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2023-07-23吴殿廷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经济学区域

摘 要: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问,编写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刻不容缓。文章梳理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与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差别,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及研究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论。要加强行政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研究,处理好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的耦合互动关系,注重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态学方法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学;行政区域;地理区域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快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启动了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9部教材的编写发行,推动我国经济学科建设,《中国区域经济学》(以下简称《教材》)位列其中。笔者作为曾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区域经济学》、国家“十一五”“十二

五”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和参与主编了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教材的高校教师,对该教材的编写有一些想法,特在这里求教于学界。

一、中国区域经济学与西方区域经济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编写《教材》,首先要把握好它与西方的区域经济学的不同。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以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为基础,把研究对象(区域)看成是一个系统(区域系统),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发展主线,探索区域发展规律,寻求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途径的科学[1]。

而西方语境下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区域(空间载体),理论基础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包括利益极大化理论、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一般的区域经济学)或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新区域经济学)等。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尤其是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2]。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中国区域经济学与西方区域经济学是明显不同的,二者的差别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1)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同。中国区域经济学以行政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一般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研究不多。即便是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研究,也都建立在某层级的行政区域基础之上,而不是(或不主要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地理区域之间的客观联系。

(2)研究对象“区域”的运行机制不同。中国区域经济运行机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每五年一次的规划作总体部署,通过项目审批来把关建设内容。各地在上级规划的引导下努力创造性地工作,繁荣了地方经济,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3]。

(3)中国区域经济的运行,还通过土地、自然资源的统一供给,以及大量国有企业集中统一经营来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供给,以此稳定了物价,并进一步稳定社会。同时给予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者很多自主权,保障了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当然,这是建立在大国优势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庞大的人口消费需求和劳动力有效供给与奉獻,也是很难做到的。经济起飞过程中大国内部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值得深研细究。

(4)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中国区域经济学不仅研究区域经济,更注重区域发展,包括生产(经济)、生活(社会)、生态三方面。所以说,中国区域经济学中的“经济”,是“大经济”。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实现途径等,更应该大书特书。《教材》编写要坚持生态文明理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为区域提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方案,促进区域的永续发展。

(5)区域发展的目标不同。中国区域经济学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域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过程要依靠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大多数人,特别关爱弱势群体。这与西方经济学以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区际关系为主线、以缩小区域差异和区域经济效用极大化为目标的诉求截然不同。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教材》编写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区域经济理论,使之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理论武器。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此,必须: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区域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区域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和现代化。包括马克思

主义关于生产力平衡布局的理论、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区际分工与协作思想等[4]。

(2)中国区域经济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5]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功夫,以创新发展突破当前区域发展瓶颈,用两山论推进区域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用开放、共享理念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协同发展[6]。

在上述基础上编写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就要提炼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区域经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学派。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二是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三是运筹学和现代计量分析方法(详见表1)。这里特别强调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态学方法的应用。

中国区域经济分析方法,还应该特别强调使用投入产出模型[7]。当年列昂节夫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就得益于其参与了苏联的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以前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注重投入产出关系,虽然现在进行了改进,每隔五年作区域规划,但顶层设计和投入产出思想一脉相承。使用投入产出方法可以把区域研究做深做透,张红等利用2007年、2012年、2017年及2018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房地产业进行产业定位与比较,发现中国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7年至2018年,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带动能力、对经济及就业的贡献度虽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偏低;与上下游产业相比,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功能定位有较高的相似性[8]。不仅区域内部,就是区域之间、国家之间,也可以用投入产出方法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更透彻。著名经济学家刘遵义、陈锡康等就曾用此方法研究中美贸易顺差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出口总值等于出口商品所包含的完全国内增加值与完全进口额之和,并据此编制了2002年中美两国的非竞争(进口)型投入占用产出表,测算和分析了中美两国出口对各自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9]。现在国家和省域層面每隔五年就做一次投入产出表,为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方便的数据来源。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根据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互为因果的反馈特点,从系统的内部结构来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而不是用外部的干扰或随机事件来说明系统的行为性质。方创琳团队使用这种方法很好地模拟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10],据此提出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案[11]。笔者在作吉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时也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来支持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效果很好[12]。

四、关键问题的创新和突破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到底应该怎样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其发展阶段性的划分也是见仁见智[13]。本文的观点是:远期宜粗不宜细;与国家大政方针的战略性调整相契合。因此建议将70多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和未来30年战略部署统一起来作如下阶段性划分。应该注意的是,这种阶段性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如此巨大的经济体,其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渐变的,也是有空间差异的。

1950—1977年:平衡布局、均衡发展阶段。此阶段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基于平衡布局思想和备战备荒需要,由“沿海—内陆”不平衡格局向内陆低水平均衡格局转变。

1978—1999年:效率优先、不平衡发展阶

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效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经济特区、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勇于改革,大胆开放,率先发展。

2000—2020年:统筹区域协调、协同发展阶段。以2000年1月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标志,包括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其目标就是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2035年: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阶段。其中“十四五”期间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14],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建成。

2036—2050年: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阶段。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5]。

2.提出和界定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区”

“土地经济学”等范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布局经历过几次重大调整,区域概念在中国语境下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类似“经济特区”“战略区”“示范区”“试验区”“主体功能区”等新概念,“行政经济区”客观上已经形成,因此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学。事实上,早在2012年,厦门大学黄新华先生就主编了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政府经济学》,其中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都是有为政府,也都应该是有效政府,其责任包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公平等[16]。中国区域经济学应该对地方政府的历史贡献、未来责任和重点任务及其完成路径给出系统的论述。

土地公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土地经济的价值和合理运行机制等需要进一步探究,因此编写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济学支撑。中国的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对土地资源行使所有权、使用权分配和用途管理等权利,也担负着土地资源保护、修复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开发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都面临新城扩张和旧城改造升级的压力,对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的开发需求放量增长,政府建设融资需求大增,土地一级开发迎来市场化蜕变良机[17]。中国区域经济学应该对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和优化配置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给出系统的论述。

3.把握好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的耦合互动关系

中国区域经济学虽然是以行政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自然区域、地理区域。因此应该对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的耦合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例,一般情况下,自然物质循环、能量循环、水循环以及生态安全等,都是以地理单元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以地理单元为基础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测定和确定管控目标和指标,承载力就是从这个角度看才有意义[18]。但发展性的诉求是以行政单元为主推进的,因此也需要编制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国土空间规划。那么,到底是先编制地理单元的空间规划,还是先编制行政区域的空间规划?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前者,即先编制地理单元的空间规划,然后再编制该单元内相关行政区域的空间规划。即先编制地理单元特别是大的自然地理单元的战略性规划,把总的管控性指标确定好,再通过协商互动的方法将这些指标分解、落实到行政区域中。考虑到时间进度和人力成本,可以变通一下,即先自上而下编制一个粗一点的战略性规划,强调权威性和战略指导性,但要把与承载力、生态安全等控制性指标确定准确,把主体功能区划分合理,并针对有关行政区域,通过土地类型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的方法提出责任分担方案。然后再自下而上,编制一个系统翔实的规划,把有关控制性指标和任务落实到位[19]。

关于地理单元管控性目标向行政单元分解的方法,这里以某地理单元内有关行政区耕地保护指标分解为例加以说明。首先,在翔实的土地类型底图上,叠加行政区划详细图,以下一级,甚至下两级行政单元为基础,测定该地理单元内各行政区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面积比例,再结合定性判断如土地质量、地貌区位等重要性等划定相关行政单元(省域)的耕地保护指标。行政区域和地理区域之间的耦合互动问题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不可回避的话题,必须正面应对,给出原则性、原理性的说明。

五、结论和讨论

总结上述,可得如下几点结论或讨论:

(1)中国区域经济学客观存在,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践基础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区域发展探索。

(2)中国区域经济学与西方语境下的区域经济学虽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其中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等有明显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学更关注人,更强调区域的综合发展,在区域间的协调、协同发展方面更有作为。

(3)中国区域经济学亟须创新和突破,包括发展阶段的划分、行政区域和地理区域的耦合互动等,也需要对政府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等作出深刻的阐述。

(4)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要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方法指导下,加强空间计量研究,特别注重投入产出法和系统动态学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吳殿廷.中国区域经济学:概念、特征与创建思路[J].区域经济评论,2021(4):16-18.

[2]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3]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安虎森,孙久文,吴殿廷,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Z].2015-10-26.

[6]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7]吴殿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J].区域经济评论,2019(2):1-6.

[8]许宪春,刘起运.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9]张红,毕志军,于安淼.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房

地产业定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9):1-7.

[10]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等.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5):91-103,206-207.

[11]方创琳,鲍超.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J].地理学报,2004(5):781-790.

[12]方创琳,步伟娜,鲍超.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案及用水效益[J].生态学报,2004(8):1701-1709.

[13]吴殿廷,张凤桐,孙占芬,等.吉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决策中的几个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5):135-140.

[14]韩宛汝.关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时空格局[J].经贸实践,2016(23):125.

[15]国务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Z].2021-03-13.

[1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R].2022-10-16.

[17]黄新华.政府经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8]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19]李睿倩,李永富,胡恒.生态系统服务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支撑[J].地理学报,2020(11):2417-24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28)]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经济学区域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分区域
经济学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经济学的优雅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