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2023-07-06何馨竹李松涛黄练筑冉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SWOT分析乡村振兴

何馨竹 李松涛 黄练筑 冉艳

摘要 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在发展手段、多元素融合、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本文以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村为研究案例,总结了其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对照浙江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模式开展了SWOT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乌江村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旅游通达性较差的问题。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各级政府先后颁布相关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但其发展将对自然、人文环境带来一定挑战。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乌江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SWOT分析;浙江乌镇;播州区乌江村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7-0164-05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振兴乡村经济、保护乡村生态、繁荣乡村文化的国家重大战略性政策,是推动乡村全面发展,接续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1]。乡村旅游以重视乡村自在价值、挖掘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促进城乡之间要素流动为特征,是振兴乡村经济、保护乡村生态、繁荣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2]。我国脱贫攻坚战略自实施以来,乡村旅游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旅游+片区[3]、旅游+N[4]、政府扶持+农旅互助[5]、社区旅游[6]等多种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然而,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比较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可持续性较差;二是对于当地的旅游社区建设考虑较少,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的开发不足;三是发展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本地区自我开发为主,缺少外部力量的推动;四是多元素有效融合程度低,乡村农业和文化加持于旅游资源的附加值较低。

当前,我国已涌现了众多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的成果案例,浙江乌镇、陕西袁家村、贵州西江苗寨等诸多案例表明,乡村旅游能够助推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景观多样、文化遗产丰富,从物质空间到文化生态层面形貌各异、地域属性明显,对于可以完全借鉴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基础差异,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乡村旅游作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落实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推手[7]。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旅游扶贫累计帮助超过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增收,带动近100万人就业。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乌江村作为贵州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以浙江乌镇为模型基础,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力这个曾经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实现全部贫困人口同步脱贫。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发〔2022〕2号文件下发,全面支持贵州省高质量发展。值此关键时刻,贵州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目的,从优化改革经营模式到探索新业态、从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到探索提高游客体验、从建立生态保护制度约束到合理开发景区、从升级营销手段到实现旅游产品品牌化、从把握人文内核到保护乡土民族文化为路径,进一步优化提高乡村旅游业质量,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8]。为此,本文主要总结了乌江村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1 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与浙江乌镇对比分析

1.1 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乌江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属于国家战略下的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核心区域,系贵州“金三角”战略腹地,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9]。该区境内气候宜人、红色文化深厚、自然景观秀丽、空气质量优良,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2015年,播州区人民政府与浙江乌镇旅游集团合作,按照贵州省委打造“东有乌镇·西有乌江”目标要求和“旅游扶贫·活化古村”总体思路,定位“贵州休闲度假新品牌、中国乡村旅游新模式、农村社会治理新示范、旅游精准扶贫新样板”,借鉴典型的西南水乡标准,围绕农旅观光一体化和集约发展的宗旨,投资30余亿元建成乌江村国际旅游综合度假中心“初心涧”,致力于将“乌江古村落后花园”旅游乡村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

近年来,乌江村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以浙江乌镇为模板,开发了集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康养、会务等大型复合型旅游区,为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必将发生改变,同时不同地域空间的乡村聚落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文化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必要综合对比浙江乌镇和贵州乌江村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探寻乌江村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从而依据乌江村自身的优势打造中国乡村旅游新模式。

1.2 乌江村与浙江乌镇对比分析

乌江村与乌镇分别位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图1),分属不同的地域条件,但在旅游区性质上却有相似之处,本文全面对比两者在气候特征、水域风光、人文活动、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的特征(表1)。综合分析发现乌江村在地理位置、交通、经济基础、旅游特色等方面存在明显缺点,从而导致旅游业发展受限。乌江村在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乡村景观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振兴乡村旅游和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2 乌江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照浙江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模式,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开展综合分析。

2.1 优势分析(S)

2.1.1 文化资源优势。乌江村作为遵义红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有红军抢渡乌江的茶山关渡口。茶山关渡口位于遵义县尚嵇镇之南,是乌江中游河段上一个险峻的关隘,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和革命战争的重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10]。同时,乌江村拥有我国成群分布的古建筑和民族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乌江村蕴含着巨大的文化旅游经济价值,可与乌江村的良好生态环境联动。

2.1.2 自然资源优势。乌江村内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气候适宜,并且境内储藏有丰富的热矿水资源,可以作为理疗天然矿泉水,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价值[11]。此外,村里种植有大面积的葵花、柑橘林、桑梓等,与小桥、流水、山峰形成了特有的黔北生态园。因此,依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可开发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田园风光等为特色的综合旅游。

2.2 劣势分析(W)

2.2.1 旅游产品单一。乌镇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文化气氛遗留完好,并与绿色环保、现代科技等功能协调完备,具有专属的历史特色。同时,国内独一无二的乌镇戏剧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行,创造了乌镇的特色品牌,让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12]。相比之下,乌江村创新力度不够,导致旅游产品形态单一,同时与省内西江苗寨、青岩古镇等景区相比,资源整合度低,同质化严重,景区旅游业仍然停留在早期的观光旅游阶段,民族风情、红色文化、度假养生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不够,缺乏让人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的休闲度假精品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经济挖掘层次较浅。

2.2.2 旅游通达性较差。乌镇坐落于以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圈,有着较高的消费水平与大量的消费人口,坐拥大容量的市场。然而乌江村所处的黔川渝地区经济带,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消费市场狭小。更为重要的是乌江村所在地区交通条件较差,致使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地到乌江村景区的可进入性差,旅游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较高。

2.3 机遇分析(O)

2.3.1 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13]。

2.3.2 政府政策。2021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指引贵州乃至西部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贵州省连续出台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助力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遵义市政府和播州区政府针对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为乌江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2.3.3 旅游市场潜力。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70%以上的全国城市居民选择在周边的乡村旅游点进行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条件[14]。西南地区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凤凰古城等均为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而位于相同区域的乌江村却是独树一帜,属于江南特色的水乡古镇风格。因此,位于西南地区的乌江村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4 挑战分析(T)

2.4.1 周边资源整合利用。在区位上,景区之间距离越来越近,各景区既要做到突出各自特色,又要达到一定的统一和谐关系[15]。在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 m处有一处乌村,与乌镇东西栅景区联袂互补,打造“1个大乌镇带动16个小乌镇”战略目标,从而推动乌村提高知名度,与乌镇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助推桐乡市旅游业升级换代。乌江村地处遵义地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毛泽东用马灯点亮中国的地方——苟坝”“中国最美红村——花茂村”,也有着名闻全国的遵义会议会址。因此,乌江村需要与这些景区联动,共同打造旅游线路,推动乌江村快速打开知名度。

2.4.2 环境影响。随着乌江村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将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乡村生活生产本身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近年来逐渐形成不可遏制之势,并成为乡村环境最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可以推测乡村旅游规模增加带来的环境影响将会随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游客增加,对于古建筑的破坏和传统文化的的冲击也存在潜在影响。

3 促进乌江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乌江村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旅游开发路径,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

3.1 加大旅游创新力度,开发特色发展路径

一方面,围绕自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例如,借助乌江村自身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风景,让游客感受古村落的休闲生活,特别是利用村里丰富理疗热矿水资源打造生态避暑游,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另一方面,开发体验式旅游。例如,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让游客体验到当地饮食文化,同时结合生态有机采摘园,开发采摘旅游。

3.2 打造便捷的交通系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性因素,而中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旅游发展具有驱动作用[16]。因此要实现乌江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打造便携的交通系统,有效拓宽游客渠道,并且充分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周边或全市旅游业长效的发展。

3.3 联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村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基于古村落周边特色产业或资源进行旅游线路开发,形成规模经济效应[17]。一方面,通过周边旅游景点的带动,扩大知名度,增加游客来源。特别是乌江村周边有名誉全国的遵义会议会址,利用这一著名景点的带动作用,延长游客在遵义的旅游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利用乌江村红色资源,结合村周边的苟坝、花茂村、遵义会议会址等多个红色圣地,将乌江村与附近旅游资源进行联合开发,设计出聚焦“红军长征”的文化之旅。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始終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首先,需要充分开发当地的人力资源,积极鼓励当地农户参加相关服务培训,了解乡村旅游基本概念、掌握乡村旅游基本技能。其次,建立恰当的人才激励制度,吸引有志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技术人才”到乡村干事创业。再次,与高校、科研院所、媒体平台等合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4 结论

本文围绕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照浙江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模式,开展SWOT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乌江村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旅游通达性较差的问题,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各级政府先后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其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对周边资源整合利用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发展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对此,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切实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大旅游创新力度,开发特色发展路径;打造便捷的交通系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 参考文献

[1] 徐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路径[J].农业经济,2021(4):129-130.

[2] 宋瑞.乡村复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J].中国发展观察,2017(15):36-38.

[3] 黄国庆.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求索,2013(5):253-255.

[4] 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212-217.

[5] 罗云艳.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7(9):97-99.

[6] 刘益,陈烈.旅游扶贫及其开发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04(4):396-400.

[7] 李梦柯,付伟,李仲铭,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35-137.

[8] 罗祥.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研究[J]. 绿色科技,2021,23(21):189-191.

[9] 朱佐军,周武江.遵义市播州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7(6):224-225.

[10] 杨有海,张景成,王永生,等.抢渡乌江[J]. 新长征,2016(10):33-36.

[11] 先开,高峰,易世友,等.播州区尚嵇镇乌江热矿水成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2):151-155.

[12] 冉笑涵,李祁,杨蕾.特色小镇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古北水镇与乌镇为例[J].时代经贸,2018(7):62-63.

[13] 王珍枝.现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3):45-46.

[14] 王庆生,张行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现实困境与路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5):77-82.

[15] 刘芳.全域旅游视角下景区品牌传播对周边新景点开发的影响研究——以乌镇对乌村的开发影响为例[J].西部皮革,2016,38(24):80.

[16] EILAT Y,EINAV L.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A three-dimensional panel data analysis[J]. Applied Economics,2004 (12):1315-1327.

[17] 羅艳,李泽田.古村落村旅融合发展对策探讨——以世外桃源村为例[J].商业经济,2022(1):143-146,18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SWOT分析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