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次捐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2023-08-05胡宝京

慈善 2023年4期
关键词:哲学学生

胡宝京

一年前的这一天,也就是2022年4月16日清晨7:30分,在最美好的人间四月天里,他……轻轻地离去,韩强走了。

“你……休……息……一……下!”这是韩强在病床上用力地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读在职研究生,韩强在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任教,带我一门专业课——《现代新儒家概论》。韩强是我的老师,年长我七岁,我看着他也很像我的兄长,他们早年都是知青。我们在美丽的南开校园里从教学过程中相识、相知、相爱并于1995年春在双方父母和亲友的祝福声与欢快的《婚礼进行曲》中幸福地结合了。 生活中的韩强卫生自理能力较一般人差很多,更别说指望让他干点家务活儿了。但韩强是一个非常刚强坚毅、豁达洒脱、坚持原则、敢讲真话、对自己极其节俭但对别人慷慨大方爱帮助人的真正的男子汉!我则性格温和但有些脆弱胆小,因而正好可以互补,和他在一起有着相当的安全感和依赖感。韩强原来是“文革”前天津一中老高二学生,我则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基础文化和认知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社会经验和实践锻炼经历、吃苦耐劳等方面相比都远在我之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我心目中他既是丈夫、也是老师、也是大哥!我遇到的一些问题跟他说了并按他说的办法去做,结果大多数是正确的。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一天下午我和韩强一起骑车在校园里时,我骑车靠外,一辆辆汽车从我身边开过,韩强看到后对我说:“骑里边去!汽车要压——就先从我身上压过去!”那一瞬间我觉得韩强就是我一生可依靠的人,更加坚定了我和他在一起的决心。这件事也实践了他常说的一句话:关键时候得冲上去!我们去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过马路之前,我看了看韩强,他的目光清澈而深邃正注视着远远的前方,注视着未来。

韩强年轻时长得很帅很漂亮,中老年时仍能看出来年轻时的风采,头发厚密、浓眉大眼,我就一直叫他“大眼睛”,他也很乐意地答应着,这一叫就是近30年。韩强的脾气不好,平时他让着我,有时着急时就喊,我倒也能包容,近30年的日子也就这么过下来了。韩强喜欢吃西餐、西点,幼时他母亲常带他去起士林西餐厅吃西餐,这成了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回忆。我們一起出去逛街遛商场时,有一个晚上韩强带我去小白楼起士林西餐厅,一进去看见雅致明亮的欧式风格环境,我说好像到了外国一样,韩强得意地笑着说了一声:“啊!”表示我是乡巴佬进城,没见过世面,而他早已是起士林的常客,高档得多。

韩强的祖籍是山东,1948年10月16日出生于天津,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一家著名大型国企的副厂长、总工程师,母亲曾任天津市护士学校校长。韩强自幼聪明好学,小学时数学常考满分。初中在天津市实验中学是班里语文课代表。高中考上了市一中,是当年中考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上完高二后就到祖国最北边的寒冷的北大荒兵团农场当知青了。经过5年多的艰苦劳动锻炼后,大学开始招生,韩强考上了南开大学哲学系,从此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哲学求学、教学、科研之路。他先后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取得了学位。留学校任教后,在恩师方克立先生的指导下,通过自己长期艰苦努力取得了许多成绩。如果说韩强在中国哲学上的学术成果丰硕,那么更重要的是韩强为国家培养了很多高层次哲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地,有党政重要部门领导干部、大学教授、博硕士生导师、科研人员、高管……韩强为理想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和追求,也对得起他的母校南开大学、天津一中和天津实验中学了!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珍惜时间,常年熬夜,休息时间很少,生活俭朴,也不爱运动,不听劝,韩强就是这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平时读书上网看电视也是结合文史哲经等方面作为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中总是有苦与乐交织在一起。常年熬夜坐着看书查资料打电脑写作修改学生论文等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还自己动手维修电脑,我常说韩强干的那是脑力民工活儿,太苦太累!平时韩强爱生如子,常常上到学校高层楼学生宿舍里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和指导论文写作等,尤其在毕业论文质量上不仅严格把关其立场观点方法和查重率,而且对他认为不太适当的一些单字词也要逐一修改。喜欢聚会是韩强的一大乐事。一是有美食美酒,二是更喜欢师生或亲友同学大家欢聚一堂开怀畅饮、聊天欢笑的热闹氛围,常见或不常见的人们相逢在一起格外开心!尤其是在韩强的母校天津一中高中的同学聚会上,我亲眼看到韩强和同学们之间纯真天然的同学之谊、真挚的兄弟之情令人非常感动……

在韩强最佩服的老师中,一位是方克立先生,还有一位就是哲学院的陈晏清先生。韩强记得很清楚的是陈晏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或是几个字把一件事说清楚是个本事!在我看来,韩强自己就有这个本事,而且具有强大的辩才,这是一个优点,但有时和人争论辩论起来常常有理不让人,这又成了一个缺点。平时,他在马路上“路见不平一声吼啊”的事也是有的,总是帮着被欺负的弱者主持公道,怒斥恃强欺弱者,争论得面红耳赤,把对方训得灰溜溜的,我怕他血压升高就赶紧把他拉走了,这样的事我和他同行时都见过好几次了。喜怒皆形于外,从不掩饰自己,一辈子都是正直刚强但有些固执认直理,从不左右逢迎看不惯的人和事。

恩师方克立先生的逝世对韩强的打击很大,得知消息时是半夜,他把我叫醒后告知噩耗时我们都十分震惊和悲伤,不愿接受这个事实,眼前不断浮现的是方先生和黄师母来天津参加南开百年校庆时容光焕发、快步行走的健康积极乐观的形象。接连几天,韩强都默默地坐在电脑前看着方先生的一些工作照和生活照,对我说,你看,方老师……我也在心里默念着:庚子年四月,痛失方老师。南开园依在,再无先生声。现在,韩强也已渐行渐远了。继先后失去父母之后的我又一次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

韩强的一生是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积极奉献、克勤克俭、真诚做人、慷慨乐观的一生!他的高尚精神将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

从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依靠韩强的弟子张春林博士和张九海博士等同学,开始韩强学术成果的收集整理,历经半年多时间,本着精简节约的原则,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网上购买齐了韩强已经出版的3套学术著作,每套12本,共计36本。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他在学术期刊、网络媒体等多地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时评等,经过分类整理,编辑成《韩强文集》。这次也一并捐赠。这期间,工作量最大的是文集的编辑,主要工作是由张春林博士带领她的学生完成,从收集资料、到重新归类整理、编辑排版,多次修改文稿。期间,张九海博士也曾审阅文稿,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建议。对于封面设计、照片编排也都是费了很大心思。文集中也收录了家属、亲友和韩强的学生撰写的追思文章,对大家的付出也表示衷心的感谢。弟子张春林博士思维缜密,办事严谨认真,负责高效,组织能力和时间观念很强,克服重重困难在今年三月底完成了这部文集,为韩强学术成果的整理按期完成作出了贡献。

我们把这些凝结了韩强一生心血和智慧的中国哲学学术著作成果捐赠给我们的母校南开大学的哲学院藏书室,学校图书馆、学校档案馆,作为学术资料收藏,供广大师生参阅,希望为中国哲学的学术发展和馆藏资料的丰富作出一点贡献。这也是对韩强的最好纪念!我相信,韩强若有知,一定会感到高兴;作为家属,我们也感到欣慰。◎

猜你喜欢

哲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菱的哲学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学生写话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
聪明的学生等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