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技能型社会”的高职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7-26谷松

职业时空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要:面对新形势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成人教育承担着如何将社会劳动者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成人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适应行业岗位需求、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缺失等问题,这对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供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问题剖析与实践,明确适应产业链及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价值引领、强化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岗课证融通和“满足客户思维”的柔性设计重构教学内容,以技术赋能的课堂革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以此更好地推动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技能型社会;高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并将建设“技能型社会”作为新时期的发展理念。同年6月,人社部印发了《“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将“建设技能型社会”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到2025年,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到2035年我国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的目标。[1]这表明了全面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更新、技能增长,培养和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以实现技能强国。同时接受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德育熏陶和培养,促使每一位劳动者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技能支撑。

一、“技能型社会”背景下的高职成人教育

对于“成人教育”侯怀银在《“成人教育”解析》中做了详细的解释,[2]主要界定是进入成年并且被社会视为成人的人在脱离普通教育后,按所需自主进行的旨在促进他们终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学习活动,是对普通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随着国家发展和国情变化,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展了成人教育的外延。特别是伴随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应地催生出各种高专业化、高门槛化的新兴职业岗位,对已从业者或新就业者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及全民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2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6%;高技能人才6000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30%。由此看出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极大,将就业人员培养成高技能型人才也任重而道远。目前就业人员大多数为成人,作为社会的特定群体,是社会经济建设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技能型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使更多成人继续接受学习、重塑技能、技能素养整体提升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建设“技能型社会”、开展 “技能中国行动”的重要环节。

在此背景下,高职成人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4]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并给予高职成人教育政策保障。高职成人教育应紧跟形势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5]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严谨的工匠精神和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企业参与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6]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出现了巨大缺口。在现代产业结构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7]成人教育需要产教深度融合,将“技能”置于国家发展的高度之上,方可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随着教育的发展,高职成人教育也要不断地变革创新,但表现出人才培养定位仍与高职教育趋同。[8]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关联度较低,未能与职业能力现实需求相匹配。行业企业虽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但只停留在表面,未提出相应的岗位需求方案和建议。在实际的授课中,常因时间、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企业投入过少,包括实训基地共建、企业师傅到校培训等,使校企多元主体共育并未达成。校方也只是关注教学理论内容的完成,偏向专业知识讲解、忽视成人教育中技能水平提升及技能运用迁移的培养。校企互融出现了“协而不同”的态势,[9]同时岗位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面向产业转型升级考量,[10]最终使成人的人才培养未能真正实现产业与行业对接,与生产需求相契合。

(二)“岗课证融合”不深入,教学内容老旧

“技能型社会”成人教育更加注重的是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成人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来看,未能体现“成人教育”特色,未突显“岗课融合、技能应用”特点,教学内容缺少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的融入。由于对区域行业企业人才和岗位需求未做深入调研,不了解其动态需求方向,在课程内容設置上与产业链、创新链脱节,最终表现在教学中的岗课证融合环节薄弱,实践技能不贴近实际工作岗位,与真实环境相差甚远;对技能训练内容少、实践时间不足,教学内容中涉及职业资格等级知识点不明确。由此导致学员无论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提升职业技能或拓宽知识视野,均无法满足其进阶学习要求和职业工作需求。

(三)教学中缺少思政元素融入,育人功能弱化

社会劳动者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所受教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及技能经验积累,[11]还要发挥广大劳动者承担国家主人翁的责任、勇于担当、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这是建成技能型社会的必要条件。

目前成人学员价值观呈多元化和多样化,存在注重学历的获取,追逐个人名利或更高薪酬等现象,并且思想懒散、对德育教育也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12]不积极主动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13]同时高职成人教育重收益、重规模,而轻质量、轻内涵,对课程思政重视度不够,忽略学员的德行培养。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非系统、零散地融入德育元素,对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探究,思政元素也脱离学生需求。[14]讲授中不能充分展现出与课程知识体系中隐含的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榜样人物和成功的经验案例,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课程精髓,也未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实施中课程思政融入死板、不灵活,缺少教师人文情感的投入,缺失与学员的互动,学员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差强人意;[15]价值塑造评价不足,教学反馈不够全面,影响课程思政的持续改进。由此高职成人教育的课程思政与“全课程、全员、全过程”育人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有悖于技能型社会建设。

三、“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职成人教育策略

(一)产教深融合,人才培养新定位

“技能型社会”就是实现以技能促发展、技能强国的新型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必然要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匹配,紧跟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培养与本区域内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以高职地质专业成人教育为例,其人才培养立足于本土的区域经济及产业需求,深入调研分析本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化、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和产业链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16]厘清本土产业结构及地质行业企业急需的具体岗位和前沿技能,对接专业并创建专业对接群(见图1)。高职矿产地质勘查专业成人教育要以矿产资源开采岗位需求为导向,与本地区的“学校+行业企业+职教集团”协同共育,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材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制契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专业知识更新与拓展、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培养。

(二)岗课证融通,重构课程内容

为了学员学习更加灵活、便捷,提高其技能水平,依据其个性特点,重构课程内容,对专业课的课程内容采取柔性设计、模块化教学。柔性设计根据学习者个性化特点、岗位需求及以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设置不同模块,[17]将从产业、行业企业挖掘、整理、归纳蕴含在产业链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和新技能,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各个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素养中,将教学内容与书证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使每模块中知识点和技能点难度呈逐级递进上升趋势,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诉求。以高职普通地质学为例,设置了四大模块分别为:

1.理论筑基,主要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如,地球知识、矿物岩石知识、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质灾害、地球资源与人类活动。

2.技能知识,常见矿物岩石的识别、三大岩类的认识、地质现象的认识、地质构造的认识、地形图的认识、常见地质灾害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等。

3.技能进阶,野外罗盘使用、矿物岩石的鉴定、地质现象的解释、地质构造描述、地形地质图的判读等。

4.实操强能,对接行业企业,在野外实训结合真实工作项目,实现技能知识的綜合运用和训练,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价值赋能,精准融入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贯穿课程内容始终。[18]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三维度入手,精确定位思政导向、精准供给时效性强及典型示范的案例、精心设计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联通好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价值链。高职“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融入,针对不同知识点、技能点到技能进阶及野外实操,做到一点一策、一技一案、一景一地一思政,[19]逐级传递课程思政理念,分层落实课程思政实践。如知识点讲解中,以长江为界线将课程中外力地质作用中的冰川作用、河流作用、湖泊作用、海洋地质作用串联起来。从长江发源地讲起(冰川及其地质作用)—汇成河流(河流及其地质作用、湖泊及其地质作用)—入海(海洋及其地质作用),讲述长江故事。将长江两岸的文化和利国利民的国家重器等思政元素精准融入课程中,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感受长江广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塑造如长江开山劈岭、攻坚克难的品格,培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技能进阶和行业企业师傅野外实操强能过程中,感受企业师傅精湛的技术技能及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科学态度,对事业追求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践中感受课程思政。发挥成人学员主体地位,使成人学员参与到课程思政讲授中来,通过自身工作中的感受、现实的经验和经历,传递德育理念,自我内化,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

(四)技术赋能,教学实施革命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明确提出“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课堂革命具有适应生源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特点,是助力成人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推动器,是赋能技能型社会的主要路径。故对课程教学的“实施主体、实施手段、实施评价”三维度入手,进行课堂革命。

1. 课堂实施主体革命。实现“学校+行业企业+职教集团”三方协同,双导师共育。校内教师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下、线上教学,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模块进行讲解,行业企业及职教集团大师通过云端进行串讲或实践技能指导。让教师深入企业,对专业岗位的技能学习和锻炼,即为教学内容提供企业案例素材,也提升教师自身内涵和成人教育的现实价值。搭建校内专业知识和校外技能实操的两个平台,真正作到教师与师傅融为一体。实操强能模块由企业师傅来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和指导,主要通过参与野外地质工作项目考核学员技能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毕业之后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2. 教学实施手段革命。立足成人学员学习中时间受限、学员知识差异等难点出发,以“满足客户思维”模式,课程思政为引导,构建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点各有侧重的阶梯性模块,制作课程知识点微视频、野外地质工作技能微视频(罗盘使用、岩石鉴定、产状测量、定点、测方位及制定标本)和野外实习路线讲解视频等资源包,上传到网络平台(企业微信、学习通等),精准为学员提供差异化学习内容服务。同时利用线上其他各种资源平台(中国大学慕课、云智慧课堂等)形成资源互补,让学员各取所需。实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更新,为学员提供良好生态学习环境,[20]使“碎片化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随时随地随意学”也成为可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升级,使线上、线下教学能够优势互补,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员课前线上学习数据及讨论区留言,梳理出知识的难点、疑点和关注点,课上教师以知识技能怎么用、如何用作为成人教育教学切入点,通过任务驱动、讨论、思辨等教学方法,剖析知识、技能操作、答疑解惑,串联知识框架及突破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训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技能迁移能力逐层升级。课后学员利用线上对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反复训练,保障1+X书证融通得以实现。

3. 教学评价的革命。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同樣改变了对“学习者”的教学评价。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能够快速采集、精准分析、及时诊断并进行量化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学员学习的薄弱点,随时动态调整。创新“三段分层”多元化过程评价模式。体现出前测、中测和后测三个阶段,线上与线下分层、校内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习分层考核,教师、师傅、学员多元主体参与、多元交叉评价模式。如:前测线上学习评价——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得到学员学习数据采集分析、比较,实时个人追踪进行过程评价,包含每位学员对视频等的学习时长、网上积极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反馈,分析学员之间的差异和需求,准确得出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诊断。中测课堂学习评价——教师对知识点讲授中,学员讨论、技能实操进行学习行为量化评价。通过学员自评、学员之间互评,使学员明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后测学习评价——对课程的总结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根据三段分层多元的过程评价,绘制个人增值画像,考查学员阶段学习增长情况。另外在技能实操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师傅对学员的工作表现、技能掌握、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爱岗敬业、劳动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结 语

高职成人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与创新对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是助力技能型社会构建及新形势下人才的供给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胜炳.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省域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38-44.

[2] 史志谨,李彦平.关于“成人教育”概念的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2):9-11.

[3] 袁益民.服务技能型社会的全民终生学习体系新诠释[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2(05):1-13

[4] 富蕾.服务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22(17):93-96.

[5] 刘英霞.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要素模型与培养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62-65.

[6] [10]赵良伟,李蓬勃,王璐.新发展格局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38-41.

[7] 伍俊晖.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08):71-74.

[8] 李松.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摭谈[J].成人教育,2017(04):21-23.

[9] 陆宇正.技能型社会视域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05):21-27.

[10] 陈沛酉,刘建豪.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精神向度: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分析中心[J].职教通讯,2022(08):11-17.

[11] [21]廖丽丽.云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教育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22.06

[12] 陈红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21(03):13-16.

[13] 陈权.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15):41-45.

[14] 赵肖红,夏泉永.OBE理念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的内涵、现状及路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2(4):96-100

[15] 李隽.数字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21(04):78-82.

[16] 刘晓,钱鉴楠.技能型社会下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1(21):45-47.

[17] 王艳.三因理念下开放教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9):79-81.

[18] 苏庆民.全面推行课堂革命[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5):1-5.

收稿日期:2022-12-24

基金项目: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2022年度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技能型社会视角下地质专业成人教育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LCYJGZXYB22017)

作者简介:谷松(1970- ),女,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地质教学及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