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2023-08-03陈云云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侨务工作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党的侨务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侨”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独特机遇”和“宝贵资源”,并对海内外侨情、侨务工作、侨务资源、维护侨益等作出诸多原创性理论贡献。这主要表现在:爱国贡献论——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肯定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侨务资源论——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方面认识侨务资源的特殊价值;“根魂梦”论——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梦多重维度阐述海外侨胞与中国的内在关系;统一动力论——从海外侨情变化视野明确侨胞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特殊力量;友好桥梁论——从传播中华文化、开展民间外交、展示中国形象视角论述海外侨胞对于中国走向世界的综合价值;维护侨益论——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层面强调新时代维护侨益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独创性思想贡献丰富发展了党的侨务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侨务篇。

关键词:华侨华人;侨务工作;侨务理论;海外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4-0049-11

DOI:10.13946/j.cnki.jcq is.2023.04.006

作者简介:陈云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侨务工作的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22BDJ080);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研究”(22MLB003)

引用格式:陈云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4):49-59.

侨务工作作为一项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党的侨务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侨”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独特机遇”和“宝贵资源”,并对海内外侨情、侨务工作、侨务资源、维护侨益等作出诸多原创性理论贡献,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深中肯綮、影响深远的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

近年来,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一是源起发生研究。相关学者认为该重要论述是以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为思想基石,既吸收了中共历代领导人的侨务价值观、侨务改革观、侨务民生观、侨务外交观,又继承了习仲勋同志的侨务思想[2-5]。二是基本内涵研究。有学者认为该重要论述主要围绕“一个根本主题”“两项核心理念”“三种重要作用”等新时代侨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展开[6];包括率先提出“大侨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宗旨,精准概括海外中华儿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高度赞扬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充分肯定他们在改革开放和促进中外友好中的作用,支持鼓励华侨华人为居住国作贡献等方面,彰显浓厚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历史情怀、人民情怀、世界情怀[7-9]。三是价值意义研究。有学者认为该重要论述的价值意义集中体现在涵养侨务资源,构建“大侨务”、凝聚侨心共圆中国梦,发挥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中的独特作用[10-11]。

现有研究较为详实地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动因、理论基础、内涵要义、特征价值、践行逻辑,较为深入地阐述了该重要论述与毛泽东、邓小平、习仲勋等人侨务思想的内在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走进当代并指导新时代侨务工作。同时,当前研究呈现“双融入”趋势,即“理论梳理”融入“现实考察”、“侨务研究”融入“党史研究”[12],这为未来深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当前研究存在若干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一是现有研究主要是简要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而缺乏深度把握其对党的侨务理论所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二是未能与时俱进地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三是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而对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时期的关注还不够,相对缺乏从侨乡工作至今的全程贯通式研究。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一、爱国贡献论:肯定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

海外华侨华人既有世界移民的共性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是中国最重要的外部资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力,更是因为数量庞大的华侨华人对母国和家乡怀有特殊情感,在历史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过特殊作用。习近平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外侨胞对祖(籍)国的这种浓烈又特殊的情感,并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肯定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

(一)海外侨胞历来具有爱国爱乡的精神传统

客观认识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精神传统是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首要条件。许多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留学海外、出生侨乡或本身就是华侨,这种特殊经历和身份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华侨,并对华侨的爱国主义有着真切体会。历史上,海外华侨倾力支持我国民族民主革命,并掀起了以支援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两次爱国高潮,这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僑胞继续发扬爱国爱乡精神传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邓小平正是基于对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特质的深刻洞察,才提出“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和“独特机遇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这契合了海外侨胞的共同利益和热切期盼。同时,习近平还将海外侨胞视为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海外爱国力量,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和海外统一战线工作。

海外侨胞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对中国总有一种血浓于水、无法割舍的亲情,心灵深处渴望中国强大,并时刻关心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兴衰、民族的荣辱时刻牵动着“侨心”。习近平指出:“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13]同时,他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及各种涉侨大会上,多次颂扬海外侨胞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和爱国行动。特别是当新冠疫情肆虐之时,海外侨胞心系祖国和家乡,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疫。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向踊跃提供援助的海外侨胞表达了谢意,对其在抗疫中的作用也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表明,党和国家对海外侨胞家国情怀的肯定彰显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够成为团结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精神旗帜。新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特殊背景下,爱国爱乡作为再造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话语,能够充分激活他们支持民族复兴事业的集体记忆,并被赋予鲜明的时代内涵。

(二)海外侨胞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近代中国国运不济、民族危亡之际,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的海外华侨,积极投身“洋务救国”“立宪救国”“实业救国”“科技救国”“文化救国”等进步事业,并为“振兴中华”作出了不朽贡献。新中国成立伊始,大批华侨精英毅然回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对外交往贡献了侨力。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以极大的热情和空前的规模,率先参与和助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并为中外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港澳回归和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海外侨胞在与祖国和家乡互动中凝结的爱国爱乡精神,既是伟大侨力生成的内在驱力,又是党团结侨胞、做好海外统战工作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海外侨胞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侨史资源是促进中国发展的宝贵财富。2020年10月,他在汕头参观侨批文物馆时指出:“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14]他在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中、会见世界侨团联谊大会代表时也阐发了海外侨胞对于中国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平统一以及对外交往的战略价值。从话语角度看,习近平反复强调海外侨胞对祖国和家乡的贡献,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是一种凝聚侨心的话语表达,根本旨趣在于最大限度凝聚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陈嘉庚先生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其爱国爱乡精神穿越时空同样受到习近平的称赞。无论是在侨乡福建工作还是中央任职,习近平始终不忘陈嘉庚先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2014年10月,他在给厦门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回顾了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感人事迹,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15]。2021年4月,他在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也指出:“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16]可见,习近平知侨、懂侨、爱侨、惜侨,熟悉侨史,感念爱国侨领对祖国的突出贡献。

二、侨务资源论:明确新时代涵养侨务资源的基本策略

海外华侨华人之中蕴含的丰富侨务资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复兴的重要依靠力量。习近平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指出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得益于充分利用侨务资源。侨务资源作为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战略资源,具有属地性、广泛性、组织性、市场性、民族认同性、地区差异性等鲜明特点,能够助力中国高质量吸引外资及有效缓解当前面临的高端人才缺乏的压力。

(一)侨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资源

与一般外国投资者不同,海外侨商或多或少包含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因素,即“文化共识”。重视吸引侨资是党的领导人的普遍共识。习近平长期在侨乡工作,对侨资作用的认识深刻且具特色。新时代侨资规模趋于大型化,联合投资日益兴起,科技型侨企比重增加,同时我国对海外高精尖技术、人才、关系网等需求更为迫切。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的方式、领域呈现多样化,习近平多次指示要精准引进侨资,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他还深化了对侨资价值的认识,从单一物质层面拓展至多个维度,将侨资与侨智、侨网等整合为侨务资源,这是侨务话语、概念、思维、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创新。他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华侨华人功不可没。30多年来,华侨华人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各地投资兴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合作。”[17]一方面,中国借助侨资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找到了改革开放的“启动金”,侨资推动了市场经济因素的成长,中国由此成为市场机制和贸易导向的经济体,并将新的企业制度、管理方式、思维理念等带入国内,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广大侨商也吃到了中国发展的“红利”,纷纷将研发和生产基地留在大陆,极大地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二)侨智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宝贵资源

检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现代学科体系创建和科技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个时代的海外侨胞和留学生群体。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做侨务引智工作,多次接见华裔科学家,大批海外杰出人才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邓小平等将引进侨智作为加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用战略眼光重新审视華裔人才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价值。

一方面,将引进侨智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深度融合。在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时代,华裔人才是全球“抢人大战”的焦点,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将引进侨智置于科技创新与民族复兴的视野中,认为海外侨胞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雄厚的经济力、广泛的商业网,且蕴藏丰富的智力资源。这不仅跳出了侨务资源等于侨资、侨汇的传统视域,全面准确地把握侨务资源的时代内涵,而且洞悉侨务资源中“含金量”最高的侨智,将其提升到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建立和健全引才、用才机制,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华裔人才把握中国发展机遇,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以中国梦为感召加大海外引才力度。习近平基于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时代与未来广阔视野,将引进华裔智力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既强调用中国梦凝聚、吸引和争取侨心,又主张通过引进侨智助力实现中国梦。2014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18]海外侨胞具有明显智力优势,并在国际科技领域取得瞩目成就,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大有作为。

三、“根魂梦”论:明确新时代侨务工作的主线

我国先民因躲避战祸、跨洋谋生、渡海传道离开祖国和家乡,他们与中国的关系可从多个视角进行解读。毛泽东基于海外华侨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关系”角度,致力于引导他们与国内民众共同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浪潮。邓小平等基于海外侨胞与国内民众在资金、技术、事业等层面客观存在的领先性和“视角差”,更多地强调借助“海外关系”开启改革开放之路。习近平则从多重维度对“侨胞—中国”关系进行阐述,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13]。

(一)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

习近平从血缘和亲情角度重申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强调他们在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不能缺场。2014年6月,他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在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13]2015年9月,他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上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等比较感性的话语表达海内外同胞特殊的亲缘关系。习近平还多次使用“海内外同胞”“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等话语统称中华民族或其海外成员,这能够激发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当新冠疫情出现时,海外侨胞是最早了解、最为关注、最先采取行动支持祖国和家乡抗疫的群体。据调查,侨胞对中国抗疫表示支持,近80%的侨胞以多种方式支持中国抗疫[19]。中国同样支持海外侨胞抗疫,向其寄送“侨爱防疫包”,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这生动诠释了海内外同胞同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血缘亲情。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

中华文化是海内外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能够避免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政治认同的敏感性。毛泽东侧重发挥海外侨胞的政治力为民族独立富强服务,邓小平更多强调侨胞的经济力、科技力。习近平非常重视海外侨胞的文化力,作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这一重要论断。新时代党和国家以中华文化为纽带,通过邀请海外侨胞回国参加共祭始祖、姓氏寻根、人文交流等活动,强化祖先认同、进行文化再造、激活文化基因,筑牢海内外同胞共同的文化根基。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13]。可见,中华文化作为塑造海外侨胞精神世界的核心要素已被赋予特殊使命。同时,习近平强调文化认同这一“最大公约数”,这对于展示海外侨胞良好形象、加强侨社团结统一、强化“文化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准确把握海外侨胞与中华民族的内在关系是党的侨务理论的立论基础。习近平对海外侨胞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作了系统阐发,其侨务工作重要论述也是围绕中国梦这一主线展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党和国家进行社会动员、唤醒海内外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话语。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13]。他常用“民族复兴”话语凝聚侨心、构建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目的是引导侨力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实际上,中国梦与侨胞梦是辩证统一、双向互動的关系。实现中国梦需要汇聚侨力、侨智,海外侨胞是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梦也要惠及海外侨胞,由全体中华儿女共享。新时代党和国家将民族复兴贯穿侨务工作,强调侨务工作要服务于民族复兴总目标,通过邀请海外侨胞共同参与民族历史集体纪念活动,增强其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耀感。

四、统一动力论:明确海外侨胞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特殊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系统阐述了如何借助海外侨胞力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成为其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海外侨胞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坚定支持者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中国是世界性的侨务大国、强国,海外侨民有数千万之巨。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对海外侨胞在祖国和平统一中的作用作了肯定性评价。他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1]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前提就是大陆与台湾在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沟通。海外侨胞作为中华民族的特殊成员,爱国爱乡是其基本属性,他们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期盼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海外侨胞会有意识地向台湾社会正面、客观地介绍和宣传大陆对台方针政策,能够以“局外人”的视角和身份促进两岸的理解和沟通。

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联系密切,易于引导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统一意义重大。习近平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22]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当局在海外侨社中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并将其视为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推行“务实外交”和增强自身实力的“最重要资源”。因此,要实现祖国统一,必须善于凝聚侨务资源,团结中华儿女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006年5月,习近平在纽约华侨华人欢迎晚会上指出:“希望各位侨领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不负众望,服务同胞、团结协助、共谋福祉,为华人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21]

(二)侨务对台工作是侨务工作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侨务对台工作是指从侨务工作渠道、通过华侨华人开展对台湾岛内外社团和人士的争取团结工作,以建立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统一战线。习近平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23]习近平清醒地意识到,有效沟通是两岸理解互信的第一步,台湾许多家庭都有“海外关系”,与海外侨胞在意识形态、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较多共识,因此侨胞在两岸化解误会、协商对话、和平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习近平指出:“在抓好中小侨工作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做好大侨的工作,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的‘金钥匙。”[24]他认为侨务工作的重点是新生代侨胞,他们是助力祖国和平统一的特殊生力军,这为新时代侨务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2004年4月,习近平到浙江侨务机构调研时强调:“侨务工作要切实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侨服务,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服务。”[25]该讲话虽然是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地方侨务工作的具体指示,但对于新时代国家层面的侨务工作同样具有重要启示价值。新时代海外侨胞在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其中遍布世界的海外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组织广泛联系海外侨胞及民间团体,召开洲际性大会共同探索中国和平统一的路径,积极促进两岸人民在探亲、旅游、经贸、科技、教育、学术、文艺、体育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五、友好桥梁论:明确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重点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和中国现代化激荡交织的进程中,中国日益深度融入世界,海外关系和侨务资源对我国发展的价值更为凸显。中国的强大需要硬实力,也需要道德、文化、形象等方面的软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洞悉世情、国情和侨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客观事实审视侨务工作,拓展“以侨为桥”思想,认为侨胞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在沟通中外方面具有超越官方外交的特殊优势。他强调:“通过以侨为桥,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日益增多。这些双向的交流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24]可见,习近平对侨务资源的认识维度更加丰富,更多阐述其对助力中国走向世界的综合价值。

(一)海外侨胞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

一方面,立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认识海外侨胞的文化价值。习近平强调:“海外中华儿女到中国寻根,说明大家对祖(籍)国有着强烈的亲近感,认识到自己血管中涌动的是中华血脉,都愿意传承和发扬历经数千年形成的中华文化。”[26]这深刻论述了海外侨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另一方面,重视发挥海外侨胞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特殊作用。与中国综合实力快速跃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不容乐观,为此习近平赋予海外侨胞以特殊的文化价值,强调他们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2015年9月,他在西雅图出席侨宴时提出:“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宣介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每一位旅美侨胞都是中华文化的使者,希望你们身体力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增进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夯实中美关系民意基础。”[27]他还号召海外侨胞争做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和使者,从“接受者”转为“传播者”,做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代言人和贡献者。

(二)海外侨胞是民间外交的使者

民间外交历来是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习近平指出:“侨务工作的主体在海外,优势在海外。”[21]265在他看来,海外侨胞了解住在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熟悉海外市场的运作模式,在开展民间外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国家间尚未建立外交关系时,海外侨胞是“民间大使”;当国家关系交恶时,他们是“润滑剂”;当国家关系处于蜜月时,他们常做锦上添花之事。在侨乡工作时期,习近平就已思考“以侨为桥”问题,即如何借助海外侨胞遍布全球的商业、贸易、金融网络助力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新时代,他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期待,提出要积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他指出:“海外侨胞要运用自身优势和条件,积极为住在国同中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更好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18]华裔新生代是海外侨社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高瞻远瞩地认为他们能在侨务公共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勉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国家和人民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成为住在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13]。

(三)海外侨胞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

系统阐述海外侨胞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一大亮点和原创性内容。习近平认为海外侨胞是中国形象的展示者,能够用当地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近距离地向世人讲清楚、讲完整、讲透彻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理念,充分展现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2014年9月,他在会见马尔代夫华侨华人时提出殷殷嘱托:“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要树立我们中国人的良好形象,树立我们中华文明的良好形象。”[28]在实践中,一方面,通过全方位侨务外宣工作让海外侨胞了解我国的治国理念、发展成就和外交政策,使其在真实、立体、全面、客观认识中国的基础上肩负起传播中国形象之重任。另一方面,通过塑造海外侨社形象和侨民形象展示中国形象。近年来,西方种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中国威胁论”“中国移民威胁论”沉渣泛起,海外侨胞在不少国家遭受种族歧视、融入困境甚至辱骂暴力。如何维护中国形象和侨民形象,对党和国家侨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六、维护侨益论:明确新时代侨务工作的基本职责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悠久,但晚晴以前政府一直严防民众出国,视华侨为“外化之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维护侨益,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一系列包括鼓励华侨自愿选择所在国国籍、保护华侨及归侨侨眷权益等在内的方针政策。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求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29]。伴随世情、国情和侨情的变迁,虽然党和国家维护侨益的具体内容、措施不断变化,但从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泽东、周恩来派船接回大批难侨,到新时代习近平多次派专机接回遭遇险境的海外中国公民,党和国家坚决维护侨益的立场和政策、思想和实践是一脉相承的。

(一)维护侨益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海内外侨情所决定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适应‘走出去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不断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20]60。一方面,海外侨胞系中华民族的海外支脉,是中国“出嫁的女儿”,与国内同胞同根同源、荣辱与共,其民族属性、爱国爱乡传统、历史贡献及潜在价值等,都内在地要求党和国家必须维护侨益。另一方面,侨益是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保护。从地方到中央、侨乡实践到大国治理,习近平在不同任职阶段对维护侨益发表过许多重要讲话,始终强调侨务工作要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宗旨,为海外侨胞排忧解难,并通过护侨、撤侨等手段坚决维护侨益,以彰显侨务工作的人民性和侨本性。2015年也门撤侨,我国仅用1天时间就将滞留的571名侨胞全部撤离;同年尼泊尔撤侨,我国派出2架客机将处于地震中的侨胞带回祖国;2023年苏丹撤侨,我国派军舰将1300多名侨胞安全转移。海外撤侨既是中国形象的全面展示,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心系海外侨胞安危、践行以侨为本理念的突出体现。

(二)以侨为本是新时代侨务工作的红线

习近平比较早地洞悉到保护海外侨商经济利益的战略价值,针对海外侨胞来华投资,前瞻性地阐述了“对投资者有利”的思想,将引进侨资与维护侨益、凝聚侨心统一起来,主张不要“工具化”看待侨胞,摒弃“喜新厌旧”“嫌贫爱富”“见利忘义”等错误思想认识。浙江工作期间,他明确指出侨务工作“两个服务”理念,即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和全心全意为侨胞服务,强调侨务工作的立足点是为侨服务,要“尊重和爱戴侨胞”。同时,他将国家利益和侨胞利益统一起来,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层面强调新时代维护侨益的战略意义,并向侨胞承诺:“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继续关心和支持海外华人华侨在当地的创业与发展,切实维护华侨和归侨侨眷在国内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广大侨胞提供优质服务”[21]265-266。这在学理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上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情感上温暖了侨心,实践上有助于铸牢海内外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侨务工作鲜明的党性原则、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

(三)侨务干部是“贴心人”和“实干家”

侨务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且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因此,建设一支熟悉侨情、心系侨胞、热心侨务的干部队伍,是解决侨务工作“为了谁、依靠谁”和“做什么、怎么做”的基础条件,也是新时代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新布局、新战略和海内外侨情的深刻变迁,在准确把握海外侨胞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关系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将“贴心人”“实干家”作为新时代我国侨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并希望他们进一步增强为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力求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提供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习近平熟悉侨情、热心侨务、关爱侨胞,要求侨务干部在实践中做到“坚持胸怀全局、坚持为侨服务、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为主题,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成为侨务工作的实干家,最大限度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30]。侨务干部当好侨胞“贴心人”、成为侨务工作“实干家”,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维护侨益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侨务干部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

七、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海外侨胞、侨务工作、侨务资源置于治国理政视域中加以审视,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侨务理论的论域和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世情、国情和侨情的变化,阐明侨胞的政治功能,并将侨力拓展至其他领域,强化侨胞对于改革开放、侨乡建设、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经济价值,对于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化意义,对于中国科教文卫事业的重要作用。同时,习近平创造性地将侨务工作的范围拓展至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方面,强调侨胞是架起两岸交流、合作、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习近平还将侨胞视为宣传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殊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怀着对“侨”的深厚感情,亲自谋划、指导侨务工作,并对海内外侨情、侨胞贡献、侨务实践、侨联工作、侨务文化、侨务资源等都作出系列原创性阐述。该重要论述明确了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这一新时代侨务工作主题,“根”“魂”“梦”为侨务工作主线,“三有利”为侨务工作原则,“大侨务”为侨务工作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侨务工作重点,“贴心人”“实干家”为侨务队伍建设基本要求。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独创性的思想贡献丰富发展了党的侨务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侨务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2]陈云云.习仲勋侨务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9-160.

[3]杜谆.统一战线视角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侨务思想的理论传承与创新——以毛泽东、习近平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为中心的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4-31.

[4]张春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之实践与理论渊源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3):1-7.

[5]李其荣.习近平侨务思想与新时代侨务工作[J].丽水学院学报,2019(3):48-52.

[6]張克兵,黄清迎.习近平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三维解读[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1):86-91.

[7]任贵祥.习近平关于侨务问题的重要论述及丰富内涵[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2):31-39.

[8]张国雄.习近平侨务“大局观”的继承与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0+15.

[9]张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论述的五重情怀[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5):181-187.

[10]林琳.以习近平侨务论述为指导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5.

[11]吴桂韩.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最新成果指导新时代侨务工作[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1):5-9.

[12]贾梦茜,金新.中国共产党侨务政策的百年演进:历程、机理与启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4):51-59.

[13]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强调共同的根共同的魂共同的梦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4-06-07(1).

[14]习近平肯定华侨贡献[EB/OL].(2020-10-14)[2023-04-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490274763023786&wfr=spider&for=pc.

[15]習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EB/OL].(2014-10-22)[2023-01-23].https://news.12371.cn/2014/10/22/ARTI1413943647375878.shtml.

[16]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N].人民日报,2021-04-07(1).

[17]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EB/OL].(2013-09-25)[2023-02-07].https://www.gov.cn/ldhd/2013-09/25/content_2494744.htm.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64.

[19]张春旺,张秀明.世界侨情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4.

[2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8.

[21]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66.

[2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0.

[23]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李克强主持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汪洋讲话[N].人民日报,2022-07-31(1).

[24]习近平.“大侨务”观念的确立[J].战略与管理,1995(2):111-113.

[25]习近平强调为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N].浙江日报,2004-04-14(1).

[26]2010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习近平出席并讲话[N].光明日报,2010-07-26(3).

[27]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的讲话(2015年9月23日,西雅图)[N].人民日报,2015-09-25(2).

[28]习近平幽默插话聊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EB/OL].(2014-09-17)[2023-05-07].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17/6598173.shtml.

[2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4-1065.

[30]习近平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李克强作出批示[EB/OL].(2017-02-17)[2022-12-25].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17/content_5168827.htm.

责任编辑:刘洢菡

猜你喜欢

侨务工作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侨务工作
泰兴市:架起基层“连心桥” 推动侨务工作走深走实
以“网格+”模式不断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知侨暖侨,多措并举,激发社区侨务工作新活力
我的十年侨务工作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注重“四字”建设 增强侨务工作活力
唱响侨务工作“奋进曲”
基层侨务工作要善于用“势”
“七彩东侨”为基层侨务工作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