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晔珺: 诚心织梦 百年一棉

2023-07-25肖莹

华人时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无锡纺织企业

肖莹

作为中国制造星辰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一棉)以自己的百年成长,见证了中国制造的蝶变与辉煌之路。正因身处伟大的时代,才能成就了百年民族工业的辉煌,而以实业为基的无锡一棉也不负时代,为中国纺织行业交上了一份令人骄傲的百年答卷。

作为无锡一棉的掌门人,周晔珺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外人的眼中,周晔珺与很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一样:内敛、务实。专访开始前,她刚刚结束了一周的高管例会,正在与一名中层探讨问题,在二人短暂的交谈中,周晔珺以其不疾不徐的论述,让原本情绪有些焦躁的中层,听后心悦诚服地返回岗位。

百年传承

敢为人先

时针回拨到20 世纪初,中国著名民族实业家荣氏兄弟抓住时机,缔造了一段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佳话,成为享誉一时的面粉与纺织大王。1919 年,“无锡申新第三纺织厂”应需而生,并于1922 年正式投产。从棉纺到织造,彼时的工厂秉承着实业救国、实业报国的精神,铸就了民族工业的典范。

国家公私合营后,荣毅仁先生担任了首任董事长。1966 年,企业正式更名为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从建立之初,到其后百年间的扩容扩产,无锡一棉与生俱来有着外向型企业的定位,无论是对于当时国际纺织技术、纺织装备的引进与学习,还是对优秀海内外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这家百年企业的起点、站位都具备高度和领先优势。”谈起百年前的风云过往,周晔珺不无自豪地介绍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改革开放初期,无锡一棉就抓住机遇,通过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开展补偿贸易的项目,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并成就了多个行业第一。作为一名80 年代的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专业学生,周晔珺所在的班级被无锡一棉委托成为代培班。

正是这样的机缘,让周晔珺在1984 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无锡一棉,从基层做起一路打拼,结下了与无锡一棉、纺织产业的不解之缘。无论是1993 年成为全国13 家首批自营出口企业,到组织员工远赴海外学习先进经验,再到2000 年后启动信息化改造,无锡一棉都以“专业、专注”的作风成为成功站上了每一次行业变革的风口,而周晔珺也在一次次事件的亲历与磨炼中,变得愈加成熟。也让其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变得愈加清晰。

步入21世纪,走上领导岗位的周晔珺始终坚持“把专业做强,把纺织做精”的战略定位,在其带领下,如今的无锡一棉现有70 万纱锭、300 台布机,年产高档纱线40000 吨、高档织物3000 万米,稳居中国棉纺织行业的“排头兵”。“十三五”期间,无锡一棉更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进非洲,在埃塞俄比亚的戈壁上创建工厂,开辟了海外布局新阵地。

当被记者问及作为百年企业,无锡一棉给每一代员工传承的是哪种精神时,周晔珺答道:“首先是始终怀有实业报国的爱国精神、始终怀有追求卓越的专注精神、始终怀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始终怀有以人为本的人才精神。”

创新为魂 以强促大

“从上世纪80 年代,引进大量国际先进设备,消化移植再创新。到90 年代初,率先学习国外先进的纺织管理理念,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行管理创新。90 年代末开始思索:传统产业如何融进新的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内涵;成立计算机信息中心,开启信息化征程,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最早的探索实践者。2000 年后紧密纺纱技术研究与应用,特高支纱线研发,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进步。创新成为引领无锡一棉发展的第一动力,也贯穿着企业百年发展的始终。”当被记者问及百年企业最重要的发展特质时,周晔珺回答道。

上世纪90 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民营纺织、合资纺织的纷纷崛起,纺织企业进入激烈竞争时期。这些纷至沓来的冲击,让曾经的行业领头羊,落入了人多负担重的发展窘境。一时间,传统纺织国企究竟能不能走下去,怎么走下去,成为无锡一棉决策层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在内外压力之下,无锡一棉的管理层走出国门,专程向国际先进纺织企业学习交流,探寻破解之道:对于传统企业的提升改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为重要,理念的改变可能不需要投入,就能让一家企业的运行焕然一新。

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从此开启了无锡一棉管理创新之路:缩编减员、满负荷劳动、有效劳动、流程再造。同时,逐步把厂办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回归社会化。改革之初,面对改革能否成功,以及几千名员工的安置问题,各方的质疑纷至沓来,正是时任无锡一棉决策层对于管理创新的坚持,逐步创出了中国棉纺织行业最好的用工水平,不仅使企业得以继续生存,更为做强企业创立了优势。通过创新管理,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改革后的在职员工人数较之90 年代初减少了四分之三,生产规模却扩充了五倍。也是这次大胆尝试,作为全程亲历者、参与者,周晔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也为其在今后掌舵企业后的持续变革,埋下了创新求变的种子,也坚定了传承纺织和发展纺织的信心。

以质取胜  赢得未来

1978年,无锡一棉生产纱支平均为20支左右、最高42支的普梳纱,属于传统粗纺式生产。上世纪90 年代逐步开发了32—60支系列精梳产品,重点配套针织、色织市场。从1979 年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开展了补偿贸易的项目,到1993 年的进行全厂合资,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在品牌合作中却因质量问题,选择了广东企业出品的纱线。这一现象对于无锡一棉的管理层来说,可谓迎头一击。于是,一场关乎无锡一棉今后产品定位的革命再次打响。

“面对产品的差距,我们开始了自我革命,组织骨干前往股东企业考察学习,并寻求国际一流的榜样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将每笔订单额的1% 作为技术指导费。这笔学费交得值!這些举措带来的不仅是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为大家在观念转变上,又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于是在90 年代,无锡一棉开始将‘争做世界一流纺织企业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周晔珺讲述道。

一流的纺织企业离不开一流的员工队伍,他们通过培训体系的建立,让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初见雏形;一流的纺织企业离不开一流的品质,通过学习研究,无锡一棉的研发团队逐渐将当时看作是天方夜谭的纱线指标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一流的纺织企业离不开品牌的加持,他们在55 个国家和地区以自主品牌“TALAK”注册商标,通过一步步地努力,逐步被国际高端客户所接纳认可。用历史长镜头打量,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无锡一棉一脉相承、不断升级的质量经。在无锡一棉的合作名录中,HUGO BOSS、BURBER-RY、MaxMara、VERSACE等一个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或知名品牌赫然在列。“虽然奢侈品对原料的要求近乎苛刻,正是得益于我们的专业、专注,让‘TALAK高档纱线和织物不断满足客户的要求,被欧洲客户誉为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之一。无锡一棉只有发挥优势,立足高端,才能克服困难,突破同质化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精做强,以强促大。所以,做高档产品、创高效管理、争高端市场、行合作之道,才是无锡一棉的生存发展之道。”周晔珺如是说。

从“两化探索”到信息化战略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制高点和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为犁杖,深耕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是无锡一棉面向未来坚持的方向和目标。

作为中国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最早的实践者,无锡一棉从2000 年开始现代信息化应用,结合新厂区建设逐步创建了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建立的传感网络覆盖了成品、安全、电能、生产过程、环境5 个领域;运用的ERP,形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的集成一体化高效管理体系;并通过互联网、网站、电子商务平台等构筑了网上网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实现了信息化与生产、管理、经营的良好融合。

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也让无锡一棉收获了众多行业荣誉:2011年,成为全国纺织工业两化融合突出贡献企业、全国纺织工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同年,《基于信息化的高效棉纺织企业建设》,荣获了中国紡织工业协会颁发的管理创新成果大奖。2015 年,首批成为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贯标企业。2018 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荣获“高支紧密纺纱智能工厂信息化工程创新应用一等奖”。2020 年获得工信部与纺织工业联合会“工业数据分类分级应用试点企业”的荣誉。通过两化融合,无锡一棉用信息化辅助管理的成功探索,为中国传统棉纺织企业创建现代管理手段和方式带来了新的示范。

2019 年,在无锡一棉百年华诞庆典上,无锡一棉埃塞俄比亚项目正式投产,这个规划征地51 公顷,规划投资建设30 万纱锭,总投资约2.2 亿美元的项目将被打造成为埃塞俄比亚棉纺织业最大的生产基地。未来该项目将通过与国际一线品牌合作,生产配套高档色织、针织、家纺产品,也将配套非洲民族服装生产线、同时与国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红色基因 百年传承

1919 年,中国著名民族工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无锡梁溪河畔建起了申新三厂,成为中国民族纺织业典范。蹚过历史的长河,历经数代人的接力,在无锡解放的第二天,申新三厂的党政工团组织就相继成立。

1954 年,厂党委正式成立。在抗美援朝时期,荣毅仁身穿风衣,头戴法国贝雷帽,扛着大旗,号召大家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而彼时的无锡一棉更是通过全员上下“多生产一根纱,多生产一米布”的干劲,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作为一家具有深厚红色基因的企业,无锡一棉的管理层都是党政一肩挑。企业的党建,标志着企业软实力的建设。生产任务日益繁重,基层党支部承担的生产、经营任务各不相同,员工队伍组成各有特点,为此,无锡一棉党委将品牌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植入党建工作,开展‘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周晔珺介绍道。

业务开拓到哪里,党建就建立在哪里,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塞俄比亚项目正式动工后,无锡一棉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埃塞俄比亚党支部,组织建设厂房与设备安装同步进行。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时,身处埃塞俄比亚的党支部也成为当地工厂得以正常运行的稳压器。在集团党委的带领下,埃塞俄比亚党支部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工厂的建设期间艰苦创业、永不言难,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埃塞俄比亚全体员工战胜各种困难。作为一家百年企业,能够得以一代代的传承,离不开强大的红色基因,也离不开党组织的建设。

在采访的最后,面对这位将职业生涯都奉献给无锡一棉的女企业家,当记者问出对于未来有着哪些期许之时,周晔珺满怀深情地说道:“在过去的百年风雨中,我们遭遇过无数困境,但艰苦奋斗、创新创业、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得以发扬和传承。在‘十四五期间,站在新百年的潮头,无锡一棉将高度专业,高端立足,做全球高支纱布的领跑者;科技赋能,创新研发,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工厂建设;投资扩能、持续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争创世界一流的纺织企业,诚心织梦初心不改,百年一棉再启新篇。”

(责编  许  娟)

猜你喜欢

无锡纺织企业
澳洋纺织
无锡一棉
企业
企业
企业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