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优化对策研究

2023-07-29魏道德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院校对策

摘要:定向培养军士是军队军士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路径。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学生身份认同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部队管理规定的客观需求,是提升学生军人综合素质的应然之义。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明确教育内容,加强教育针对性。掌握教育原则,提升教育灵活性。把握教育时机,增强教育实效性。创新教育载体,主张方法多样性。提升高职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必须:坚持理论固本,打牢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根基;坚持正确引导,增强定向军士学生身份认知;加强文化熏陶,坚定定向军士学生理想信念;强化实践历练,锻造定向军士学生优秀品质;建好用好平台,建设定向军士学生培育载体。

关键词:高职院校;定向军士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策

定向培养军士是指从参加高考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高考分数线达到专科分数线,身体素质好,体检合格,政审无问题,被地方院校录取为三年制学制的学生,在学校完成2.5年的学习期任务后,修满规定学分,再到部队进行半年的入伍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最终进入到部队服役的军士大学生。从2012年起,越来越多的地方高职院校取得为军队定向培养军士(2022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新制定的《军士暂行条例》发布施行,原来的士官改称为军士)的资格,军队也愿意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的各种技术技能优势,提高培养军士的质量,定向培养技术过硬的军士人才。培养合格军士,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培养目标。本文以高职院校定向军士培养为研究重点,提出了“大思政”背景下提高定向军士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高职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素养对塑造人的正确三观,提升道德水准具有重要影响。定向培养军士学生具有大学生和“准军人”双重身份,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培养新时代“四有”军人,促进军士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提高学生身份认同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中定向培养的军士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基本培养形式为“2.5+0.5”军地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前2.5学年的课程由学校负责,后0.5学年为入伍培训期,或者称为入伍实习期,由部队负责。加强定向培养军士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快速提高身份认同。作为刚入大学的大一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固有规律,考虑问题容易片面化和简单化,另一方面,社会文化思潮日益多元,如果不加强对其正确引导,易受到非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一入学即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促使他们尽快转变自我身份意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大学生,也是一名准军人,比普通大学生的要求要更为严格,因此身份意识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定向培养军士生用更高標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懂得用军人思维观念要求自我,实现身份角色的定位,知晓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身份到军人身份的认同和转变。

(二)是落实部队管理规定的客观需求

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中就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支部、机关应经常分析研究士官队伍的思想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士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1]。因此,作为定向军士培养的地方高职院校,在培养定向军士过程中,应自觉将提升军士政治素质作为一项极为重要任务,坚定军士学生理想信念,落实军士管理规定,提升军士培养质量。因此,在对定向军士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做好定向培养军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要紧跟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优化思政课程体系,通过多种形式,推行爱国教育,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贯穿党的最新理论,引导军士生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强大的精神支柱,为部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新时代“四有”军人提供基础和前提。

(三)是提升学生军人综合素质的应然之义

加强对定向培养军士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定向培养军士综合素质,让军士学生明晰自我身份,实现身份认同。要懂得自己毕业后,进入部队就是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军人,在学习、生活期间处处能以准军人的要求和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因此新时代的军士大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基本的技能以及必备的思想政治素养。自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追求,向党组织靠拢,以积极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了解党的强军目标,特别是了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能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丰富自我政治素质,向新时代军人高素质、高要求标准出发”[2]。

二、高职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基本原则

实际上,定向军士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后备军人的双重属性,既应具有大学生的高素质,又该具备军人的硬作风,这种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长发展必须同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因此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明确教育内容,加强教育针对性

政治素质关系到军士生“可不可靠”“肯不肯干”的问题,关系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针对定向培养军士双重属性,一是要加强教育部规定的普通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授课内容的教学,高职主要有三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二是要针对军士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结合军士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如有教师在担任军士生思政课教学时,结合航空院校背景,以航空文化为主情境,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原绪论加六章内容的课程章节结构重构为“人生与理想:献身航空机务、熔铸强国信念”“精神与价值:传承航空精神、践行军人价值”“道德与实践:发扬道德传统、争做时代军人”“纪律与法律:培育法纪意识、推进依法治军”四大单元,提升了课程育人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度。

(二)掌握教育时机,增强教育实效性

教育时机对教育效果有重要影响。对军士学生而言,主要应把握以下教育时机:一是课程教学期,首先要做好入学教育,一部分学生是自主选择报考军士,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一部分学员报考定向直招军士可能是听从父母安排,但也不排除是选择其他专业工作难找,因部队稳定,待遇好,为了有一个好前程。对于第二类学员,首先要帮助他们端正入学动机。其次,寒暑假,定向军士学生不像其他普通大学生有充分享受寒暑假时间,一般都会有实践研修、军事训练、野外拉练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军人荣誉感、使命感,减少从我既是一名大学生到“我更是一个兵”的过渡期。最后,在课程教学时期,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协同前行。二是重大节日,充分利用建军节、雷锋学习周、国家重大纪念日等,进行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三是突发性事件发生期。如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抗疫精神是鮮活的教育资源,积极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创新教育载体,主张方法多样性

当前,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注重教育载体创新。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向学生推送视频、优秀文章,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方式:一是建思政小组。以思政学习小组作为班级思政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二是读理论著作。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并做阅读笔记,学习小组组长不定期抽查军士生阅读笔记。三是访红色基地,通过参观革命遗迹,学习革命精神,坚定学生革命文化自信。四是展示研究成果。通过征文、演讲等形式,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五是办军士讲坛。邀请优秀教师、教官开展“社情、国情、军情”等系列讲座,引导军士生养成军人基本素质以及对党和国家保持绝对忠诚,通过系列举措,将优秀的军士生的作品、想法分享、辐射给更多军士学生。

三、高职定向培养军士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定向军士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以满足新时代“四有”军人的时代要求,促进定向培养军士学生快速成长,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

(一)坚持理论固本,打牢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根基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定向培养军士作为未来部队岗位的技术中坚,要打牢思想根基,确保绝对忠诚与可靠”[3]。一是抓好定向军士学生思想阵地建设。首先,抓好思政课建设。在军士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中,思政课是最为关键的教育阵地,是提升军士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军士班级的思政课教学中,要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有效提升军士生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其次,积极与军队教学指导机构对接教学内容,融入到现有思政课堂教学中,既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开设课程要求,也融入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形成能满足军士成长需求的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建立定向军士学生日常理论学习制度。比如建立理论学习日,突出学习重点,规定相关学习主题,多措并举推动理论武装走进军士学生心里。三是发挥军士学生骨干模范带头作用。注重立好标杆、选好典型,搞好骨干队伍的学习,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学生进步。

(二)坚持正确引导,增强定向军士学生身份认知

第一,入学前招生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高考生正确报考定向士官。讲清楚什么是定向军士学生,入伍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退伍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使学生在报考时对自身身份有一定程度认知,避免盲目参与定向军士报名,导致入学后有学生因吃不了苦而退出军士班学习。通过招生前的宣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般大学生与准军人之间的差异,能够用高标准要求自我,提高政治综合素养,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及思想政治觉悟的心理预期。第二,入学后要加大宣传与教育,邀请优秀军士毕业生来校宣讲自己求学、入伍后的模范事迹,帮助定向军士学生提升大学适应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加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抓好自身日常的实践训练,形成用军人高标准要求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三是特殊时期和重点节庆日引导军士学生进行思辨。如开展定向军士学生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红色遗迹参观学习教育,毕业入伍专题教育活动(宣讲部队应知应会基本常识)等系列活动,进一步鼓舞军士生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斗志,坚定从军报国信念,催生建功立业、向往军营的革命情怀。

(三)加强文化熏陶,坚定定向军士学生理想信念

定期剖析定向培养军士思想动态,对军士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引导,从而提高军士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一要牢牢抓住意识形态主动权。“面对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渗透,各种思想观念纷纭激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在当下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4]。因此加强定向培养军士思想素质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就显得极为重要。面对定向培养军士学生的思想实际,必须发挥好教育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突出“三观”教育,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牢牢地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还应坚持探索理论、实践、线上等不同形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二要多种形式做好时事政策教育。定向军士学生进入军队以后,政治学习是必修的功课之一,因此在大学时就应引导其紧跟国内外发展的形势变化,紧跟国家重大方针与政策,适时做好形势与政策宣讲,提升其时代感和使命感。

(四)强化实践历练,锤炼定向军士学生优秀品质

实践磨练对于军士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十分关键。培养军士生过硬品质,笔者认为,可以做好:一是强化一般性实践活动锻炼。实践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路径,通过活动加深体验,感知艰辛,培育入伍雄心。地方高职在培养军士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军队院校的编成模式,完善适合地方高职培养人才的军事训练管理制度机制,建立全面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加强实践锻炼。二是加强红色文化活动的熏陶。组织军士生赴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性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参观学习,引导军士缅怀先烈,牢记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崇高情怀,身处和平年代,亦要铭记先烈的光荣事迹,继承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当下幸福生活,提升文化自信,明确自身使命。三是加强比武竞赛锤炼。培育军士学生的战斗精神,军士生培养,体能是重要方面,在体能训练、比武竞赛中亦能融入思政教育,抓好塑造军士学生优秀品质的一切机会。

(五)建好用好平台,建设定向军士学生培育载体

一要建设好常规化学习平台。如通过观红色电影、读经典原著、讨论热点话题等多种方式提升定向军士政治素质。如利用重要纪念日,组织军士班学生观看纪念现场直播、相关纪录片等,提升军士学生政治素养。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设立时政展示平台,既可以展示部队新闻,也可以展示国际国内军事动态,通过军事文化的熏陶,提升军士学生核心素养。军事训练教官,在政治学习中亦可以设置相关讨论主题,如学习“关于军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的主要内涵?”等。二是创新素质养成平台。如广泛开展“每周学习一篇理论文章”“每期宣讲一个主题”等风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交流读书心得,交流观后感,用书香滋养政治人生,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政治决心,在日常交流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日常常态化的举措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其红.海军定向培养直招军士政治素质养成的探索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22-24.

[2]刘燕飞.高职定向培养军士思想政治教育时机的把握[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0):107-109.

[3]韩振华,孟强,赵庆松.提升定向培养军士思想政治素养的路径探析—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5):32-35.

[4]张建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影响政权安危[EB/OL].[2015-11-10].http:// xcb.www.sust.edu.cn/info/1004/1379. htm.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定向培养军士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与机制研究”(21C58);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历史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军士生立德树人路径创新研究”(22SZ30)。(作者简介:魏道德,硕士,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思政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