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式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学习情况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3-07-20张村王潇杰刘世奇

高教学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跨专业研究生教育

张村 王潇杰 刘世奇

摘  要:以多教师合上的专题式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隨着考研人数的剧增,跨专业调剂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较大,使得专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上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为例,利用Likert5点计分法并结合SPSS数值分析软件,分别研究课程类型、性别、调剂与否、是否转专业等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专题教学模式较适应于专业基础较好的同学,对于没有基础或基础较差同学效果不理想;该模式适应于概念类、前沿类专业课程,但不适应于基础类理论性强的力学或数学课程。现阶段专题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广而不精、重复比例高、缺乏教材、跨专业同学适应性差和专题衔接差等问题;该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即改进措施。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生教育;学习适应性;调剂研究生;跨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05-05

Abstract: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multiple teachers. However, with the sharp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tak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number of cross-specialty adjustmen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a result of that, the major basis of students is greatly different, which leads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matic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is, tak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Likert 5-point scoring method and SPSS numerical analysis softwar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urse type, gender, and  whether to change majors or not on the lear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matic teaching mode is mo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who have better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but not ideal for students with no foundation or poor foundation. This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conceptual and frontier professional courses, but not for basic theoretical mechanics or mathematics courses. The current thematic teaching mode has problems including wide but not precise, high repetition ratio, lack of teaching materials, poor adaptability of cross-specialty students, poor thematic connection, etc.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mode.

Keywords: thematic teaching mode; graduate education; learning adaptability; switched graduate students; cross-specialty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多,2021年为377万人,2022年达到457万人。虽然各院校扩招的脚步不曾停留,但相比于报考人数招生人数的增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2021年全国招生数仅为117.65万,2022年也只有124.25万人[1-4],这也就意味着有大量学子成为“炮灰”、努力将化为泡影,以及1/3通过国家线但未达到校线或院线的学生为了避免再来一年,退而求其次选择调剂到其他学校[5-6],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如何改进调剂系统使得学生们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分数选择最适合的调剂院校,高明国[7]总结了目前调剂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教育部、省级及招生单位三级联动机制、一志愿和调剂分阶段进行;秦放鸣等[8]将双边理论应用到调剂系统,以大学招生规模为基础,考察我国研究生调剂体系满足公平性、无浪费性、帕累托最优等5个方面的最优性;同时也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并非自己本科专业的研究院校,专业方向的转变对于这部分学生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该现象,许多学者对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做了大量研究,雷云等[9]、李孝更等[10]分别利用likert5点法计分并结合SPSS做数值检验评价了研究生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康全礼等[6]采用同样方法,并抽选了部分样本访谈,研究了地方高校调剂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在专题式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使研究生的眼界更为开阔、知识面更广,以便更好地确定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案,一门课程由多位老师讲解、覆盖本学科多方面内容以及前沿方向的专题教学模式不断推广[11-13]。但这种上课模式需要一定的本科专业基础,对于转专业,尤其是调剂跨专业的学生(研究生专业课考试也不是一个方向)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种要求本科专业基础扎实的专题授课模式下转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改进专题授课模式下转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提升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一年级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能源与矿业学院调剂与转专业生比例较高,约占总招收人数的46%,其中跨专业调剂生约为24.2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发放问卷199人,收取有效问卷136份,问卷回收率68.34%,问卷(N=136)构成见表1。

(二) 研究方法

调查结果影射为likert5级量表,数值1~5区分学生学习难度高低,数值越高,学生学习难度越高,再运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梳理,克伦巴赫系数α=0.886,问卷信度良好,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64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问卷效度良好,即问卷可用来做专题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分析工具。

二  数据分析

(一)  学生整体学习情况

对能源矿业学院学生所修专业课程划分难度等级:1级表示课程简单、授课内容全部能听懂;2级表示课程学习略吃力、能听懂绝大多数课程内容;3级表示学习吃力、只能听懂部分课程内容;4级表示学习略困难、课上听懂知识点较少;5级表示学习困难,听不懂任何知识,在调研过程中以专业课程矿压理论与测试技术、矿山工程力学和高等采矿学三门课程为主。

对于矿压理论与测试技术、矿山工程力学,约20%的学生认为老师讲授内容简单,课上能够完全听懂;约60%的学生学习时略感吃力,课上能听懂大部分知识点;约20%的人感到学习时吃力费劲,课上能听懂知识点都极少。而对于高等采矿学这一门课程而言,近90%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讲授的绝大多数内容,其中40%的学生能够掌握全部授课内容。高等采矿学与其他几门课相比,学生课上学习情况较好,原因在于无论是矿压理论与测试技术还是矿山工程力学课程,都涉及较多的力学理论知识,需要较好的力学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学习,而高等采矿学更偏向概念性知识,不需要太多基础就能够听懂绝大多数内容。能源与矿业学院研究生整体课程学习情况如图1所示。

(二)  男女学生学习情况讨论

作为传统老工科,能源与矿业学院性别比例差异极大,调查的136名学生中,只有11名女生,且其中有10名女生由其他专业进入矿业工程学习。调查性别对课堂听取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有20%左右的男生觉得听课内容简单,觉得高等采矿学内容简单的更是高达45.833%,而与男生相比,有更多的女生觉得听课难度更大,很少有女生觉得课程简单,学习时多感略微吃力,对于涉及力学知识较多的矿山工程力学更有22.2%的女同学觉得听课困难,只能听懂极少部分内容。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女生是跨专业调剂到能源与矿业学院的,相对于男生矿业方面知识基础较差,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尽快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学习态度调查显示,男生同学基础较好,课堂表现也同时优于女生、更加突出,总体来看能源与矿业学院研究生学习态度大多良好,课堂认真听讲同学比例80%以上。

(三)  调剂生非调剂生学习情况

能源与矿业学院研究生生源来自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和调剂学生两类,其中调剂又包含专业内调剂和跨专业调剂。分析不同生源的学生听課情况,总平均等级数值第一志愿报考学生>专业内调剂学生>跨专业调剂学生,即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听课情况好于调剂学生,其中专业内调剂的听课情况又好于跨专业调剂学生。调查数据表明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学科知识更“对口”,本身就是学习的这个专业,有相关知识基础,准备研究生考试又经历了几个月的强化学习,学科基础扎实,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迅速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对于专业内调剂学生,他们本科也都系统地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只是考研时准备的是其他学校的内容,知识体系在,就是生疏了一些,所以听课效果虽不如第一志愿报考学生,但差距不大。但跨专业调剂学生本科没有研究生阶段所修方向的基础知识架构,专题授课模式下老师往往跳过基础知识,直接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或项目,对于基础差或者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听课难度增加,尤其是要求有较好的力学基础的课程,跨专业学生上课“听天书”比例大大提升,调查显示有12%的跨专业学生表示课程难度大,只能听懂极少一部分课程,而对于第一志愿录取及专业内调剂的学生觉得听课难度大的普遍不超过5%。

但是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发现跨专业调剂的学生学习态度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化(图2),33.3%的跨专业学生学习态度极好,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也有27.3%,分析发现此学生心态往往出现两极化:一部分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非常用功弥补,上课非常认真积极,另一些可能尝试努力后无果,发现自己还是能不上老师的思路,听课逐渐变得“佛系”。但是第一志愿报考生和专业内调剂学生学习态度大多良好,因为有本科基础在,听课也能游刃有余,效率较高,通过老师的讲述能够掌握大多数知识,课下也不用太花时间,自我效能感较好。

三  专题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为了摆脱传统单人单门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多教师交互式授课模式,多位老师讲授一门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各位老师的研究都能涉及一部分,能够了解到本专业大多数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专业有一个大概了解的轮廓。学生普遍反应专题授课模式能够极大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但不可置疑地存在一些问题,为具体了解学生在这种授课模式下的听课情况,调查征集学生觉得专题授课模式现存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听课的因素。

1)广而不精:老师讲授内容丰富而杂乱,知识松散没有重点、逻辑性相对较差,一门课程结束难以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架构。单个老师课程时长短、讲课进度太快,老师无法深入地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学生对老师讲授知识只能大概了解,却不能深入理解,老师间讲授内容不够连续,知识点连贯性差,有时刚了解一点知识就又开始接触新的内容,研究生主要跟随老师的步伐做研究,在这种模式下无法从课堂上深入学习与导师相关的方向。

2)重复比例高:虽然老师们研究方向众多,但仍有重复,课程内容重复率高,部分重复课程讲授知识点内容较少,不具有针对性;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老师授课也出现较大的重复。

3)缺乏教材:由于是多位老师一起上课,授课内容丰富,没有一本对应教材,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前课后没有参考。

4)跨专业、没有基础的学生学习困难:对调剂生来说,没有学科基础,听起课来比较吃力,虽然课程形式为多教师授课,但对于学生而言,只听到老师讲授的部分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是各位老师最擅长的研究成果,有些内容复杂深奥,学生听不懂,并不能理解多少,而且教学大纲不清晰、没有教材,无法有效课前预习。知识点往往一遍过,但相关基础知识不熟,部分老师讲授专题较难没基础的同学听像听“天书”。不能系统学习有关力学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工程有关问题的本质难以把握,理论实践没有有效结合。

5)讲座式授课方式造成课堂互动性不强,缺乏小组讨论,没有发散性题目,缺乏提高听课质量的措施,如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6)教师水平不同、上课方式不同,部分教师上课效果不理想。

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调剂学生没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未曾学过或了解过课程背景、没有课本导致无法有效预习、部分老师讲授课程难度高、需要较好的数学力学基础、讲课速度快、课程设计工具知识陌生和知识点越级现象的存在;此外还有人为原因,部分学生已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只愿意听取自己研究方向相关内容,上课开小差导致晦涩部分听不懂等。

四  促进学生有效听课的改进方法

调查发现49.29%的学生认为学习态度是学习听课效率的决定因素,但也有43%的学生认为没有相关的学科基础和未来研究方向才是决定他们学习的主要因素。针对学生对专题授课模式提出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建议。

1)课程选修前,校方先调研学生本科是否已经接受基础课程的学习,学习过基础课程的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对于未接触过此类知识的学生,学校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开设一两门综合基础课和有关力学的系统学习课程,供力学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学习,并且由一个或少数教师讲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学习相应知识,考虑到研究生时间紧张,课程可以设置为慕课形式[14],上课时间地点灵活,寒暑假可修。

2)对于数学力学类课程,知识衔接密切,前后逻辑较强,设置多教师授课制,不仅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还要学生不断适应老师的授课风格方式,对学习不利。而专业课程则可以采用专题授课方式,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见解、了解各种研究现状,有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3)教师授课前相互沟通好,制定明晰的教学大纲,尽量避免课程重复;老师讲课时结合课题背景、前言、现状做一个引入,只有成果学生们往往“吃不消”,多讲讲项目的基础内容和思路,结合工程实例,引入相应基础知识,使学生通晓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讲解如何获取、掌握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知识与工具;课后老师将课程相关资料分享给学生,以便有兴趣的同学自主学习;根据学生情况挑战课程难度,应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学会老师讲授内容;老师课前稍微串讲基础知识,或提前透露下节课的授课内容,方便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多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调动同学们的听课积极性。

4)增加课程总学时,增加部分重点授课老师的时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们研究内容;增加课题作业数量、每个专题结束后上交;课程安排注重逻辑关系,从基础到专精的系统性编排课程,使得后面授课的老师能够在前者的基础上深化专題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求学目的的相关性;邀请各个领域的老师负责具体内容的授课,达到覆盖所有同学研究领域的目的。

5)编写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控制讲授第一门课程的老师数量;多开设一些课程,课程多设置实践,增加学生到工程现场去的机会。

6)注重学生与课题组的交流,沙河校区学习氛围较差,学生没有自己的办公桌,课题组老师师兄师姐远在学院路,两边学术交流少,研一学生学习情况有待完善,可以多举办学术沙龙,邀请两校区学生共同参加,促进交流,此外新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组的汇报,多听多看多学。

五  结论

1)在专题授课模式下男生相较于女生、第一志愿录取学生相较于调剂生、本专业相较于转专业学生听课情况好;这主要由于女生调剂比例高、而调剂生往往缺乏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后专业基础较差,专题授课模式老师们讲课难度设置较高,学生在听课时效果不如预期。新模式适应于概念类、前沿类专业课程,如高等采矿学,但不适应于基础类理论性强的力学或数学课程。

2)现阶段专题授课模式存在如下问题:授课内容广而不精(专题式教学造成蜻蜓点水式教学,学生们还没听懂就结束了)、部分重复(课程专题与专题之间重复性高、课程与课程之间也出现大量重复)、前后逻辑性差(课程专题之间没有衔接);学生无基础、听课有困难,课程缺乏配套教材等。

3)针对线阶段授课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采用慕课形式设置部分基础课程供学生选修,根据课程情况合理选择传统或专题授课模式,课程负责人协调各专题教师讲课内容,深化课程逻辑;适当增加课程时长,提供教材,增加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再次部署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研考组织工作 提醒广大考生认真做好考前准备[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2/t20201223_507096.html.

[2]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备工作就绪——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做好疫情防护,诚信参加考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12/t20211222_589176.html.

[3]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4]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sfcl/202303/t20230323_1052203.html.

[5] 杨欣翥,高溥,王红,等.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48-51.

[6] 康全礼,赵晓芳.地方高校调剂研究生适应性和学习动机现状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6(4):81-87.

[7] 高明国.研究生调剂工作的优化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21(3):49-53.

[8] 秦放鸣,焦音学.双边匹配理论下我国研究生调剂体系的最优性研究[J].学术论坛,2016,39(8):166-172.

[9] 雷云,雷善玉.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17-21.

[10] 李孝更,蔡国春.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6所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44-51.

[11] 王玉.对研究生专题研究导向式教学方式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44-48.

[12] 周莲芳.探索实践“菜单式专题讲座型”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1):63-65.

[13] 沙占華,柴素芳.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144-148.

[14] 张东海.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1):45-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专项“煤炭资源安全智能开采科普活动”(4204204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项目“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全球化能源新技术》应用探索”(J23110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采矿学》宽口径模块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YJG202100101)

第一作者简介:张村(1990-),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煤矿开采领域的教学科普与科研。

猜你喜欢

学习适应性跨专业研究生教育
商科类院校跨专业经管实验运行体系思考和探索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中韩合作办学中跨专业学生的韩语教学探索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的研究
理科院校英语专业跨专业自主学习的调查与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