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浦县下蔡防护林场浮头湾滨海生态园景观改造设计探讨

2023-07-30周彬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5期

周彬

摘 要 作为滨海区域的重要资源,滨海防护林具有抵御海风的重要作用,同时滨海防护林存在部分景观环境良好且尚未开发利用的林地景观,需要更新改造。为了提升滨海防护林景观效果,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下蔡防护林浮头湾滨海生态园项目为例,在保留防护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场地现状提出生态改造策略,划分入口景观道、林下步道区、滨海休闲区、服务管理区4个功能分区,并进行植物种植和安全防护措施等生态改造设计。依托现有林地,通过景观设计及生态改造等措施对滨海防护林进行改造提升,增加亲水空间、旅游休闲设施及配套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传统防护林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滨海景观防护林带。

关键词 滨海防护林;林相景观;生态改造;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16

滨海区域建设是城市开发的重要环节。随着滨海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滨海地区接待游客人数越来越多,民众对城市滨海空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滨海防护林作为城市滨海区域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承担着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1-2]。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沿海沙质防护林带基本是木麻黄纯林,观赏性不足,游览功能不完善,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以漳浦下蔡防护林浮头湾滨海生态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为例,探讨防护林景观生态改造的策略与设计手法,通过从景观提升的角度对滨海防护林带进行生态改造,营造集防护、景观于一体的特色化生态型景观防护林。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漳浦下蔡防护林浮头湾滨海生态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下蔡国有防护林场沿海侧,北临沿海大通道,项目改造面积约10万m2。项目距漳浦站直线距离约21.5 km,是沿海区域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园区。园区内植物长势茂盛,且靠近沿海地块,景观视野较好,为滨海旅游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建设基底。

1.2  基地现状

场地内植物长势较为茂密,以木麻黄纯林为主,生物多样性较差,地表落叶下隐藏着间伐疏林的残枝,观赏性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林下土地为沙地,覆盖多层落叶,鲜有矮灌和地被,地形有一定起伏,局部高差超过1 m,且可步行空间狭小。场地内留有管理房及废弃砖房,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管理不到位等,场内漂浮垃圾多,不利于整个园区的游赏开发(见图1)。

项目基地北侧为Hooray欢乐岛旅游度假区,建成时间较长,旅游及配套设施完善,有一定的人流量前往参观游览。项目基地南侧为海岸沙滩,景观视野较好,沿海侧已完成防护堤建设,可以有效防止海水涨潮时流入场内,为景观生态改造提供了有效支撑。

1.3  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状条件得知,基地以木麻黄纯林为主,景观效果一般,缺乏景观及休闲配套设施,场地缺乏管理,存在垃圾杂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防护林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功能为主,功能较为单一,缺乏林相步道及休憩设施,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及吸引游客。2)植物单一,缺乏观赏性。虽然林场内植物生长茂盛,但基本以木麻黄为主,植物品种多样性较差,观赏性不强。3)立地条件恶劣,植物生长条件差。由于靠近滨海地块,林相土质均为沙质土,盐碱含量较高,在植物种类选取上存在一定难度;地表凹凸不平,对步道线路选择提出更高要求。4)养护管理不到位,缺乏安全防护措施。林下土地为沙地,覆盖多层落叶,鲜有矮灌和地被,地形有一定起伏,漂浮垃圾多,缺乏森林防火及水上救援等安全防护设备。

2  景观生态改造策略

浮头湾滨海生态园作为该地区滨海防护林代表性的沿海景观场所,对于发展当地建设景观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将以提升林相及滨海景观、绿化美化为宗旨,综合考虑健康步道、景观设施、林相景观等需求,点线面合理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效果,使其成为游憩、观光、旅游、康养的好去处。结合开发建设将该片区打造成一个生态美、旅游旺、特色明的旅游集散景点,不仅可以满足滨海周边游客的需求,更能带动乡村振兴。

2.1  满足防护林自身基本功能

为了保障防护林自身基本的防护功能,在景观生态改造过程中不对防护林原有树种进行砍伐及移植,在部分提升区域进行林下补植下层植物,加强防护林的防护功能。

2.2  注重生态与景观功能的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在注重原生态保护及提升的同时,提供多种形式的景观功能,如林荫步道、观景亭、观景平台、休闲广场等,结合游客观光游览动线设计及附属设施设置需求组织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合理选择适宜材料,适地适树,满足生态性要求。

2.3  注重入口节点打造及内部功能串联

林场外部衔接沿海大通道处无明显入口标志,难以吸引居民及游客前往观光,可与沿海大通道北侧Hooray欢乐岛旅游度假区入口节点相呼应,打造生态园入口景观,将人群引至生态园内部空间,通过合理的人流动线组织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观光的旅游场所。

2.4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众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注重人群的活动习性,满足各类人群的便捷通行[3]。设置相应的休憩、游乐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性,建设人性化的生态园区。

3  景观生态改造设计

3.1  总体布局

在分析周边环境及不破坏防护林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出入口节点及人流动线设置要求,在沿海大通道与园区入口处打造入口节点,与沿海大通道北侧Hooray欢乐岛旅游度假村相呼應;在内部空间上,主要考虑林下步道及沿海节点设置,配备休闲设施及附属设施,引导游客进入园区及参观游玩。

3.2  景观功能分区及节点设计

为了保障现状防护林功能,又能让游客有良好的旅游体验,根据场地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分别为入口景观道、林下步道区、滨海休闲区、服务管理区4个区块(见图2),各功能区对应的适宜人群及功能侧重点有所不同,既保证了园区有效防护功能,又保障了不同人群需求的活动空间。

3.2.1  入口景观道

打造园区入口节点是吸引游客入园的首要步骤,在入口处设置一组景石,与度假区入口的假山石入口门进行呼应,通过植物组团搭配,营造入口氛围感,既能提升园区入口的景观效果,又能引导游客进入园区参观游览。

在入口景观道的设置上,对现有土路进行改造提升,既满足车辆交汇的需求,又不破坏现有植物群落,同时在林下空间套种开花植物直至海边,不仅起到提升园区道路景观的作用,还具备将人流引至沿海区域的引导功能。

3.2.2  林下步道区

步道设计时以生态现状为基底,着重考虑地形高差的影响,以游客的体验感为基础,同时注重道路线形及材质的选择,体现功能与生态相结合的思路。同时,需注重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建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步道,满足不同人群的行走需求[4]。

场内现状植物几乎全部为木麻黄,地面落叶情况严重,地基以沙质为主,道路设置存在难度。由于要保护现状木麻黄,不破坏其防护功能,在步道线型选择上,根据现场实际探勘设计了一条宽度适宜、高差较小的路线,并在局部宽敞区域设置景观平台,满足游客的活动及休憩需求(见图3)。

由于本项目靠近海边,空气较为潮湿,且场地盐碱含量会影响材料效果,所以在栈道材质上选用以透水砖和仿木纹发泡板为主的材质。红砖铺地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磨度,成本较低,透水性相对较好,且具有闽南特色,触感沉稳踏实,适合地势平坦开阔的路段。在地形高差较大的地段采用栈道架高的做法,不仅可以减少平整场地工作,保留原有地势景观,也可保证路面整洁统一。仿木纹发泡板不易变形、经久耐用,且耐污程度高,其外观与木头相似,与森林环境十分协调。

3.2.3  滨海休闲区

滨海休闲区为靠近海边的功能区块,场地相对开阔,景观视野较好,并且在靠海侧已做好防护堤,可有效防止海水侵蚀。该节点新增设计内容均在防护堤内侧,可以避免被潮水淹没,以休憩、观光、餐饮服务等功能为主,满足游客观光游览的需求。

在平面构成上,在保留现状苗木点位的前提下设置园路和广场(见图4),采用树池对苗木进行围合,结合植被覆盖,使游客深刻感受滨海森林。在场地观景视野较好的点位设置观景亭、观景平台及休闲座椅等,可供游客憩息、纳凉避雨,营造出适合听海观潮的场所;同时利用原有废弃民房及房前空地建设小吃街及商品售卖区,以海洋元素的卵石铺地,摆设不易受海风侵蚀的石质桌凳,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服务设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见图5)。

3.2.4  服务管理区

园区的良好经营离不开有效管理,服务管理区紧邻滨海休闲区,能有效梳理人流集散。根据现状管理房设计新增配套停车场、公厕等服务设施,促使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利用现状管理房进行园区管理,并在管理房后侧空间建立生态停车场,行车路线在满足车行要求的基础上,灵活根据现有苗木进行优化设计,地面采用植草砖进行铺设,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同时配套公共卫生间、智能车闸等服务设施,实现园区的有效管理,增强游客的观光体验。

3.3  种植设计

由于项目为沿海沙质防护林带,场地基本是木麻黄纯林,树种多样性及景观功能性较差,通过本次园区改造,在入口及内部空间等节点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提升园区景观及滨海林带观赏价值。

由于场地内乔木长势茂盛,上層空间种植密度已经饱和,在植物种植上,主要在景观改造范围周边进行绿化提升,适当进行林下套种下层植物。在植物选择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选择景观效果好的乡土植物,种植适宜滨海区域生长的下层植物,如红刺露兜、千头木麻黄、金边龙舌兰、银边山菅兰、单叶蔓荆、红花马缨丹等,形成乔灌草多层次搭配的布局,提高滨海防护林的绿化品质,使其成为周边居民及游客观赏、游览的好去处[5]。

3.4  安全防护

园区景观改造提升,势必会吸引游客到此参观游览,由于项目靠海又是林地,容易引起落水及森林火灾等事故,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1)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是危害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务必加强森林防火监控及灭火器等配备要求。2)设置禁止游泳、下海危险等警示标识,防止游客进入深海区域,但为避免游客私自游泳导致意外,场地内需配备水上救生设备,主要包括救生衣、救生圈及其他辅助设施。

4  结语

滨海防护林是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屏障,也是滨海区域的重要资源,依托现有林地,通过景观设计及生态改造等措施对滨海防护林进行改造提升,增加亲水空间、旅游休闲设施及配套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传统防护林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滨海景观防护林带,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滨海体验,对于滨海区域建设发展及旅游业、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遵毅,李燕清,陈永忠,等.三亚林场海防林景观生态改造设计模式探讨[J].热带林业,2019,47(2):64-66.

[2] 林武星,朱炜,陈清海,等.闽南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景观提升探析[J].防护林科技,2023(1):78-80.

[3] 熊江玮,郑文.浅析现代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以南沙新区灵山岛尖南段海岸及滨海景观带建设工程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1):15-18.

[4] 肖欣福.福建尤溪国有林场森林游步道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建材,2022(8):42-44.

[5] 邹聪聪,尼书强,孙珊珊,等.浅析国有林场中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227-228.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