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的生物,多样的保护

2023-07-27韩叙

今日文摘 2023年13期
关键词:内罗毕海鸥龙虾

韩叙

在与人类长期相处中,不同地方的动物与人类形成了不同的“默契”,甚至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地域性格”。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它意味着,人类终于开始放下“万物之灵”的优越感,尝试与动物们平等相处,与大自然握手言和。更进一步说,生物有多样性,环境也有多样性,能够以多样的方式行同样的呵护之实,恰恰说明人类确实拥有“万物之灵”的智慧。

对“宠物”,多些宽容

多年前,我去澳大利亚旅游。攻略说,在悉尼吃海鲜,一定要去当地的海鲜市场,类似大排档那种。于是,我下了飞机,连酒店都没顾上去,直接拖着行李就奔大龙虾去了。

悉尼最有名的海鲜市场就在海边,更准确地说,已经延伸到了海上。毕竟,那里本来就是停靠渔船的码头。后来渔民们索性把拴船的桩子连成了栈桥,就在这窄窄的桥上支起摊子,摆上了桌椅。

还记得当时,我随便找了个摊位,点了份龙虾,随手放在一张空着的桌子上,转头就去拿饮料。此时,旁边桌几个正在喝酒的年轻人突然爆笑起来。原来,就在我回身这短短的一瞬间,整个盘子都“消失”了:一群海鸥“覆盖”在上面,头扎在盘子里,屁股撅得高高的,尤其是当中那只,甚至连翅膀都没张开,生生被挤着倒立在空中,那姿态活脱脱就如早高峰地铁上被挤到双脚离地的我。

没办法,只能买了第二盘。

在隔壁桌的指点下,这一次,我学乖了,牢牢抱着自己的盘子不撒手。据说,这是当地人和海鸥们的“共识”:只要盘子不离手,它们是不能抢的。

可不能抢不代表没办法。一大群海鸥你挨我挤地站在另外半张桌子上,安静地等待着,那哀怨的小眼神完全就像家里养的狗子发现我在偷吃。最终,在十几双眼睛不错眼珠地“关注”下,我还是“投降”了,把刚咬了几口的龙虾乖乖奉上。

其实,不止是海鸥,澳大利亚很多动物都不怕人。无论是墨尔本的公园里坚决要求分享烤肉的袋鼠、坐在大洋路高高的树杈上主动“伸爪”打招呼的考拉,还是在菲利普岛上追着讨要薯片的小企鹅,似乎凡是生活在这里的动物,都或多或少地带着些“宠物感”,耍赖、卖萌样样精通。

或许,在与人类长期相处中,它们已经明白,这些直立行走的“两脚兽”性格极其温顺,就算生气了,也顶多挥一挥“前肢”,更多的时候只会像母兽护着自家小兽一样,抱紧自己的吃食,默默离开。

天天被人类宠着、惯着,也难怪这些动物如此“宠物”。

对“邻居”,多些距离

肯尼亚的动物则是完全另外一种“性格”。

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动物自然是野性十足。毕竟,这里基本保持着原始风貌,人这种生物除了在营地里能经常见到,在草原上还是不多见的。即便偶尔出现了,也躲在加固了的越野车里。

真正有趣的是生活在内罗毕市区里的动物。

以前一直以为,内罗毕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毕竟它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还是联合国非洲总部所在地。可真踏上那片土地才发现,那里绝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内罗毕的街头,你能经常看到野猪高竖着尾巴过马路,那躲车的姿态是如此娴熟,一看就是“老手”。偶尔也能看到鬣狗沿着马路遛弯,即便对面有人走来,也没有过激的反应,一人、一狗,一个侧侧身,一个往边上横跨一步,各自离去,各自安好。

酒店里也是一样。我住的酒店位于市中心,大堂外面就是偌大的草坪。草坪正中有座两米多高的蚁山,据说还是一种很危险的蚂蚁。可酒店的人并不认为应该把蚁山移走,以至于蚁山越来越大,成了绿地上突兀而奇特的风景。

总觉得,在内罗毕,人和动物的相处模式就像邻居:各过各的日子,既不会过多关心,也不会互相打扰。这种淡淡的疏离感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安全距离,还有距离产生的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是时候重新找回谦卑的美德了。

(黃德润荐自《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内罗毕海鸥龙虾
捉龙虾
霸道海鸥谁能治
内罗毕隐藏的“宝石”
钓龙虾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龙虾的迁徙
大选登记
看图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
海鸥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