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研究

2023-07-26陈谢晓

理论观察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

摘 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百年辉煌的重要经验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正是“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历史经验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坚持胸怀天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存在相融相通之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对胸怀天下进行探析,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展现。

關键词:胸怀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类社会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4 — 0024 — 0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经过长期不懈奋斗积累的十个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对国际形势准确判断和把握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使命未改,初心未变,同时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襟和宽广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在当代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1](61)中国共产党在“两个大局”背景下,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于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全人类共同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给予中国方案、彰显中国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与价值追求。

一、胸怀天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坚持胸怀天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皆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升华,启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与实践付诸。深刻理解胸怀天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把握其中的内在关联,对于准确认识当前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进步事业发展,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价值。

(一)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

“胸怀天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以字面含义掌握胸怀天下的概念,需要将“胸怀”和“天下”分开来理解。首先,“胸怀”意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天下”字面上意为“普天之下”,这是传统文化中对宇宙的专有概念。二者结合起来便是意为表示爱国、心系国家。通过对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论述,我们领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大国风范,为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提供了崭新思维和宏大视野。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天下”一词增添了更多的内容,意味着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共建、共治、共享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体系。胸怀天下则意味着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视野,拥有包容、开放的世界眼光,致力于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宽广胸襟和豪迈气魄。“坚持胸怀天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入了“家国天下”的优良基因,不仅肩负着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担当,同时也肩负着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正是这种宏大胸襟促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不断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2](433)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其理论首要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即“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119)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还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蕴含着对“天下大同”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发展进程和世界历史进程相交汇交融的过程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为公”理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把握时代潮流、展望人类前途命运、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殷切期盼;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伟大实践,对重塑当前国际关系,改变人类前途命运具有重要启示。

(三)胸怀天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联系

胸怀天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构建一个人类彼此之间命运与共相互包容的整体,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达到新阶段的新形态。人类社会必将形成一个“共同体”,这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正与我们“坚持胸怀天下”中立足全人类,放眼未来的历史经验相保障契合。在当前“两个大局”背景下,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胸怀天下的视野立足全局准确判断当前世界形势,顺应历史规律,把握时代潮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是贯穿于其核心内容当中的重要启示。首先,坚持胸怀天下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的前提。目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蠢蠢欲动,伺机威胁着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在此背景下,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零和博弈,这些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方法正是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其次,坚持胸怀天下是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世界的必然途径。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要求各国着眼于未来,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共同繁荣中贡献自身力量。在追求共同繁荣的过程中,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多元的国家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只有立足胸怀天下的胸襟和视野,正确看待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开放繁荣的友好关系。最后,坚持胸怀天下是建设美丽和谐的世界的重要支撑。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美丽和谐的世界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发严重,人类生存与发展受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着我们,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发展方式早已过时,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坚持胸怀天下,以长远眼光看待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此举非一日之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二、坚持胸怀天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

树立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革命性的需要,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于人类社会未来趋势和世界格局未来走向的深入思考,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提出,赋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谋求人类福祉的崭新思考,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一)弘扬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的现实需要

2015年,在第七十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定义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和共同思想诉求,有利于提高人类社会的时代共识。其深刻内涵与“坚持胸怀天下”的根本价值目标高度契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西方的“普世价值”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打着“自由、平等、民主”的旗号,鼓吹所谓的普世意义,其具有狭隘性和欺骗性,是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维护资产阶级自身利益,巩固统治地位,排斥他国利益,禁锢民众思想和阻碍民众发展的手段,这与全人类共同利益背道而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谋求同世界人民携手发展的使命担当,也是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宝贵精神财富。

“和平、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各国共同目标。无论是疫情冲击还是战火纷扰,皆对世界和平发展影响巨大。世界各国都是共同体大家庭中的一员,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倡导各国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共同应对困难挑战,推动世界各国始终保持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之上。

“公平、正义”是国际秩序准则,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期望。作为国际秩序的坚实维护者,中国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方。无论冷战思维或是意识形态偏见世界各国皆应摒弃,不论国家大小都应相互尊重、一律平等,尊重独立自主,反对干涉内政,必须按照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办事。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捍卫世界公平正义的伟业。

“民主、自由”是人类的崇高目标,中国人民在近代来民主事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懈奋斗,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找到了一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中国贡献。中国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治理规则现代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为实现人类自由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百年探索出的与世界共同进步、谋求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旨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外交工作中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目的在于期望世界人民能够在思想上认同并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行动上支持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构建,这是对“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生动诠释。“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挑战,更加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坚持胸怀天下”,毫无疑问对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开辟人类发展新道路,弘扬全人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科学判断

遵循道历史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始终坚持的优良品质。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4](668)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融入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世界发展形势发出的时代之问,共同探讨“人类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这既是中国对于人类发展的未来思考,更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一道时代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胸怀天下为价值追求,根据历史发展规律作出的重要解答,表明了中国对于凝聚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力量,同世界人民合作应对人类共同难题,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希冀和决心。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与世界形成发展整体,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对世界形势发展影响深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胸怀天下,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广阔而锐利的国际视野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放眼当今世界局势,疫情阴霾仍笼罩世界,粮食和能源安全出现危机,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世界和平与人类社会发展遭遇重重阻碍。对此,我们应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有效应对疫情防控、气候变化、经济复苏、地区安全等一系列国际问题。这与国际上仍存在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高下立判。只有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隔阂、打破种族和文明歧视的枷锁、消灭地缘政治引发的冲突与矛盾,朝着实现各国共同利益的方向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够满足世界人民谋求和平,共同发展的真诚诉求,指引人类走向美好未来。这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胸怀天下的价值核心体现,也是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引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过百年不懈奋斗的实践证明,“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在和平的发展环境下行稳致远的积极因素,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新征程上,我们应继续坚持并发扬这条宝贵的历史经验,继续秉持胸怀天下的气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向着光明未来前进。

(三)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致力于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的不懈追求。20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和质疑,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依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决不动摇。中国在此时接过追求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真理旗帜,带领世界人民坚定了在21世纪走出世界发展低潮,走向社会主义复兴的信心和决心,为人类走向美好未来带来了光明。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价值追求。中国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向世界其他国家做出表率,不仅成为世界阵营的中坚力量,也成了带动全世界共同发展的中流砥柱。当前世界形势下,所有国家都身处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发展的影响,同样,世界发展也来源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繁荣发展的推动。“坚持胸怀天下”的提出,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秉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格局,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实现世界共同繁荣事业的科学态度,值得其他民族和国家共同学习和借鉴。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过去西方传统单一地依靠掠夺和剥削的国家崛起,而是繁荣世界、造福人类的利好形势。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起的命运共同体,即亚太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中欧命运共同体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印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5](8)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依旧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应对世界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在其中将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自身发展和民族复兴带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领下走向更加光明的前途和未来。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路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正确判断和把握世界形势与中国方位,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推动中国与世界共谋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写照,以中国实践彰显中国胸怀,以中国行动作出中国贡献。

(一)中国智慧: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进步注入动力

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前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顺应历史潮流。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正确引导下,党才能领导人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向世人展示社会主义的强大优越性,吸引世界各国共同探寻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愿秉持胸怀天下的气魄,与世界各国共同友好交流合作,积极发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为人类社会进步注入全新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以往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思维定式,是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追求和平合作共赢的先进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对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下的所谓“现代化”的有力回击。经济上,中国式现代化并不局限于国内经济发展,而是放眼全球,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国际国内双向循环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引领全球经济建设,带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政治上,中国式现代化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发展思维,反对“零和博弈”思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审视当前国际关系,推广中国政治制度的成功经验,打造“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现代化新图景。文化上,中国式现代化打造“五位一体”文明新格局,实现社会全面协调进步,支持文明互鉴,倡导文明多样化,构建具有多样而统一的世界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社会主义理念和价值体系在创新思路引领下在当代社会的优越性。生态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狭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利益,追求生态环境与各国人民福祉相联系,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碳”目标,推动实现发展绿色转型,向世人展现中国的“绿色追求”,在世界留下中国的“绿色足迹”。

实现现代化没有固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但却始终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6](01)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生动阐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将当前世界的机遇与挑战相互联系,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指引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胸怀气魄与使命担当。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优越性突出显著,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形势、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经验推广至全世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道路拓宽了发展新思路,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借鉴和启示。

(二)中国方案:着眼于共商共建共享,为新型国际关系绘制蓝图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的核心观点。在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等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中国在改善国际关系方面功不可没,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作为全球治理领域的首要原则,坚决打破过去不平衡、不合理、不协调的全球合作局面,并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倡议提出,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发展外交事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世界宣言,也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体现。

以共商、共建、共享三个视角分别看待“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与西方意识形态主流中的“丛林法则”“零和博弈”“单边主义”等论调形成鲜明对比。首先,共商强调相互尊重。办好国际上的大事需要各国相互协商。国与国之间交流交往应摆脱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只顾本国利益的观念束缚,不仅在化解矛盾分歧领域要采取对话协商的方式,同时在共同发展领域也要采取对话协商的方式,强调包容互鉴,尊重各国间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坚持主权平等,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行径。其次,共建强调公平正义。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国家应信守承诺,严格履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义务,以公平正义的国际法则为准绳,保证各国能够积极参与和广泛投入到全球治理中。最后,共享强调合作共赢。让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追求。在全球经济重构的背景下,各国应把握重要战略机遇,在追求自身合理利益的同时应积极响应他国合理关切,倡导并推广合作共赢新理念,带动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以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

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是其重要举措。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一带一路”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加强了国家间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改善了各国间交流交往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与国经济往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中国作用。“一带一路”将继续在新形势下为世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包容天下的广阔胸襟的诠释,也是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表率和典范。

新形势下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必须胸怀全球视野,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世界发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绘制新型国际关系的宏伟蓝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新条件、开辟新道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问题的深切思考和福及天下的宽阔胸怀。

(三)中国力量:致力于全球治理改革,为大国形象展现提供平台

建立起完善的全球治理体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全球治理体系因解决全球性问题而建立,只有解决好全球性治理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柱架梁,为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积厚成势。中国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中国心系天下,共治天下的济世情怀。面对未来更加难以预料的形势与考验,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治理难题仍是世界各国的唯一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7](58)中国将切实履行国际义务,继续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贡献,彰显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当前国际社会受到世纪疫情、地缘政治风险、单边主义势力抬头等各类风险影响,全球发展陷入低迷,全球治理面临考验,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愈发强烈。进入新時代以来,中国自觉承担起国际事务中的大国责任,对重塑全球治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从呼吁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到中欧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从呼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再到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中国与不同地域的不同国家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同。2020年,在世纪疫情侵袭下,中国迅速开展国际合作,进行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为世界贡献病毒序列共同开发研究,同时也为其他国家贡献病毒疫苗,以“中国速度”遏制病毒传播,以“中国力量”保障生命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扬和认可。受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决抗击疫情,实现疫情动态清零,迅速恢复经济发展,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世界经济唯一正增长国家,成为引导世界经济的“顶梁柱”和“领头羊”。为应对气候危机,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双碳”目标迈进,为实现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展现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担当。2022年初,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迎客松”烟花绽放在北京夜空,表达了中国对于世界各国的友好态度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盼,向世界发出了“更团结”和“一起向未来”的响亮口号,给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各国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抗全球性风险挑战的信心与决心,这也是中国切实履行国际义务,承担世界建设发展责任的重要体现。

面对当下全球治理的困难和挑战,中国统筹两个大局,把握时代潮流,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世界共同参与其中,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为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准则提供了崭新思路,拓宽了发展空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家国天下的博大胸襟和以身作则的大国形象。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1.

[2]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3.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4]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8.

[5]论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合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6]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09-22(01).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58.

〔责任编辑:侯庆海〕

收稿日期:2023 — 04 — 05

作者简介:陈谢晓(1999—),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