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不可轻

2023-07-26曾那迦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3年6期
关键词:社论曙光湘江

曾那迦

“年轻不可轻”,这是新民周刊主办的青少年社论大赛主题。为什么说“年轻不可轻”? 为什么主办青少年社论大赛?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讲过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又说:“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那次接见热烈欢腾,“为党奋斗五十年”、“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响彻礼堂内外。

那是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社会主义中国像初升的太阳,照耀在人类的地平线上。生逢充满希望的时代,伟大的事业徐徐展露在中国青年面前,等待着绘出最美的图画。五十年后,当年的中国青年们用壮美山川和繁荣景象,写就了今天的中华盛世。“年轻不可轻”,这就是年轻的力量。

相比于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学生宛如六七点钟的曙光。就像朝霞升起在地球与宇宙的交界线上,那些初露的曙光带着青涩、带着稚嫩、带着微茫,他们还没有轰轰烈烈、如日中天的灿烂,但他们有喷薄而出的力量、日渐辉煌的未来。这是一个探究理想、追寻人生的时刻,每一个奋进的奔涌都有价值,每一次追寻的探索都不会被辜负。正是在奋进与探索中,昭示出明天的希望,因而我们更需要在六七点钟的曙光中,塑造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年轻不可轻”,这就是年轻的力量。

思想是引领前行的明灯,社会是展现才能的舞台。在青涩与微茫的朝霞中,帮助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认知、成熟起先进的世界观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媒体功能的社会特质,也是媒体社论的应有责任,这是我们举办青少年社论大赛的缘由。社论代表着媒体的立场、观点、主张,代表着媒体的认知、价值观与方法论,是媒体付与社会的旗帜和灵魂。以社论的视界,在理想的高地上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这是青少年社论大赛的意义所在。

从校园作文,到作社会文,进而为盛世添彩争光,这是我们对各位作者的期盼。

以八九点钟的太阳寄寓中国青年的毛泽东,就是在他八九点钟时光里,以激扬的社论,开始了他为民族奋斗的第一步。1919年7月14日,在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大潮中,青年毛泽东创办了引领思想的《湘江评论》,在《发刊词》这《湘江评论》第一篇社论中,毛泽东抒写了他期待的社会进步:“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他的软化。”

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之问:“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他豪邁地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務。”

正是在八九点钟时光的社论中,毛泽东立下了为民族奋斗的壮志,实现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社论帮助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也是我们举办青少年社论大赛的根本指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塑造世界观,是我们社论大赛的根本宗旨。

在这次社论大赛中,一大批善于思考、立论清晰、逻辑严密、文字生动的好作品奔涌而来,让我们无不感受到曙光初露的温热。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美的岁月。年轻不可轻。

选自《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社论曙光湘江
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获奖名单
曙光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杨曙光作品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曙光
充电桩行业扭亏曙光初现?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