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文化强国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意义与实现路径

2023-07-13杨征

百花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公共文化智慧图书馆

杨征

摘 要: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已经正式进入建设阶段。本文认为文化强国战略对智慧图书馆具有促进图书馆职能发展、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加快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等积极意义,并将其作为理论支撑,找出适合中国建设发展的智慧图书馆实现路径——统一规划、分层建设,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强国;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

“文化强国”战略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首次被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图书馆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文化强国战略密不可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文化强国战略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将其作为理论指导,研究不同层级智慧图书馆的实现路径,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一、文化强国战略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新时代,党中央大力发展文化建设,这对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有了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与标准。目前,国内图书馆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现在正在经历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转型研究与初步实践阶段,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建成的智慧图书馆体系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成果之一,并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鲜活体现着大国风范的文化自信。

(一)促进图书馆职能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的文献信息服务、保护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文化、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基本职能也会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的新职能也要坚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断满足用户对于新时代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期待,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例如:实现文献资源一体化智慧管理,将文献进行知识化加工,形成不同类型的知识库,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使用现代化文献修复技术,对古籍、红色文献、家谱、方志等文献进行修复与数字化加工,建立各类历史文献库,推动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图书馆各类资源,举办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培训、沙龙、论坛等,在文化传承、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结合元宇宙、数字孪生、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技术,探索图书馆沉浸场景方式,让用户体验图书馆线上、线下各类智慧服务场景,如图书馆智慧服务体验厅、图书馆中的元宇宙世界、数字孪生图书馆等。

(二)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在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实践中,面向文化强国,在构建文化自信的推动下,我国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发展,与“十四五规划”中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谋而合。笔者认为在以下四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传播红色思想,传递红色文献,建设红色文献数据库,加强红色文化研究与宣传,开展线上、线下红色教育,让图书馆用户真正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第二,与学习强国、国家图书馆等具有大量免费文献的网站开展合作,实现真正意义的开放共享,为读者、学者提供精准的文献服务及学者库、机构库服务;第三,利用智慧图书馆等各种先进技术,不断探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途径、新场景,让古籍“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让文创产品加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第四,不断提升学者、读者的文明素养,一方面图书馆结合学术诚信相关政策法规,为学者不断打造学术诚信环境,另一方面要学会利用智能技术,构建绿色、智慧的图书馆环境等。

(三)加快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积极参与文化强国建设是图书馆的责任。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图书馆更需要探索一种图书馆联盟模式,让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等形成联盟,上下一盘棋,建成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实现各自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有效共享。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是文化资源的储存库,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强化沟通机制,开展分工合作,让各自的文献资源实现开放获取、共建共享,提升对用戶的服务能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也是思想文化的传播平台,它的联盟机制包含了宽阔的文化传播范畴,让图书馆联盟利用智能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同时还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推动数字文化转型,统筹推进各级智慧图书馆建设,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文化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二、智慧图书馆目前研究现状与建设现状

(一)理论探索

图书馆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文化场所,也是创造和获取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重要场地。建设智慧图书馆,可以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水平,满足新时代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但不少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柯平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新的文化,它是与“数字—人—资源”文化完全不同的一种新文化[1];王飞等人认为加强智慧图书馆文化建设,特别是“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建设,对推动服务创新、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2];刘慧等人认为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时代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文献信息保存机制与工程[3]。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提出: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是图书馆适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要求,进一步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4]

(二)实践探索

目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基于自身特色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与跨行业合作共建智慧图书馆。在基于自身特色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国家图书馆把馆藏精品做成立体影像,在体验区中打造立体式全景阅览,供读者现场体验阅览;上海图书馆借助微服务架构,打造本土FOLIO平台“云瀚”,并在东馆建设中实现智慧化转型;江西图书馆建设智慧红色图书馆,为本省提供红色旅游服务;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NLSP3.0,对采访、馆藏采集、用户服务流程进行重组,实现智慧化服务管理。在跨行业合作共建智慧图书馆方面,大英图书馆与美国混合媒体软件公司合作,在iPad平台上推出“大英图书馆19世纪历史典籍”App应用程序;国家图书馆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家图书馆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智慧数字图书馆新业态;重庆大学图书馆与维普公司合作采用维普智慧图书馆数据服务平台。[5]

三、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实现路径

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多层级、统分结合的系统性工程,以文化强国战略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意义作为理论支撑,在基础建设、资源建设、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空间等方面进行探索,既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建设内容,又需要发展各馆特色的建设内容,真正实现统一规划、分层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图书馆。[6]

(一)建立国家级智慧图书馆

国家级智慧图书馆起到了对全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指引、示范作用,总体来讲可以分为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空间以及相关配套建设。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智慧图书馆所有应用的基础,包括5G、Wi-Fi、云服务等,在多种先进网络技术的驱动下,通过“点、线、面”式的不同操作,形成不同需求、不同层级、不同用户群体的无线智慧服务场景,全方位为线上、线下图书馆服务奠定基础。

2.资源中心

从获取方式上看,图书馆除了传统获取方式,还增加了文献深度加工、读者自建、AI创造等新型方式;从内容上看,图书馆除了图书等文献资源,还增加了系统运行数据、用户信息及行为数据等,这样极大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种类及数量,从而满足用户多样性、个性化需求。

3.智慧管理

基于物联网、区块链、微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员管理、圖书馆空间管理的综合管理平台。智慧管理的核心就是紧密围绕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全面深度感知,准确识别图书馆管理相关要求,构建智慧化管理的全流程化管理体制。

4.智慧服务

智慧化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快速、准确地捕捉用户需求,打破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界限,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及个性化服务,同时,要将部分可以共享的智慧服务功能向下传递,打造全国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5.智慧空间

智慧空间包含智慧空间服务、智慧空间建设、智慧空间管理三部分,将图书馆建筑标准与用户服务需求相结合,做好不同文献资源阅览区域的智能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服务,满足智慧图书馆的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需求。

(二)省级及地方智慧图书馆建设

省级及其下级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参照上级图书馆的规划目标与建设思路,完成本级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任务及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智慧图书馆相关业务及功能,构建属于本馆特有的智慧图书馆。具体的建设任务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

省级及其下级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经费情况,采取自建、租用等方式,打造高速Wi-Fi、5G全覆盖的图书馆智慧网络应用。同时,借助云服务,打造数据存储中心,以节省空间及经费支出,提高数据安全性。

2.数据共享中心

采用微服务架构,建立完善、全面的智慧图书馆数据共享中心。中心的数据来自省级、县级及乡镇图书馆的文献数据、用户数据、系统业务数据,按照数据标准规范统一加工后存储到数据池中,再按业务所需,将相关数据传送至本馆业务、上级业务、下级业务中,形成架构先进、传输顺畅的智慧数据业务流。

3.智慧服务

除了应用上级图书馆共享的智慧服务业务,省级及其下级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特色服务,例如安徽省图书馆红色文献数目数据库、上海图书馆家谱数据库、杭州图书馆智能咨询机器人等。同时,也可以将上级图书馆的共享智慧服务业务作为基础,再深度挖掘,开发智慧服务。

4.智慧空间

省级及其下级图书馆,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图书馆特征,突破传统图书馆建设规则,在一些空间中打造创新创意的新式空间,例如创客空间、沉浸式阅览厅等;另一方面,在用户数据及系统数据达到一定规模后,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用户共情感知空间,为用户进行智能信息推送,满足用户智慧空间需求。

四、结 语

图书馆是文化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更是彰显了文化强国战略精神。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图书馆间的联盟合作,打破行业壁垒,借助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建设以用户需求为指引、高质量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智慧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柯平.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新文化吗?:智慧图书馆热中的冷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5):1-8.

[2] 王飞,徐旭光,黄湲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理论内涵及提升策略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2(1):49-54.

[3] 刘慧,陆康,王圣元.智慧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及其职能体系构建[J].图书馆建设,2021(6):114-120.

[4] 熊远明.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积极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5-9.

[5] 张秀丽,马新蕾.图书馆智慧化知识服务建设路径研究[J].情报探索,2022(4):122-128.

[6] 卢凤玲.面向智慧图书馆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发展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1):108-114.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公共文化智慧图书馆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