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逐减肥药千亿盛宴

2023-07-10薛宇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利拉鲁激动剂靶点

薛宇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肥胖人数不断增加,由2017年的1.9亿人增至2021年的2.3亿人,位居全球首位。肥胖已被WHO认定为一种疾病,加之医美意识提升,减肥药物市场预计将随肥胖人数的增加而高速增长。

历史上很多减肥药物因为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被退市,国内目前仅奥利司他一款获批。2023年以来,原用于治疗糖尿病的GLP-1RA药物司美格鲁肽由于减重效果明显、相对安全获得市场青睐。

目前国内减肥药物市场仍处于培育期,发展潜力巨大。但是,随着竞争日益加剧,能否抢占先机成为关键。此外,近日消息称司美格鲁肽等可能存在致癌风险,但目前并无确切结论,安全性仍有待考证。

减重市场方兴未艾 安全风险有待关注

据诺和诺德财报,目前全球大约有7.6亿肥胖患者,但寻求帮助的人数不足10%,接受医学抗肥胖治疗的人群只有大约2%。2021年只有大约100万人接受了利拉鲁肽的抗肥胖治疗,而治疗超过1年的比例只有25%。中航证券表示,从这一数据来看,全球肥胖治疗市场的渗透率较低,仍存在着大量未被激活的临床需求。

截至2022年12月,全球范围内批准用于减肥的药物品类包括奥利司他、纳曲酮/安非他酮、芬特明/托吡酯、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其中奥利司他是中国唯一获批的成人减肥药物。

减肥药物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长期安全性,一直以来减肥药的安全问题频发,近30年有6款减肥药物因严重不良反应等问题而全球撤市。国联证券指出,安全有效减肥药物的缺乏使得庞大的市场需求一直未得到充分满足,即便是目前在售的减肥药物也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风险问题。

相对而言,GLP-1RA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严重副作用发生率较小,同时具有心血管代谢获益作用,安全性良好,并且在临床上,GLP-1RA显示出了良好的减肥效果。德邦证券指出,综合考虑目前FDA批准上市几类减肥药物的减重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GLP-1受体激动剂在所有减肥药物中表现较好。

根据诺和诺德公布的临床研究数据,司美格鲁肽的减重效果在超过两年的时间内仍可维持;另外,根据诺和诺德公布的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的头对头临床试验研究数据,在平均基线体重为104.5公斤的肥胖患者中,经过68周治疗后,司美格鲁肽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7.1%,显著优于利拉鲁肽组患者体重下降6.6%的幅度,证明司美格鲁肽的减重效果显著优于利拉鲁肽。

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适应症为成人2型糖尿病,多款已经上市,其中仅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两款获批减肥。利拉鲁肽于2014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获得FDA批准上市。在国内,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也已于2023年6月申报上市,券商预计2024年有望商业化,从而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GLP-1减重需求。

根据诺和诺德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2月,其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两种药物合计在全球肥胖市场占有率达到82%。

2021年,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的净销售额为85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84.86亿元),同比增长49.79%;2022年两种药物净销售额达到168.64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00.76%,其中司美格鲁肽2022年净销售额为61.88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346.46%,利拉鲁肽为106.76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52.21%。

目前,国外获批的GLP-1RA药物的减重适应症已进入指南推荐。据中金公司研报,英国国家卫生和保健卓越研究所以及美国胃肠病协会最新发布的《肥胖成年人的药物治疗指南》中,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司美格鲁肽为首选的长期减肥药物,另外其认为司美格鲁肽对于大多数患者肥胖症的长期治疗,其优先于其他抗肥胖药物。2023年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将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归类为减重效果特别显著的药物。相比2022年版,新版指南对于替尔泊肽的临床疗效概括为减重效果为“非常高效”,但心肾效应试验正在进行中。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专家开始接纳减肥药物。

2021年9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系列组织,于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发表《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年)》,将药物治疗均纳入到对于1-3期超重或者肥胖患者的体重管理流程当中。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30年中国有3.29亿肥胖人群。据国联证券测算,保守估计肥胖人群的1/10即3290万人有通过GLP-1药物减肥的需求,每人每年消费4针(对应4个月用量),年消费1.316亿针。按照目前司美格鲁肽500元一针计算,测算到2030年中国GLP-1减肥药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658亿元。

不过,司美格鲁肽近日被发现可能并没有所宣称的那样安全。据媒体报道,欧盟药品监管局(EMA)对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药物可能存在致甲状腺癌风险提出审查警告并要求相关药企于7月26日前补充说明。

相关资料显示,此前诺和诺德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甲状腺癌与活性司美格鲁肽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因此被美国药品管理局(FDA)给予了黑框警告。该警告指出,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患者不应服用该药物。

可见,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但其安全性仍有待考证,由产品安全性引致的风险仍需引起警惕。

竞争加剧 谁能抢占先机?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减重药物研发。从减重药物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呈现出从注射到口服以增加患者的药物依存性、从单一靶点到与其他靶点连用以提升减重效果的趋势。

总体而言,主流的在研减重药物以GLP-1为主要靶点,通过嵌合肽或耦合肽的方式合成了GLP-1/GIP、GLP-1/Glucagon、GLP-1/GIP/Glucagon等多受體激动剂,在降糖、减重方面的临床效果较单纯的GLP-1激动剂类药物更优。目前在研药物种类众多,竞争日益加剧。

就目前已经上市的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比较来看,在疗效上司美格鲁肽存在明显的优势;给药的间隔时间上,司美格鲁肽在利拉鲁肽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日剂型到周剂型的变化。在GLP-1R口服剂型研发方面,诺和诺德布局最早,据财报披露其研发的口服司美格鲁肽的临床Ⅲ期试验已于2021年三季度开始,预计于2023年完成。

据中航证券,除司美格鲁肽口服剂型外,目前研发进展较为靠前的减重药物中,礼来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是GLP-1R和GIPR的双靶点激动剂,处于美国上市前审评阶段,其Ⅲ期临床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减重效果。

此外,礼来原研、信达生物引进的Mazdutide的临床Ⅱ期结果良好。

国内针对GLP-1靶点进行研发的企业中,进展相对靠前的有仁会生物和华东医药,分别处于上市前审评阶段。目前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已到期,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的生物类似药进行申报,华东医药、翰宇医药、通化东宝已提交上市申请,此外还有双鹭药业、智飞生物、复星医药等企业处于临床Ⅲ期。司美格鲁肽中国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九源基因、中美华东、丽珠集团跟进研发。

据国金证券统计,目前国内除已上市的8款GLP-1受体激动剂外,还有6款药物进展较快处于临床Ⅲ期,包括信达生物的IBI362、银诺医药的苏帕鲁肽、鸿运华宁的格鲁塔株单抗、派格生物的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常山生化的艾本那肽、韓美药品的Efpeglenatide等。

另外石药集团的GX-G6、先为达生物的ecnoglutide、恒瑞医药的HR170331、中美华东的TTP273等药物处于临床Ⅱ期。

除制剂研发企业外,原料药生产企业也值得关注。

据国盛证券,目前CDE受理了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四家上市申请及利拉鲁肽的原料药生产厂家五家上市申请,其中诺泰生物及天马医药均申报了两类品种的原料药上市申请。

海外原料药供应方面,湃肽生物、天马医药、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均成功提交美国DMF申报,司美格鲁肽DMF登记状态显示,湃肽生物、天马医药、洲际新泽医药、健元医药以及诺泰生物已通过行政审评;利拉鲁肽DMF登记状态显示,圣诺生物、北京洲际新泽医药、翰宇药业、诺泰生物、美药星制药、健翔生物、九源基因、湃肽生物以及中国台湾神隆已通过行政审评。

猜你喜欢

利拉鲁激动剂靶点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AMPK激动剂AICAR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