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策略

2023-07-30冯爱元

种子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配套技术

摘    要: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主要作用、玉米秸秆还田后引发小麦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指出感染病虫害的玉米秸秆不能直接还田,提出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加强播种期和生长期的病虫害预防工作、选择科学播种方式以及加深玉米秸秆掩埋深度等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2-011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141.4;S435.12       文献标志码:B

小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且大多数地区都可以保持1年2季耕种,这就导致农田中的秸秆资源特别丰富,国家农业部门针这种资源优势来全面推广秸秆还田耕作方式,让玉米秸秆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作用,切实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玉米秸秆可能在播种或生长阶段遭到病虫害影响,若不经过有效处理会影响下一季小麦的生长,给种植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相关农业部门发现该问题后,全面推广玉米秸秆还田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小麦产量及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文章主要分析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所引发的小麦病虫害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 玉米秸秆还田的主要作用

1.1 强化土壤培肥,给小麦生长提供更多养分

通过调查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情况发现,秸秆还田后土壤中富含小麦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相關研究发现,小麦种植和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氮、磷、钾元素,这样小麦才能健康生长,获得更高的产量。玉米秸秆中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而种植户采用玉米秸秆还田的方式,经过各种微生物发酵之后,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提高小麦植株生长质量,进而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稳步提高小麦产量。

1.2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腐殖酸的含量,这些腐殖酸可以让土壤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极大地减少土壤板结现象,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与蓄水性,还能持续增加土壤的保肥性,这种土壤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小麦植株更加茁壮生长,进而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1]。

1.3 土壤增产效果明显,优化生态环境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沃性,土壤条件良好环境下,种植户可以减少化肥以及农药等农资方面的投入,还能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使种植户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此外,全面推广应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能减少农业生产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从而减少有害化学成分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2 玉米秸秆还田引发小麦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玉米秸秆携带虫卵

玉米秸秆在经过粉碎之后,存在着一些病虫卵或者是病原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麦发生病虫害问题。产生这种致病源的主要原因是在玉米秸秆进行堆肥的过程中,土壤温度不能将这些致病源完全消灭。尤其在我国山东地区,由于玉米秸秆在堆肥过程中的气温偏低,达不到消灭致病源所需要的条件,致使病菌和虫卵一直在土壤中生长,当小麦进入生长期之后,这些病菌和虫卵在适宜的环境下开始大量繁殖,进而导致小麦植株感染病虫害。此外,由于玉米本身就携带一些可能导致小麦发生病虫害的致病菌与虫卵,在这种情况中尤其以金针菇害虫和大鲵病害居多,这也是我国华北及山东地区经常出现的小麦病虫害。一旦在气温、水分适宜的情况下,这些致病源就会大量生长繁殖,对小麦的健康生长产生极大隐患,且这些小麦致病菌与虫卵快速在小麦田中传播,会感染整片小麦,极有可能造成小麦大范围减产,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发展[2]。

2.2 秸秆“争氮”对小麦抗病虫害能力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我国农业种植中的玉米秸秆还田是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耕在农田中,想要将这些秸秆进行分解还田,必须满足一定的自然条件,需要大量的微生物来分解秸秆,当这些秸秆得到正常分解后,可以为下一季小麦种植提供大量的养分,为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环境。但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繁殖过多的微生物势必会对小麦植株氮元素吸收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出现微生物与小麦“争氮”的情况,导致小麦植株对氮元素吸收量下降,进而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缺氮的情况,而小麦缺乏氮元素会导致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给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3]。

2.3 小麦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

在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中,很多种植户对玉米秸秆掩埋深度大多为20 cm内,掩埋深度相对较浅,给秸秆中的病虫害创造了存活的空间,对小麦种子发芽与麦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完成秸秆还田作业后,土壤氮元素的含量偏低,而小麦要生长需要与土壤中的微生物争夺氮元素,这样就会导致没有足够的微生物去分解玉米秸秆,而麦苗也会因为缺氮而出现黄化、黄弱或者是生长不良的状况,进而引发苗黄以及苗弱的问题,导致小麦抗逆性下降。这种现象产生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时,其粉碎不够细致,且在还田之前未能对携带病虫害的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增加了病虫害发生概率,不利于麦苗健康生长[4]。

3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保障策略

3.1 感染病虫害的玉米秸秆不能直接还田

为促进小麦植株健康生长,应该使玉米秸秆还田的效果达到最佳,给小麦播种与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让土壤墒情能够与小麦生长的环境相互匹配,以及在小麦播种与生长过程中防治病虫害。通常情况下,引发小麦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玉米秸秆还田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之前全面调查秸秆情况,尤其是对玉米茎叶与秸秆开展筛查工作,系统性地了解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并判断其对下一季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若其对土壤墒情或小麦生长造成影响,就需要种植户处理感染了病虫害的秸秆,保留健壮的秸秆留作还田使用,其他感染病虫害的秸秆要及时清理出田地,可以将其留作堆肥使用,充分发酵之后也可以为小麦植株生长提供足够的肥料。通过对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种植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小麦生长阶段病虫害发生概率,以此来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生态圈,让种植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3.2 选择科学的播种方式

在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将秸秆进行粉碎与深度掩埋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这些秸秆也可以在土壤中逐渐挥发出对小麦生长有益的元素,尤其是钾元素,这是小麦生长阶段需要的主要元素。粉碎的玉米秸秆经过深度掩埋处理后,可以防止小麦生长过程中受玉米秸秆病虫害的影响,确保小麦播种和生长正常进行。为了将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概率降到最低,还应科学选择小麦种子,尤其要根据上一季玉米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选择,这需要种植户对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明确了解不同小麦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以此来选择适合本季播种的小麦种子。另外,在小麦播种前,种植户要根据病虫害情况选用适合的包衣农药处理小麦种子,减少小麦在播种阶段受病虫害的影响。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杀菌处理之后,能够增强小麦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抵御病虫害能力,以此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因此,当种植户在选择播种手段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块、土壤墒情和上季农作物发生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并严格控制播种深度,选用新型农机具进行小麦播种作业,有效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及抗病虫害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手段有效降低玉米秸秆和小麦种植及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为整片农田的科学种植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5]。

3.3 全面加强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工作能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概率,促使小麦健康生长。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小麦是否发生病虫害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在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尤其在进行小麦施肥管理时,应根据土壤具体情况合理搭配磷元素和钾元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秸秆还田后,田地土壤中已经含有磷元素和钾元素,在进行施肥过程中应适当添加这2种肥料元素,確保小麦正常生长。因此,种植户应针对土壤结构和肥料施用方面进行研究,科学制订小麦施肥计划,提高小麦产量。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现秸秆还田效果不理想时可适当添加一些钾元素和磷元素,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在小麦进入生长期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进行管理,如适时除草和灌溉,为小麦生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小麦健康生长以及增产[6]。

3.4 加强播种期和生长期的病虫害预防工作

通过调查小麦病虫害发生原因可以发现,小麦发生病虫害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玉米秸秆还田,还有其他因素也是造成小麦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种植户按照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病虫害预防工作。首先,全面提高小麦冬季秸秆追肥、深耕土地、生长早期和中期追肥的质量。在进行冬季秸秆追肥方面,要特别注意秸秆的处理效果和粉碎情况,并精准计算玉米秸秆的数量,以此来确定为小麦提供多少肥料;深耕土地可以全面提高土壤墒情,并能防止土壤发生板结情况;追肥就是要在小麦生长中期施加适量氮元素,但是要控制好施肥量,在开展追肥之前要统计好秸秆中含有的钾、磷等养分情况,确定好施肥量,这是小麦能够健康生长的关键,与小麦产量有直接关系。其次,进一步加强重点种植环节工作。如冬季进行早期追肥和播种作业时,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工作,在土壤缺墒时要及时灌溉,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土壤排水情况,确保田地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和排水性,给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次,加强预防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扎实做好田间调查工作,及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用药,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7]。

3.5 加深玉米秸秆掩埋深度

通过调查小麦田地的病虫害可以发现,玉米秸秆的掩埋深度与小麦发生病虫害有直接关系。玉米秸秆掩埋深度过浅会对小麦生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会提高虫卵成活率、小麦根系不能很好地向下生长、麦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要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采用深埋玉米秸秆的方式,以此来减少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农田耕耘时,针对玉米秸秆还田的就需要采用大型农机具进行深耕作业,增加玉米秸秆的掩埋深度,减少含有病虫害的玉米秸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能减少土壤板结现象,提升秸秆还田的效果和质量。此外,在玉米秸秆粉碎过程中,也要采用先进的农机具,确保玉米秸秆粉碎后的长度都在10 cm以下,这样既能增加还田效果,也能降低病虫害在农田中的存活率,甚至可以进一步降低有害虫卵的基数,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确保小麦健康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玉米秸秆之后,采用大功率旋耕机对农田进行深耕作业时,将表面的玉米秸秆进行再次粉碎还田处理,如此反复2~3次,让玉米秸秆的掩埋深度始终保持在20~25 cm,之后还要对土壤进行压实作业,确保玉米秸秆始终维持在这个深度不变,可以加速秸秆腐化,促使土壤间大小空隙比例合理,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

4 结束语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部分元素,从全局的角度来看非常有益,但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控,采用科学的方式处理玉米秸秆,注重小麦播种期、中后期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促进小麦健康生长,为种植户增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郭克山.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4):85-87.

[2]陈巨莲,曹雅忠,倪汉祥.李光博院士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创建和实施中的重大贡献——纪念李光博院士诞辰100周年[J].植物保护,2022,48(3):14-21.

[3]张大明.小麦病虫害防控的农药绿色替代技术试验示范初报[C]//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河南省昆虫学会、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信阳: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河南省昆虫学会、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2022:

315-317.

[4]龚伦香,袁万波.新药剂组合全程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方案试验示范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uppl 2):265-270.

[5]朱跃文.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的融合应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191-192.

[6]刚艳芳.商河县小麦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J].农家参谋,2021(17):55-56.

[7]徐明君.山东费县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29.

(编辑:师莉娟)

作者简介:冯爱元(1977—),女,汉族,山东滨州人,专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配套技术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高品位茧丝蚕品种“川山×蜀水”原种性状及繁育配套技术
川西海相超深大斜度井井身结构优化及钻井配套技术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优质苹果套袋前八项配套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技术探讨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徐薯22号种植配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