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曲莲儿

2023-08-04张延伟

资源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白草

张延伟

麦收前,回乡下老家,弟媳送给我们一小兜冷冻的地曲莲儿,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来,几次从网上刷到关于地曲莲儿的小视频,心里更加痒痒起来。只可惜拾地曲莲儿须得阴雨天气,对奔波忙碌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中的我来说,可遇而不可求。

机会最终还是垂青于我。端午节前一周周五晚上,开始下雨,断断续续下了两天。周日下午,雨停了,在我的极力撺掇下,爱人和我一起驱车直奔乡下。我们连村子也没回,先顺道来到南山和南岭坡,随后又转战狮子山和水库坝坡上,这些都是我记忆中产地曲莲儿最多的地方。

作为野生藻类的一种,地曲莲儿是乡下通俗的叫法,其学名为普通念珠藻,可能因其生于地上且状如褶皱之故,很多人认为属于菌类,还有“地软儿”“地耳儿”“地皮菜”等别名。据《名医别录》里说:“地耳生丘陵,如石青也。”可见它是产自山乡的一种特有美味。它的形状像木耳,质地比木耳薄,呈胶质半透明状;它和现在人们做汤用的一种海产品——泡发的紫菜相似,只是不像紫菜那般具有柔长且坚韧的纤维。

至于地曲莲儿到底是什么生成的,小时候,听大人讲得最多的有两种原因。一种说它是由羊粪或牛粪变的,另一种则说它是白草(一种根系发达的野草)疙瘩生的。这也难怪,或许是地曲莲儿需要特定的繁殖生存环境的缘故,它们常常成窝儿成片儿地生长,凡是地曲莲儿多的地方,大都是白草生长茂盛且牛羊集聚之处,哪个地方的白草被牛羊啃得厉害且遗留的羊粪、牛粪多,那里的地曲莲儿就生得多而肥。在雨后湿润的空气里,刚生长出的地曲莲儿呈青绿色,质地厚实鲜嫩、形状略有卷曲,一簇一簇的,捡拾起来相对容易;地曲莲儿经太阳曝晒后很快老熟、蜷缩,呈灰褐色,晒干后则破裂成片状,被牛羊践踏散落在草丛中了无踪影,人们看到的就只有草疙瘩和草地上遗留的牲畜粪便,再加上当时乡村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能有上面的猜测也就不难理解了。

小时候,每逢下雨,我和兄弟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跟着母亲到村西小水库土夯的坝坡上或村北狮子山脚下捡拾地曲莲儿。只要找对地方,半晌工夫就能拾一小竹篮。有时,我们还能在拾地曲莲儿的同时遇见在草丛里笨拙爬行的红褐色“水牛”,这种昆虫据说是一种地下害虫的成虫,随雷鸣而出,产子繁衍。它们虽然长着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触角,可我们一点也不害怕,用拇指和食指麻利地捏住它的身子中间,不顾它奋力挣扎,随手装进准备好的玻璃瓶里。这种水牛拿回家炒着吃焦香可口,算是拾地曲莲儿时的额外收获。

地曲莲儿散生在白草丛里,即便是十分的小心,拾起的地曲莲儿也难免会沾染一些草屑、草籽以及泥土等杂质。好在当时村里的小河清水盈盈,人们先把地曲莲儿中的杂草叶梗

大致挑拣一遍,再从家里拿来两个瓷盆或竹簸箩之类的器具放进水里,然后一把一把地将地曲莲儿抓进容器里,一边用手揉搓着漂洗和挑拣,一边小心翼翼地让河水漫过容器的边沿,这样上面沾染的轻盈细小杂质便顺着水流慢慢地漂走了。如此反复几次,才能彻底把地曲莲儿淘洗干净。

地曲莲儿可以搭配着青椒、韭菜或鸡蛋煎炒,用烙馍卷着吃;也可以用热水轻轻焯一下,加入芝麻盐、十香菜、小磨油、姜蒜末、陈醋等调料凉拌着吃;也可以拿来做汤。无论哪种吃法,地曲莲儿入嘴咀嚼时总给人一种筋道脆滑的感觉,令人口舌生津,大快朵颐。

每次我们捡回来的地曲莲儿,除了鲜食,母亲还常常从中拿出一部分,摊在高粱秆连缀的“锅排”上晾干保存起来。到了冬天蔬菜稀缺时,用温水泡发开来,滤干水分,搭配着干豆角或萝卜干儿剁碎作馅,用来包饺子、蒸包子。有时,母亲还会奢侈地让父亲从集市上割回来半斤肥肉加进去,这对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来说堪称珍馐美味,常常把肚子吃得滚瓜溜圆还舍不得停下。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冰箱,人们把淘洗干净的地曲莲儿分别用大小不等的塑料袋子装好,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吃的时候拿出来自然解冻或放在温水中泡开即可,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如初的地曲莲儿了。

中医认为,地曲莲儿寒凉柔滑,上能清热明目,下可滑利肠道,多用于目赤红肿、夜盲症、烧烫伤及丹毒等的辅助治療。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地曲莲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富含人体必需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据说常食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症。早年艰苦岁月里作为粮蔬补充物的地曲莲儿,如今俨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健康“新宠”了。(作者单位: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猜你喜欢

白草
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所见“白草”文书探研
天净沙·秋
飞雪如蝶
青藏高原白草生殖生长期植株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
过洞庭
夜抄维摩诘经
无题(5)
古堡行
氮磷供给对荒漠草原土壤和白草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