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声

2023-07-07赵声成

摄影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样貌双胞胎观者

在出生之前,我们就已经注定被对比的宿命。赵声成 摄

双胞胎群体作为一个社会中多见但又并不为人深知的群体,时常会在与人交往中遇到各种问题与误解。这些问题看似不足为人说道,但却在不断影响双胞胎群体中的每个人。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我也深刻体会到从外界传递到我身上的这种特殊的目光,这是作为这一群体必须面对的经历。我们因为天生的相同而不断被提醒,也因为天生的相同而不断被外界放大我们的不同。有时我们遵循外人的评价来强调我们各自的独特,有时反而也会默认我们相似的出身。这种忽远忽近、藕断丝连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如今我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手机上最“安全”的面容识别系统面对双胞胎也基本无效。赵声成 摄

相似的样貌是构建双胞胎最底层的符号

如果抛去相似的样貌,先从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与穿着打扮去看,我们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因此很难被定义为双胞胎。而如果反之,当人们观察时先从相似的样貌出发,我们的一切都会被定义为在双胞胎范畴之下的同与不同,这是无法跳脱出来的视觉先入为主。

一个人如果和另外一个人极其相似,那他们各自的特点一定会被湮没,公众的视角首先会偏向去进行比较,“个人主义”于是便不存在于双胞胎中。

有趣的漏洞

人脸识别是当今社会最普遍且较为高效的身份识别与读取形式。然而,即便是手机上具备深感检测的Face ID 功能,也无法准确识别我和我哥的面容,从而能让我们互相轻松解锁对方的手机。这种结果带来的,则是一种在信息时代,即便是最独一无二的识别方式也会产生的巨大识别差错。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相貌在人类尚且无法立刻分辨的前提下,在面对计算机等个人信息采样设备时,我们是作为同一个人存在的。这是数字时代的合理漏洞。

抛去面貌的影响,先入为主的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赵声成 摄

与生俱来的对比

拍摄过程中,我也向我身边认识的几对双胞胎朋友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在他们的回答中,我同样看到了我曾经历的许多“被对比”的体验。身边的人经常将他们放置在一起比较,同时忽视个人的独立性与价值,偏向对二人的相似性感兴趣。这些关于双胞胎“同质性”的审视正是我们普遍正在经历的,然而这些在我们自身看来很“不尊重”的行为,却往往被大众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甚至把这种审视当作一种属于我们的幸事来附加于我们身上。这对本就不想成为关注焦点的双胞胎群体来说,更是一种不合理的对待方式。

完全独立,却又形影不离

“同龄的父母”,是我哥对于我们关系的一种简要比喻。同龄意味着从小到大无时无刻的陪伴,父母又代表在亲密关系中无可比拟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特殊的家庭关系,我们虽然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却有着极为同步的生活节奏和日常轨迹。

在我看来双胞胎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群体。从内在出发,自身渴求的个人主义和家庭主张的平均主义之间的拉扯贯穿我们的整个成长过程;从外部出发,外界视角不断的审视对比又令我们深陷“被观看”和“异化”的困境中,不由分说。对于我们而言,这一群体的心理活动往往被忽视,也很少有摄影师利用图片来传达我们的声音。本次作品的创作虽只是冰山一角,但作为双胞胎的一员,我仍想尽力去为这一群体发声。

我们讨厌他人聚焦在我们身上异样的目光。赵声成 摄

导师推荐语:

赵声成创作了一组充满思辨力的作品。他通过对双胞胎的各个维度的视觉探索,来探讨彼此生活关系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话题。

从呈现上,赵声成通过对双胞胎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展开描绘,两个在外人看来非常相似的人物,在相似的环境中成长,却在心理和生活上有着诸多不同,这种题材的创作本身就是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双胞胎实际上有着非常多不同于外貌上的差异,他们却经常因为外貌问题而不得不被强行联系在一起。大众常常觉得双胞胎是否会有“心灵感应”“共享痛觉”等超越肉体的链接,这种刻板印象又常常使双胞胎必须花费额外的精力回应和思考这些问题,甚至有的双胞胎会更加主动强调两人差异化的表象特征。赵声成则是在作品里反复地提供二人在生活中相似之处中的不同之处,让观者开始思考双胞胎的身份認同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其次,作品中还通过双胞胎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个吹小号,一个吹次中音号,探讨了双胞胎之间在生活上的关系和进入团体之后的角色分配问题。当两个人在一个乐团里彼此熟悉又在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的时候,那种在配合上的感情共鸣,在最后的结果上有可能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当一对双胞胎身份的组合形成一种团队的合力,其导向的结果可能甚至会远远超越人们可能的预期,达到一种既难以预料又无法复制的呈现效果。

我们虽是不同的人,但却有着极为接近的生活步调和行动轨迹。赵声成 摄

所以这部作品还有一层价值是在于它所探讨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趣的。在当今社会,人们可能会因为在团队里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关系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和冲突,也会因为身份的互补和感情上的互通而形成一种团队性的合力。赵声成则通过提出和探讨这些问题,向观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认知方式,那就是双胞胎在某个团体中可能会发挥的作用和效果。这也让人们更加可以了解双胞胎之间可以去扮演的社会关系和双胞胎之间心理的变化运作。

总之,赵声成的这部作品,不仅是具有想象力和深刻思考的生活议题,也勾起观者对双胞胎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的关注和思考。另外,作为弟弟的赵声成,在创作过程中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这个题材的拍摄本身,也是一种对双胞胎身份的反复强调和回应,这使得哥哥不得不再次面临以双胞胎的身份来看待自己。曾经经常被触及的尴尬、无奈、厌烦的双胞胎困扰,在此次创作中再次被勾连起来,所以这个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可能远比观者看起来要困难的多。

猜你喜欢

样貌双胞胎观者
词语双胞胎
双胞胎逛“1元店”
端午节观龙舟赛
文化传统与族群叙事:明清闽粤赣妇女样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