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2023-07-25李宏才

中国新通信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初中化学背景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不管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是课后指导方面,均对学生的各项学习需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帮助。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使用互联网技术,综合多元化的教学信息,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促进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更为高效的化学课堂,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教育领域愈加普及,并且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要求初中各学科的教育采取更为新颖的策略与措施实现代化教学。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营造活力十足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探寻、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教育教学的路径,开创更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提升化学课堂授课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素质素养的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最终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一、“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价值分析

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它能够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便利,有利于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钉钉群随时随地地和学生沟通,甚至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实施教学,整体优化课程教学的各个细节。比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学习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观看之后可以针对自己在视频观看中的疑难点,借助沟通平台向教师提出来,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确定教学的重点,让自己的课堂指导更加精准。又比如,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难以实现的或者比较难的实验,以微课的方式展现在学生跟前,这样既能够节约教育教学的成本,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学习感受。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的时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原理,并且还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这样便能够让化学课堂的互动性得到充分彰显,能够达成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股趋势。教师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其他教师和学生共享。这不仅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更新相关资料并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下载一些预习资料、复习资料或者巩固题来实现高效自主学习,进一步促进他们的综合性发展。

最后,应用“互联网+”,能够整体优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让教师的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辅助化学课堂打破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打造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更为生动的、有趣的学习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动态化地呈现各项知识内容,营造更为全新的教育形态。而这样一来,也能够让整个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能够让学生更为合理地选择知识的呈现方式,切实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教育教学,让更为先进的教育技术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内容。而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点,能够让他们在动态化的技术支撑下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及应用,最终也将达成他们快乐学习的目的。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一)借助互联网构建知识讲授课堂

1.借助视频,启动翻转课堂

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就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整体拓宽学生上课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课后观看视频,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多元思考,借此来启动翻转课堂,达成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借助互联网,启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家中借助互联网观看与之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了解化学反应的量的基础,然后研究化学质的变化,最终来揭示化学的本质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做好较为扎实的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引入红磷燃烧前后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从视频的观看中去综合考量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借助微课视频从微观的角度去认知化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能够从原子种类及数量的前后变化过程中来感知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借此来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之,教师借助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及自主实践探究空间,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而后加深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升化学学习的实效性,最终也将达成翻转课堂的构建。

2.搭建平台,搭建互动空间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空间。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不一样,并且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要想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就应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交流平台,学生之間也能够了解别人的看法,而后对比自己的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来达成自身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搭建更为有效的互动空间,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就需要学生综合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并且还要让学生通过相关阅读材料的分析,了解这些元素在人体内消化的整个过程。而每一个学生针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分析程度是不同的,那么当学生完成了教材中相关材料的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来回答问题。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可以借助线上App,让学生用电子平板,以评论发表弹幕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学生发表了评论之后,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迅速地归类学生的评论内容,大致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情况。而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就不会再出现互相比较的情况。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判断,而后再借助教师的引导,逐渐深化自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逐渐增加班上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与主动性,促使他们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并且还能够将本章节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让自己在生活中汲取有营养的物质,整体提升生活实践水平,这样便达成了高质量学习的目的,落实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借助互联网构建实验教学课堂

1.依托仿真实验室,实现安全实验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构建更为高效的实验教学课堂。所以教师可以依托于仿真实验室,用网络平台建立与真实实验环境一样的实验场景。通过虚拟3D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实验环境中,通过对应的操作,获得较为真实的实验体验。借助这种仿真实验室,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验过程中材料短缺以及危险物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各项安全问题,甚至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慢放、回放、暂停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使得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真切的体会,加深他们的认知,实现他们对相关化学知识内容的全盘理解,最终来达成高效实验课堂构建的目的。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实验教学《燃烧的条件》中,其实就涉及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综合判断。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通过白磷燃烧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而白磷在燃烧的时候会生成五氧化二磷,这种东西会污染空气,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时,可以借助仿真实验室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仿真实验室中。通过有步骤地操作,从视频中观看自己实验操作的结果,来获得较为具象的认知。这样的实验操作能够规避各项风险,也能够防止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较为具象的认知,积极探索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最终也将达成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妙用云教育平台,实现高效实验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云教育平台应运而生,它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特别是受特殊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云教育平台得到了充分运用。这一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和教师可以随用随取。且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发布微课视频、作业内容、批改作业。学生也可以随时地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作业、提交作业等等。甚至可以借助直播的方式和教师展开各项互动,教师也可以借助云教育平台,适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与主动性,达成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因而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时,也可以借助云教育平台,逐渐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构建更为高效的实验教学课堂。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实验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中,就可以借助语云教育平台,为学生展现几个与二氧化碳相关的实验微课视频。比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实验、二氧化碳密度测量的实验、二氧化碳与氧气支持燃烧与否的实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实验等等。教师立足于二氧化碳,为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实验内容,其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基本操作方法。当学生观看了这些视频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制定一个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操作过程,上传到云教育平台。教师将这些学生的成果进行评比,最终选出最优的实验过程方案,指导学生后续展开实验操作。这样一来,能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最终达成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

(三)借助互联网构建德育教育课堂

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还应该紧扣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内容,还应该构建更为高效的德育课堂,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延展,激发学生的思考,最终让整个课堂增添更多的色彩。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更为高效的德育课堂,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

首先,教师借助互联网,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史,践行德育教育。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化学领域的创造发明十分丰富多彩。教师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展现化学发展的历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化学领域的巨大历史成就。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也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民族自豪感及民族归属感,达成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目的。比如,教师在教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可以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炼金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此段历史,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古代先辈们对金属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具体的认识,通过了解我国的金属冶炼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德育过程。教师借助互联网,不仅可以丰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丰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德育元素,整体优化德育的过程。比如,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围绕整个课堂教学的主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德育小故事,为后续的德育课堂构建做好铺垫。并且教师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导入课堂,也能够让学生更为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课堂知识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展开更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有机合成材料时,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塑料袋”进行延伸,让学生综合分析生活中塑料袋使用的利与弊,从中看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它既可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可能会给人类的生活造成污染,使得学生能够形成绿色化学观,能够尝试借助更为科学的化学知识去实现高质量的生活实践,构建有意义的生活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让学生延展思考是否可以用更为绿色的物质去替代生活中的塑料袋。借此,教师将焦点对准可降解塑料袋的研究上,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更好地去了解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创造更为健康的、绿色的生活,将德育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使得德育课堂更为高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尝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课程教学,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知信息技术对高效课堂构建的价值与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实施教学,比如构建知识讲授课堂、实验教学课堂、德育课堂等,保证整个化学课堂契合新课改的理念和指示,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最终达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单位:李宏才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

参  考  文  献

[1]宋增霞.“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03):213-215.

[2]魏明红.基于“互联网+”的初中化学混合式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2):15+17.

[3]周红江.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1,23(01):196-197.

[4]杨国飞.基于“互联网+”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金属材料》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20):69-70.

[5]沈维孝.初中化学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1):45-46.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构建初中化学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三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做法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育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