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赛制 丰富校园三人篮球“常赛”方法

2023-07-25林宇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常赛赛制校级

林宇

三人篮球比赛因组队容易、比赛简便、规则灵活等特征逐渐成为校园竞赛的“主力军”。本文聚焦校园三人篮球比赛竞赛组织与方法,以国际篮联(以下简称“FIBA”)赛事划分为依据,打通班级—年级—校级—县(区)级竞赛通道,搭建校园三人篮球竞赛平台,以期为中小学三人篮球赛事组织者提供可借鉴、易操作的竞赛方法。

一、构建赛事体系,搭建“常赛”平台

依据FIBA官方三人篮球比赛等级划分为1~5级,由低到高为“卫星赛”至“巡回赛”,参赛运动队的竞赛水平也依次递增。将各级比赛灵活运用于校园三人比赛中,降低初级赛事参与门槛,以发挥运动员的个人潜能,简化低级别赛事的规则,满足不同参赛学生需求。构建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校园三人篮球竞赛体系(表1)。鼓励学生参与校园三人篮球比赛执裁工作,让更多学生熟知规则,善用规则。

1级比赛针对最低水平的班级联赛,班级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裁判员为班级体育骨干(以此类推,直到5级的校级“巅峰赛”),5级比赛针对校篮球队成员,执裁裁判员为等级裁判。

二、校园三人篮球“常赛”实施方法

1.班级“卫星赛”

赛制介绍:全班学生自由组队,以接驳赛的形式进行,可以男女混合组队,比赛没有时间限制。获胜球队留在场上继续比赛,失败的球队可选择按序再次挑战或重新组队参加接驳赛,率先获得3次接驳赛冠军的球队晋级年级“卫星赛”,未晋级球队继续参加班级接驳赛。

竞赛方法:在篮球场半场进行比赛,每队3人组成,由体育骨干担任裁判员,教师作为比赛监督。比赛不受进攻时间的限制,但要遵守基本的交换球、清洁球、违例及删减罚球、非法指导、背对球篮、拖延比赛等规则。每进1球得1分,男生先得3分接驳下一队,女生先得2分接驳下一队。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组队,可以让参赛学生优势互补。高密度的接驳赛可以增加学生的比赛体验,适应交换球、清洁球等三人篮球特有规则。晋级球队产生后,剩余参赛学生的水平更为接近,有利于激发全员参与的热情,教师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篮球技能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

2.年级“卫星赛”

赛制介绍: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比赛,参赛对象为班级“卫星赛”晋级队伍,采用单循环赛制,按积分(胜者得2分、平局得1.5分、负者得1分)评定名次,各年级组冠亚军(积分相等同时晋级)晋级校级“巡回赛”。

竞赛方法:比赛在篮球场半场进行,每队4人组成,其中,3人上场、1人作为替补队员。由同级赛事不同年级球员担任裁判员,教师作为比赛监督。建议比赛时间10分钟(不停表),同时启用“突然死亡”规则,即比赛结束前率先获得15分(男生)/10分(女生)的球队获胜。圆弧线外投篮得2分,圆弧线内投篮、罚球得1分。增设罚球、暂停、替换的规则。

设计意图:参赛球员为各班的篮球尖子生,因此更注重比赛的竞技性,规则也更接近正式三人篮球比赛。循环赛制利于为球队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也利于學生在比赛过程中不断优化技战术,适应三人篮球的攻防转换节奏。

3.校级“巡回赛”

赛制介绍:参赛对象为年级“卫星赛”晋级队伍,采用双循环赛赛制,按胜场数、相互间比赛结果、场均得分的顺序评定名次。校级巡回赛按水平段划分组别:小学设置3个水平段,初、高中各设置1个水平段。

竞赛方法:比赛场地为15m×11m(图1),每队4人组成,其中,3人上场、1人作为替补队员。体育教师担任教练,由“卫星赛”选出的骨干学生裁判员执裁,同时安排1名记录员、1名计时员,体育学科组长作为比赛监督。建议比赛时间10分钟(死球时停表),依然延用“突然死亡”规则,男生设置为21分,女生设置为15分。增设拖延比赛、全队犯规处罚的规则。

设计意图:参赛球员为各年级的篮球尖子生,比赛对参赛球员个人技术、团队配合、机动打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参赛球员的三人篮球运动潜能,同时也能培养一批三人篮球裁判。双循环赛制能为高水平球队创造更多交战机会,比赛结果更为客观。

4.校级大师挑战赛

赛制介绍:根据校级巡回赛中球员的综合数据表现(主要从进攻得分能力评判队员的贡献值),打乱班级、年级建制,组建6~8支校级大师挑战赛球队。采用“循环+附加+淘汰”的赛制(图2),角逐出总冠军参加校级“巅峰赛”。

竞赛方法:比赛场地在标准三人篮球场地进行(见图1),每队4人组成,其中,3人上场、1人作为替补队员,后卫、前锋、中锋随意搭配,无固定位置限制,篮球专项教师担任教练员,比赛期间不指挥,体育教师担任裁判员,同时安排1名记录员、1名计时员、1名进攻计时员。比赛执行FIBA青少年三人篮球规则。

设计意图:参赛球员篮球技能基础较好,且通过前3级比赛基本适应了三人篮球比赛的规则和节奏,比赛对抗激烈,注重技战术运用,也更考验个人和团队能力发挥。新增进攻计时员目的是让球员适应12s进攻时间的规则。还可以为赛事设置诸如“勤学杯”“筑爱杯”等主题,使三人篮球运动成为校园文化普及和推广的载体。

5.县(区)三人篮球比赛

赛制分析:若参赛队伍少于8支,建议采用“循环+附加+淘汰”赛制(图2);若参赛队伍多于8支,建议采用“分组循环+复活+淘汰”赛制。以12队为例,第1阶段分4个小组进行小组单循环比赛,小组第1名直接晋级淘汰赛;第2阶段各组第2、3名球队进行交叉单败淘汰赛;第3阶段为第1阶段小组第1与第2阶段晋级队伍交战,单败淘汰赛后决出冠、亚、季军。

竞赛方法:比赛在标准三人篮球场地进行(见图1),每队5人组成,每场比赛前确认上场的4名队员,其中,3人上场、1人作为替补队员。剩余1名队员轮休并对其他参赛队进行技战术分析。比赛期间不设教练员,等级裁判员担任执裁工作,同时安排1名记录员、1名记录屏操作员、1名进攻计时员。比赛执行FIBA三人篮球规则。

设计意图:此级别比赛也可以作为校队的训练赛。相较于传统“循环+淘汰”赛制,此赛制偶然性更低,能避免因多支强队落位同一组导致提前淘汰的情况出现。但此赛制增加了比赛的场次,难免发生队员体力不支等不可控因素,因此,5人轮换的组队模式有利于球员在高强度的赛制比赛中合理分配体能。比赛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能更全面地反映球员的个人技术和战术素养,为高水平三人篮球运动队选材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常赛赛制校级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2014 年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