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短视频舆情风险的对策研究

2023-07-25许垚卞柯颖王瑾妍孔祥恺蔡璐

中国新通信 2023年9期
关键词:溯源短视频对策

许垚 卞柯颖 王瑾妍 孔祥恺 蔡璐

摘要: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网络舆情时有发生。目前短视频网络舆情风险应对策略还缺少全面的研究。本文对短视频网络舆情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从平台源头控制舆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主动溯源技术评估、监测舆情,以及在过程中导控舆情、从根源上降低舆情风险等方面,实现预防、监测、评估、控制和解决短视频舆情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短视频; 舆情风险; 对策; 溯源

一、引言

短视频平台最开始是出现于美国的网络社区软件Viddy,用户只要轻松几下就可以把拍摄的视频制作成30秒的短片并上传至网络社区。2016年至今,短视频在我国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网络短视频用户使用率为90.5%,用户规模为9.34亿[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一方面在宣传、营销、培训、工作呈现、娱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短视频的大规模普及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用户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效果,让人们更加“零距离”面对视频中的场景;但同时短视频本身碎片化、不完整、低门槛等的缺陷,再加上自媒体娱乐至上、流量第一、色情低俗等乱象,更加展现了短视频的“双面性”[2]。如在“四川泸县中学生坠亡”事件中,微博、抖音上都出现了不少与该事件无关但吸人眼球、配以“泸县太伏中学生被打视频”等文字的短视频。在类似“暴力欺压”的敏感词汇的裹挟下,“被打”视频在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3],舆情迅速发酵。不难发现,网络舆情阵地逐渐由“两微一端”转向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网络短视频舆情风险对策研究是必要的、迫切的、刻不容缓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基本是从舆情应对角度出发,制定相关措施,但缺乏全面的对策,尤其在技术层面对短视频防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短视频舆情风险

短视频往往成为一些网民表达关注和诉求的一种方式,同时由于短视频信息虚实的不确定性,为了流量将短视频重心放在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上、标题党以及偏激性的言论,以及低俗性内容的“病毒式”传播,已经引发了较多的网络舆情风险和隐患。目前,短视频的舆情风险不容小觑,于个人、社会、政府都会有极大的

危害。

于个人,短视频传播泄露个人信息,放大个人私生活。一些短视频传播者将短视频平台作为伸张正义、舆论监督的平台,展开对不良社会现象、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的拍摄和传播活动;还有一些短视频传播者为了吸引关注和点赞,放大他人行为,曲解他人行为,未经他人允许偷拍、偷录并上传至社交网站。还有普通用户借助平台实现自我展示,分享生活点滴,为了获得流量与关注却往往忽略个人隐私。此类视频往往泄露个人长相,甚至会暴露姓名、工作等隐私信息,一旦获得流量,会对个人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网络暴力,造成悲剧。

于社会,短视频舆情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扩散,一种风气的传播。互联网舆情特点,是瓦解、解构、焦虑、恐慌、愤怒和憎恨的轰炸,负面的短视频舆情对于社会的危害性很大。首先,短视频舆情中法治制约的缺失会导致权利的侵犯与被侵犯变得习以为常,导致权利义务被漠视。其次,短视频舆情可能造成虚假信息泛滥,网民只看到了传播者想让他们看到的,网民“被”片面看待问题于是不能清楚分析事物,导致网民对事物刻板成见、夸大其词。最重要的是,短视频舆情带来的不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会导致社会撕裂,阻碍社会和谐,影响社会稳定,极端的可能导致冲突、动荡,造成人员生命、财产损失。

于政府,短视频舆情的扩散会破坏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加了政府管理社会的难度。涉及医疗、教育、生命健康等民生话题、重大政策措施被误解误读、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应对,由于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不同、立场不同,易在网络引起争议,诱发风险。短视频传播的蝴蝶效应进一步扩大网络世界里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强了社会公民对社会不平等的感知,使社会相当一部分公民产生共鸣,加剧了社会公民对政府的对立情绪,削弱了社会公民对政府的认同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6],增加了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难度。

三、应对策略

目前,相关组织、公司、政府机关均对短视频舆情发展还未具有前瞻性及快速有效的管理体系,短视频引发的网络舆情常常发生。

(一)从源头控制舆情,将风险扼杀于摇篮

面对短视频带来的舆情,首先要重视短视频平台对网络舆论和网络空间的影响,从源头控制舆情、将风险扼杀于摇篮,要落实短视频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划定有大量用户的短视频平台的言行边界、行为规范。其次,短视频平台本身应加强监管,从视频内容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对违规或内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进行严格控制。最后,短视频平台也应放开监控权,把监督的权利交给大众,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障大众的切身利益,让大众可以针对舆情视频进行举报等,并对用户举报的不良视频制作者给予严肅处理。

(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监测短视频舆情风险

政府部门在舆情分析中应重点对短视频进行监测、分析与研判,以便针对相关短视频舆情可以迅速响应,及时应对。在技术上,可以利用视频内容多媒体分析与检索技术以及视频情感语义分析技术进行平台舆情监测评估。

利用视频内容多媒体分析与检索技术进行短视频舆情风险评估监测,可以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通过多媒体分析与检索,进行视频内容语义检测,并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视频的特定语义。其中访谈、新闻、监控视频比较容易引发舆情风险,纯文本、纯语音、自拍偷拍、评论区评论都更具有思想性、更有风险性;热度飙升的视频,热度异常、评论异常的,都值得重点检测关注。视频携带大量的文本信息,可以直接在视频图像中检测文字区域、提取文字信息,进行字符识别;使用自动语音识别技术直接将音频信号中的内容翻译成文本信息。通过将短视频画面结构化,检测画面语义事件,提取画面关键词,将音频转为文本,将关键词、文本进行敏感词汇筛选,同时评论区的文本也要加入敏感词汇筛选的范围。将短视频按不同语义分类,要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重要的检索要素,来检索一个复杂的语义片段,从而达到从短视频中提取出敏感风险片段的目的。

对于一些用词模糊不清,语义检测无法识别的视频,就需要对视频的情感语义进行分析。情感语义分析要在视频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而视频内容大致可分为感知内容、认知内容、情感内容。情感语义分析主要就是针对情感层面进行的,在这三个层次的内容中,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用户最关心的是情感层的内容。人在观看视频文件时,受到视频数据对视觉神经产生刺激,出现情感反应,这里的反应包括初级情感,即情绪反应,也包括高级情感。初级情感在与人自身的信念、价值体系相结合,形成了视频的高级情感内容,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情感概念是视频情感语义分析的核心概念,为视频情感识别算法的设计和特征向量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情感语义分析,对视频情感倾向做出判断,从感情层面评估短视频舆情风险[8]。

(三)主动溯源,从根源控制舆情

舆情溯源,是根据短视频的视频内容去还原短视频拍摄的时间、地点、位置、所处环境等尽可能多的信息,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当前,在提取目標视频信息与视频溯源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系统与程序,须依靠人力对视频及其更深入的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如果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的每个画面进行全景分割、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完全可以更加准确、高效的判断目标视频画面中的物体种类,分析视频的拍摄环境并进行溯源。视频的信息提取与溯源,就是根据人的观察结合计算机的搜索分析,提取放大视频中的关键有用信息,实现对目标视频的时间位置等一系列信息的确认。可以采用的手段有:

(1)根据目标视频的 Exif 信息,查看拍摄日期和 GPS 定位数据。

(2)通过肉眼观察视频中的文字、建筑与其他明显的特征信息,如道路、植被、光照与阴影等,判断视频场景。如根据植被种类,推测视频场景所处纬度范围;根据建筑风格,分析视频拍摄居住区域;根据太阳位置与阴影部分,通过日照分析软件SunClac 、FastSUN等,分析拍摄时间与南北朝向。

(3)根据视频画面提取出的信息,进行搜索溯源。将视频画面中的文字(如道路名称,商铺名称,广告牌等)、建筑、植被等提取出的信息凝聚提炼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卫星地图、街景地图以及点评网站的实景图片进行搜索溯源,获取更多地理位置信息。但是一个视频有非常多的画面,若只根据肉眼观察,非常耗时耗力。而仅仅截取图片进行图片识别非常容易遗漏关键信息。故如果可以对视频的每个画面进行全景分割、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完全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判断目标视频画面中的物体种类,分析视频。全景分割,自动处理图片亮度清晰度及对比度并将视频画面图片进行分割,每一部分都进行像素级别的分类与标注,大大提高提取信息的效率。

场景文字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视频画面中的文字,尤其是商铺名称,道路指示牌,广告牌,车身广告及文字和车牌号码,都能很大程度缩小查找范围,提高效率,进行溯源。通过锁定地理源头、时间信息可以锁定监控时间段,获得更多的视频信息[9]。

(四)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过程中导控舆情

短视频舆情出现后,舆情特别是重大舆情一般热度较高,应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做到尽可能早的、准确的、透明的、信息量大的发出声音,引导舆论[10]。发声的时候要注意先报事实,谨慎报原因,跟进报道进展等事实清晰、原因清楚、意见统一后再一起发布。

对于个人的舆情事件,要鼓励个人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声,并且积极主动联系有话语权的媒体以及有证明力的组织机构,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立场明确态度坚决,个人力量虽小也绝不纵容舆情,向舆情低头。

对于社会性的舆情要不要将社会问题政治化,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去逐一处置。绝大多数的社会矛盾冲突是利益的冲突,不要轻易把它上升到政治和意识形态,也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刑事、治安案件。有关政府的舆情事件可以采取一有新的进展就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调查和发布同时进行。党政各职能部门联动通力合作,特别是建立舆情磋商和应对联席会议制度,避免口径不一致,舆情反复[10]。主流媒体应该在尊重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秉承着专业性和严肃性的职业素养,紧跟舆论热点及时谨防舆论走偏,在彰显舆论的主导作用,倡导社会主流价值方面应该发挥更加有效的功能[11]。

(五)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注重人文关怀,从根源降低舆情风险

短视频平台用户数量激增,庞大的用户群体让法治宣传教育迫在眉睫。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法治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培育公民网络素养,让公民意识到网络也是一个需要对自己言行负责的空间。通过建设社会网络道德体系,让公民在道德层面形成自觉,在虚拟空间保持自身素养,与公安机关携手共建风清气正网络环境[12]。

法治之外更是德育。面对复杂的短视频舆论环境,要加强公众媒介对公众素养的教化作用,用户要学会明辨是非,提高自身判断力,注意言论避免激化情绪,更好地制作和传播短视频。短视频用户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养,提高审美品位,重视文化需求;除此之外,用户们要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现有的网络知识,培养出积极和健康有益的网上兴趣爱好,这样他们才能比较正确地来接受网络信息、解读互联网信息。要自觉保持理性批判审美意识,提升批判审美批判能力,这样网络才能最精确高效地用来传达信息、制造网络信息[13]。只有这样,短视频传播之下才能呈现更好的舆论氛围。

注重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即体现在注重对身边人自身的价值人格和尊重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关注到人整体的基本生存价值状况与生命境遇,包括到人生存的内在尊严、人性存在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对人生存在的价值意义,如“以人为本”就是对人文关怀主题的一项重要表达体现。无论事件发布者主体定位有何不同,舆情语境条件下短新闻视频内容的主要情绪与表达诉求都始终应站在体现人文关怀内容的大框架条件下进行。在整个社会情绪治理体系层面,情绪问题不仅只是包括本文所主要讨论涉及内容的所有发布行为主体本身的负面情绪,更可能包含各种复杂程度的社会性公众情绪,在短视频行业中,舆情主要是基于短视频用户对某些特定突发公共事件而表达出的积极情绪、态度反应和反馈意见等等的加权总和,对公共情绪管理的具体探讨也最终也要逐步回归至对社会舆情体系的总体探讨研究层面,而这种对公众舆情管理体系的整体探讨则最终仅仅是要为了能以更为有效合理的公共舆论机制引导社会、疏通人心和排解整个社会上的消极情绪,使在公共空间环境中人的自我意见及其表达活动逐渐趋于科学理性。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形态成为公众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工具,在舆论场内逐渐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新形势下把握好短视频传播的舆情演化规律,充分发挥其正向的舆论引导作用,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更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本文预期通过技术法律德育“三結合”达到“五步走”,即一从短视频平台源头控制舆情、将风险扼杀于摇篮,二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监测短视频舆情风险,三要主动溯源,从根源控制舆情,四敢于面对舆情,积极担当作为,解决舆情,五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从根源预防舆情。实现从预防、监测、控制、解决、又重新回到预防舆情风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短视频舆情风险导控闭环。

作者单位:许垚 卞柯颖 王瑾妍 孔祥恺 蔡璐

江苏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参  考  文  献

[1]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一种短视频网络舆情用数据展示装置[P].中国专利:CN202122558055.2,2021-10-19.

[2]康宁津.大数据时代S市政府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问题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21.

[3]白紫璇. 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探究与引导策略——以新浪微博中的短视频为例[J]. 今传媒(学术版), 2020(4):52-54.

[4]林志军.论社会治理视域下的网络负面舆情及其管控[J].魅力中国,2018(36):42-43.

[5]刘安安.感知,思维,行为:层次化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6]张良.基于内容的视频情感语义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7]苏昱声,林瑞华,王华朋.图片信息挖掘与地理定位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7):124-125.

[8]夏维华.网络舆情爆发特点及对策措施研究[N].河南日报农村版,2022-04-12.

[9]李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8,33(10):62-67.

[10]苟琨鹏.短视频涉警网络舆情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02):73-77.

[11]韩树丽.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影响[J].新闻传播,2020(07):33-34..

猜你喜欢

溯源短视频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有机RFID标签在农产品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箪瓢陋巷”典故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