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明志致远

2023-07-12李萌骁

新教育·校园 2023年7期
关键词:明志子书淡泊

李萌骁

七年级上学期是孩子们完成从小学生向初中生过渡、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许多学生在六年级时已有所准备,但是在升入初中后他们依然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许多挑战。不会分析阅读材料,看不懂更长的文言文,古诗词似乎也变得那么深奥,即使在课上听懂了,但做题时还是不会做……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也遇到类似的困境,甚至一些小学时期的佼佼者在初一时出现了较大退步,让家长焦虑不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传好从小学到初中的“接力棒”至关重要,而在这方面,语文独特的育人功能大有用处!我既是语文教师,也是班主任。在向家长和其他科任教师做了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调研访谈后,我发现,学生需要激发出一股全新的精气神,才能为初中的学习生活提供新动能,而第四单元的《诫子书》正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千古名篇,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常适合调节当前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小A就是个典型:他在六年级时各科成绩都在班级前列,还曾是语文课代表,这说明他有较好的学习基础;但在七年级则有半学期在中游位置徘徊,家长反映孩子因为落差太大而时不时悄悄在房间抹眼泪,性格也没有以前开朗了。大多数孩子都像小A一样,他们并非学习能力差,而是暂时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策略;而另一些“学困生”,往往也要先解决学习方向和动力的问题。基于此,我突破了传统《诫子书》教学的说教模式,改为开展“何以明志致远”为驱动性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淡泊”“宁静”中探索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向、策略和动力。

在正式开讲《诫子书》之前,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预习作业:“你的梦想是什么?假设十年后的自己已经实现了梦想,他会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什么?请写一封来自未来的信,300~500字。”以前,学生写过寄给未来的信,而来自未来的信则十分少见,这勾起了许多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焦虑的小A似乎就只想着怎么在预习中搞懂课文,他疑惑地说:“老师,我们不用预习课文吗?《诫子书》的好多句子我都看不懂。”我“狡猾”一笑,对小A说:“小A问得好!大家知道怎么写好这封来自未来的信吗?十年的漫长时光,你实现的是什么梦想?你是怎么实现这个梦想的?未来的你会对当下的你有什么嘱咐?大家会发现,《诫子书》里聪明的诸葛亮给了大家启发。大家不用在预习中搞懂每一个字,但是大家要跟小组伙伴一起研究研究,试着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从中得到写好这封信的启发。”说罢,我给小A投去期待的眼神,希望他能写出一封能打动自己的信。

正式开讲《诫子书》时,我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之信”,小A自告奋勇,宣读了未来自己的来信。他的梦想是考入某所著名的医科大学深造,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在信里,未来的小A描绘自己辛苦而幸福的医学博士生涯,也回顾了自己曾经的迷茫、压力和难过,但他终究没有放弃,静下心来不断反思,跟同学和老师一起找到了学习的好方法,不断进步取得了好成绩,实现了与未来的十年之约。听完小A的分享,我和同学们给小A报以热烈的掌声。我问他:“小A,你为什么想当医生呢?”小A略带羞涩地说:“疫情期间,我深深感觉到医学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我想像疫情期间勇敢的医务工作者一样,成为战胜疾病的斗士!”“你已经真正理解了《诫子书》中‘淡泊宁静’的意蕴!”我立即给小A点赞,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小A在信中的梦想就是‘淡泊明志’,成功达成十年之约是‘宁静致远’。只不过,小A的信展示的是‘何以明志致远’的结果,接下来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索‘何以明志致远’的具体方法,把这封‘来自未来的梦想之信’改得更好!”小A的这封信就像催化剂,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诫子书》不再只是长辈对晚辈苦口婆心的告诫,而成了学生探究如何树立高远志向、如何沉着应对挑战的方法论框架。

正如预期,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为了写出更好的“来自未来的梦想之信”,他们不再只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作一个口号,而是分析了“淡泊”“宁静”“修身”“养德”等一系列要素的具体内涵、表现和方法,从而使“明志”“致远”成为具有操作性、指引性的图景和路线。例如,在讨论到“励精”“治性”时,小A就在信中增加了一些感悟:“十年前的自己,请你记住:每一次尝试都会让你更加勇敢,每一次失败都会让你更加成熟,请为你看到自己的问题而欢呼,请为解决问题之后的闪光而自豪!”读来感人至深!经过对《诫子书》的深入理解,其他学生跟小A一样,系统梳理了“明志”与“致远”的方向、方法和动力,而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一步一步自主探究得到的,不是外界灌输,让学生有着满满的获得感。此后,我跟进家长和其他科任教师的反馈,他们反映孩子们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在家庭和课堂都更加活跃、更有干劲了。

语文教学育人、真实情境育人的方法可以融入各种文体、题材、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從短短几十字的《诫子书》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能解决真实的问题,它还能修身、养德、励精、治性、广才、成学。一堂语文课或许难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语文教育可以像春天一样持续洒下滋润头脑的雨露和温暖心灵的阳光,为孩子们从一粒承受着重重压力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提供延绵不绝的能量。

猜你喜欢

明志子书淡泊
明志
断肠明志 陈树湘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淡泊,在风骨之内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诫子书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庆龙湖智能案例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淡泊才能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