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素食主义者》中的人物形象

2023-07-26辛敬敬金春子

大众文艺 2023年12期
关键词:素食主义者姐夫素食

辛敬敬 金春子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素食主义者》是一部令人忧伤、使人沉思的小说。该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从丈夫、姐夫、姐姐三人视角看待英慧的转变,勾勒了一个极度压抑之下爆发的女性形象,向我们讲述了英慧在面对丈夫、家庭、社会的暴力,如何挣扎、觉醒、救赎、新生的过程。这部与“素食主义”相关联的人物形象的背后,承载着人物内心那种深深的绝望感。作者借用非理性主义的素食主义者揭露精神分裂者的内心。

一、英慧的人物形象——毁灭与新生

小说围绕一个出生在韩国普通家庭的女性——英慧展开。整体向我们展示了在群体产生的规则与思维的惯性下,人是如何毁灭与被毁灭、如何救赎、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如何新生的过程。英慧在这个故事里,几乎成了被献祭的人,她是丈夫口中的“平凡女人”、是姐姐印象中“沉默的人”、是姐夫眼里,连接他与“美”的桥梁。英慧在“肉食”的社会规则下,选择了素食,而英慧的素食是一种沉默的抗拒,几乎拥有一种神性,但这种神性是反社会规则的,于是英慧被规则吃掉了。但是,英慧被这个世界吃掉的同时,她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获得了生命意义上的新生。

(一)毁灭

1.来自丈夫的暴力

在丈夫眼里,英慧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女人,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厨艺精湛、温顺贤良、性子文静。正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也就没有必要为了博取她的芳心而假装博学多才,也无须为约会迟到而手忙脚乱。除此之外,自己那二十五岁之后隆起的小腹和再怎么努力也长不出肌肉的纤瘦四肢在她面前也不会感到自卑。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丈夫只是像社会中的大多数男性普通人一样,只是到了结婚的年纪,只是想找一个照顾家庭的免费“保姆”而已。事实上,在丈夫眼中,英慧就是照顾他的奴隶。在婚后的生活中,英慧少言寡语,丈夫懒得搭理,二人也缺乏夫妻间应有的交流、理解和关爱。而在这种长久的、无声的压迫后,英慧开始做充满血腥、暴力的梦。她开始封闭自我,拒绝吃肉。她把家中的带有肉的食物全部扔掉,全部换成素食。但是,英慧的异常反应没有让丈夫产生丝毫关心,他的情绪波动全是关于少一个保姆的愤怒焦虑。

文中英慧素食首先是嘴巴拒绝吃肉,然后在内心去掉肉感。与素食相对立的就是“肉欲”,不仅是饮食上的肉欲,还包括身体上的肉欲以及精神上的肉欲。丈夫只把英慧当作满足欲望的途径,即从餐桌上的口腹之欲到肉体之欲,以及繁衍后代的欲望。当他知道英慧不再满足自己的这些欲望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关心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是明知道英慧出现了问题,不仅不关心反而是嫌弃和不解。

丈夫以夫之名对于妻的压迫,代表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血腥压榨。丈夫意识到英慧的状态的确很糟糕,但是仍然不管不顾,十分冷漠。也许正是这种并不相爱的夫妻关系、一成不变的生活、丈夫对英慧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无尽索取和压榨,导致英慧长期以来一直压抑、痛苦。英慧抗拒吃肉,也是抗拒吃自己“肉”的丈夫,也意味着更加关注自己内在需求的满足。

2.来自家庭的暴力

英慧从出生开始,便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暴力下成长。从小英慧就是父亲家暴的对象,她的身体见证了父亲的暴力。从文中丈夫的视角也可得知,英慧被这样的父亲大小腿肚一直打到十八岁。而这样的父女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从英慧出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她晶莹剔透的灵魂在父亲常年的压迫下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英慧与家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最典型的就是体现在全家所有人——父亲、母亲、姐姐、弟弟全部强迫英慧吃肉的场面。父亲,母亲,弟弟各自有各自的让人窒息方法。先是父亲的大声呵斥、姐姐紧随其后的责备、弟弟和弟妹的帮腔、母亲适时的逼迫使得英慧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家人的脸,也许放弃生命的念头在此刻悄然发芽、生根。英慧说“爸,我不吃肉”的瞬间,父亲用他强有力的手掌毫不留情地打了英慧的脸。并且招呼家庭其他成员往英慧嘴里塞肉。“你们抓住英惠的胳膊。她只要吃一口,就会重新吃肉的,这世上哪有不吃肉的人!”只见岳父硬是把手里的糖醋肉往妻子的嘴里塞去。妻子紧闭着嘴,连连发出呻吟声。[6]英慧痛苦地挣扎着,父亲却用糖醋肉使劲捻着她的嘴唇。纵使父亲用强有力的手指掰开了英慧的双唇,但还是无法抠开她紧咬着的牙齿。怒发冲冠的父亲再次动怒,又一巴掌打在了英慧的脸上。此时,英慧发出咆哮声,吐出了嘴里的肉,如同野兽般的尖叫声从她嘴里爆发了出来。并转身拿起了放在餐桌上的水果刀。决绝地划开了自己的皮肤,手腕像喷泉一样涌出了鲜血。在全家暴力往她嘴里塞肉的那刻,英慧放弃生命的想法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势不可挡。而这场全家齐上阵逼英慧吃肉的场景,看得让人窒息。这一类的场景大概从小到大贯穿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家人们全都自以为是地以“为你好”的名义,威逼利诱,甚至是暴力压制的形式,强迫英慧接受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的想法和感受,没有人站在她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她不愿意。所有人从不试图和尝试去理解英慧,而是以一种逼迫的姿态让她回归“正常”的生活。英慧从小在这样的氛围里,大概不自知其有多么不正常,后来在这种压抑的生活里一点点觉醒便开始做梦、吃素、失眠等等,精神状况每况愈下。

男人的阵营不只有男人,还有男性潮流下那些在某些方面麻木的女人。父权社会下的“爱”是控制欲,是自我感动,没有尊重。从头到尾没有人关心过英慧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只是惊讶为什么她不再顺从乖巧。他们爱她,但不尊重她。或者说他们的爱是一种以爱为名的掠夺和胁迫。整个家就像一个坏掉的苹果,只是表面还是完好的。这些所有因素加起来,也许正是英慧走向毁灭的原因之一。

3.来自社会的暴力

自古以来我们都是在传统父权文化下生长,男性们大男子主义,他们蔑视女性,将女性归位自己的附属品,认为女性本来就应该为自己付出一切。其中的“本来”二字意味着,是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知晓的。英慧的觉醒动摇了男性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女性无意识牺牲换来的平衡,所以被所有人怨恨。

丈夫带英慧参加宴会,而在宴会上,英慧因拒绝吃肉,遭受到了所有人的不解与轻蔑。他们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或者是不合群的,不符合潮流。即使同为女性,也没有半分理解,只是无尽的嘲讽和轻蔑。一个女性对另一个女性的蔑视,自然是因为她以自己符合男性的意愿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并且以为自己有了男性的权力,因而对同为女性的受害者施以鄙夷、轻蔑。他们所有人都沉浸在吃肉的规则里,扮演着对暴行毫无意识的肉食者。

(二)新生

1.花的救赎

小说中“花的救赎”最主要体现的是以姐夫视角展开的描写。画在身上的花对于英慧来说不是简单的图案和染料,而是对于英慧这个可怜女性的救赎。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被父亲无视,被丈夫踩在脚下,成长过程充满了挫折恶意和屈辱,长期的压迫让她觉得自己是行尸走肉。姐夫给了她崭新的呈现自己身体的方式,这个形象给了她新生的力量。英慧在这一场和花相关的艺术创作中,她将自己幻想成了花,英慧说“身上有了这些画,我不再做梦了……现在不害怕了……再也不会害怕了。”[7]姐夫在英慧身上画上了画,将野生力量具化成身上的花纹,俨然成了她的盔甲,她不再噩梦,获得片刻的救赎。

2.树的新生

“树”是英慧最后想要成为的事物。女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后,仿佛像植物般一样滋生出了新的力量,那种平和中蕴藏着的力量就仿佛在风雨中、阳光下,或者说在任何场景中依旧能够静静伫立。她成了树,逃离了她厌弃的人类社会,找到了新的救赎,孑然独立。从她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某种树木未经修剪过的野生力量。这也是英慧自我意识和自我新生的表达。

“姐,我倒立的时候,身上会长出叶子,手掌会生出树根,扎进土里,不停地、不断地……嗯胯下就要绽放出花朵了,所以我会打开双腿,彻底打开……”[8]花开之后,迅速凋零了。英慧连素食都不再吃了,她想要变成树。姐姐说英慧这样做就是在等死。英慧反问姐姐自己为什么不能死呢?也许在英慧眼中,她并不是想要寻死,只是想要换一种活法而已。变成树之后的英慧可以不再看重男性的需求,不再让自己成为男性泄欲的工具,不再压抑自己,她俨然变成了一株有灵性的植物,心中因为生长出了对自然、对真性的向往和守护,也变得有了自我。

二、姐夫的形象——理智与疯狂

书中以英慧姐夫的视角对欲望的描写也是《素食主义者》引人注目的部分。小说的第二部分《胎记》是以艺术家姐夫的视角展开,英慧臀部青色的胎记勾起了姐夫隐秘的欲望,激起了他久违的创作欲,甚至提出要让英慧担任裸体模特的需求。在对“美”的执着追求和欲望的挑拨下,姐夫罔顾英慧内心的绝望,利用她的“神志不清”满足自己病态的情欲。但当他完成自己的创作后,他发现英慧的肉体排除了一切的欲望,那块让他意淫已久的胎记,让人联想到“太古的、进化前的或是光合作用的痕迹”,他觉得英慧“应该是植物、动物、人类,抑或是介于这三者之间的某种陌生存在”。

姐夫最初从英慧臀部的胎记激发了灵感,渐渐地在这个创作美的过程中,忘却了初心,而纯洁美好的艺术行为变成了打着创作的幌子满足了自己欲望的手段。欲望过后是清醒,也许姐夫是唯一那个或许无法理解英慧为什么会变成素食者,但却看到了“美”的人。但是这种美是不被人理解的,或者说,是不容于现实的,因为这是“肉食”规则里的色情和不伦。

三、姐姐的形象——理解与共情

小说中,与英慧对生活完全无所谓的状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姐姐仁慧。姐姐仁慧白手起家,将一家小小的化妆品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始终待人温和,保持着众人眼中的好太太、好妈妈形象。但是事实上姐姐仁慧跟妹妹英慧一样,经历着同样的事情:童年家庭的暴力、婚后丈夫的冷漠、社会的压力等等。只是她一直强迫自己表现得成熟,从而催生出一种强大的、与年龄不符的温柔,用平和而又包容的方式,一边安抚着妹妹,一边努力地接受一切。

末尾对精神病院场景的描写是非常震撼的部分,到头来也只有姐姐能理解妹妹,也可以说是妹妹的行为把姐姐从小心翼翼编织的美好幻境里拉出来。一直以来,她对所有不好事情选择妥协和包容,对一切残暴行为的无视与屈服,都被眼前那个因为拒绝进食而瘦骨嶙峋的妹妹打醒了。从坚持让妹妹接受专业治疗到放弃治疗带她出院,也是姐姐心境变化的过程。她终于肯直面人生中所有的一切,童年的暴力、丈夫对婚姻的敷衍、自己对生活假装出来的热情,她终于肯承认自己其实和妹妹是一样的。也许在这一刻,姐姐彻底与妹妹英慧产生了共情。所以,最后,仁慧强忍着心如刀绞般的痛苦,遵循了妹妹的意愿,放她去成为她想成为的树。

结论

这个世界很精彩,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这个世界很相似,都是差不多的人,也都是差不多的风景。一路走来,我们似乎都在沿着既定的路线在行走,即使偶尔任性一下,也只是短暂的逃离,很快又会重回轨道。因为一旦脱离开,就会迎来周围人的反对和异样的目光。而我们都知道,我们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异样的眼光,泯然众人是我们潜意识中最希望拥有的人生状态。作者以丈夫、姐夫和姐姐三个视角向我们勾勒了残酷冷漠的社会轮廓。不愿意吃肉而被吃掉了的是英慧,吃肉但痛苦的是姐姐,一边被吃一边妄图啃噬别人填补自己的是姐夫,而从头到尾吃肉吃得很欢快的人,是丈夫。书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也是各有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妹妹英慧诠释着毁灭与新生;姐夫展现了理智与疯狂仅在一念之间;姐姐仁慧告诉我们有一定认知产生共情就能够理解别人。通过对上文的分析总结,试着回答韩江曾在布克国际文学奖颁奖礼上提出的三个问题,即人类的暴力会达到疯狂(丈夫)置人于死地的程度(英慧);理智和疯狂仅有一线之差(姐夫);达到一定认知有共情就能够理解别人(姐姐)。

猜你喜欢

素食主义者姐夫素食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VEGGIEVALUES
素食主义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春季素食小菜
家居产品的“素食主义”
喝醉的代价
姐夫是个十足无趣的人
你昨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