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3-08-05刘铮国能龙源环保南京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财务会计信息化

文/刘铮 (国能龙源环保南京有限公司)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的预算管理,通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目标进行预算、控制、协调、考核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会给企业带来内部变革,并推动企业不断优化和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更具有凝聚力,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

一、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述

所谓制造企业,主要是指从事利用某种资源,通过制造过程来制造成品,按照市场要求将成品转化为大型工具、工业品或消费生活产品的企业,而这类企业直接影响国家的国民经济。不过,能为国民经济带来更多效益,主要依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企业的核心优势,该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能凭借该优势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以及生存机会[1]。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人力资本、专项技术、创新能力、特色管理、市场网络、品牌形象、特色服务等等,但是以上所有优势归根结底要看企业的核心效益,而核心效益与成本支出相等,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属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因此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落实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上,才能从整体上来提升制造企业的专业化优势,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企业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二、制造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全球化、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影响,制造企业需要进行优化和变革,目的是让制造企业稳定的站在市场经济中,抵抗国内外市场中的风险损失。当前又因为国家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制造企业的预算工作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产生新的变化,比如电子化的会计核算、信息化的业务、单据传递智能化、预算职能结果跟踪以及数据统计汇总等,正因如此,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必然需要朝着管理会计转型升级,以此来改变财务管理工作的滞后和僵硬问题,实现新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式和模式,提升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2]。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型,会使得制造企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景趋势、满足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以及更有效地调整财务工作模式,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景趋势

当前国家制造企业在发展阶段方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需要跟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进一步补短板、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建设和转型。与此同时,也正因为制造企业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国内国外经济格局的转变,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因此站在生存的角度上来看,制造企业将自身的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是为了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而企业的转型发展、调整、完善、优化都需要与时俱进,并跟上国内国外的发展速度和节奏,实现制造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从内部优化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制度、机制、模式、方式等等,使得制造企业的管理会计焕发生机,而由此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并让制造企业的头部人员做出更好且更合适的发展决策、经营决策管理决策、财务预算决策以及管理决策等,同时调转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让制造企业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二)满足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

当前国家乃至世界正处于网络、数据、科技等多层次的时代中,各行各业来自各个国家都在朝着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数据化等方向发展,让自身的发展更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第一是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在面临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学习,主要需要依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来有条不紊地展开相关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因此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3]。

第二是因为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会推动的制造企业迈向更快节奏的轨道中,而信息化的发展正好能够满足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管理会计因为与信息化息息相关,且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所以制造企业将自身的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实际上是时代倒逼制造企业做出的选择。因此,没有哪个国家和企业能够脱离当前的时代背景,制造企业必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其中将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便是满足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有效调整财务的工作模式

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相比较于管理会计存在落后的部分,因为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统筹规划,而工作模式主要是以汇报的形式展开,这种工作模式在后期会变得更加僵硬,且过于片面,所得出来的信息也会出现数据缺失、信息不全或相关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使得制造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纰漏或差错,让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4]。

但是,当制造企业将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之后,制造企业的会计工作模式将会受到现代管理学和会计学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影响,实现新的企业内控管理、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管理,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涉及制造企业经营信息的收集、整合、数据、分析、预测、评估等内容,最终结果将成为制造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干部者以及基层员工的工作依据。比如,管理会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相关信息会变成具体的数字,这些数字又会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统计技术等技术的支持下,得出较为科学且合理的数据结果,这种数据结果能有效帮助制造企业的头部人员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并影响头部人员的战略制定和顶层设计思路。总之,企业将自身的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三、制造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

当前制造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之后,是需要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企业需要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进行合并,将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预测决策、管理决策进行相关优化,以此来达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制造企业需要从管理会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这两个方面进行[5]。

(一)注重健全管理会计体系

制造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知识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具体从财务管理部门主导作用和管理会计发展目标两个方面进行。

1.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主导作用

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部是展开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部门,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以及权限会极大地影响财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因为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会在实施管理会计时,形成一定的工作氛围,而这种工作氛围对于会计工作的展开和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以及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面。此外,该部门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执行者。换句话说,财务管理部门是管理会计工作的直接指导者和影响者,所以制造企业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横纵向发展。

一般来说,企业发挥财务部门的主要作用,需要从基础信息支持、工作人员素养提升以及企业实际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基础信息支持。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基础信息的支持,因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是对制造企业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统计、收集、分析以及评估,因此信息的全面、精准以及数量都会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而发挥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可以加强财务部门在基础信息收集方面的能力,使得财务部门在执行管理会计工作时,获得更加精确、全面、丰富的基础信息。再配合信息化技术和工具,对收集到的信息展开科学分析,使得企业所得到的管理会计工作更具有开拓意义,也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第二,注重工作人员素养提升。当制造企业将自身的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同时再结合成本会计时,这意味着习惯了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管理会计系统。因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能力将成为管理会计系统成熟发展的重要主力,站在这个角度上,制造企业需要在管理体系中引入培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继续教育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等等,最终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会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注重与企业实际发展相结合。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是管理会计工作执行的基础。因为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将会转化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内容,因此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健全,必然离不开企业的实际发展,同时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比如发展战略、管理需求、生产经营、服务内容、工作机制等等都不能被忽视,而这也是不同企业不同管理会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注重管理会计系统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匹配的问题,使得制造企业本身的管理会计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注重明确制造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目标

制造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目标是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指导方向,同时归属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因此明确制造企业管理会计系统的发展目标,实际上需要从制造企业的战略发展方面进行。具体来说,制造企业首先需要做好战略规划。制造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相关工作者钻研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指示,再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好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此来明确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

其次制造企业需要明确管理会计的作用和职责。因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建立在企业管理会计的相关预算管理工作上,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在企业已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最后制造企业需要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运行机制。因为管理会计体系最终需要落实到工作上,而工作的执行者则需要依赖管理会计体系的运行机制有条不紊地展开管理会计工作,所以运行机制的完善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具体来说,需要明确管理会计的工作方法、手段、模式以及相关的培训或服务,才能从整体上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将财务部门的管理会计工作者凝聚到同一工作节奏中。

(二)注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制造企业必然需要跟着时代发展的脚步,而不断变革自身的工作方式、模式、制度、机制等内容,因此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此来迎接信息时代对制造企业发出的挑战,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抓住时代赋予制造企业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说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主要从定位、人才以及技术三个方面进行

1.明确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定位

制造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之前,要明确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当前制造企业需要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预测、决策、考核等多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并且为企业建立科学有用的数据信息资源库,这些工作内容则体现着当前制造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

2.注重培养管理会计信息人才

当前制造业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人才主要指的是高质量的人才,这种人才既能够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又能够使用信息技术以此来展开制造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帮助企业展开全面预算工作,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一般来说,管理会计信息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培训入手,具体需要制造企业建立培训体系和完善培训制度。

第一,培训体系的建立。制造企业在转型中也需要及时地健全培训体系。因为培训体系能够让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获得学习机会、学习场地以及学习平台,能够给工作人员带来安全感,而不是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存和生活双重危机,所以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培训制度的完善。制造企业内部存在培养制度,但是针对培训制度并没有那么完善,因此制造企业在完善培训制度时,既需要将培训制度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晋升制度、奖惩制度、责任制度建立良好的联系,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为相关工作者和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规章制度,一来是为了改变已入职和新入职工作人员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让这两类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二来是为了适应当下时代发展的情况,为企业培养需要的建设者,三来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相关权益,既满足工作人员的学习需求,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3.注重更新管理会计信息技术

制造企业要想让管理会计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就必然需要优化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设施、设备以及硬件,以此为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具体来说,主要从资金支持和技术优化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对于资金支持。管理会计部门的发展是依赖于经济基础,因此制造企业不能忽视管理会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而是需要在当前必要的时候为管理会计工作部门提供发展的资金。

第二,对于技术优化。在信息时代,任何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因此企业也不能抱残守缺,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将管理会计的硬件设施信息系统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优化,此时制造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来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其他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来更新自身的信息系统和硬件设施设备,二来制造企业可以跟上其他企业的发展脚步和节奏,以此获得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与制造业合作的社会企业,其本身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带来的社会形象,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软实力,最终二者实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了解到企业需要将自身的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并利用会计发展优势来激发企业的发展动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发展潮流中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生存机会,最终让企业成为该行业的领先者和带头人,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使得国家发展更稳更快更好更健康。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财务会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