荡荡的千乘人马,争先恐后,呼啸着踏过茂密的林地,为了驱赶鸟兽而点燃的野火,黑烟滚滚,遮蔽了旌旗和晚霞。犀牛和老虎咆哮着四处逃窜,有一只犀牛发了狂,直奔车阵而来。顷襄王引弓向它射出了箭矢,那野兽竟一头栽倒,一命呜呼了。顷襄王无比快乐,按住犀牛头仰天大笑,仿佛全天下尽在他的掌中似的。怀王客死强秦,普通的楚人都像死了亲戚一样悲哀,那不肖子却忘记了不共戴天之仇,无心过问国事,只陶醉于荒游夜猎。远远地听见他问随行的臣子:“我万岁千秋之后,有谁愿意与我同享今天这样的快乐呢?”果然有儇媚者抢先回答,说他生愿与大王同车,死愿为大王陪葬。

这时天完全黑了下来,屈原离开沼畦瀛,沿着庐江继续漂流。正值春天,江上的心型枫叶似乎每一片都在滴血。

关于《招魂》的公案

人们把《招魂》的著作权给了他的弟子宋玉,

如此,被招的魂是谁就成了问题。

如果是屈原,那么诗中所陈王者的奢靡生活

与他的身份不合;如果是顷襄王,

那么沉迷于酒色的他,何曾“长离殃而愁苦”?

是文献学或编年学的混乱,

将伟大的原作永久淹没于历史的尘土,

抑或它在秦始皇焚书的烈焰中毁于一旦?

而屈原不该对怀王的客死保持沉默,

于是文采平平的《大招》便归到他名下?

司马迁的屈原著作篇名中赫然列出《招魂》,

并在赞辞中说他亲自读过,且“伤其志”,

难道这是他的杜撰?或记忆出了错?

王逸声称,作者的用意是“讽谏怀王”,

诗中为何找不到一处嗔怪的言词?

人们各持己见,纷纷参与到一场

无休无止的竞赛,也许谁也不会胜出。

时间的淘汰是如此残酷,唯有古老的招魂术

流传了下来,成为代代诗人的法器。

谁不曾被那哀号攫住:“魂兮归来哀江南!”[4]

与神交通:销魂的天上三日

人间的路止于穷石,天上的路已毁。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靠这个他活了下来,

走遍州土,美而欢乐的旧俗接纳他。

夏后启的《九歌》,经过一番改写,

伴随着韶舞,四处响起,何等的销魂!

壁画再现的天神的世系,为他开启了

新的空間,光的所在,原初的与最后的。

在九嶷,舜的灵从坟墓里出来,

给他指明了捷径;巫咸,秘密身份里的同行,

降下百神,皇剡剡的光遮蔽了半个天空。

这可不是魔术,这是重负的征服,

血液因加速流动而变得轻盈。

箕宿和斗宿间的天河,浩渺,望不见彼岸,

望舒在前面领路,飞廉远远落在了后面,

如果没有准备好,开始之前雷神就会阻止你,

导航的神的车队不会等候太久。

黄昏的火幕仿佛是对决心的考验,

滚烫的流沙抱住他往下沉坠。

看,从幽都吹来的腥风,毁掉了多少人!

那些没死干净的、半途而废的、

行骗术的、嫉妒而进谗言的,嗷嗷叫,

嘴角流血,被土伯的粪土供养着。

噫吁兮,经历了一番艰辛的求索,

修远而周流的颠踬,第三个落日滚来之际,

终于上升到钧天的最高一层。

正欲叩开天门,一个阍人前来拦阻,

他听见一个声音说:必须在此止步,

承认并接受有限性。于是他编织着兰花,

长长地叹息,回头望向来路。下面:

亲爱的旧乡,无以名状的

苍梧之野将他的眼睛俘虏。

高丘、汉北、云梦、郢都、

济湘、沅江、辰阳、溆浦……

全部流亡的岁月为这三天的飞行

提供了燃料,现在,眼泪的彩虹不可遏止,

乱石中,忠诚的马低下头,驻足等着他。

是的,最后的时辰还未到,下土

还有未竟的事情需要他,闻天命者,

活着就是从帝乡之梦中不断地醒来。

误 解

也许没有哪个诗人比屈原遭受过更大的误解。

并非用楚国甜美的方言写作这一个原因,

讓人分不清《天问》中的“顾菟”

是一只兔子,还是噭咷的老虎

那样有待于求证,却迟迟未发生。

从《离骚经》著名的首八句

我们知道,美丽的木星转向摄提格

照耀一个三寅的日子——

他出生时的征兆便预示了

他的名字所象征的命运,

觋的灵视甚至过早地洞见了世事的几微,

并他自己必受的苦,因为别无选择。

然而,“南蛮舌之人”

自称太阳神颛顼的苗裔,

身上流着火神和来自鬼方的异族的血,

在“尊王攘夷”的强秦眼里

这九黎之地神人杂糅的混乱的残余,

必须以残暴去魅,让神服膺于人。

更离奇的事情还有一件:

他来到人间的这一天,也是重和黎,

他的两位先祖受到天罚的日子。

难道只是巧合?或问:天地分离后

用什么去连接那再也不能弥合的空间?

答曰:用语言。于是,在他天赋的舌上,

神全都活着。世叙天地的神圣职责

要在乱世,将一部被遗忘的旧典

交给物色好的,既有内美

又重修能的人手中,直到汨罗的水面

在端午这天打开,一次,便永久合上了。

宛如燕子在水上书写,仅此一次,

签名已足够深。像彭咸那样

去居住在太一藏于其中的水里,

这永生的秘密只为极少的智者保守着。

猜你喜欢

屈原
屈原 端午 龙舟
哀歌·屈原那纵身一跃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辞
《读屈原〈天问〉之一》
包个粽子救屈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
2016屈原故里端午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