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在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23-07-29罗琴

成才之路 2023年21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罗琴

摘要: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在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能提高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性,提升教学效果。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在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应用,可采取以下策略:组建学习小组,选取合适问题场域;对问题现状与原因进行探究,促进核心知识再建构;设计方案与实施,合作解决现实问题;复盘与反思,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

关键词: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1-0113-04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教改课题“‘翻转课堂社会工作互助课程合作性学习的成效研究”(21-31-098);川北医学院“生命教育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被迫终止妊娠女性心理援助的路径与成效研究”(CBY20-ZD-07);四川基层社会风险防控治理研究中心“社会组织参与风险防控治理的路径与成效研究”(JCFXGFK21-09B)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1]。PBL(Problem - Based Learning)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2],从整体的大概念出发,让学生可以从碎片化的学习转变为整体性的学习,当整体性的学习成为常态后,可以帮助学生从简单记忆的积累,变成以理解在先的学习,而这种理解在先的学习,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学习。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强调专业實务性与操作性。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尤其注重专业理论转化为专业实践、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教育[3]。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致力于解决社会层面的问题,包括解决各类危机、化解矛盾、融洽医患关系等,需要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投身于学习中。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近距离接触到服务对象,无法根据现实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检验其成效。

团队式PBL教学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团队协作”为手段。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社区,探访精神康复患者,让学生了解患者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及社会层面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中,教师可进行启发式的讲解和引导,引导学生形成解决方案。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式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小组成员的参与和协作。学生小组合作,课前探索问题(Explore learning),课中探究(Cooperation learning)解决方案,课后实践(Practice learning)进行反思,能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实践性。

二、团队式PBL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目标与特点

团队式PBL教学模式选取医务社会工作第七章“社区精神康复,社会工作何以可为”全程实施,课程为4个理论学时加4个实践学时,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发现问题、课中探讨解决方案、课后实践检验3个主体环节。教学目标是增进学生对社区精神康复患者群体的认知,了解该群体在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并进行反思。

1.从课堂学习到实践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学生组成小组,教师与医生提前联系,确定探访对象。学生对社区精神康复患者进行探访,了解其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课中,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和引导,学生分小组探讨,形成解决方案。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解决方案进行实施。

2.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合作学习

从课前小组访问社区康复患者实地了解情况和发现问题,到课中小组探讨解决方案,再到课后实践检验和反思,全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学生最初是带着疑惑和好奇心理去探访社区精神康复患者,在见到他们后会感到同情,希望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他们。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探讨解决方案,并在课后进行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学习目标得以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得以形成。由此可见,团队式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在高校医务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学习意识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被困在碎片化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也比较零散。而团队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满足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实践性学习的需要,能引导学生自主了解精神疾病的类型和特点,探究服务的方法,并对服务的成效进行检验和反思。

1.组建学习小组,选取合适问题场域

组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合作型学习小组,是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教师在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后,可把学生分成4人~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进入现实场域中寻找问题之前,教师要提前联系并筛选合适的精神康复患者,确保精神疾病的类型、症状和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以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访。

2.对问题现状与原因进行探究,促进核心知识再建构

核心知识再建构,需要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新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从以下两方面促进学生对不同类型精神疾病和病人生活现状的了解。第一,让学生观看纪录片《人世间———笼中鸟》,了解精神康复患者生活、生存现状,从而认识到该群体是被孤立的,是需要帮助的。第二,让学生进行探访,了解精神康复患者的症状以及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学习小组要自发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这个群体容易被孤立?他们为什么难以融入社会?他们的难点痛点在哪?在学生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精神康复病人的康复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隐藏在项目化学习背后的核心知识,这样的核心知识是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关键。学生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从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对该群体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核心知识再建构得以完成。

3.设计方案与实施,合作解决现实问题

创设驱动性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真实环境中。在教学实施环节,学生通过探访了解社区精神康复患者生存现状,认识到精神康复不仅需要控制患者病情,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患者如何接纳生病的自己,如何接纳疾病本身,如何积极面对疾病,以及如何促进社区精神康复患者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接纳,是康复的关键,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关键。学习小组先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再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方案设计。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对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这样的方案在当地社区是否可行?可以在当地找到什么医疗资源、社区资源来助力?社区、家庭有没有实施该方案的阻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完善和优化后的方案对社区精神康复患者进行服务,将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小组探讨想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能提高为社区精神康复患者服务的针对性、目的性。学生结合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和优化解决方案,带着完善和优化后的方案服务于社区精神康复患者,能提高服务质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方案,并在助人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为社区精神康复患者服务的意识。这样就达到了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的目的。

4.复盘与反思,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

团队式PBL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用具有挑战性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设置带有问题解决、创造、系统推理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的项目任务,创造一个真实的作品[4]。作品完成过程包含信息查找、识记、整理、巩固和理解等低阶学习。在本课的教学实施环节,学生带着完善和优化后的方案服务精神康复患者之前,还需要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理论的应用和适合的病例,再按问题解决方案为社区精神康复患者服务。这样,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在助人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时不断得到优化。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总结、提问和反思,进一步深化对社区精神康复患者服务的认识。学生不可能通过一次实践就能实现高阶学习,需要在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再思考,再建构,再次和同伴探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因此,教师可进行复盘,引导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与反思

1.教学成效

基于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团队式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课前小组合作探索问题(Explore learning),课中小组合作探究(Cooperation learning)解决方案,课后合作实践(Practice learning)方案的成效与反思的ECP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基于原有社会工作、基础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知识建构,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现实性和问题性。在课程结束后,对社会工作专业2019级学生开展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模式持高度肯定的态度,学生的成长和改变也是本堂课最大的收获。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团队式PBL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更宽松、平等、独立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得课堂中原来不参与互动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互动了。在小组汇报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清晰,语言更加流畅。在考试中,学生因为查阅过书籍,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并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所以对提出的问题回答得既全面、准确,又要点突出。课程理论学习与课程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实际技能,教学效果极佳。

(2)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性。在团队式PBL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小组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进行全程合作、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运用知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讨论,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诊断和分析[5]。学生分享自己观点的过程,也是输出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性,融洽学生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3)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而且能够大胆地提出新的想法,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较透彻,服务方案的设计客观且全面,对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也更深刻。有学生说:“这一章的学习让我们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自己去体会,还可以复习自己之前学到的知识,既学习新知,又复习旧知,让我们对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单向地全部接受知识,收获颇深。”

2.教学反思

(1)教师要当好“引路人”角色。在团队式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讲解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助力者,是团队项目实施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对社会工作三大服务方法以及精神医学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还要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6]。因此,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要远多于传统授课模式。

(2)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團队式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现实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团队式PBL教学模式下的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的开展,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比如,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前发现问题-课中探讨问题解决方案-课后实践检验方案”三个主体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妥善处理跨学科知识的问题。团队式PBL教学模式所选取的问题需要聚焦课程想要解决的问题,但部分问题的解决会涉及跨学科知识。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不仅涉及社会工作其他专业课程,还涉及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因此,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邀请精神病科医生作为校外实践指导老师,为学生解决医学层面的疑问。为改变学生跨学科知识缺乏的现状,在团队式PBL教学模式應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项目化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填补学生跨学科领域知识的空白。

五、结语

总之,基于团队式PBL教学模式的知识获取是学生自发去探究、挖掘的,而非传统模式下通过教师传授和灌输获取的。学生在现实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与学习小组中的组员“合作探索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方案”和“合作实践”是团队式PBL教学模式的三大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予以正向引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现实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利用同辈群体的激励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团队的合作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让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华甫,吴克宁,冯喆等.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的困境、关键路径与课程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22(02):26-29.

[2]杨淞.加拿大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及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 2019(01):86-87.

[3]杨林霞.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专业实务课程中的引进与应用探索[J].职教论坛,2015(02):69-73.

[4]李永勤.大概念下的“四化”教学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7):40-42.

[5]赵芳,刘芳,马金海等.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09):50-51.

[6]王青松,蔡望伟,周代锋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3):234-236.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am Based PBL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Social Work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uo Qin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1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eam based PBL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and social work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inquiry learning ability, enhance their teamwork,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application of team based PBL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and social work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forming learning groups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problem fields;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 promot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re knowledge; design and implement solutions, collaborat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reviewing and reflecting, high-level learning drives low-level learning.

Key words: teambased PBLteachingmode;medicalsocialwork course;learningability; teaching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