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家庭作业拖拉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3-07-11黄芳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家庭作业小学生

黄芳

[摘要]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小学生写作业爱拖拉的主要原因:在学生的头脑中有关学习的负面影响偏多;有关学习的负面情感体验较深等。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快速启动法”“巧列清单法”和“奖赏机制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让那些作业拖拉的学生得到改变从而爱上写作业。

[关键词] 小学生;家庭作业;作业拖拉;心理分析

近几年,笔者任班主任期间,碰到问题最多的是学生家庭作业拖拉的问题。在与学生、家长的交谈中,笔者发现,写作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甚至成了亲子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学校都在落实“双减”政策,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不多,可是有的学生的家庭作业仍要做到晚上9点以后甚至更晚。经了解,其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再加上经不起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放学回家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游戏等,作业要拖到最后,才开始动手写;有的学生写家庭作业时杂事儿很多,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找橡皮,拿尺子;有的学生写家庭作业时效率低,一个小时写不了几个字;有的学生在学校和家里写作业的表现大相径庭。

一、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心理分析

(一)学生的角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大脑是以“情绪脑”为主,“智慧脑”还在发育过程中。智慧脑主管思考等,情绪脑主管喜怒哀乐等情感。当学生受到家长的打骂吼时,会产生恐惧心理,一恐惧就易激发其身体里的本能反应——逃避。逃避反应易激发情绪脑,情绪脑一旦被激发,理智脑就会变得很迟钝。学生在做作业时,如家长吼叫、打骂,学生反而越发迟钝,会严重影响其做题效率。这种害怕、恐惧等负面情绪会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脑海中,容易形成负面评价,继而产生逃避心理。

(二)家长的角度

虽然每一位家长都很爱孩子,但是爱的能力是不同的,其爱孩子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家长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也会造成孩子做作业拖拉。

1.期望较高

笔者就碰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每次孩子一做作业,她就坐在旁边监督。孩子在抄写生字,写完一个正确且端正的字后,她看了看说:“这个字写得不好看,擦了再写一次。”孩子无奈地重新写了一个,可妈妈又把字擦了,说:“写得太小了,再重新写……”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抄写作业在妈妈一次又一次擦了写、写了又擦的监督下,折腾了几次后终于过关了。在这样的情形下,虽然写家庭作业的人是学生,但评判的人却是家长,而且评判的标准是大人的标准,完全没有考虑到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实际水平。一次次的拔高要求,一次次的否定,深深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上就没有了自己的标准,便会害怕学习,厌倦学习。

2.内心焦躁

有许多家长较为急功近利,希望孩子一接到任务就立刻完成。于是,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就不停地催促:“快点写,快点写,写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再把这几道奥数题做了,做完奥数题再去抄写一下英语单词……等一下我们要去上辅导班……”也有家长不停地唠叨提醒:“把字写端正,把头抬高,把题目看清楚……”孩子做家庭作业的热情就在父母的催促声和唠叨声中逐渐减弱。

在这个阶段,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做作业,但是他们却成为做作业的“机器”,缺少主动写作业的欲望,没有自己的思维,更没有感受到写作业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应对策略

如何让学生从做作业的“机器”转变为推动机器转动的“小马达”,从而让他们明白做作业是他们自己的事呢?通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负责,寻找并激发其动力源是关键,这需要教师和家长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先去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学习特点,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法”入手。

(一)快速启动法——让大脑兴奋

人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主要包括“兴奋”和“抑制”。要高效完成作业实际上是需要燃起神经的兴奋度,需要启动能量。一般来说,简单的事情需要启动的能量小,启动的速度快;復杂的事情需要启动的能量多,启动的速度慢。比如,要求学生把一篇长课文背下来,学生会感到有难度,不愿意去背。但你说:“来,把这篇课文读给我听听。”学生马上会说:“好的,我读给你听。”这就是快速启动。那么,写作业时怎么安排作业才能快速启动神经的兴奋度呢?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化大为小

把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分解成几个小任务,从小任务开始。因为任务小,所需要的启动能量少,因而就能快速启动。面对“背诵长课文”的任务,我们可以让学生一段一段去背,不用多久学生就能把一篇长课文背下来了。

2.从易入手

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做他不想做、不喜欢的作业,这样学生很难快速启动。在陪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要通过观察去发现做什么作业对孩子来说最容易,可以先从那个容易的作业开始做。这一点从我国的试卷设计上就能看出,无论是什么级别的试卷,都是从简单的题目开始,逐步过渡到难的题目。

3.静心环节

如果孩子还沉浸在游戏中,你说:“孩子,来,开始做作业了。”孩子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的。因为孩子大脑正处在玩游戏的兴奋状态中,这时候就需要加入一个“静心”的环节。这个环节做什么呢?可以让孩子先去上个厕所,喝点水,整理一下书桌或准备好文具等。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从这些感到轻松、快乐的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写作业,孩子面对作业就不再那么抵触了。

(二)巧列清单法——让大脑专注

我们的大脑犹如一个仓库,要完成的各项作业就好比是货物。仓库(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用其中的一块空间去储存货物(各项待完成的作业),那么其他用来完成作业的容量可能就不足。因此,我们做作业之前,把大脑中隐形的、繁琐的任务(各项待完成的作业)从脑中“拿”出来,建立一个外在的、能够看得到的清单,再确定要完成的一项作业,专心去做这项作业。

例如,让孩子先把当天要完成的作业一一列在作业记录单上,然后提取其中的一项作业来做。假设先做“读课文”这项作业,就把精力专注在读书这一任务上,不去思考其他事,做完第一项作业,再做第二项作业。所以“列清单”最核心的就是清空大脑,确保大脑专注地去完成一项作业。“列清单”时我们需要把握好如下三大原则。

1.学生列清单

这个清单到底由谁来列?是家长列,还是让孩子自己列?当然是孩子自己列。每天要做哪些作业?要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必须是孩子自己要考虑的。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讨论、商量,然后慢慢放手,逐步退出,到了中、高年级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列清单。这样做既能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有一个总体了解,还能培养孩子的自我规划能力。慢慢地,孩子会把“列清单”这件事变成他的一个好习惯。等以后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也会习惯于先在头脑中整理一遍,从而形成他的一种工作思路。这样,今后面对任何事情,就能更从容、有效地处理了。

2.先做喜欢的作业

我们都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情是愉悦的,效率也很高。因此,在“列清單”时,把自己喜欢的作业列在前面,不仅能让孩子快速启动写作业模式,还能让孩子很快体验到写作业的成就感。但是,每个孩子喜欢用哪件事情来启动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仔细观察,去发现。

3.顺序要固定

如果孩子每天回家都有五项作业要完成,按照先语文写字,然后读课文,再做口算,接着背英语单词这个顺序来操作,并且效果还不错,第二天就继续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如果写作业的顺序基本固定,那么就会形成惯性,慢慢地,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三)奖赏机制法——让大脑快乐

当我们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留下来的一个专门的神经奖赏机制。这种机制能让人体会到快乐,而这份“快乐感”会促使人们更愿意去完成相似的任务。写作业也是如此。下面这些外在的行为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快乐情感的体验。

1.打星法

在前面所列的“任务清单”中,让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给自己打一颗“☆”,打“☆”就是强化快乐的感受。

2.言语法

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写作业,写的时候不情愿, 可是当写完时,会看到学生情不自禁地、兴奋地喊道:“耶,写完了。”此时,家长或老师再用赞赏的语气对孩子说:“哇!写完了!好棒啊!”通过这句话来帮助孩子强化成功的喜悦。

3.非言语法

除了用言语法,还可以用非言语的信息来强化孩子写作业的快乐体验。如赞同的眼神、竖起的大拇指、肯定的微笑、小红花……通过肢体语言或小奖品等表达对孩子的肯定与欣赏。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或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肯定时,每天面对作业都是喜悦的感受是多么美好啊!这种写作业后的成就感、喜悦感能充分调动孩子写作业的主动性,孩子自然就爱上写作业,也就不会拖拉了。

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真正地读懂孩子,理解其心理,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巧妙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让孩子把写作业与快乐的感受链接起来,让孩子爱上写作业并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雷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家庭作业小学生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我是小学生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