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3-07-30姜鸾乂

种子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水稻

摘    要:文章主要从影响水稻质量、产量的因素入手,总结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要点并得出结论。相关部门应该向农户推广科学选种方法,让农户做好播种前准备、合理播种移栽、推广科学施肥追肥技术、控制灌溉量,实现水稻高产稳产。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2-006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S435.11       文献标志码:B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市场对高质量稻米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为实现优质水稻市场供需平衡,相关农技人员和水稻种植户需研究、推广和应用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 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在传统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由于基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中心等对于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的宣传、推广能力不足,农户在水稻播种前准备不充分,对水稻机械化装备的应用率较低,追肥施肥技术应用率较低,不能根据水稻生长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影响如下。

1.1 选种不当

如果在前期选种时,农户不能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土壤肥力等条件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使得水稻遗传特性受到影响,颖花数量减少,且水稻植株穴内分蘖不足,成穗率低,不能为后续茎秆粗壮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会影响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不利于水稻高产[1]。

1.2 播种前准备不足

在传统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农户播种前准备不足。在现代化农业背景下,农户不能将农机、农艺、农技紧密结合。在现代化技术应用下,对新型农机具应用率不足,因此水稻播种前耕地整田效率不高,尤其在坝区和梯田区域,农户机械化种植应用意识不强,不利于后续水稻高产、稳产。

1.3 播种、移栽不合理

水稻秧田播种机对种芽长度、种子干湿度等要求较为严格,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尤其是农机推广部门、农机站和技术服务部门不能深入到各大管理区、大棚区和水稻高产种植基地进行售后服务,导致水稻秧田播种机械可能出现伤根、伤秧、漏秧率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后续水稻播种和移栽效率,降低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信任度和应用率,难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1.4 施肥管理不科学

多数农户在水稻生长期间只注重化学肥料的施加,而忽视对有机肥的应用。该种施肥方式能有效为水稻提供所需的营养,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难以从长期为水稻植株提供良好生长条件,且不能根據水稻生长周期合理追肥。氮、磷、钾肥施加比例不科学,微量元素补充不及时,会直接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

1.5 灌溉量过低或过高

部分农户由于缺少相关部门的科学指导,在水稻移栽后不能维持田间合理灌溉量,会造成田中缺水或田中渗涝等问题,导致水稻根系大量损伤,降低水稻根部吸水吸肥能力,使水稻植株返青期延长,甚至卷叶死苗。

1.6 病虫害防控方法落后

目前仍然有多数种植户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控方法,抑制水稻病虫害暴发和为害面积。长此以往田间土壤、水稻植株、周围水源以及大气中化学药剂残存量高,不利于绿色水稻栽培,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的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推广科学选种方法

相关农机站、基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中心部门为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应做到科学选种,尽量选择分蘖适中、耐低氮、根系发达、生态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所种植品种应该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该品种在该地区耕作制度下,可实现完全成熟[2]。比如,Y两优957、深两优534、龙粳39、湘早籼45号等,稻米品质较好、耐高温能力强、结实率高、抗逆性好、抗病能力强、病虫害发生率低且水稻粒较长,高产地块产量可以达到7 500 kg/hm2以上。

在选定合适的良种后,相关部门可搭建“看禾选种”平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人口流量、田块地势等,开展水稻良种推介会,或者搭建种子企业品种比拼的擂台,避免传统“看标签判断种子优劣”的弊端,在该平台的应用下,为种粮大户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2 做好播种前准备

基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中心应该形成合力,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背景下,利用微信群、技术手册、宣传册、宣传栏、通知单、短视频、广播站等平台,鼓励农户进行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根据种植规模、种植面积选择合适的配套机械和种植模式。比如,在播种前整地环节,农户可利用微耕机、拖拉机,配备激光平地机、旋耕机等设备,进行机械化耕整田,根据田块形状和坡度,顺应田块长边作业,确定作业方向。同时,为防止泥脚深度不一,应该将耕深控制在20 cm左右,田间露水面积不超过60 m2/hm2,埋茬深度应在4 cm以上,田块高低差不能超过3 cm,以此保证水田整田后整块田间基本无残茬、无杂草,4~5 d后再利用机插进行插播即可。

2.3 合理播种移栽

相关部门应该在种植基地开展田间教学,保证每户派出1人到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进行田间实践,熟悉钵苗播种流水线工作方法和流程,并学习手扶式2~4行水稻插秧机和乘坐式4~8行水稻插秧机应用方法,鼓励相关农技人员和水稻机械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对喷雾机、插秧机、播种机定期维修保养,提高相关水稻种植和移栽机械应用效率。

在机械化播种过程中,要想实现播种地土层薄厚均匀、铺放平整、覆土时不漏籽,应该保证机插育秧盘底部渗水孔排列整齐、无褶皱,秧盘表面光滑无裂痕,床土过筛后,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 cm,过筛结束后集中闷堆,保证土壤“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保证播种时盘内底土厚度为2~2.5 cm,覆土厚度在0.3~0.5 cm,播量在40~50 g,种子均匀度≥90%,种子表面水分在14%左右,空穴率≤5%,破碎率≤1%。在机械化移栽过程中,为进一步促进盘根,防止秧苗失水萎蔫降低机插质量,农户应该根据农技人员要求,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度。通常情况下,水层深度1~2 cm的地区最适宜浅水浅插法,机插秧深度不能超过1 cm,伤苗率≤5%,漏插率≤5%,机插后2~3 d内进行人工补苗。

2.4 推广科学的施肥追肥技术

农户需了解水稻需肥特点。必要时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兴农理念,开展基层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行动推广与宣传,不断优化肥料施用结构,改进肥料施用方法,提高广大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意识,促进作物增产提质、农民节本增收。

推广主体与推广方式。在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行动中,選择20个行政村,通过入户发放“施肥建议卡+建议卡上墙+移动互联网为农户提供手机施肥指导+现场观摩会”等方式进村指导,指导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和机械化施肥等方法。

推广内容。当地基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中心应该向农户宣传和推广水稻的需肥特点,通常情况下,每1 000 kg稻谷吸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19 kg、8~13 kg、18~38 kg。氮、磷、钾元素的需求比例为1∶0.5∶1.3[3]。同时水稻植株对氮元素的吸收有2个明显高峰期,分别是水稻分蘖期和插秧后49~56 d,对磷元素吸收量的高峰期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对钾元素的吸收高峰期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

培训对象。主要是乡镇农技人员、肥料经销人员、驻村干部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农业大户。

2.5 控制灌溉量

相关技术部门和农技人员应为当地农户灌输“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的栽培理念,以此使农户掌握合理的灌溉技巧,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期[4]。

一是返青期。由于水稻在移栽之后,其根系受到损伤,因此可能降低部分植株水分吸收能力,此时如果田中缺水,将直接导致植株入不敷出,根系吸收水分少,叶片丧失水分多,直接降低产量,此时将水层维持在3~4 cm,可减少死苗。二是分蘖期。在水稻分蘖期,农户可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满足水稻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叶蘖生长,帮助低位分蘖芽萌发,水层灌溉高度在3 cm以下即可。三是苗够晒田期。农户在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应定期测量全田总茎蘖数,一旦总茎蘖数达到穗数,应合理晒田、撤土,增强根系活力、更新土壤环境,增强水稻植株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四是稻穗形成期。此时水稻植株对水分反应更敏感,尤其稻草孕穗、抽穗期,缺水会直接导致植株空壳多、穗粒数少、成穗短,此时应该维持田间3 cm左右的水层,在穗后期也应该维持1.5 cm左右的浅水层,从而实现保花、增粒的效果。五是在抽穗扬花期以后。水稻植株颖花发育完成,为增强田间透气度,提高根系活力,应采取以湿为主的灌水方法,保证田间持水层始终在3~5 cm,3~4 d后让水层自然落干,2~3 d后再次灌1次新水,直至黄熟。

2.6 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期,病害和虫害类型也有不同[5]。比如在秧田期,容易出现叶枯病、烂秧病。在移栽期、分蘖期和幼穗发育期,容易出现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在灌浆结实期,容易出现褐飞虱、稻飞虱、稻瘟病等病害。

要想控制病虫害发生概率,降低病虫害传播率和辐散面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综合利用“两微一端”平台,或召开场现场观摩会,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行动推进情况和效果。

2.6.1 培育无病壮秧

农户可以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在稻瘟病、叶枯病、纹枯病等高发区,避免栽种易感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良种,结合本地生态气候特点,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实现促根壮苗的目的,最终培育无病壮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2.6.2 深水灭蛹技术

对于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间稻桩是幼虫越冬的主要场所,农户应该抢在越冬代螟虫化蛹之前进行深耕晒垡,同时在3月底至4月中旬进行深水灌溉,灌溉深度在10 cm左右,以此达到灭蛹的目的。

2.6.3 性诱剂诱控技术

性诱剂诱控技术的应用原理为,将性诱剂用释放器缓释到田间,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将其灭死,以此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或通过干扰雌雄交配降低虫卵数量。具体使用方法为,在螟虫暴发前期放置性诱剂,平均每公顷放置15个,可有效降低螟虫的虫口密度。

2.6.4 诱虫板诱杀技术

可在水稻田间放置不同种规格的诱虫板,户外悬挂时间长达 3 个月,于水稻苗期开始悬挂。诱虫板颜色鲜明、无毒、无害、无残留,具有耐高温、抗日晒、胶体黏性好的特点,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2.6.5 生态防控技术

可利用人工释放赤眼蜂、稻田养鸭的方法控制害虫发生概率,降低虫害发生面积[6]。其中赤眼蜂防控方法,初次放蜂量为12万~15万只/hm2,始盛期放蜂量约15万只/hm2,产卵后期放蜂量可降低至7.5万只/hm2。

如果是稻田养鸭方法,可在水稻抛秧期,每公顷放置雏鸭150只,放鸭时间为50~60 d,每天下午定时收鸭,直至水稻抽穗期结束,该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稻飞虱、螟虫数量,还可以减少稻田杂草,防控效果良好。

3 结束语

要想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农户应该在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指导下,做到科学选种,根据种植规模、种植面积选择合适的配套机械和种植模式,根据水稻生长特点控制施肥量和灌溉量,采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抑制病虫害暴发,以此实现水稻丰产、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丹英,陈松,刘侃诚,等.基于微生物产品(肥料及菌剂)的水稻肥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初探[J].中国稻米,2022,28(6):27-29.

[2]刘宇荧,李后建,林斌,等.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基于70个县的控制方程模型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2(10):114-131.

[3]肖大康,丁紫娟,胡仁,等.不同地力水平和施氮量下水稻优质高产的氮肥有机替代比例[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28(10):1804-1815.

[4]金辉,王伟,颜尘栋,等.水稻纹枯病生防木霉菌分离鉴定及适应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9):139-148.

[5]李风顺,乔俊卿,张荣胜,等.防治水稻恶苗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和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2022,38(4):907-914.

[6]黄少坚,程赛楠.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我国海水稻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扩散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109-116.

(编辑:赵宏锦)

作者简介:姜鸾乂(1978—),女,壮族,广西贵港人,专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一季水稻
水稻花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