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文言文单元教学刍议

2023-07-24张世华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教学文言文

张世华

摘 要 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以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单元教学为例,结合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真实学情,精准提炼大概念,在大概念下设定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拓展与迁移的过程中,实现整体建构、有机勾连的学习目标,凸显出大概念的指导价值和大单元教学的统摄意义。

关键词 大概念 文言文 单元教学 策略

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强调,从内容上来看,大概念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主题与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结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假设以及文体等;从形式上来看,它通常是一个词、短语或者是一个句子、一个问题。王荣生先生在《事实性知识、概括性知识与“大概念”——以语文学科为背景》一文中以“核心的概括性知识”阐释大概念的含义。在认识大概念的基本内涵后,将其融入到高中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中,引领学生整合文言文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提炼具有概括性核心知识的方式,将不同的内容串联起来,以此推理和分析其涵盖的道德素养、人生哲理等,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能够切实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提炼“大概念”,深度解析教材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是明确大概念“是什么”,而在明确“是什么”之前,需要经历一个提炼的过程。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深度解析教材,从教材中提炼和整合大概念,从而阐释和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完成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第一项任务。

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为例,综合分析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将其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全文统称为“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进行比对和分析,由此可以确定第三单元隶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在提炼大概念时,要确保其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学等高度关联,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特性。

在明确了提炼大概念的要点之后,再次聚焦教材,从单元导语中的内容看,此单元编选了六篇经典散文,时间跨度从魏晋到明代。这些文章“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内容丰富。“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要求”等提示语,指向了此单元的学习方法。解读至此,我们既明确了这一单元中涵蓋的主要内容,也能够理解单元主题“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初步了解单元学习方法。综合以上元素,可以提炼出大概念,即“中国古代佳作名篇中的情理内涵”,这一大概念既能覆盖此单元中不同文体的篇章,还能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个具备高度概括性的核心概念。

经过研读新课标、解析语文教材等环节,明确了大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了解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特征和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单元导语、课文体裁、思想内涵进行集中分析解读,发掘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由此确定大单元教学中的大概念,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搭建好框架、铺垫好基础。

二、依据“大概念”,确定教学目标

立足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整体,大概念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中知识离散化和碎片化的现象,学生能够在大单元学习活动中同步形成语言、审美、文化和思维素养。为了将大概念的统摄价值最大化,在提炼大概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到单元体系之中,设定大单元目标和单篇阅读教学的目标,将大概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抓手。

以“中国古代佳作名篇中的情理内涵”为大概念,结合单元内的六篇佳作,可确定如下目标:在吟诵过程中反复琢磨和咀嚼古代语言元素,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从名篇的章法、细节等角度入手,感受课文中映射的审美追求、精神境界;结合历史文化知识,围绕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等,理解文中所体现的情感和哲理,体会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人格品质。以上三个目标是大概念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展开一切教学和指导活动。

确定了大单元教学目标后,为了进一步细化目标,要结合具体的篇章设定单篇教学的目标。以《陈情表》为例,在综合分析篇章内容、情理内涵的基础上,可设定四个教学目标,如:结合教材注释,厘清篇章的行文思路,了解文中“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吟诵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把握古代散文名作的特征;从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价值追求,进行主次排列,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和说明;查阅和分析历史文化资料,了解李密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和具体事例,谈一谈李密的人生追求和陈情策略,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启示和帮助。

依据大单元教学中的大概念总结和概括出大单元教学目标,从古代名篇的情感态度、价值追求以及古代士人的精神境界等要素入手,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单元目标的观照下,结合散文名作《陈情表》,细化了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研习的重点,挖掘《陈情表》中陈情和说理的特点,感受李密的语言功底和孝悌本性,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

三、围绕“大概念”,设计学习任务

大单元教学建立在大概念之上,同时要以大情境和大任务为依托,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学生方可真正领会大概念的内涵与本质。在大单元教学的第三环节中,围绕大概念和真实学情,创设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的真实情境,并据此设计大任务、引出小任务,拉近当代高中生与古代名篇的距离。

基于“中国古代佳作名篇中的情理内涵”的大概念,结合第三单元中的实际内容,可以创设如下所示的大情境:

在人生困境中,有人始终“摆烂”,有人困顿绝望,有人孤独失意,但是古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必过于关注一时的成功与失败。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我们要善于与自身的精神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将困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以贴近高中生言语习惯的方式,创设符合真实情况的大情境,引出了大任务,如:

细读本单元六篇佳作,明确作者处理人生困境的办法,深入体会其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以“我们该不该摆烂”为题,结合文中观点创作一篇议论文,要体现出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情理态度。

在确定大任务的基础上,又引出了不同类型的小任务,如“从文章内容出发,关联文章的创作背景,分析六位贤士在人生困境中的心态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等,让学生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为大任务积累素材和经验,从而实现大单元学习的目标。

在研读和分析大概念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解析教材、研读课程标准,提炼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大概念,并在大概念的引领下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以此创建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围绕大单元主题展开阅读和探究活动,追溯古代文人志士的哲理思想、人生境界,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如此,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能获得切实提升。

[作者通联:湖北南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大概念单元教学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