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观念下高中历史时间教学

2023-07-27敖显泽

高考·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

敖显泽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提出“时空观念”,在时空观念下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理应重视时间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多种时间教学方式并用,落实时间教学,进行有效时间教学,培养学生时间概念,培育学生时间意识,形成时间思维,奠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坚实基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时间教学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围绕这一教育终极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历史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思考的重要内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必然规律,是教师教学牢不可破的思维方法。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也必能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诸素养中“时空观念”是让学生学习面对历史事件时能够在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事件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事件有准确全面的正确理解。而要实现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认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又以时间为先。历史事件教学重“六要素”,而在“六要素”中时间为第一要素。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的我们应该在历史教学前思考怎样去设计我们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掌握事件时间,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时间教学意识,进行思考形成一整套关于时间教学的教学方法,成为培养时空观念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在当前形势下,教师就应该重视教学中时间教育,正确定位时间教学,运用时间教学的多种方式,在时空观念影响下对高中历史进行高效率教学,助力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一、时空观念与时间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时空观念素养是学生精准理解事件的重要素养,学生学习了解历史事件前提是要将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看待,而这一素养的形成前提就是时间概念,学生要有时间概念,学生要形成时间概念就需要时间教学。学生在形成时空观念的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时间,这是一个知识认知的过程,也是时空观念思维的形成过程,当然在历史教学中也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

(一)什么是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一种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时空中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1]。事件从时间概念来看要定位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定位到历史的发展阶段,形成时间定位;同时也要看历史事件发生在何空间,精准史实发生的地点,形成空间定位;建立起历史事件的准确坐标。事件的研究就是要将历史史实精准定位,放在精准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下去分析研究。事件放在不同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中,研究得出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只有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去审视,才能透过历史现象去认知历史事件的本身,才有可能还原历史真相。这也从根本上反映了历史研究要遵循的研究规律。如不遵循这一规律,历史研究的意义也就随之丧失。这些都说明,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环节。

(二)什么是时间教学?

所谓时间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准确掌握时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研究时间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事件时间学习,形成对事件时间概念的准确认知,对时间的清晰定位和对时间科学分析。时间在时空观念下显得更加重要,我们用一些特定方法来让学生掌握事件时间的教学过程就是时间教学。

(三)时空观念与时间教学

教育教学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自然也要让学生首先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才去运用历史时空观念对事件进行解释、说明、论证,这既是教师正常教学活动中一项基本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有的策略。显然可以发现,时间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基础,对历史事件再进行定性分析,上升到历史时空观念的高度。即时间教学是时空观念形成的基础,时空观念是时间教学的思想指导。在时空观念下开展好时间教学,在时间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

二、时空观念下高中历史时间教学的实施

历史教学过程中,本质上要求历史教师要紧紧围绕时间展开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历史教师要增强时间意识,从时间出发去思考如何开展教学。而事实上以时间统领事件本就是历史研究的传统,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由此可见,时间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时空观念下时间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究竟如何实施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明确时间概念,为学生夯筑时间教学的起点

怎样去认识时间是历史教学中一个简单又重要的问题,时间概念都不清楚,时间教学自然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了。所以首先我们就要明确时间的概念。

1.时间的内涵。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看,所谓时间就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刻和时段,通俗地说就是发生于何年何月何日的问题。这就是时间的内涵问题。

2.时间的外延。从时间的外延来看,就要去看时间的几种形式。从现在历史教学来看,主流是西方的公元纪年和中国古代的甲子纪年。公元纪年也称西历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开始的一种纪年方式。而甲子纪年又名干支纪年法,由十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以十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六十组,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的一种纪年方式。而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通常是采用公元纪年法。学生学习历史时就需要首先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时刻。而从时段来说最重要就是要掌握几个时段概念,如世纪、公元前、公元、年代、时期等。通常一百年为一个世纪,耶稣诞生之年为公元元年,之前为公元前,之后为公元。公元前99年至公元元年为公元前一世纪,公元元年至公元99年为公元一世纪。无论是公元前、还是公元后都在百位数加一即為所处的世纪,如2023年即处于21世纪。每10年为一个年代。通常具备较大历史特征的为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如通常说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就是这种大的历史时期,其间也可以分一些重大的历史时期,如古代史中的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就是这种时段的划分。

学习历史首先就要明确历史时间。如学习中国近代史之前,首先就要掌握1840年(或者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近代史时期,学习中国近代史如果连这样的时间概念都没有,无疑是可笑的,学生想要学好中国近代史也就无从谈起了。学习必须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近代史的史实给有序串联起来,达到厘清中国近代史的时间逻辑,才能建立起有效时间链条,在此基础上形成时空观,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历史教育目的。因此时间是起点,就如同人从你出生之日,你才有成长的起点一样。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能力成长的起点,在教学中适时就要明确基本的时间概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时间概念,进而才有可能形成博大的历史时空观。

(二)“六要素”紧密结合,强化时间与五要素的横向联系

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生提出的五个能力素养的要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们对学生要求过高、培养急于求成,而很多学生读到高中阶段连历史六要素都不能完成掌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历史教育大道至简,我们更应回归学生学习本真,从最基本的历史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历史六要素是事件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突出历史六要素教学,让学生从最基本的信息出发掌握事件,有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历史基础,也有利于学生以最简单的方式掌握事件发生时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自然能水到渠成。

历史六要素即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教学突出历史六要素,关注学生对历史六要素的掌握情况,用朴实无华的简单方式去建构事件。实现学生掌握事件的基本状况,建立时间与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五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教学单一要素,学生容易孤立知识内在联系。而时间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动更容易让学生形成对事件的整体印象,建立起事件六要素内部的紧密联系,形成众树成林的效果。如我们在教学五四运动时:(1)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开始;(2)地点:北京;(3)人物:傅斯年、罗家伦、匡互生;(4)起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5)经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青年学生,其间主要以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罢课为主;1919年6月3日以后进入第二阶段,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以工人为主,发展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6)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19年5月4日这个时间与地点北京之间就会形成联系,学生想到五四运动的地点,就会根据地点联系到时间,反之亦然。时间与人物亦可以实现这种联系,与傅斯年、罗家伦、匡互生这样的历史人物联系的事件不多,学生也可以通过人物来串联。在讲到起因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来迁移联想到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实现从这一维度掌握五四运动时间的目的。教学到经过时,教师要讲清楚经过就要对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进行划分,明确两个阶段的时间分段,让学生对两个阶段形成明显的时段划分,而五四运动时间又能在这一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结果时也会从开端来思考,对五四运动有全过程的认识,才能更好认可事件的结局。时间与五要素在横向联系上得到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是会在不同的要素点上建立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也会将要素放在事件的全过程来全面看待,形成对事件完整认知,加强事件内部要素的联系,加深了事件的全面学习。学习的史实基础,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就会有更为准确细致的理解,时间教學潜移默化地生根发芽,核心素养在学习的过程得到质的提升。

(三)大单元历史教学中划分历史时段,让学生掌握历史时段

在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课时少。教师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就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而大单元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大单元历史教学实践中,依照历史阶段特征,思考对历史时期宏观的时间建构,要对教学中的历史史实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层层进行深入细致的时段划分,细化了时间段,形成了更精准的时间。让学生对历史大时段形成建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明确时间分段,对时间掌握更为精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如:在教近代史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划分出晚清(1840—1912)、民国时期(1912—1949),而民国时期可以分为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这样清晰的时间分段,对近代史有大时间段认识,建立起学习近代史的时间框架。在掌握时段的基础上再通过这一时期重大事件时间的植入,便可以掌握这个时期的历史脉络,也利于归纳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特征,从而达到大单元教学下规律性掌握事件时间的教学目的。

(四)突出重大事件的时间,让学生抓住重要时间

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更简单地掌握历史时间,可以突出历史时段内的重大事件的时间。学生掌握重大事件的时间后就可以形成这一历史时期事件发生时间的主干线索,同时填补这一时期学生史实空白。实现由历史时间线索、有突出的历史大事件相联系,达到强化时间的效果。

同样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我们在教学时明确了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的时段划分后,我们再通过突出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73—187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等,那么学生脑海里就不再是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这个简单的历史时段,而是在这个历史时段里,学生掌握了按时间顺序发生的近代史上一系列的历史大事件。通过突出重大事件,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历史时间概念。通过阶段内的重大事件时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时间系统掌握,达到连段成线、线线相交成面的严密时间网。

(五)教学中多总结历史的时间规律,进行有规律的时间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更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历史时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3]。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就要及时去发现这些规律、总结这些规律和运用这些规律。通过运用符合时间变化的规律来帮助我们进行时间教学,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认识这些规律,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时间学习,以便于准确地记住这些繁杂的历史时间。

比如说加1法,以某一时间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加1来掌握历史时间,以1921年为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兴起。与此类似的还有加10法或者是加n法。还有年份尾数相同的记忆方法,如1917年十月革命,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7年七七事变等。诸如此类的规律还有不少,教师都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去尝试,或者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这样时间教学的效果定然事半功倍。既便于提高历史教学中时间教学的效率,更便于学生轻松地进行历史时间学习。

(六)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丰富的时间教学

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时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时间教学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去进行,让学生在不枯燥、较有趣的过程中去掌握时间和学习历史,这也是时间教学的主要出路[4]。

1.多媒体教学。在时间教学的实践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刻意将时间以不同着色显示,通过这样最为简单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印象。也可以将重要时间制成动画、语音播报等较为复杂多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印象,达到强化时间学习记忆,实现掌握历史时间的目的。

2.表格教学。在我们进行时间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大量的时间呈现,让学生形成整体性、系统性和规律性的掌握。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表格绘制,学会自己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时间的学习与掌握。

3.思维导图教学。在时间教学中也可以适时采用绘制以时间为内容的思维导图,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时间的记忆,加深学生印象,形成时间观念,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时间线索,达到对时间的更好掌握。

4.大事记教学。在时间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大事记的整理,大事记就是对历史较大史实和事件进行记录,将历史时间与事件核心内容呈现,进行传统的以时记事,让学生以大事记的方式掌握历史时间,这也是较为广泛的一种历史时间研究的方式与做法,有较大使用率。

5.建立时间库。在时间教学的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历史时间库,将重要的时间记录在自己的库中。经过一定阶段的积累,学生时间库里的时间信息数据逐渐丰富,也为学生对这些时间数据进行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素材。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对时间形成有一定规律的库存档案。长此以往学生时间信息丰富,储存与日俱增,时间观念、学习兴趣及能力素养均与日增强。

6.激趣时间教学。在时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时间的谐音,将时间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如顺口溜、小段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时间的轻松掌握,加深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让学生形成更为持久的记忆。

7.巧用时间轴进行时间教学。在时间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用多样时间轴进行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教学。时间轴式的教学更为直观,给学生视觉上的直接冲击,让学生能够更为简便直接掌握时间,实现化繁为简的教学目的。

(七)善于收集,精心准备,进行高质量的时间教学

在时间教学前,历史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教师教学前要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包括各种版本的教材、学科参考书、PPT、视频、图片、实物等[5]。教学前要对时间进行研究,要从学情出发去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通常教学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教学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时间教学效果,实现不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取得更好效果,必然就要从我们面对的难题出发,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可能收集到大量可用的教学素材,再精心挑选,以灵巧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时间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激情,進而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实现高质量的时间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不断影响下,无论是从时间的内涵到外延,还是从历史时间教学的理论到实践,在历史教学中时间教学都十分值得关注,都应是当下历史教学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时间教学也是高效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坚实基础。没有时间做支撑就不可能有时空观念的最终落地。相信在历史同人的一致努力下,最终会有效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汪天文.对历史和历史规律的新理解[J].学习与探索,2002(4):13-16.

[4]蒋生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高考,2021(34):109-110.

[5]张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探究[J].高考,2021(36):76-78.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教学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镜头中的组诗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