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研究

2023-07-06王融卫欣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艺术素养媒介素养大学生

王融 卫欣

摘要: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深度媒介化,艺术素养已经成为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从内涵范畴来说,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利用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水平,这一素质与媒介素养密不可分。培养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培养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考核和激励体系、更新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学习积累提升自我、以实践反哺艺术素养。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应该摆脱功利主义、形式主义误区,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真正将艺术融于教学、创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基于此,文章从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内涵、提升的必要性、提升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为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指出可行的路径,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美育视域下的网络社交礼仪课程建设及评价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a/2021/02;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短视频平台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KY0119

随着全媒体的出现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这和新闻传媒专业的“十字路口”学科特性密不可分。总之,如何提升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提升艺术素养的途径灵活多样,需要从技术、个体、制度、社會等多个层面发力。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体现,更是提供行业所需传媒人才、使高等教育不断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1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内涵

1.1 艺术素养的内涵

研究认为,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基于艺术的认知及规则而形成的稳定审美能力和价值观[1],包括对艺术的体验、感受、评价及能动创造的能力,对艺术鉴赏、艺术创造、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对艺术史知识、艺术理论的掌握,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艺术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和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

1.2 媒介素养与艺术素养

在新闻传媒专业中,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作为一个“舶来品”,媒介素养最早由英国学者大卫·布金汉姆提出,指的是媒介使用者对不同信息和不同媒介的理解、辨别、运用能力。媒介素养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3],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介素养的范畴和培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一点和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内涵是相似的。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其定义和内涵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需求。

1.3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两个层面

从基本层面来说,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包括对媒介内容艺术性的感知和理解、对媒介产品艺术价值的分辨和评价、利用媒介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以及对未来媒介艺术发展趋势的把握等。无论是短视频内容创作中的音乐选择,还是新闻摄影的构图、色彩,无不关乎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贯穿了大学生日常使用媒介、专业学习、专业创作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

从发展层面来说,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涉及新技术环境下的媒介艺术认知和创作,如人工智能新闻的艺术性、虚拟现实游戏的艺术性。一个具备较高艺术素养的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需要思考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对媒介艺术的影响,运用“新闻传媒专业的想象力”分析和解决问题[4]。艺术素养还要求大学生反思艺术定义本身,如同马塞尔·杜尚反思架上艺术,把小便池签上名字摆上画展一样[5]。

2 提升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必要性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可以说艺术素养培养是“无用”的。但同时,艺术素养培养也是“有用”的,因为它能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审美品位,对个人的成长、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现实角度来说,艺术素养培养可以提升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其媒介内容创作水平。艺术素养培养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与此同时,应该警惕唯功利论的艺术素养培养和艺术教学,规避量化、刻板和形式主义的艺术素养培养。只有真正将艺术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艺术鉴赏和艺术实践,才能达成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在全面发展教育和媒介技术变迁的背景下,提升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个人提升、教育教学、社会进步等。

2.1 个人提升的重要路径

提升艺术素养不仅在于教学质量、人才供应、社会发展,更在于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一个优秀的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要充分掌握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培养基本媒介素养,还要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有所涉猎,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局限于媒介工具和媒介技术的传媒人,只能算作“工人”,而不能算作“人文学者”“创作者”“艺术家”。从工具理性角度而言,提升艺术素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媒介内容理解和创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大有裨益。从价值理性角度而言,提升艺术素养对大学生人格、世界观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的成长意义深远。

2.2 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提升艺术素养是改革新闻传媒专业教育的良好契机,对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当下,新闻传媒专业的教学常常处于两极分化状态:部分学校过分强调理论和书本,缺乏对社会实践的考量,导致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力较弱、实操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岗位和行业的需求;另一部分学校则完全以技能和就业为导向,重视媒介内容创作实践,忽略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培养。利用艺术素养提升的契机,新闻传媒专业教育教学可以摆脱非此即彼的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共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改变教学方式和理念,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时代需求。

2.3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5G、AI、VR、A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媒介发展日新月异。在纷繁复杂的媒介内容和信息中,如何辨别有价值的信息,成了大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所謂“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提升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艺术泛化背景下,艺术和媒介产品、消费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提升艺术素养,就是提升大学生媒介内容创作和理解能力,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泛艺术化和泛媒介化社会。艺术素养培养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内容创作水平和质量,对其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也有实质性的帮助。

3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途径

培养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个体、学校、社会等共同着手,才能创造适合培养艺术素养的条件及提升综合素质的环境。

3.1 优化课程结构及设置

在许多院校里,新闻传媒类专业归属于新闻传播学院或者传媒学院,具有独立性和一定的特色。一方面,这种设置可以提升专业的地位、明确边界,另一方面,这种划分削弱了新闻传媒专业的融合性、交叉性特征,不利于学生掌握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包括艺术学、文学、电影学、设计学等。因此,设有新闻传媒专业的院校应该注重专业的交叉学科特性,加强与其他学院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优势互补。

另外,新闻传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摆脱唯就业论的技术型教学导向,增加艺术理论课程,还要关注学科的交叉性和多元性,引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领域的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例如,开设音乐鉴赏、视觉艺术、影视创作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美术审美能力。

3.2 完善考核和激励体系

除了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学校还应该从制度层面着手,完善相关的奖励机制和考核体制。在课程设置上,这些艺术类的辅助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课程分数的评定上,应灵活多样,利用平时作业、期末测试、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艺术类课程的学习情况。要通过灵活的学分认定和学分转换,鼓励学生参与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艺术类活动和竞赛。对取得一定成果、表现出优秀艺术素养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另外,学校可以举办大学生电影节、广告节、优秀艺术创作展演、诗歌会等课外活动,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艺术素养。鼓励学生组织和学生兴趣社团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自主发起、自主举办活动,例如院校的文艺晚会、歌会、音乐节等。对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表彰奖励。

3.3 提供相关教学设施设备

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效果。因此,在一些重理工、轻文史哲的院校内,相关艺术资源较少,而且缺少相应的教学设施和场所,或者容纳人数较少,未给予学生学习创作的机会。因此,学校应该从物质条件层面营造适合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学习和艺术素养提升的氛围。

在教学层面,除了打造鼓励艺术教学的制度环境,为教师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便利,还应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为艺术教学创造条件。学校应提供艺术类书籍、画室、摄影棚、相机等设施设备,帮助学生学习艺术类课程,以提升其艺术素养。

3.4 个人学习与积累提升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教学氛围、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师的指导帮助,更离不开学生个人的提升和努力。除了在学校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学生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如阅读艺术通识书籍、参与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鉴赏艺术作品等。

一方面,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有意为之”,另一方面,艺术素养的培养也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艺术素养与其说是可衡量的特质和指标,不如说是个人整体的审美、理念、风格甚至是生活方式。因此,对艺术素养的培养在于平时,在于点点滴滴的观察与积累。新闻传媒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把艺术的眼光带到生活中,使生活成为培养艺术素养的土壤,实现“一呼一吸都是艺术”。

3.5 以实践反哺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可以体现在具体的艺术创作和媒介内容创作中。仅凭无限的遐思是难以把握艺术素养的,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依托实践,尤其是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

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说,艺术素养的培养应该融入教学实践,让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在广告设计、视频制作、摄影摄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在反复的尝试中,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作品。在实践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升分辨能力和实操能力,远离低俗、无序、不良的媒介内容,学会在繁杂的互联网信息中选择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内容。

4 结语

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包含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和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并且与媒介素养密切相关。在明确艺术素养概念的同时,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是促进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新闻传媒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学校层面,要优化课程结构及设置,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不断完善考核和激励体系,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提供相关教学设施设备,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层面,要提高学习主动性,注重个人学习与知识积累;加强社会实践,以社会实践反哺艺术素养。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未关注具体个案,未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未关注高校的艺术教育实践和艺术素养培育项目,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晓丹.论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J].艺术评论,2018(7):157-161.

[2] 杨晓华.试析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65-67.

[3] 伍永花.本土化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建构[J].青年记者,2022(22):117-119.

[4] 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89-91.

[5] 皮埃尔·巴卡纳.杜尚访谈录[M].王瑞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1-222.

作者简介:王融(1988—),女,江苏金湖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

卫欣(1976—),男,江苏扬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

猜你喜欢

艺术素养媒介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