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阈下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及实践探究

2023-07-10廖庆智韦霜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三全育人

廖庆智 韦霜

【摘要】本文阐明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构建的原则,阐述做好顶层设计并筑牢生态德育的坚强后盾、构建课程体系并体现生态德育的功能、提高教师素质为生态德育提供人力保障、健全评价机制以提高生态德育的监督效能、开展活动以激发生态德育潜能等生态德育建设路径,分析“六位一体”的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及其实践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生态德育 三全育人 六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064-04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关系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加快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既是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又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实现自身绿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客观要求。职业院校生态德育起步迟、发展速度比较慢,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可供借鉴的生态德育模式,在准确定位教育目标、科学构建教学体系、有效选择教育内容、恰当选用教育方法和实践路径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加强对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研究、探索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和实践路径、努力做好生态德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生态德育就是在传统的德育基础上,通过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态教育活动,把生态道德理念融入受教育者心中,从而唤醒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培养教育者的生态智慧,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态能力的德育活动。对职业院校来说,“三全育人”视域下的生态德育即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自觉履行生态文明的责任和义务。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施教者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教育规律,在综合统筹生态教育现状、生态现实、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运用德育方法和手段,形成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基本思路及其实施策略的一种德育模式。

一、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和设计生态德育模式时,无论是理论研究模式还是实践活动模式,都应该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都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具有科学性。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叫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是指在选择和设计生态德育模式时,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生态现实为依据,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不能凭空捏造,既要符合国情,又要符合区情和校情,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操作可靠。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一般是指人在自己对象性行为中所表现的特性,强调在价值领域要平等地对待各种不同的主体,“把人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更多地关注人、理解人,倡导人作为主体的自觉担当的理念,并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民主法治社会、生态社会的要求。在选择和设计生态德育模式时,要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我们在选择和设计生态德育模式时,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用发展的、变化的、创新的眼光看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并挖掘学生向上发展的动力和潜能上,坚持发展取向而不是问题取向。

(五)激励性原则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指生态德育必须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它们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劳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和设计生态德育模式时,让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活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形成你追我赶的动态局面,鼓励学生发奋努力,从而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生态素养和品质。

二、职业院校“生态德育”工程的建设路径

生态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事关民生福祉的工程,领导重视是前提、建立机制是保障、教师素质是关键、学生参与是重点,只有建设路径得当,实施方法对路,常抓不懈,持续改进,才能收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一)做好顶层设计,筑牢生态德育的坚强后盾

生态德育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非常重要的举措,要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及整体布局,明确生态德育的建设目标和要求,确保生态德育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运行。一是建立责任制。明确学校党委在生态德育建設中的主体责任,建立生态德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全员育人职责,各负其责。二是健全机构。学校层面成立“生态德育领导小组”,领导管理督促全校的生态德育工作;教研层面成立“生态德育教学研究中心”,负责研究和实施生态德育工作;学生层面成立“学生自我教育中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内省,使生态德育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建好平台以方便全体教职工交流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生态德育话题以及生态德育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建设生态德育优秀案例资源库供全体教职工学习借鉴,从而有效提高全体教职工生态德育能力。四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生态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化生态德育的育人功能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门类课程之间的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是培养目标的依托和具体化,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对生态德育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构建生态德育课程体系时,要根据生态德育建设目标要求,从目标要素、内容要素、过程要素等方面构建课程体系;从课程的顶层设计及整体规划入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生态德育资源,把生态德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突出生态德育主线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提高教师素质,提供生态德育人力保障

学校要培训和提高教师的生态德育素质。一是完善教师轮训制度,围绕生态德育的要求,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教师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育人方法培训,创新教师的生态德育教学思路;通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教师生态德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邀请专家来校讲座。邀请生态德育知名学者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并做到讲后即学、学后即用、用后总结,让“讲座—学习—使用—总结”成为快速提升教师生态德育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构建学习交流平台。让教师通过交流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首先是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提升教师的生态德育能力;其次是组织生态德育专题沙龙讨论活动,使教师在学习讨论中提升素质;最后是建立生态德育优秀教学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

(四)健全評价机制,提高生态德育的监督效能

学校要建立一个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生态德育考核平台,采取包括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在内的两条生态德育评价路径,实施评价办法进制度、评价标准进职责和评价要求进协议等三项保障措施;解决好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主体参与评价、有效运用评价结果等问题,从个人自评、学生评议、同事互评、学校联评、社会参评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公开、公平的评价。

(五)开展活动,激发生态德育潜能

一是安排值周生态劳动,培养学生的生态劳动素养。学校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以校园清洁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值周生态劳动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劳动观念,使学生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二是用足用好生态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学校通过系列的生态德育活动,厚植学生的生态情怀,增强学生保护生态意识,培养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担当精神。三是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保护生态技能。学校授权生态德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学生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系列的生态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的技能。四是开展系列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学校通过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日常的社团生态德育活动,通过生态德育第二课堂使学生在经常性的活动中学习绿色低碳发展的知识,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好处,从而潜移默化地内化知识为自觉行动,提升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六位一体”的生态德育模式

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的主要构成元素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企业、社区等,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我们学校构建了“领导+教师+学生+企业+网络+文化”的“六位一体”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基础

学校领导是职业院校德育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实施生态德育的倡导者和领航人。学校领导对生态德育工作是否重视,直接影响着生态德育工作的成败。因此,领导重视是做好生态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领导要为生态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要完善管理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规划目标、提供人力支持、加强师资培训、构建生态基地、营造生态氛围、善用生态资源、加大研究投入、抓好持续改进、做好总结提高等,为职业院校的生态德育工作保驾护航。

(二)教师素质是重要因素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生态德育素质直接影响学校生态德育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学校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采取激励监督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态德育能力和综合教学水平。教师要牢固树立生态德育理念,加强学习生态德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生态理论素养,围绕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目标,深入研究生态德育的育人方法,根据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将教育主体系统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项目生活化、教学评价常态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及互联网在生态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并创新符合国情、区情、校情的生态德育方式方法,扎实抓好生态德育各项工作,加快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三)学生参与是关键步骤

学生是生态德育的受教育者,在教育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生态德育实践的主体。因此,职业院校要努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生态德育活动,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比如,激励学生参加生态德育专题讲座和专题沙龙活动、参加以生态德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到生态环境中进行实地参观及考察和体验、组织成立生态爱好者协会、参加生态公益活动、自觉参加“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活动、主动参与生态化消费和生态化生活,等等。学校让学生通过生态德育实践和体验,熏陶生态情感,牢固树立生态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生态觉悟,培育生态理念,提高生态素质,为将来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企业共育使相得益彰

企业把节能、减排、降耗当作极其重要的生产建设内容来抓,节能、减排、降耗是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校企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生的生态德育。一是共建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二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三是在校企共建的教学基地、产业学院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学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把生态德育实践育人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使生态实践内容更加丰富,生态实践形式更加鲜活;把生态德育实践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将之融入生产生活之中,使“三全育人”落实落细,使校企共育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育人效果。

(五)依托网络拓宽教育途径

网络教育极大地拓宽了职业院校学生接受教育的范围和途径,它不但可以改变教育的整体布局和结构,而且有利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低成本扩大教育规模、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实施生态德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建设网络生态德育平台,根据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制作生态德育短视频、图画、微课等,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态德育内容,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知识,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提升。

(六)校园文化是培养沃土

校园生态文化对学生起到思维导向、情感渗透和力量凝聚等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的肥沃土壤。职业院校要广泛挖掘校园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深化其中的生态德育内容,利用校园文化沃土培育生态意识,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生态德育元素,使学生能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生态文明的物化表现。学校要构建绿色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有序推进绿色建筑工程,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分类管理垃圾,循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活动。学校要大力倡导生态化的消费与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明确学生的生态义务,激发学生的生态智慧,健全学生的生态人格。

四、“六位一体”生态德育的实践及成效

“六位一体”的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模式,我们在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以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阐述其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生态德育教学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节能、减排、降耗”等生态德育载体,与数十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生态德育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生态德育课程体系、共建双师队伍、共同评价和管理,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校企协同育人,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将生态德育课堂引出校外,带到企业带到岗位,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中增强岗位生态德育认知,使学校生态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和深化。

(二)构建“三化驱动”的生态实践育人模式

一是生态实践内容项目化。坚持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铸魂育人,把生态实践育人内容進行整合优化,分别设计系列生态教育活动项目,实现生态实践教育活动项目化。二是生态实践项目生活化。把各项生态实践育人活动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将生态实践项目生活化。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并在参与项目活动中接受生态教育,提高生态素质。三是生态实践育人评价常态化。根据生态实践育人项目形式及活动实际,立足“三全育人”要求,采取常态化评价方式,将生态项目评价成绩纳入学生操行的期评成绩,并作为学生评先评优的依据。生态实践育人常态化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态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构建“校园文化熏陶育人”的生态实践育人模式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校园生态育人氛围。学校不断营造和改善生态育人环境,丰富校园生态内涵,建设校园文化生态德育环境。建成“生态文明宣传长廊”“光伏发电项目”“雨水综合利用项目”等生态德育教育基地。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学校开设“理工生态讲坛”,开展“绿色环保行动”“节约标兵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等生态意识培育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并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生态德育需求。三是注重人物感召,树立生态标杆引领。学校通过“环保之星”“节约之星”“节能之星”“低碳之星”评比活动树立生态标杆,引领和影响其他学生。四是培植“生态文化”丰富生态德育内涵。学校创作“生态电影”“生态动漫”短视频,展现生态风采;开展“生态文明”知识讲座,培养生态理念;举办“生态公益”活动,传承温暖爱心等系列举措,占领生态德育渠道,让生态德育展现独特魅力。

从实践的总体效果看,生态德育模式的实践取得比较大的成效。其一,建成了广西绿色学校。学校按照《广西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施行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推进绿色创新研究,建成了广西绿色学校。其二,生态德育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学校选派优秀电商专业学生,与共青团江南区委共同举办“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开展创业创新助农直播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乡村振兴建设,助力广西地方特色农产品“出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德育效果。其三,培植了一批校园生态环保之星。一是通过生态短视频制作活动培养了一批生态文明宣传之星;二是通过绿色低碳节能活动培养了一批“环保之星”“节约之星”“节能之星”“低碳之星”。通过生态德育系列活动,让生态文明在校园蔚然成风。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三全育人视阈下职业院校‘生态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1A0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庆智(1963— ),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教育管理;

韦霜(1982— ),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