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山区水稻种植技术及试验情况分析

2023-07-17袁丽

种子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袁丽

摘    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发展历史。基于水稻在粮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水稻种植积累了较多经验。在贵州山区种植水稻易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应用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能够克服贵州山区对水稻生长的限制。文章以贵州山区应用的水稻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和分析了贵州山区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8-008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1;S511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袁 丽(1985—),女,汉族,贵州金沙人,本科,初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学。

水稻对土壤環境条件的要求较低,在多种土壤环境条件下都能生存,这为贵州山区种植水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同地区应用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施肥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从本质上而言都是水稻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会依据水稻种植区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以贵州山区为例,分析贵州山区水稻种植技术要点,能够为贵州山区种植水稻提供一定的思路。

1 贵州山区的水稻种植环境

贵州山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从地形地势条件来看,贵州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没有明显的平原地貌,高原和山地占据贵州较大部分,丘陵和盆地占据贵州较小部分。基于多山地形因素影响,在选择水稻种植区域时,需要根据水稻喜高温、短日照等特点,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地种植水稻。

2 水稻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

2.1 品种选择与苗床培育

结合以往的水稻种植经验来看,选择抗倒伏能力、抵抗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能够在播种和生长阶段降低环境以及各类病虫害对水稻植株生长产生的影响,提高水稻植株成活率,为提升水稻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需要遵循高产、稳产等原则,结合当地水稻种植实际情况,选择纯度较高、具有良好抗逆性以及肥料利用率的优质水稻品种。基于贵州山区的环境特点,可以选择恒丰优28、品香优银针、Q香优352等品种的水稻[1]。在明确水稻种植品种后,应用风力、盐水以及机械等方式筛选颗粒饱满的种子。

在种子处理阶段,需要在实际播种作业前进行晒种和包衣处理。通常情况下,在晒种1~2 d后浸种处理24~36 h,在过滤种子多余水分后,应用旱育保姆拌种剂包衣处理水稻种子。

在苗床培育阶段,基于贵州山区实际的环境条件,选择背风向阳、土壤条件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在培育苗床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1 m2苗床施加10 kg农家肥和100 g复合肥,在播种前10~15 d开展施肥作业。在施肥过程中将肥料均匀施撒在种植区域表土上。

2.2 播种和育苗管理

在播种过程中,要合理调整播种量和播种间距,以提高种植区域土地利用率,保证水稻幼苗健康生长[2]。结合贵州山区的地形、气候等条件情况,合理设置水稻播种量,播种量为18 kg/hm2,苗床播种量40 g/m2。播种时间在4月上旬。实际播种作业需要经历浇水灌溉、播种、压种、盖土、拱棚盖膜5个环节,并在播种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作业要求,避免影响实际播种效果。

在育苗阶段,贵州山区主要应用旱育秧技术。在对苗床开展除草作业后,苗床需要盖膜,选择覆盖水稻育苗膜可应用水稻育苗专用的无纺布。在拱架盖膜的过程中,选择2.2 m长的架条,将插入架条的间隔距离控制在0.5 m之内,并控制好架条中间的弧度,保证最后形成的棚面能够与水平面呈平行状态[3]。

在幼苗生长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应用无纺布盖膜后,应监测和观察水稻幼苗生长状态。水稻育苗期,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降低水分蒸发速度,该阶段只需要用喷壶均匀喷洒适量水分保证幼苗健康生长。水稻幼苗生长期,外界环境温度不断变化,该阶段需要基于温度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的揭布时间。如果外界整体温度较高,水稻幼苗长势良好,可在秧龄30 d左右揭布。如果外界整体温度较低,需要适当延长揭布时间。在揭布后,需要做好盖膜管理工作,从播种期至出苗期要做好保温保湿措施,将水稻幼苗生长环境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并经常揭膜通风,避免立枯病以及青枯病影响水稻幼苗生长[4]。

2.3 施肥和灌溉管理

在水稻生长阶段,需要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从施肥作业的角度来看,在插秧前应用尿素作为底肥,基于贵州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特点,以全层施肥的方法和东西向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移栽的方式,将栽插规格确定为宽行30 cm、窄行20 cm,水稻植株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 cm左右,种植密度195 000穴/hm2。考虑到贵州山区地形的复杂性特点,在实际移栽作业时,需要基于土壤肥沃情况调整移栽密度,保证水稻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及肥料[5]。在移栽过程中,宽行的栽插深度需要控制在3 cm内,按照每窝插1~2苗的标准移栽。在插秧5~7 d后及时除草。

基于水稻的具体生长态势进行施肥作业。在施加底肥阶段,需要在明确水稻种植区域实际环境的基础上,以整地施入的方式施加底肥。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有机肥、农家肥以及油枯或40%~50%氮肥作为基肥,选择50%磷肥和钾肥作为穗肥。在分蘖肥阶段,可以将施肥与除草结合,除草剂拌尿素作为分蘖肥。在穗肥阶段,应用硅谷有机硅高塔肥作为穗肥。在叶面肥阶段,水稻植株进入抽穗期后,每公顷应用1 500 kg的有机硅磷酸二氢钾,兑水450 kg作为叶面肥。结合水稻植株生长状态,选择抗逆生产型或抗导型的水剂兑水喷施。

2.4 病虫害防治

预防病虫害和及时处理已经患病的水稻植株是保证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以往水稻种植经验,结合贵州山区的实际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条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以增施氮磷钾肥、轮作换茬和及时清除病叶等措施来达到预防和及时处理病株的目的。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防治水稻虫害,在实际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水稻种植过程中易产生的虫害,以各类害虫的天敌生物为主要防治措施,或通过应用生物药剂的方式,如微生物、植物提取物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6]。当前能够应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生物药剂以苦参碱、苦楝素、藜芦碱、除虫菊素、苦皮藤素、桉油精等为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种植万寿菊、孔雀草、芥子油等天然诱集植物达到杀虫目的。

物理防治措施是指基于害虫的生长习性,利用防虫网、诱虫板等工具达到吸引和诱杀害虫的目的。例如,应用黑光灯能够诱杀菜蛾、棉铃虫、银希蛾等害虫,应用防虫网能够有效阻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化学防治措施以施用化学农药为主,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和简便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施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会影响当地土壤环境,因此需要明确控制化肥施用量和次数,加强规范管理病虫害防治。在应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在移栽秧苗前应用40%稻瘟灵或75%三环唑+70%吡虫啉药液进行浸根处理,预防部分害虫在稻田和秧苗上产卵,达到预防虫害的目的。针对水稻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需要应用不同的药剂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在防治病害方面,针对稻瘟病,可以应用枯草芽胞杆菌、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防治;针对水稻枯纹病,需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喷洒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戊唑醇等药剂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在防治虫害方面,针对稻飞虱,可以应用吡蚜酮、呋虫胺、噻虫胺等药剂防治[7]。

3 贵州山区水稻种植技术试验情况

为达到提升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在实际应用水稻种植技术时,应加大水稻新品种的研发力度,重点培育和推广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通过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比较试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水稻新品种是否符合贵州山区的实际水稻种植环境条件。

3.1 试验品种的选择

选择在贵州省金沙县西洛街道申家街基地试验田中进行试验,距县城9 km,海拔920 m。该基地试验田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光照充足,试验田面积0.853 hm2,土壤为潮泥土,肥力中等。将恒丰优28、品香优银针、Q香优352、滇屯506、渝糯653、神农优228设为参试品种,将神9优28(CK)设为对照品种。

3.2 试验过程

在试验中,每个参试品种种植面积0.12 h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在保证全部采用无纺布毯状育苗和机械插秧的基础上,严格依据按株行距24 cm×30 cm等行移栽,每蔸插2~3粒谷苗,栽植量为13.5万蔸/hm2进行试验操作。

在播种前,应用咪鲜胺杀菌剂浸种24 h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采用无纺布毯状育秧方式,并打拱棚保温。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后,于5月10日左右进行秧田撤膜排水,追施断奶肥尿素105 kg/hm2。在秧田期,应用5%锐劲特、68%精甲霜·猛锌、氰戊菊酯、10%吡虫啉、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病虫害。从5月21日开始,采用大田两犁两耙的方式,每公顷施水稻专用有机肥600 kg、22-8-10复合肥300 kg作为底肥。在施加底肥后采用机械插秧的方式保证每穴株数均匀,降低漏插率。在秧苗返青后追施分蘖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水稻病虫害。

3.3 试验结果

经过以上试验步骤之后,得到的水稻品种产量结果如表1所示。

各新组合全生育期在152~163 d,苗期各品种均无叶瘟病发生;黄熟期滇屯506发现零星的纹枯病,其余各品种表现抗病力强,均无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对水稻产量无影响。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水稻种植情况影响的基础上总结发现,Q香优352的产量最高,全生育期163 d,水稻植株生长旺盛,分蘖力和抗性较强;恒丰优28长势好,全生育期158 d,植株整齐一致;神农优228株叶型态较好,分蘖力较强,全生育期158 d;品香优银珍株型松散适中,前期长势较好,分蘖力中等,后期落色好,全生育期160 d;神9优28株型松散适中,前期长势较好,分蘖力较强,后期落色好,全生育期157 d;滇屯506株型较紧凑,前期长势较好,分蘖力中等,后期落色好,全生育期156 d;渝糯653株型松散适中,前期长势较好,分蘖力较好,后期落色好,全生育期152 d。

总体来看,试验品种都能在贵州山区种植条件下呈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适宜在海拔1 000 m以下籼稻地区示范推广。在实际应用水稻种植技术时,需要根据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布局好品种区域,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加强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特别应加强稻瘟病防治。

4 结束语

明确贵州山区环境条件对于水稻种植产生的影响,配合更为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措施,能够达到更理想的水稻种植收益目標。基于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的目标,在实际应用水稻种植技术时,需要综合分析当地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的方式选择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实时监测和观察水稻植株生长状态,运用更合理的物质和管理方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银刚.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40(20):34-36.

[2]陈志伟.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22(26):28-30.

[3]张永红.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J].黑龙江粮食,2022(8):42-44.

[4]姚茂锦.贵州山区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6):179-181.

[5]何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及中后期田间管理[J].湖北农机化,2021(4):71-72.

[6]丰献高.云南地区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要点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3):12,15.

[7]阿伊古丽·伊不拉伊木.关于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52.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
核桃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赤苍藤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