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V形峡谷大跨度独塔斜拉桥总体设计

2023-07-17贾亚光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墩

贾亚光

摘要 郑洛高速后寺河特大桥跨越V形峡谷,地势起伏较大,沟深谷陡,自然坡度40~85°。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选取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多种桥型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2×193 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采用肋板式混凝土主梁,索塔采用“A”型混凝土索塔,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成品索,基础采用嵌岩桩基础。工程采取前支点挂篮悬臂施工方案,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桥梁方案的设计构思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V形峡谷;独塔斜拉桥;曲线梁;高墩

中图分类号 U442.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3)12-0099-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路网密度的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山区延伸。山区的地形地质特点主要表现为地形高差大、冲沟发育、沟深谷陡,岩溶、滑坡、不稳定边坡、崩塌落石、陡崖、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山区桥梁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由于高速公路线性指标高、环保要求高,为跨越山区深切峡谷,通常需要设置高墩大跨度桥梁,而桥梁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经济性、施工条件、环保要求等多种要素,对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各种桥型进行充分比选,进而确定出最为适宜的桥型方案。

1 工程概况

后寺河特大桥是郑洛高速控制性工程,位于巩义市东南约5 km处后寺河水库下游。桥位处属典型“V型”河谷,起终点分别和应天寨隧道(约350 m)、青龙山隧道(约2.3 km)衔接,无路基段过渡。桥高110 m左右。因长隧道须采用分离式断面,该桥相应采用分幅布置,单幅桥面净宽15.5 m,两幅间净距约37 m。受两岸地形及隧道布设限制,该桥平面位于R=3 600 m的圆曲线上。桥位处地形地貌如图1所示。

2 主要建设条件

2.1 工程地质

桥位区地貌单元属中起伏中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河谷两侧为陡坡岩壁。小里程桥台的自然坡度为40~50°,大里程桥台的自然坡度为70~85°,两岸里程桥台浅表层为强—中风化灰岩基岩出露,大里程桥台坡体岩层竖向节理发育,易出现小型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2.2 水文

该桥跨越后寺河,位于后寺河水库下游约600 m处。后寺河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支流,主河槽紧贴大桩号侧山体,河槽宽35 m,河道30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1 076 m3/s,设计水位为274.93 m。

3 主要技术标准

①公路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34.5 m。②设计速度:100 km/h。③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④设计洪水频率:1/300。⑤抗风设计标准:郑州站基本风速V10=26.9 m/s,风场场地地表类别为D类,换算到桥位的基本风速为15.17 m/s,主梁成桥状态设计基准风速28.7 m/s,主梁施工状态设计基准风速25.2 m/s,桥塔成桥状态设计基准风速33.9 m/s。⑥抗震设防标准:设防烈度Ⅶ度(0.1 g),主桥设防类别A类,引桥设防类别B类,抗震措施等级三级。主桥E1地震作用采用100年超越概率10%,E2地震作用采用100年超越概率4%。

4 总体方案

4.1 该桥跨径布置的限制因素

①地形复杂,桥梁布跨主要受地形限制。桥梁两侧均直接与隧道连接,施工条件受限。沟底道路路况较好,具备一定的运输条件。②大里程侧坡体较陡,且坡体竖向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存在崩塌落石风险。桥墩布设应尽量远离大桩号侧坡脚。③因后寺河行洪需要,桥墩应避开河道布设。

4.2 适用性比选

从桥长、跨径等技术角度分析,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均可行。下面对各种桥型的适用性予以比选。

4.2.1 梁桥方案

受两岸地形限制,两岸山坡陡峭、坡体破碎,无法布墩,桥墩需要布置在谷底,因此适宜做成T构。目前国内混凝土T构的最大跨径为132 m,而该桥T构的布跨需要做到193 m,采用混凝土梁是不可行的,需采用钢—混凝土混合梁[1],但存在悬臂过长、钢混结合段受力复杂、钢梁吊装困难等问题,技术风险和施工难度较大。

4.2.2 拱桥方案

考虑V形河谷地形和桥面位置,拱桥采用上承式拱桥,跨径为180 m,但存在如下问题:

①大桩号侧岩体破碎,拱脚布设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②大桩号拱脚难以到达,且需先行架设缆索吊、扣塔等临时设施,施工条件较差。

4.2.3 悬索桥方案

传统地锚式双塔悬索桥,主缆跨径达640 m,经济性差,且桥面与缆索高差大。考虑采用单跨自锚体系,但存在如下问题:

①大桩号侧自锚体运输、吊装缺乏条件,施工困难。②桥面分幅设置,经济性差,桥面窄抗风稳定性差。③平面为R=3 600 m圆曲线,单幅需要加宽桥面4.5 m。

4.2.4 斜拉桥方案

结合该桥的建设条件,为便于施工并减少对两岸山体扰动,索塔布设于谷底,两岸边坡不再设置桥墩,采用主跨193 m独塔斜拉桥。

综上所述,该桥推荐采用经济性好、景观效果好、对山体扰动小、施工便捷的独塔斜拉桥方案。

5 結构设计

该桥采用分幅设计,左幅总长387 m,桥跨布置为2×193 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右幅总长417 m,桥跨布置为30 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2×193 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采用墩塔梁固结体系,不设辅助墩。单幅桥面全宽为19.5 m,为1.46 m(拉索锚固区)+0.54 m(护栏)+15.5 m(行车道)+0.54 m(护栏)+1.46 m(拉索锚固区)。主塔纵向为单柱型,桥面以上塔柱横向为A型塔,主梁采用肋板式混凝土主梁,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成品索。

5.1 主梁设计

基于该桥的跨径及桥宽,主梁对混凝土梁和钢混组合梁进行比选[2]。从受力角度,采用组合梁,主梁自重可减少48%,考虑护栏等二期荷载重量后,主梁自重减少39%,但因该桥索塔高度高、地质条件好,主梁总体占比较小,对主塔及规模影响较小。从抗风性能角度,混凝土主梁自重大、阻尼比高,具有更优的动风性能。从施工角度,混凝土主梁施工误差容许度高,易纠偏。从经济性角度,混凝土主梁可节省造价约15%。因此,主梁采用混凝土主梁。

主梁采用肋板式混凝土主梁,梁高2.4 m,桥面宽19.5 m,肋板中心距(即横向索距)18 m;主梁梁肋宽度为变化值,标准节段梁肋宽度为1.8 m,靠近橋塔和边支点附近线性过渡加厚,桥塔处肋宽由1.8 m渐变至2.5 m,边支点处由1.8 m渐变至2.8 m。

主梁顶板宽19.5 m,厚0.28 m,设单向横坡2%;横梁顺桥向间距4 m,高度2.0 m,厚度0.3 m,横梁均设有预应力钢绞线。主塔与主梁连接处固结。

主梁0号块长18 m,采用墩顶拖架现浇;悬浇段采用前支点挂篮施工,共22个8 m梁段,合龙段2 m,边跨现浇段5.7 m。

5.2 索塔设计

索塔是斜拉桥的重要构件,除在结构受力上至关重要外,也是桥梁景观中的关键因素[3],其造型往往是视觉的焦点,结合该桥墩高、曲线特点,索塔桥面以上横向采用“A”型索塔以提高横向受扭性能[4],桥面以下为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为207.5 m(左幅)、211 m(右幅)。索塔下塔柱自承台顶至下、中塔柱转折点为91.5 m(左幅)、95 m(右幅),下塔柱横桥向的斜率为1∶50,顺桥向斜率为1∶40;中塔柱从中、下塔柱转折点至桥面中心,高度为20 m,上塔柱从桥面中心至塔顶,高度为93 m,纵桥向竖直向上,横桥向内收呈A字形。

由于该桥位于平曲线上,恒载作用下索塔横向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弯矩[5],因此采取了索塔中塔柱横向轴线偏移的构造措施,即在中塔柱20 m高度范围内索塔轴线向曲线内侧偏移60 cm,此时恒载下索塔塔底截面横向弯矩减少约50%。

塔柱采用矩形空心截面。下塔柱在顺桥向宽度由塔底的11.075 m(左幅)、11.25 m(右幅)按直线变化到6.5 m,横向宽度由塔底的13.66 m(左幅)、13.8 m(右幅)按直线变化到10.0 m,壁厚为1.30 m(顺桥向)和1.5 m(横桥向)。中塔柱顺桥向宽度为6.5 m,横向宽度由中塔柱底的10 m按直线变化到横梁中心处的26.01 m,变化高度17.3 m,而后截面收窄至桥面中心处的25.49 m,变化高度2.7 m,壁厚为1.30 m(顺桥向)和2.5 m(横桥向)。上塔柱的断面3.5 m(横桥向)×6.5(顺桥向),壁厚为1.20 m(顺桥向)和0.80 m(横桥向)。

在上塔柱锚索区,塔柱内壁设置拉索锚块。为平衡斜拉索的水平分力,在锚索区范围内布置环向预应力钢束。

塔柱共设上、下两道横梁,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下横梁也属中塔柱的一部分。上横梁采用箱形断面,上横梁断面外轮廓尺寸为4 m(高)×5.3 m(宽),在四角设置半径为0.3 m的圆角。下横梁断面轮廓尺寸为5 m(高)×6.5 m(宽),顶、底板壁厚1 m,两侧板壁厚1.3 m。上下横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索塔承台平面尺寸为24.6 m(横桥向)×20.4 m(顺桥向),厚度为6 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索塔下布置30根直径为2.0 m的钻孔桩,为嵌岩桩,桩长25 m。

5.3 斜拉索设计

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成品索,扇形索面。单幅桥共22对,梁上标准间距8.0 m,塔轴线处拉索间距1.7 m。斜拉索在主梁上采用梁底齿块锚固,在索塔上采用侧壁齿块锚固,张拉端设置在塔端。

6 计算分析

6.1 计算模型

应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主梁和索塔采用梁单元模拟,斜拉索采用桁架单元模拟,全桥共划分为433个单元,435个节点。主要划分为以下施工阶段:

阶段1:基础、索塔及0号块施工。

阶段2:主梁1~23号块悬臂浇筑及挂索张拉施工。

阶段3:主梁合拢。

阶段4:成桥调索。

阶段5:施工二期。

6.2 主要计算结果

6.2.1 主梁

主梁挠度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车辆荷载应采用不计冲击力的汽车车道荷载频遇值,频遇值系数为1.0。主梁跨中汽车荷载作用下计算挠度为172 mm

386 mm,满足规范要求。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最不利荷载作用下,主梁最大弯矩发生在1/4跨附近,为153 894 kN·m<承载力设计值227 425 kN·m,主梁最大剪力发生在边支点处,为14 213 kN

<承载力设计值29 089 kN,均满足规范要求。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最不利荷载作用下,主梁上缘最大应力?0.34 MPa,下缘最大应力?0.15 MPa,均未出现拉应力;主梁下缘最小应力?17.6 MPa,下缘最大应力?17.5 MPa,均满足规范要求。

6.2.2 索塔

选取最不利荷载工况验算索塔截面承载力,即恒载+温度+汽车荷载+W1风和恒载+温度+W2风的最大值。根据索塔截面变化情况,自下而上选取6个截面进行验算,各截面的基本组合下内力及承载力如表1所示,均满足规范要求。

6.2.3 斜拉索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最大应力出现在15号拉索,为964 MPa<1 005 MPa,满足规范要求。

6.3 整体稳定性分析

相比于成桥状态,施工最大双悬臂状态更为不利,稳定性分析考虑恒载+风荷载工况,一阶失稳模态为索塔纵向失稳,稳定系数为9.1,满足要求。

6.4 抗风性能分析

该桥穿越V形峡谷地貌且桥面距地面约110 m,结构抗风性能是控制性因素之一。风荷载响应时域分析表明,成桥状态主梁最大竖向位移为9.46 cm,桥塔塔顶最大横桥向位移为17.9 cm。

通过对桥面行车风环境数值模拟,大桥风天安全通行风速仅有6级风,考虑合适的风障工程措施后,可以将上游桥面侧偏失稳临界状态对应的10 m高度标准气象站风速从原来的7级风提升为9级风,提升了两个等级。

7 结语

山区V形峡谷地形桥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建设条件,基于经济性、施工难度、景观、环保、后期维养等方面进行多桥型综合比选,最终确定经济合理、施工便捷、景观优美的桥型方案[6]。郑洛高速后寺河特大桥采用主跨193 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采用肋板式混凝土主梁,悬臂浇筑施工。大桥已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索塔下部基桩已施工完毕,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

参考文献

[1]邓文中, 代彤.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总体设计[J]. 桥梁建设, 2006(6): 28-32.

[2]邵长宇. 索承式组合结构桥梁[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

[3]杨鸿波, 张秋信, 杨健, 等. 平塘特大桥总体设计[J]. 公路, 2019(9): 8-12.

[4]宗昕, 吴游宇. 斜拉桥A形塔的建造要点[J]. 中外公路, 2009(4): 128-129.

[5]汪子涵. π型主梁曲线斜拉桥若干设计参数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王小飞, 张杰, 周继, 等. 山区铁路跨越V形峡谷桥梁方案比选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 2022(3): 89-94.

猜你喜欢

高墩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浅谈丘陵区桥梁高墩施工测控系统应用
道路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分析
临近营业线双肢薄壁柔性高墩施工关键技术
浅谈黄土地区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监测技术
浅谈桥梁高墩建设中的翻模施工技术体会
高墩大跨度预应力渡槽在中部引黄工程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
后支点挂篮施工技术在高墩大跨径桥梁中的运用
高墩大跨箱梁结构优化控制技术应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