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德育满天星,走出七彩心育路

2023-07-31陆文芳魏晶晶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4期
关键词:医教协同体系

陆文芳?魏晶晶

[摘要] 南京市雨花台区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医教协同项目,扎实开展区域化研究与实践。医教协同项目旨在全方位整合资源,以目标为导向,全心全意致力于关乎民族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同时,引进南京市小行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优质资源,与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团队合作,将临床心理和发展心理有机融合,面向全体师生,涉及教师专业培训、家长专业讲座、学生专业筛查与评估等工作,积极完善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筑协同育人场域,使心理健康工作在学生价值养成、人格健全、心态涵养方面发挥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医教协同;精准筛查;“四预”体系;心理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做过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3000多名6-16岁的少年儿童中,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近三年以来,国家、省、市紧密出台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效遏制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的相对上升态势。为深入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充分发掘医教协同的巨大潜力和育人价值,通过“精准筛查、风险管控、家长教育、转介平台、师资培训”等途径全面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一、心理健康教师问卷调查

2021年6月,雨花台区教育局对全区所有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医教协同项目组的实际走访,调研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医教协同策略的实施情况。问卷由医教协同项目组研发设计,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有效问卷。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问卷进行统计;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對访谈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方面,雨花台区现有心理专职教师27人,心理兼职教师93人。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率为43.5%。参与调查的116名心理健康教师中,有58人经过系列培训并通过考试拿到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占50%;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4人;还有26名教师毕业于非教育心理学专业。在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方面,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中有56人认为自己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很少,占整体工作量的20%以内;有3位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比较大,占整体工作量的60%以上;还有20人认为不确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有25人认为学校会安排其他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学科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的调研结果显示,雨花台区大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重视,如建立健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危机预案,以及开展家长专题教育等,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在教师方面,专职心理教师配比不足,未做到“专职专用”,专业化发展通道尚不顺畅。心理教师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统计结果显示:有40.2%的心理教师感受到高压力,43%的心理教师存在轻度抑郁,41.6%的心理教师存在轻度焦虑,77.2%的心理教师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需要关心与关爱。其二,在学校方面,大多数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入,心理健康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同时,学生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在校文化课时间占比重,开展心理健康个辅或团辅比较困难。其三,在医教协同方面,该项目工作虽初见成效,但在优化精筛、加强平台建设及危机学生干预等方面仍然需要持续探索。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路径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

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雨花台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由校长领导,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工作机制。针对调研发现的瓶颈问题,雨花台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在师资培训、教师招聘、专业教师引进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与政策支持。

(二)学校心育,扎实推进

五位一体,课程落实。全区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心育课程。课程以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体验为基本形式,关注与学生发展相关的心理因素,将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各学段要求的指引下,以五位一体,即“心理活动课—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心理讲座”的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多措并举,抓实常规。全员建档,重点筛查。学校心育部门为每位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档案,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动态。根据学校学生心理筛查的大样本特点和风险管控的需要,选择更有针对性、更有信度的量表,与班主任的主观评估相参照,结合心理健康教师的面谈结果,设计出更为完善和有效的筛查流程,精准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心理状况的学生。

心理委员,同伴互助。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充分发掘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资源,发挥朋辈心理辅导者在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危机干预、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同伴互助,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促进心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沙盘游戏,专业辅导。专业心理教师通过心理量表等手段筛查出重点学生,运用沙盘游戏的方式对其心理进行干预,帮助学生获得自性化体验,解决心理困扰,完善内在人格。

线上资源,云端分享。通过搭建线上资源平台,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心理信息、心理教师辅导资源、心理学科前沿技术等进行在线共享,实现有效、广泛、安全的资源共享。

(三)医教协同,区域研究

一是构建覆盖全域的大数据平台。搭建医教双方在线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准确地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更好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

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家、校、社(医)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心理专家前往学校,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驻场个案辅导或团体心理辅导,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画像并进行专业的危机干预;项目组还着力于家长培训,为家校共育助力赋能;项目组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针对全体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养,夯实育人之基。

三是组建区域心育志愿者服务团队。在雨花台区教育局的统筹指导下,结合现有心育中心组、学校心理专兼职人员,共同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依托“医教融合”项目,让更多心理健康教师走进心理门诊,积累更多心理咨询临床医学经验,打造医教结合的培训与服务阵地。此外,搭建区“教师志愿者联盟”服务平台,组建心育志愿教师团队,积极参加陶老师工作站等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

四是建立医教协同心理服务网络。医教协同项目面向心理健康教师、特殊学生及其家长,构建医教协同“四预”体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心理服务网络,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

五是完善高危学生的预防性干预系统。构建医教协同“四预”体系,即覆盖全体学生的预防体系、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的预警体系、指向障碍学生的干预体系、聚焦危机学生的预案体系,对潜在的或已出现风险的学生进行有效管控,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通过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重点关注学生,跟踪辅导、沟通与转介,量身定制干预与治疗方案,有效开展进一步的临床心理干预和心理康复。

三、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果展示

七彩之光,汇聚生命的暖阳。医教协同项目组通过“精准筛查、风险管控、家长教育、转介平台、师资培训”等途径全面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也让区域學校心育工作百花齐放。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坚持从“心”出发。引导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对全体教师进行“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培训、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整合与优化医教协同资源……学校秉承“温润和谐、规范高雅、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和雅文化,奉行“为了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和“尚雅崇信,笃行创新”的德育理念,全员参与,共同筑起了一道保障学生身心安全的坚固城墙。

南京市金陵中学西善分校循光而行。学校紧抓家庭教育,做好家校沟通。通过访谈、评估、关怀、跟踪等方式,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形成点对点联系机制、与学生签订契约书,建立多维的学生心理防护网。以医教协同项目为契机,预防在前,教育在先,让关爱的阳光雨露播洒在每一位学子的心间。

南京市软件谷第二小学坚持温暖向阳。在“孩子更像孩子 ,是学习也是生活”的心育环境中,让师生心中生暖,眼里有光。学校构建物化学习空间,丰盈儿童生命底色;运用多媒体新技术,打造正向交互新平台;成立专项小组,给“特别”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二小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学校心育工作,为师生提供温暖的心理支持,改善生活状态和心态,充分践行学校育人目标——世界有我更美好。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努力让孩子在蓝天下奔跑。学校努力“让校园成为启迪梦想的乐园”,建构了“境脉式”心育课程体系。基于思维的先验境脉,设计心育特色课程;基于素养的资源境脉,让学科渗透心育内容;基于环境的文化境脉,打造文化环境课程。学校创“境”延“脉”,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看见真实的问题,在成就有愿景、有规划、有策略、有协作的理想心育生态的征途中,成为翻山越岭的组织者、积极进阶的实践者、手留余香的收获者。

南京市西善桥小学坚持从“心”出发。学校基于人本主义理念,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心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由内而外帮助学生涵养“悦纳”心理;整合多方资源填补家庭陪伴的空缺;注重学生积极情绪的建构、自我肯定的塑造和心理弹性的培养;整合四方资源,落实“强化阵地建设、多维课程打造、丰富心育活动、强化心理教研、重视随班就读、落实家长学校、家校社联动”七种策略,为西小学生搭建积极的心理桥梁。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西善花苑分校的心育工作坚持量“心”定制。学校致力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共育系统,积极整合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共同助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将专业心理机构“悦纳心理”引入校园,启动了“健心行”关爱服务项目。成立“安琪悦纳心理指导团”,培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教师;针对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开展多场团辅和个辅,舒缓师生情绪;对于在筛查中出现的特殊学生,建立个案跟踪和长期指导;成立“星语心愿”学生社团,开设儿童心理绘本阅读、心理游戏、心理绘画等课程。科学化、常态化的校园心理关爱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为学生搭建起一片幸福成长的蓝天。

南京市小行小学融心于行。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差异,关爱“特别”的你。学校组建心育团队,优化软硬件设施;实施有效评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创设融合的课堂学习环境、设计基于差异的学习目标、因需而设补偿性课程、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策略等,顺应差异,优化课程实施;积极开展家长辅导等活动,促进家校携手,共同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与氛围,让孩子充分感受世界的善良与美好。

陆文芳 魏晶晶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医教协同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医教协同”视角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探索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