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27张捷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张捷

摘 要:在新时期,要想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从素质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探讨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构建原则和主要内容,旨在为研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用

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深入改革育人方式、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体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不可忽视的一环。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而且可以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发展敏锐的思维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等等。拓展训练以有目的、有趣味、有挑战的体能活动为导引,让学生在各种场景和活动方式中亲身体验,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磨炼意志,增强团队意识,培养综合素质。本文聚焦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旨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满足新时期社会赋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1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1 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新时期,职业院校的目标从为企业培养人才上升到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建设者。高职院校要加强价值引导,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社会适应力,增强未来大国工匠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集体观念不强、吃苦耐劳精神欠缺、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以及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为高职院校敲响了警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素养。在素质拓展训练中,会有大量的户外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 提高心理素质,与体育课教学目标相吻合。所以,要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积极引入素质拓展这类课程。

1.2 是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的要求

新时期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目标,而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综合。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还要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给予帮助。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各式各样有趣、刺激的訓练活动中体验、学习、成长。

1.3 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满足学生对身心健康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因此,将社会上有用的、新兴的运动形式纳入高职教育中,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课程,不仅具有户外运动、拉练等这些运动项目的独特魅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心理健康, 因此,将其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是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作用、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体育的兴趣产生了明显的分化,有的比较喜欢力量和速度性强的体育项目,有的则喜欢运动强度小、韵律感强的体育项目。不仅如此,体育运动还能使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心理活动变得活跃。传统体育教育往往会忽视学生心理层面的需求,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良好的锻炼。而素质拓展训练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上独树一帜,弥补了传统的体育教育的缺陷与不足,丰富和完善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满足了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

2 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目标体系构建

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目标体系构建,应基于当前大学生具备和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行科学分析,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得到尊重。同时,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高职院校自身实际以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落实落地的可操作性。基于此,确立目标体系原则和总体目标。

2.1.1 目标体系原则

即促进大学生全面、主体、个性发展。其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指学生在学好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通过广泛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广泛的素质扩展训练,指导学生亲身参与,亲身经历。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均存在差异性,要以个人不同的起点为依据,满足其个性发展。素质拓展训练最大的特性之一是它能赋予个人充分的发展空间,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2.1.2 总体目标建立

主要包括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其中, 情感目标可以包括人与社会关系处理方面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关心集体,愿意为团队做贡献、争荣誉;自觉爱护体育公共设施,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愿意团结合作,虚心接受不同意见;等等。技能目标可以包括体育技术技巧的训练,以及素质拓展训练所强调的创造性、自主性、综合性的学习,以此促进技能的提升。例如, 体育运动技能、语言表达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等。认知目标可以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素质拓展训练中对知识的运用和问题解决。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通过各项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和技能主动进行改造和重组,灵活性、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将更加深刻和娴熟。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和素质拓展训练两种形态统一起来,实现目标的和谐发展。

2.2 内容体系构建

内容体系是实现目标体系的重要保障。作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环节,在设计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既要符合体育教育目的,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既要区别于体育教育,又要与体育教育相衔接。由此, 应建立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内容体系原则和内容体系主体方向。

2.2.1 内容体系原则

一是导向性原则。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意志品质迅速发展的敏感时期,面临就业、创业的选择, 但又缺乏一定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向性原则为大学生的品德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指明方向。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综合品质越来越重视。因此, 在构建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融合的内容体系中,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团队合作等综合特性的培养,以提升其对于社会的适应性,理解个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基础性原则。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它不是体育教学的附属,而是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素质拓展延伸、补充体育教学的不足;也不是多一门课程,而是提供基本素养、技能的训练。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高职院校要着眼于内容的基础性, 使大学生能获得和提高这些基础性的素质。

三是整合性原则。强调素质拓展训练所训练和教育的内容不是相对独立的系统,而是与体育教学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品质人格等各个培养方面密切相关、相互作用。高职院校需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围绕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整合校园与社会资源。

2.2.2 内容体系构建的主体方向

一是文化藝术活动教育方向。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扩宽知识视野,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人文关怀精神等。例如,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世界文化教育和竞技体育。二是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引导学生认知社会,在现实中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同时在进行体能和意志锻炼的过程中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抵御困难挫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参加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组织的运动会、联赛、对抗赛等各项活动。三是个性发展活动教育方向。发展学生的禀赋和特长,促进潜能发挥。例如,参与体育社团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社团,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培养积极主动性和自觉自律性。

2.3 方法体系构建

2.3.1 方法体系构建原则

一是全方位与多层次相结合原则。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行素质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实际情况,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活动,与体育教学、人才培养整体推进。

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大学生主体性功能的发挥。高职院校通过各种体验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是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所在。主要体现在:目标体系构建要联系实际,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分析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内容体系构建要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国外现状,整合当今先进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内容,联系校内、校外实践;方法体系构建要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融合的顺利开展。

三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同时离不开管理机制的保障。因此,在该过程中,要将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完善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管理机制, 使素质拓展训练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将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2.3.2 方法体系构建内容

一是组织体系,其目的是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构、规范的管理下,形成素质拓展训练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建立校级、院级、班级三级组织机构,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流程化的运行机制,在各部门和组织协同合作下展开行动。

二是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保证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实践经验总结和科学理论的双重指导下,深入开展。在评价指标设计上,要求从实际出发,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同时,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质性与量化相融合等,保障评价的有效性。在评价指标设计上,体现社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专业程度、学生满意度、学生欢迎度等不同层次,体现不同高职院校特色的指标。

三是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立有效衔接。在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全面规划上,顺应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 同时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3 结语

综上,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弥补传统体育课的不足,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将素质拓展训练贯穿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给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带来了挑战。因此,建立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素质硬、业务强的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方云龙. 浅议高职体育课如何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健康第一”指导思想[J]. 卷宗,2020(8):227.

[2] 段国萍. 素质拓展[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3] 张青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138-140.

[4] 李三三. 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157-159.

猜你喜欢

素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训练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研究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应用
大一学生开设素质拓展课的重要性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