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2023-07-07郝立英闫亚琳

关键词:生态位外宣翻译

郝立英 闫亚琳

摘 要: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基于生态思想的本土化翻译理论,它为外宣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Corpus CN与Corpus US的统计对比分析,对2022年冬奥会的外宣翻译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冬奥外宣文本翻译总体质量较高,但是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转换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译者应充分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高度重视翻译的生态理性、译者生态位和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策略,积极构建外宣翻译生态系统。

关键词:外宣翻译;生态翻译;生态理性;生态位;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7535/j.issn.1671-1653.2023.02.009

Research on Publicit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Tak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as an Example

HAO Liying,YAN Ya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Eco-translatology is a kind of localized translation theory based on ecological thoughts. It can provide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method for publicit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elf-built small corpora Corpus CN and Corpus US as well as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publicity sample translation text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Winter Olympic publicity translation is goo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Translators need to employ the theory of Eco-translatology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rationality,ecological niche of translators and adaptive choices among multiple dimensions by establishing a publicity translation ecosystem.

Keywords:publicity translation; eco-translatology;ecological rationality; ecological niche; adaptive choices among multiple dimensions

2022年北京冬奧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示了良好的中国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进一步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冬奥会外宣资料的翻译作为对外传播的关键环节,是中国人文环境建设水平、政治经济水平及对外交流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我国对“外宣翻译”的研究,无论是对外宣翻译理论框架的探讨,还是对外宣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都反映出从翻译本体论到翻译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对于外宣翻译,跨学科研究不仅能够拓宽本体研究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传播效果 [1](P16-21) 。生态翻译学将进化论思想引入翻译学,将翻译生态导向了语言、社会、文化、认知和交际等语境研究的广阔领域,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维度[2](P112)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应该从语言、文化与交际等多个维度开展适应性选择,整合出具有最高适应选择度的译文。源于本土文化的生态翻译学与外宣资料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基础,因此外宣翻译研究与生态翻译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生态翻译学可以为当前中国外宣资料翻译提供全新的视角。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外宣翻译素材的翻译实践、方法和策略,但定量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2022年冬奥会外宣资料翻译为例进行定量研究,剖析当前外宣翻译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外宣资料的翻译策略。

一、生态翻译学与外宣资料翻译的内在联系

2008年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了基于适应选择论的生态翻译理念 [3](P62)。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在类比借鉴的基础上,以生态主义和翻译适应论为哲学基础,将生态学理论引入翻译理论中,形成了翻译生态、适应选择、汰弱留强、事后追惩等跨学科专业翻译理论。与西方传统翻译理论不同,该理论从3个层次对翻译及翻译研究开展了系统阐述:第一层是顶层设计,即对翻译生态体系进行翻译学解读;第二层是中层设计,即翻译行为本体论,对翻译活动本质等内容进行阐述;第三层为微观译本,重点阐述翻译过程中文化的转换。生态翻译学既强调“译学”“译论”“译本”三位一体的贯通整合,又追求翻译生态“宏观”“中观”“微观”三效合一的整体协调[4](P99),使翻译行为能够在翻译生态环境下实现和谐平衡。当翻译生态环境与翻译生态平衡相融合时,“翻译即生态平衡”理念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生态翻译学本体论的核心内容之一[5](P26)。在“翻译群落”生态系统中,译者有责任协调各方关系、践行生态理性、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和谐[6](P13-18),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等维度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多维度转换及选择适应。之后,胡庚申先生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生态主义翻译观的理念[7](P9),明确了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他的研究对生态翻译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树立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8] (P5-14)。总之,生态翻译学构建了一个系统的跨学科翻译理论框架,既具有理论关照,又具有实践指导作用;既能体现生态翻译学向中国“参究天人”的认知模式的回归,又能体现生态翻译学对西方现代的、后现代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整合与超越[9](P11)。从而以跨学科的方式对翻译的本质、原则、范式等内容重新阐述,使翻译活动具备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或研究纵深。

作为一种国内原创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应用翻译、文学翻译等领域,外宣翻译是应用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翻译学与外宣翻译研究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在学科性质上,生态翻译学以中国文化为根,蕴含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本土化翻译理论。外宣翻译以汉语为源语言,以中国文化环境为基础,两者间存在天然的文化联系,且都具有跨学科性质。其次,在理论基础上,生态翻译学以生态平衡为立论基础,外宣翻译同样也是如此,其目的是将我国文化由汉语环境移植到英语环境中,以期實现我国汉语文化和异质语言文化的平衡发展,生态翻译学和外宣翻译关注的都是文化生态问题。再次,在翻译范式方面,生态翻译学注重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适应及多维度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往往要完成两次翻译: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和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10](P51)。外宣翻译也是将译者、读者连接在一起的语言转换行为,同样也需要译者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等维度适应语言环境。可见,生态翻译学和外宣翻译无论是在学科性质、理论基础,还是在翻译范式层面上都存在契合性,以生态翻译视角对我国外宣翻译进行观照和指导,能为外宣翻译提供更适合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向,对提升外宣翻译质量、提高外宣翻译研究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生态翻译学观照下我国外宣资料翻译的特点——基于样本的对比分析

项目组选取了18个2022年北京冬奥会官网英文版文本①和20个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官网英文文本②为主要研究语料,分别建立了两个小型语料库(Corpus CN、Corpus US),词汇量分别为5 958个和5 938个,对其中的词汇、语句、可读性等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选择美国国家语料库为参照语料库,采用多功能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词性赋码软件Claws、词汇难度分析软件Range32、文本难易度分析软件Readability Analyzer等对文本特征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一方面发现中美冬奥外宣文本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分析我国冬奥外宣资料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维度的特点

本部分主要是从文本词汇与语句的角度探讨语言维度的特点,通过对Corpus CN、Corpus US语料库进行样本对比,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冬奥会外宣资料翻译的主要语言特点及问题。

第一,冬奥外宣文本的词汇丰富度比较。词汇丰富度一般通过类符和形符之比反映。 类符是指词形的类别数(同一词形重复出现只作一个类符计算);形符是指单词个数。由于类符总数有限,文本越长,类符和形符之比越小。为了排除文本长度的影响,一般采用标准类符与形符之比(standardized type-token ratio: 每1 000 词长度的文本计算一次比值,然后求各个比值的均值)反映词汇丰富度

[11](P48)。利用WordSmith Tools对两个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冬奥外宣文本词汇丰富度较美国冬奥相关文本略低,文本词汇重复率较高,文本内容较为单调。具体结果见表1。

第二,冬奥外宣文本的信息密度比较。文本信息密度主要通过文本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比较稳定的实词数量及其在语篇中所占比例来表现。为比较中美文本信息密度,利用Claws分析软件对两个语料库中的文本予以词性赋码,之后以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对词类进行统计。具体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在字数几乎相同的文本中,中国冬奥外宣资料译文中的实词比美国相关文本多了377个,信息密度超过美国相关文本6.11个百分点,信息密度较高可以提高信息传达效率,但也有可能导致文本语言难度、文化含量及复杂性有所提高。

第三,冬奥外宣文本的词汇难度比较。使用的是词汇难度分析软件Range 32,此软件包含使用频率最高的1 000个一级词族、1 000个较常用的二级词族、570个学术词族及其他使用频率最低的表外词。通过对两个自建语料库的语料库词汇难度级别分布分析统计(见表3)发现,我国冬奥外宣翻译文本中 62.40%为一级词族,如and(并且),we(我们),as(正如)等;6.52%为二级词族,如Event Record(赛事记录),Test Event(测试赛),Overlay Plan(临建计划)等;11.08%为学术词族,如biathlon(冬季两项),cataract(白内障)等;18%为表外词,如allotype(异型),vivandier(随军小贩)等。相比之下,美国冬奥相关文本中 64.45%为一级词族,8.26%为二级词族,10.26%为学术词族,13.58%为表外词。我国冬奥外宣译本高频词明显低于美国冬奥相关文本,且低频词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冬奥外宣文本词汇难度级别相对较高。

第四,冬奥官网外宣文本的词汇长度、句长与篇幅比较。利用分析软件Wordsmith 对两个语料库词汇长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两个语料库词汇长度分布较为接近,我国冬奥官网外宣译文词汇词长度平均为5.56个字母,美国相关文本词汇长度则为5.33个字母,我国冬奥官网外宣文本译文用词稍长,词汇难度稍大。在句长与篇幅方面,利用 Wordsmith Tools 对两个语料库文本的句式和篇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句式与篇幅长度主要由词汇数量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文本的难易程度。

由表4可以发现,我国冬奥官网外宣资料译文中平均每句话要比美国相关文本多2.72个词,而语料样本平均篇幅则要多出近80个词。我国冬奥官网外宣资料译文倾向于采用长句式和语篇。句式较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量采用并列结构,统计发现,我国外宣译文中2个名词并列情况出现了129次,3个名词并列为35次,4个以上名词并列为16次,而美国对应文本中仅为97次、29次和5次。根据可读性分析软件Readability Analyzer分析(见表5),虽然中美冬奥官网文本的难度都较高,易读性偏低,但是我国冬奥官网文本译文难度稍大,需要读者有更强的阅读能力。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冬奥官网外宣资料译文在词汇丰富程度、词汇难度与信息密度、句式与篇幅方面与美国冬奥相关文本差异并不是很大,可读性较强,但是文化信息较繁杂且译文句式和篇幅相对较长。

(二)文化维度的特点

在文化维度方面,主要通过文化负载词分布密度对Corpus CN、Corpus US两个小型语料库进行样本对比,根据数据结果分析我国冬奥外宣文本翻译文化维度方面的特点及问题。在冬奥外宣文本翻译中,文化负载词汇主要由开放类词汇构成。开放类词汇主要指普通名词、专有名词、复合词、名词短语等词类,这类词汇具有实际的指示意义与文化内涵。封闭类词汇指没有实际文化内涵和固定指示意义的词类,如限定词、代词等。文化负载词汇分布密度就是文化负载词在文本总词汇中的具体比例,该比例能直接反映文本中文化信息含量。因为开放类词汇能直接传达文化内容,因此其比例越高,则文化信息含量越高,文化维度方面的难度就越高,反之则文化密度较小,信息含量较少,文本难度较低。采用词性标注和词型还原的工具Treetagger对两个语料库词性赋码,采用Wordsmit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6。

根据表6,我国冬奥官网外宣文本的文化负载词汇分布密度为62.6%,超过了美国同类文本的文化负载词汇分布密度60.8%。经卡方检验,两个语料库在文化负载词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数据表明我国冬奥外宣译文中文化负载词汇较多,文化内容含量较大,难度也较高。如“woolen bouquet”(绒线花束)、“Shanghai wool-knitting technique”(海派絨线编结技艺)、“gold medal inlaid with jade”(金镶玉金牌)、“paper-cut window grilles”(窗花)和 “Chinese knots”(中国结)等。根据四类开放词汇的比例可发现:两个语料库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国冬奥官网文本翻译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复合词和名词短语。究其原因,我国冬奥官网译文多为叙述性或介绍性文本,涉及较多文化元素的介绍,如人称、地域、建筑、风俗等,因此名词性词汇或短语使用较为频繁,使其译文的文化信息量大,一方面宣传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个别文化信息的误读或理解偏差。

(三)交际维度的特点

外宣文本译文语境常涉及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呼唤语境[12](P91)。情景语境是对文化元素外在介绍,如性质、特征、地域等;文化语境是对文化元素的内蕴进行介绍,如历史、风俗等;呼唤语境是基于交际目的对外宣资料读者的邀约或引导。文本中3个语境的使用频率、信息含量能够反映出文本交际功能的强弱。如北京冬奥会的主题“一起向未来”的翻译“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其中:“together”和“share”两个词表达了世界冬奥运动员克服新冠疫情汇聚一堂,携手向前,为构建美好未来的共同目标奋进的状态,这句翻译非常符合译入语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呼唤语境组成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

利用Excel等分析软件对两个语料库样本的语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见表7),两个语料库样本中均包含了3个主要语境,其中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两个语料库样本必备内容,然而在呼唤语境方面两个语料库却存在着显著差别。

Corpus US中样本的呼唤语境使用频率较高(74%),而Corpus CN中的使用频率较低(53%),这说明Corpus US中的英文文本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读者观照,可以最大限度实现文本的交际目的。通过对Corpus US和Corpus CN两个语料库样本中3个语境信息含量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冬奥官网外宣资料翻译文本中情景内容信息所占比例最大(52%),说明我国冬奥外宣翻译文本事实介绍性内容较多,相比之下美国同类文本该类内容占24%,样本难度较低,呈现出简单明了的语言特点,适应读者的认知能力与阅读习惯,保证了信息的获取及交际性的实现。虽然两个语料库样本都注重文化信息的展示,但是在呼唤语境方面,Corpus US样本信息量超过我国冬奥外宣资料译文,这说明我国冬奥外宣资料翻译过程中,在交际维度上,文本的交际目的较弱。具体结果见表8。

通过对我国冬奥外宣资料翻译样本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分析可知,我国冬奥外宣文本翻译总体质量较高,但尚没有完全实现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转换,翻译生态环境尚未真正实现平衡。

项目组还走访了河北省张家口、崇礼等地,选取了150个外宣资料翻译样本,内容涉及公示语、奥运宣传资料等内容。为了对样本进行分析,从语言、文化和交际3个维度按照正确、可接受及错误标准对样本进行了分类(见表9)。

以下选取冬奥举办城市张家口市的几处公示语的不当翻译为例:如超市中的“无购物通道”被译为 “No Shopping”,这个翻译在英文语境中是“禁止购物”或“不购物”的意思,同时没有译出“通道”(出口)的意思,正确的译法应当是“Non-purchase Exit”; “游客止步”被译成 “Office area, please stop”,这个译法显然是中式英语,不够地道和简洁,应当译为“Staff Only”;再如张家口桥东区、崇礼区的很多公共卫生间英文译作“Public Toilet”,这里public是多余的,而“第三卫生间”被译为“Disabled Toilet”,“Disabled”意为“残疾的、能力有缺陷的”,“Disabled Toilet”是指为行动不便及其异性协助者所使用的卫生间,所以“第三卫生间”应译为“Unisex Toilet”,即“无性别差异卫生间”或“男女通用卫生间”的意思。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2022年我国冬奥外宣资料的翻译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及交际层面上总体较好,但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转换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该结论与项目组对冬奥会外宣资料翻译样本分析结果一致。

三、生态翻译学对我国外宣资料翻译的启示

(一)注重外宣翻译的生态理性

以生态理性特征为宏观指导的生态翻译学,表现为一种整体性思维、有机性思维、关联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既注重分析与综合的结合与统一,又注重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行为的影响与制约[13](P99)。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生态理性是以整个翻译生态系统平衡为目的的选择适应性转换,是将译者作用与翻译生态各个子系统价值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理性翻译思维,其主要具有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生态美学、观照翻译群落和多样统一五大特征。

挪威生态学家阿伦·奈斯在其“深层生态学”中提出了“生态共生”理论[14](P17),认为个体自我实现需经历本我、社会自我和生态自我3个主要阶段。根据生态翻译学,外宣资料翻译基于此理论分为源语、翻译生态环境、目的语3个阶段。首先,我国外宣资料的译者应把握外宣资料源语的生态理性,如冬奥会宣传语、公示语等资料的语言特点、精神内涵、文化底蕴、指示意义等可译性元素,最大限度地保证外宣资料原价值的准确、完整传递。其次,外宣资料翻译者还要适应外宣生态环境,这里除了包括外宣资料的原文、译者和译文所构成的整体生态环境系统,还包括了译入语受众、外宣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等环节或因素在内的翻译群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外宣原文和译文的和谐统一,实现外宣译文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多维度统一。例如:

原文:我们应该牢记奥林匹克运动初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为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去年12月,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呼吁通过体育促进和平,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协商,努力化解分歧,消弭冲突,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15]。

译文: We shall keep in mind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and jointly uphold world peace. The Olympic Movement was born for the sake of peace and has thrived thanks to peace. The Olympic Truce Resolution adopted last December by consensus at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calling for promoting peace through sport, represents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e need to uphold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strive to bridge differences and eliminate conflict, and work together for a world of durable peace.

此例中,為避免国外读者对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不熟悉而导致的误解,将“初心”意译为“original aspiration”,这样既避免了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误解,也达到了生态翻译的交际目的,符合外宣翻译的生态理性。而“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协商”这3个动词性四字短语,灵活地转换为“respect, equality,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4个名词,符合汉语的动态性与英语的静态性的语言特点,最后用一个介词“for”巧妙地完成了对“建设”的意义转换。译文整体上完成了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多维转换。

翻译生态理性思维下冬奥外宣资料翻译的价值取向不应以文本价值为唯一取向,应注重外宣资料和外宣译文的双重主体性及翻译系统整体和多元价值,实现冬奥外宣文本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度统一和谐。以翻译生态理性对冬奥外宣资料的翻译予以观照,在一定程度上可弱化原文和译文间的矛盾及竞争,使两者的主体地位都可以得以体现,摆脱文化价值单一取向,这对于实现冬奥外宣资料原文和译文的价值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外宣资料译者的生态位

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每个生物在环境中所占的阈值的大小。生态位的概念不仅指生存空间,它主要强调生物有机体本身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特别是与其他物种的营养关系[16](P458-466)。生态翻译学中的生态位则是指翻译活动(翻译生态)与自然界(自然生态)类似性和同构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胡庚申教授认为,所谓生态翻译,或者隐喻到广义的其他翻译,用生态翻译学的术语来说,其实就是译者在源语和译入语两个翻译生态环境里移植文本生命的活动,或者说,翻译即由源语生态向译入语生态转化文本生命的移植活动[17](P6)。外宣翻译者是外宣翻译群落的核心,可对外宣译文选择控制,然而外宣翻译理论、译文读者等因素也对译者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译者必须在翻译生态系统中正确解决好适应和选择的关系。因此,根据翻译生态学对译者生态位的阐述,外宣译者在具备中心位时,还必须兼顾外宣翻译的各个子系统,同时还要应对翻译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外宣译者作为我国社会状况和目标语读者间的联系者,需根据翻译生态系统客观要求、翻译能力、文化底蕴、伦理意识等不断适应选择,处理好外宣资料和译文间语言、文化和交际等维度的差异;译者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媒介,应基于整体翻译环境来平衡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效沟通。

(三)采取多维度适应转换的翻译策略

第一,语言维度上译者要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的适应性转换就是冬奥外宣文本翻译者要根据源语和译入语的特点,由源语向英语等译入语用语规范方向主动转换的过程。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与印欧两大语系,在词汇、句式、语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译者需要基于冬奥外宣文本翻译生态环境对英语词汇等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例如,根据《中国日报》官网2019年4月1日的报道:“张建东承认组织者缺乏经验,但表示他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奥运会的成功。”被译为 “Zhang acknowledged that the organizers lacked experience, but said they would adopt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ensure the tournament's success”[18],译文中的“tournament”为无生命的事物,其所有格应为“the success of the tournament”,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应根据翻译生态环境做出合适的语言层面的选择。再如,冬奥会场馆中的公示语“请勿乱丢纸屑”常被译为“Do not throw scrapes of paper please”。这种译文没有对英语词汇、表达方式予以选择,而是直接按照汉语习惯进行翻译,导致译文难以在英语生态环境中生存或传播,应根据英语表达习惯直接译为“No Littering”。

第二,译者要在文化维度上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冬奥外宣资料的译者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和译入语中的文化内涵完成一个选择和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认识到外宣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移植,既不能让文化信息空缺或流失,也不能使文化信息简单堆积,在保证文化信息转换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文化的可接受性及与异质文化的融合性。例如,冬奥场馆或相关机构都会设置“老年人优先”的公示语,如果直译为“Old People First”明显缺乏对英语文化语境的理解和尊重,因为“old”在英语中存在一定的贬义色彩,无法和目标语读者文化生态融合,根据英语文化生态体系要求,该公示语应译为“Senior Citizens First”从而实现了文化信息移植的需求。而对于复杂的源语特有的文化元素或内容,译者还需要根据目标语文化生态体系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文化补偿措施,如注释、替换、文化加注等。例如对“水立方”的翻译,国内的外宣资料都将其译为“Water Cube”,这只是一个俗称,在官方媒体使用这种译法显然会产生文化误解,应将其改为“National Aquatics Centre(Water Cube)”,通过加注的形式语义表达就更为明确了。同样鸟巢在正式的官方媒体译为“Beijing National Stadium(Bird Nest)”更为得体。

第三,在交际层面,译者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也必不可少。实现交际目的是语言交流的最终目标,外宣翻译实质上是通过语言转换进行的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译者在外宣资料翻译活动中不但要保证语言准确和文化内涵移植,而且要关注外宣资料译文能否实现在目标语环境中的交际价值。据项目组调查,在北京和张家口这两个冬奥会举办地有很多外宣资料译文虽然在语言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实现了选择性适应和转换,但是仍未完全达到交际的目的。例如,奥运场馆中部分警示性公示语被直接译为“Forbid…”,语气过于严厉生硬,会导致读者产生心理不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示语的交际价值。如 “严禁吐痰”被翻译成“Forbid Spitting”,这显然不够委婉,改成“No Spitting”或“Please Don't Spit”更为合适。外宣翻译交际目的的实现需要文化信息准确、有效、简洁的传输,因此译者要对表达方式予以高度重视,尤其要注意英语“重形合”的行文习惯,对源语文本进行编译处理,最大限度地符合目标语受众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对于译文交际价值的缺失和忽略翻译安全的现象,译者也可采取一定的交际补偿策略,如采取意译、直译、缩减修辞、减少文化负载词汇和增加呼唤语境等手段,提高文本的交际价值。

冬奥外宣资料翻译既具有翻译属性,也具有对外宣传属性,对于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较其它文本类型的翻译,它体现出更多的社会属性,其翻译难度和标准也更高。生态翻译学为外宣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外宣翻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构建外宣翻译生态系统,培养具有多维转换能力和翻译生态理论基础的外宣资料译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注释:

①本研究的自建小型语料库Corpus CN译文文本语料来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官网”(https://www.beijing2022.cn),该网站于2022年8月22日发布公告,于2022年9月1日起停止服务。详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官方网站停止服务公告”(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8-22/doc-imizmscv7214358.shtml,2022-08-22)。

②本研究的自建小型语料库Corpus US英文文本语料来源为“盐湖城2002年冬奥会官网”(https://olympics.com/en/olympic-games/salt-lake-city-2002,2022-08-25)。

参考文献:

[1]尹佳.外宣翻译过程中的话语生产、传播与接受研究——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D].天津: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9.

[2]罗迪江,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意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6).

[5]方梦之. 再论翻译生态环境[J].中国翻译,2020(5).

[6]胡庚申,刘爱华.新的定位,新的发掘——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到《生态翻译学》[J]. 翻译界,2016(1).

[7]胡庚申.新生态主义与新生态主义翻译观[J]. 鄱阳湖学刊,2019(6).

[8]胡庚申.以“生”为本的向“生”译道——生态翻译学的哲学“三问”审视[J].中国翻译,2021(6).

[9]胡庚申.新生态主义与新生态主义翻译观[J]. 鄱阳湖学刊,2019(6).

[10]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11]王天剑.基于语料库的中美企业英文简介文本特征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6).

[12]杨年芬.语境论视角下的景观文化外宣翻译——以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网页英文简介为例[J]. 中国外语, 2018(2).

[1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 中国外语,2011(6).

[14]孟献丽,冯颜利.奈斯深层生态学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11(1).

[15]习近平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EB/OL].https://language.chinadaily.com.cn/a/202202/05/WS6202054ca310cdd39bc85590.html,2022-02-05.

[16] Hardestry D L. The Human Ecological Niche[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72(3).

[17]胡庚申.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续——“生生之谓译”的生态翻译学新解[J].中國翻译,2020(5).

[18]北京为2022冬奥会测试赛做准备[EB/OL].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1904/01/WS5ca16e52a3104842260b3a0e.html,2019-04-01.

收稿日期:20221012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9YY022)

作者简介:郝立英(1973-),女,河北平山人,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翻译研究;闫亚琳(1988-),女,河北藁城人,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生态位外宣翻译
生态位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支持研究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生态位视野下纯网综艺优势初探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