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字经济时代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与对策

2023-08-06

农业与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资转型数字化

陈 蕾

(中华合作时报社,北京 100070)

引言

近年来,包括“互联网+”、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未来发展方向。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多次提出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系列文件,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1]。

在科技的赋能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逐渐改变传统农资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农资行业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型。然而,当前我国农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面临数字化程度亟待提高、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数字化渠道狭窄等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行业空间和市场前景巨大。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2]。这些都为农资行业发展数字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1 数字经济广泛应用及其价值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1)》显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提升,已数年稳居世界第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统计测算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3]。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深度融合,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进而推动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经济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3个层面:有利于传统企业创新升级,加快服务转型,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据资源全要素横向和纵向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因此,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2 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农资行业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文件规定,引导有条件的头部企业,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平台,将上中下游经营主体纳入平台,打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品牌共创、渠道共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4]。做好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2.1 农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打破农资行业各要素间的藩篱

有利于实现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高效衔接,有利于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打破传统部门间的信息隔阂,有利于连通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孤岛。

2.2 农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实现降低成本与产销良性循环

农资数字化转型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建立电商平台等方式,以整合农资产品供应链资源为支点。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助力厂商与农民之间有机结合;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2.3 农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农资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经过数字化转型,农资企业得到规范流程管理,有利于运营效率的再度提升,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利于打造标准化、高效率流程,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产生“1+1>2”的效应。

2.4 农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引领农资企业开创新发展模式

有利于加快农资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培育农资企业服务新动能;有利于将数字化引导到农业服务到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资企业服务水平,实现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双赢目标。

3 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普遍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脚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区域差异大,以散养、散种为主,我国农资行业数字化从一开始就面临诸多问题。加之,农资行业具有同质化严重、集中程度低、渠道发展滞后等问题,各农资生产厂家和流通企业要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追赶时代的脚步,如何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后起勃发、大放异彩,成为整个农资行业的重要命题。

我国传统的农资市场在流通环节中,还是有着多方面的弱点。特别是,中间商数量庞大,多层代理商环节众多,关卡重重,导致效率低下,成本也逐层累加。这些农资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可能导致数字化转型的“天然”缺陷,如出现“农资贩子”趁机而入、农资产品规范化程度不够、价格参差不齐、监管乏力以及产品效果“名不副实”等问题。

当前,我国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农资行业数字化起步晚、发展慢

虽然发展数字经济这个口号已经在各行各业摇旗呐喊多年,但是数字化转型是近几年才在农资行业兴起的“新鲜事物”,尽管早些时候已经有了探索案例,但是并未在全行业广泛推广。如2017年,浙江一家农资企业着手建设数字化“庄稼医院”,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探索,但这些新技术大多仅停留在初级层面,并未经深入挖掘。此外,由于终端接受程度所限,一些新技术能否被种植户和广大农民所认可,让新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3.2 农资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尚不够明确

目前,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部分企业甚至存在“为了数字化而做数字化”的问题,更无需说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把线下搬到线上,而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再塑,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从而调整企业运营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体系,让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鲜有农资企业已经取得可以供全行业借鉴的成功经验,更不用说成熟、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尤其是,不少农资企业还处于迷茫和观望状态;个别农资企业盲目部署数字化,但难以在投入中看到价值、回报,纷纷退场,又重新回到相对熟悉的传统经营“老路子”。

3.3 发展农资数字化及转型的人才缺口较大

由于农资行业是传统行业,在当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数字化人才广泛聚集在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等新兴领域产业,对于农资行业而言,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数字化转型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国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口十分庞大。《“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然而,这也给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一个误区,即很多企业认为数字化团队就是从事开发的技术人员。事实上,能否真正推动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更多要看产品和运营人员的素质。

3.4 农村老龄化令终端网购产品培养困难

农村农资市场蓝海广阔,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农资行业数字技术有利于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较大问题在于农民对网络还不够熟悉,意识和观念相对落后,没有形成网购习惯,甚至对农资数字化有排斥心理。尤其是作为农资主要用户的农民群体老龄化现象突出。其对新产品、新技术接受慢,信奉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信条,普遍希望先看货,再付款。因此,在农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转变农民对农资数字化的认知,如何提升农民网购农资的踏实感,成为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3.5 农资企业资金短缺现象普遍存在

农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风险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资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挫折、阻碍或者陷入困境时,一旦出现资金短缺,很容易导致数字化转型被搁置或放弃。农资数字化转型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和竞争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资企业常常会面临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企业资金出现短缺,无法支持企业继续转型开展数字化转型。此外,部分农资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远不足以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特别是在转型成本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至关重要。

4 推动农资行业数字化方案思考

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亦然。推进农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进一步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模式,要通过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赋能,推动农业经营者转变经营思路,提升经营效率,提高流通效率和产品质量,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农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人才储备不足、转型方向不明等挑战和难题,我国农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转型能力。

4.1 加强农资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本质特征。农资企业要不断把脉市场需求,在数字化人才建设上下功夫,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农资企业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凝聚干事创业“硬核”力量,从选人、育人、用人的人才建设开始,特别是结合农资企业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发展需要,搭建适应数字化体系的人才架构,为数字化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农资企业要对数字化人才进行多层级的培训及培养,精准化匹配不同的数字化需求岗位,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业务实践,培养和提升不同岗位数字化人才的业务能力;加强数字化能力培训,要从人才成长、企业转型发展等个层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加专业的数字技能人才,以适应农资数字化转型需要。

4.2 全力保障农资产品质量

无论是线上购买,还是线下购买,农资产品质量始终是农民群体最关心的。只有加强农资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才能让农民在线上购买农资产品的体验更安全、更放心。农资市场假货横行,导致农作物减产、颗粒无收的现象比比皆是,农民苦不堪言。对此,农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监管,加大治理力度,严格把控供货渠道,建立健全农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第一时间对消费者进行赔付,维护消费者利益,同时要对产品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必要时候要使用法律武器,为农资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4.3 要做到产品与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原来农资企业的侧重点在于“把农资卖出去”,大多只是在农资产品上寻找增量,而忽略了用户和渠道的需求,以及产品和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这导致农资行业数字化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卖的产品不一定是企业或者农户需要的产品,其所需的不只是技术上的支持,还涉及到很多软实力。目前农村网络尚不健全,但也在蓬勃发展当中;网民虽少,但网购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一些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中小型的农资企业以及规模化的农资大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对数字化企业的服务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农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农化服务”,努力增进农民与农资企业之间的信赖感和忠诚度。

4.4 为农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农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致胜法宝,降本、增效是为农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竞争力的致胜法宝。此前,全国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强调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所在,更是痛点难点。因此,农资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在资金来源上做“加法”,在合法基础上广泛筹措资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在成本上做“减法”,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升经营利润率,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农资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