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官庙中长3 油层富集规律与有利区预测

2023-07-25李塞停

科技与创新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井区含油砂体

王 瑞,沙 芬,李塞停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6000)

韩岔油区位于吴起油田长官庙油区,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为平缓西倾单斜。油藏类型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岩性油藏。其中长3 油层投产油井7 口,开井3 口,平均日产液0.5 m3,日产油0.25 t,综合含水率为30%。

研究区已开发的长3 油层油井较少,对长3 油层缺少可靠依据;该区域自开发以来没有对长3 油藏进行系统的地质研究,缺少可靠的开发依据。通过本项目,对长3 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长3 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潜力,为油藏下步部署开发提供指导依据,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

1 地层划分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标准,以K7 标志层作为长2 底部标志层,以K6 标志层作为长3 底部标志层,然后进行油层划分,2 个标志层具有全区普遍存在性,在测井曲线上主要反映为小于1 m 的尖刀状或齿状形态,高GR、高AC 和高RT 感应曲线反映不明显。并且根据二级旋回划分为3个亚油组,其中长32为主力含油层系。吴采21-32-6井—21-42-6 井地层对比剖面图如图1 所示。

图1 吴采21-32-6 井—21-42-6 井地层对比剖面图

2 构造特征

通过地层划分结果显示,韩岔地区长32亚油组整体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单倾构造,局部25-44 井—21-20-2 井一线产生鼻状构造隆起,25-5 井—21-5-2井一线产生宽缓斜坡构造,整个研究区构造平缓,构造下倾方向同物源方向基本一致,稳定的沉积环境使上下层系之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

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在长3 沉积期,韩岔地区沉积了来自东北方向的志靖三角洲物源体系,受物源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成为本区主要的沉积相[1]。长3期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史上属于湖盆消亡期,因此主要发育了水退型的三角洲前缘[2],即志靖三角洲进积使物源供应充足,沉积速度加快,水下分流河道明显发育,河道侧缘主要以水下分流浅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3]。

4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结合地层划分和沉积相的研究结果,对各亚油组砂体平面展布进行刻画。长31亚油组砂体厚度为2~12 m,平均厚度约6.1 m,主要分东西2 条呈带状河道,东部相对厚度较小,以21-43-1 井—21-4-2 井一线为主河道方向由东北向东南方向汇聚,21-32-4 井附近局部富集;西部相对厚度较厚,沿研究区边界由东北向西南延伸;中间局部区域砂体缺失为河道间湾相泥岩。长32亚油组为本区主力油层,砂体厚度在10~35 m 之间,平均厚度达20 m 以上,砂体展布同长31期有较大不同,以近东西向为主的2 条带状河道明显分布,北部砂体要明显好于南部,在21-43-3 井—21-22-1 井附近达到最厚,仅南部局部砂体不发育。长官庙长31砂体厚度等值图如图2 所示。长官庙长32砂体厚度等值图如图3 所示。

图2 长官庙长31砂体厚度等值图

图3 长官庙长32砂体厚度等值图

5 油藏特征

5.1 油藏平面分布特征

长32油层主要分布在吴采21-22-1 井附件及南部旗胜25-20 井和旗胜25-43 井周围。长官庙长32油层有效厚度构造等值图如图4 所示。

5.2 油藏纵向分布特征

长32亚油组为主力含油层系,但不存在统一的油水界面。长32油层局部分布,油层不连续。总而言之,长3 油层无边底水,因而能量不足。吴采21-32-6 井—21-42-6 井南北向油藏对比剖面图如图5 所示。

图5 吴采21-32-6 井—21-42-6 井南北向油藏对比剖面图

5.3 油藏类型

韩岔油区长3 油层以三角洲外前缘亚相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广泛发育,河道间的泥质沉积成为良好的侧向遮挡,生油岩以长73页岩和深色泥岩为主、长4+5 中部夹杂的大量深灰色泥岩为次的烃源岩,油藏严格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属典型的岩性油藏[4]。

6 油藏富集规律及有利区预测

通过对韩岔油区长32亚油组砂体、沉积微相、油层展布的分析,认为长3 油藏具有连续性差、局部呈土豆状聚集、受构造控制略微明显的小块岩性油藏富集特征[5]。试油油水同出、油水混储、无明显边、底水,且构造高部位产量高[6]。因此,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综合分析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7],岩性对油藏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局部受构造控制[8]。结合油藏富集规律和试采特征,按照富集程度对含油区域进行预测,确定出3 类有利区。

6.1 Ⅰ类有利区

I类有利区油层厚度在4 m 以上,试采时日产油达2 t/d 以上,综合含水率低于40%。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吴采21-21-6 井区和西南部旗胜25-20 井区,面积约为1.72 km2,是建产增油的首选区域。

6.2 Ⅱ类有利区

Ⅱ类有利区油层厚度为2~4 m,试采时日产油达0.5 t/d 以上。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旗胜25-44 井区和南部旗胜25-43 井区,面积约为1.0 km2,但旗胜25-108井投产明水,本区还需进一步投产验证。

6.3 Ⅲ类有利区

Ⅲ类有利区油层厚度低于2 m,层位较单一,无产量数据支持,一次测井解释大部分为水层。位于研究区南部吴采21-14 井区和吴采21-16 井区、中部吴采21-19 井区及北部的吴采21-43 井区,面积约为1.17 km2。

综上所述,在研究区内,微幅度鼻状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较明显,长官庙有利区预测图如图6 所示。

图6 长官庙有利区预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预测I类有利区位于研究区北部,砂体厚度为14~20 m,油层厚度为2~5 m,构造位置处于鼻状隆起的高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好。该区域含油面积为1.1 km2,目前共有油水井19 口,其中油井14 口,注水井5 口,目前已试采的均为长32油层,其中吴采21-21-6 井于2011 年3 月投产长3 油层,初产日产油1.88 t ,2019-07-03 转向压裂,目前日产油1.55 t,累计产油1 960.1t;吴采21-22-3 井于2010-11-17 投产长3 油层,初产日产油3.37 t,2019-11-01 二氧化氯解堵,目前日产油3.69 t,累计产油4 290.8 t。该区域其他油井目前未采长31油层,依据录井油气显示及电测综合解释结果,预计试采后单井平均日产液2.5 方,综合含水率为50%,预计年产油2 500 t。

预测Ⅱ类有利区位于研究区南部,砂体厚度为10~14 m,油层厚度为2~3 m,构造位置处于鼻状隆起的低部位,含油面积为0.7 km2,目前共有油水井14 口,其中油井13 口,注水井4 口。试油结果表明:旗胜25-108 井于2019 年5 月投产长32油层,初产日产油0.05 t,2019 年6 月因高含水停抽;旗胜25-109 井于2019 年3 月投产长32油层,2019 年6 月因高含水停抽。

预测Ⅲ类有利区位于研究区东部,砂体厚度为10~14 m,油层厚度为2~4 m,构造位置处于鼻状隆起的高部位,含油面积为0.2 km2,目前共有油井14口,目前无试采油。由此可以看出,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明显控制。所以预测Ⅱ类、Ⅲ类区域暂时不建议试采。

7 结论

结合油田开发现状,将长3 油层划分为长31、长32和长33油层,从地层对比的结果来看,各个小层地层厚度基本稳定。通过制作长31、长32和长33油层顶界构造等值线图,可以看出研究区长3 地层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宽缓斜坡状构造特征,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

长3 油层组属于湖泊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分为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天然堤5 个微相类型;整体分布以分流河道相为主,控制绝大部分的含油面积。

长3 油藏属于典型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鼻状构造对物性较好的储层的油气分布影响较大,表现为构造高部位含油性较好,构造低部位含油性变差或不含油。

预测的3 类有利区中I类区含油面积最大,目前产量较高,潜力也较大,作为建产和措施增油的首要区域,按照现有菱形反九点井网补充完善,进一步释放产能;Ⅱ类区虽然具有一定的产能,但油层富集程度不高,作为接替区进行开发。

猜你喜欢

井区含油砂体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J 58 井区中的应用
黄257井区叠前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分布预测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
NY3菌固定化及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