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医典》探讨中医治疗鼾症用药规律

2023-07-05杨正富张爱华杨春艳陈星源宁姝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鼾症数据挖掘

杨正富 张爱华 杨春艳 陈星源 宁姝烨

【摘要】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鼾症的方剂,总结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特点。方法:通过Excel Office 2016搭建数据库,分析所获方药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鼾症的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获取新处方。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36个,共涉及中药111味,频次≥6次的药物共12味,四气以热、寒、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归肺、脾、胃经,中药类别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补气类、发散风寒类、清化热痰类、止咳平喘类,获得高频药物组合13组,核心药物8组,聚类新处方4个。结论:通过数据挖掘《中华医典》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以及新方分析,可为鼾症的治疗提供思路,以供探讨。

【关键词】鼾症;数据挖掘;中华医典;方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3)12-0094-06

To Explore the Rule of Medicine in Treating Snoring Based on “Chinese Medical Dictionary”YANG Zhengfu1ZHANG Aihua YANG ChunYan CHEN Xingyuan NING Shuye

1.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2.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snoring in Chinese Medical Canon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snoring.Methods Excel Office 2016 was used to build a database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efficacy,taste,and meridian return of the obtained prescription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uxiliary platform (V2.5)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escription rules,core drug combinations,and obtain new prescriptions for snoring.Results Retrieved into standard prescription 36,involved 111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a total of 12 a frequency of 6 or more drugs,four ga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heat,cold,flat,mixed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heen,sweet,bitter,primary lung,spleen,stomac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ategory of frequency from high to low in turn to fill gas,divergent wind chill,thanh hoa heat phlegm,cough and asthma,obtain high frequency 13 set of combinations,There were 8 groups of core drugs and 4 new prescriptions clustered.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criptions and new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noring can provide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snoring.

Keywords:Snoring; Data Mining; Chinese Medical Dictionary; Prescription La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uxiliary Platform

鼾癥,是医学对睡眠中出现鼾声这一症状的描述。鼾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1]。生理性鼾症又称为单纯鼾症,以夜眠时出现均匀鼾声为主要表现;其病理性鼾症,则常见眠中打鼾并伴有低通气或呼吸暂停,与西医学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相对应。临床中,鼾症常可合并失眠、高血压、代谢紊乱等疾病,并增加相关疾病患病风险[2],探寻中医治疗鼾症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中医学治疗鼾症历史悠久,《素问·逆调论》篇是最早定义“鼾”的古籍;隋代巢元方之《诸病源候论》,则是明确提出“鼾眠病”这一病名的书籍。中医学对鼾症的认识,现多将其归于“鼾眠病”“鼻鼾”“嗜卧”范畴。《中华医典》收录了秦至民国期间1000余册中医典籍,囊括名医医案、方药、医理等重要中医典籍。基于《中华医典》归纳整理中医治疗鼾症方药,挖掘中医治疗鼾症用药规律,可为鼾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丰富中医治疗鼾症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以“鼾症”为关键词查询知网词库,获得“鼾症、鼾眠病、鼻鼾、嗜卧”为关键词,以获得的关键词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

1.2资料纳入标准①明确可治疗鼾症的完整方剂;②药物组成明确的内服方药,剂型不限;③所纳方药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④方药名称相同,但药物组成或剂量不同,属不同方剂,亦可纳入。

1.3排除标准①外用的中药方剂;②以“鼾症、鼾眠病、鼻鼾、嗜卧”为关键词作为修饰性词语,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方剂;③药物组成不完整的方药;④药物组成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方药。

1.4中药命名规范化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3]和《中药学》[4],校对并更正纳入中药的别名。例如将桂心统一为肉桂,将宿姜统一为生姜,将白茯苓、云苓等统一为茯苓,将片芩统一为黄芩,将黑丑统一为牵牛子。

1.5数据分析通过Excel Office 2016搭建数据库,分析所获方药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纳入方药进行用药频次、中药属性、药物组合关联性及聚类分析,获得新方。

2结果

2.1药物使用频次分析本研究纳入36首方剂,涉及111味中药,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通过中药“频次统计”功能,得到使用频次≥6的药物共12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人参、茯苓、黄芪、甘草,频次≥8的药物共六味,依次为白芍、生姜、甘草、黄芪、茯苓、人参。药物使用频次分析见表1。

2.2四气分析对纳入的111味中药进行四气分析,得出“温”出现的频次最多,次之为“寒”,第三为“平”“热”和“凉”频率偏低。如图1、图2所示。

2.3五味分析建立数据库,对中药药味进行五味分析,发现频率最高的为“甘”,次之为“苦”,第三为“辛”“酸”“咸”“涩”所占频率较低。具体频率分布如图3、图4所示。

2.4药物归经分析在药物归经分析中,发现纳入处方药物归经最多的为“肺经”,其次为“脾经、胃经、心经、肝经”等。药物归经频率分布详见表2。

2.5药物类别分析对中药类别进行分析,使用最多的为“补气类”,然后依次为“发散风寒类”“清化热痰类”“止咳平喘类”等。详见表3。

2.6方药组成规律分析对所用药物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支持度为6,置信度为0.6,最后得到频次≥6的药物组合13条,共涉及9味中药。其中有6组药物的频次≥7,分别是人参-黄芪、炙甘草-人参、炙甘草-黄芪、炙甘草-人参-黄芪、生姜-大枣、人参-茯苓,详见表4。网络展示如图5所示。药物关联规则见表5。

2.7通过于熵聚类分方药组成规律通过治疗鼾症用方药组成规律分析发现,设置相关系数为8,惩罚度为2,得到8组核心药物组合,详见表6,网络展示如图6所示。所获8组核心药物组合,又可演变为4个新方,详见表7,网络展示如图7所示。

3讨论

3.1治疗鼾症的高频药物解析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结果人参的使用频次最高,茯苓和黄芪的使用频率位于二、三位次。人参,主归肺、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有研究[5-6]表明,人参中的有效成分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抗抑郁等药理作用。同时,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g1、Rg3具有调节花生四烯酸等各种生物激素合成的作用,可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肺通气功能,基于这一药理作用机制,中医治疗鼾症时重用人参,可有利于改善鼾症夜眠中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症状。茯苓使用频次仅次于人参,居第二位,主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7]发现,茯苓具有利尿、保肝、镇静、免疫调节等作用,且对中枢神经、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另有实验研究[8]发现,茯苓中的三萜成分PA可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疾患,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达到“安神宁心助眠”之效。第三位为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脱毒排脓、生肌之功效。有临床研究[9]发现,黄芪中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可缩短鼾症患者夜眠期间的缺氧时间,并有效降低OSA患者的血管通透因子(VEGF),改善OSA患者的AHI指数。

3.2治疗鼾症的高频药物四气分析根据数据库分析药物四气,发现治疗鼾症的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在12味高频药物中,有6味药性温,如人参、黄芪、五味子、大枣、生姜、当归等。中医学[10]认为,鼾症之治,当从“痰”论治,痰气交阻于喉,是鼾症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痰当以温药和之,具有温热之性的中药可温脾阳,散脾胃之寒,温润肾燥,促进津液运化,防止痰湿内生,进而达到治疗鼾症的作用。有3味药性寒,如升麻、生地黄、白芍等。《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嗜睡无节,忽然昏倒鼾睡者……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认为肾经实热是引起鼾眠、嗜睡的病机。基于此,有学者[11]认为,苦寒之品多属阴,具有坚肾阴,泻心火的作用,运用寒性药味治疗鼾症,可达到调和阴阳,改善睡眠,治疗鼾症的目的。有3味药性平,如茯苓、甘草、炙甘草等。研究[12]发现,平性药味具有双向调节、条件显现的作用,与寒热药味配伍,可平调寒热。此外,另有研究[13]发现,平性药物多为甘味,甘能补能缓,具有补益作用,对于肺气亏虚,脾虚湿蕴所致的鼾症尤为适用。

3.3治疗鼾症药物五味分析根据药物五味分析发现,治疗鼾症的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其中甘味药物频次最多,甘味药物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为主,其次为生物碱、有机酸、无机盐类等[14],甘味可与其他味形成复合味,主和中,缓急、具有緩急补虚、和中补益的功效。排在第二位的为苦味药,苦能泻下,坚阴,燥湿,具有调和阴阳,燥湿清,泻火行气,除积滞之功效。第三位为辛味药物,研究[14]发现,辛味药物多含有挥发油、皂苷等成分,具有祛风除湿、理气化痰、行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3.4治疗鼾症药物高频归经分析从药物归经频率来看,治疗鼾症的药物主归肺经、脾经、胃经、心经、肝经、肾经等。首先排在第一位的为肺经。《伤寒论》有云:“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多眠睡,鼻息必鼾。”提出外感风温之邪,风气壅塞于肺,导致卫气不利,肺失宣降,鼻息不畅而鼾,认为外感导致营卫不和,肺气不利是鼾症发生的重要病因。此外,张爱华教授[15]认为,宗气可以推动呼吸,主导睡眠,宗气亏虚势必影响睡眠及呼吸。因此,在治疗鼾症时,勿忘以调和卫气防病邪,补益宗气,利肺气为基础。第二、三位为脾胃两经。西医学认为,上气道肌肉松弛为鼾症的主要病因之一[16],这与中医脾主肌肉的理论联系密切。脾主運化,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饮入于胃……上归于肺。”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以濡养肌肉,使肌肉充实。脾主升清,脾胃健运如常,是维持脏器、肌肉稳固的重要条件。脾运不及,则易内生痰湿,痰湿上盛于肺,脾主肌肉功能失常,致使肺气不利,痰气交阻于喉发为鼾症,故鼾症之治当以健脾化湿,祛痰浊为主,辅以宣理肺气。第四位为心经;心主神志,司寤寐。心神在睡眠中有着重要作用。当痰气郁结于心[17],损伤心气,心气亏虚则心神调节气血的运行失常,可导致脏腑、肌肉失于濡养,进而影响寤寐,是鼾症合并失眠的重要病因。第五、六位为肝肾两经,肝肾两经与鼾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及阴阳的调节上。肝主疏泄,调和气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思虑伤脾,健运失司。由此影响营卫输布气化,营卫化为膏脂,久则肥胖;或气化失常,痰浊水湿、气滞血瘀,有形之邪壅阻结滞[18]。肾为气之根,具有维持呼吸深度的作用,若肾气亏虚,肾不纳气,则可导致呼吸浅短难续,发为鼾症。此外,肾主水,肾气亏虚,水湿不化,津液停聚,化为痰邪,阻塞气道,亦可发为鼾症[19]。

3.5治疗鼾症的高频中药类别分析基于所获数据库分析,得到治疗鼾症的高频药物类别为补气类、发散风寒类、清化痰热类、化痰平喘类。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补气类。肺为气之主。肺气亏虚,则其主司呼吸之功能失常,进而导致呼吸暂停。中医学认为,鼾症的发生与“虚”相关[15],而补气药的运用,则是从“虚”论治鼾症的体现。基于此,有学者[19]发现,以虚实分类OSA,其出现频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气虚、阳虚、气阴两虚和阴虚证。黄颖等[20]通过文献研究发现,OSA证型分布以虚为主的证型占总证型的27.2%,尤以肺脾肾三脏虚为主。因此,治疗鼾症时,应当重视补益脏腑。第二位为发散风寒类。外感病邪是导致鼾症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而肺主卫表,易使营卫不和,营卫神机受累,神不使而卫气失和,肌肉迟缓,进而影响气道,妨碍呼吸。第三、四位为清化痰热类及化痰平喘类。中医学[21]认为,“痰浊”是贯穿鼾症病程始终,“痰邪”是鼾症致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邪内生日久,郁而化热,痰热搏结,加之痰邪壅塞气道,阻滞气机,气道不利,发为鼾症。鉴于此,有医者以“化痰开窍”为主要治疗原则治疗鼾症,疗效明显[22]。

3.6治疗鼾症组方规律分析通过熵聚类分析治疗鼾症组方规律,发现人参-黄芪、炙甘草-人参、炙甘草-黄芪、炙甘草-人参-黄芪、生姜-大枣、人参-茯苓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最高,这与治疗鼾症的高频药味相呼应。人参-黄芪中人参可以改善通气,缓解呼吸机疲劳,黄芪可改善夜间缺氧症状,同时调节AHI指数[6,9],二者共为健脾益肺之效。炙甘草-人参、炙甘草-人参-黄芪中炙甘草的多种药理作用均与三萜类化合物有直接的关系,同时甘草中的甘草酸类具有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等作用[23-24],与黄芪、人参等药味作用可改善通气,协同改善鼾症患者夜眠质量,加强健脾益肺之功。生姜-大枣中生姜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25],大枣中的大枣环磷酸腺苷(cAMP)可以改善心肌缺氧、扩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心排血量,这对于鼾症患者夜间缺氧,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栓形成风险升高的中医治疗相呼应[26]。人参-茯苓组合可改善睡眠质量,调节通气功能[6,8],二者共为益气健脾,渗湿宁心之效。

3.7新方分析通过新方挖掘,共演变出4个新方。新方1为桔梗-射干-麻黄根-冬瓜皮;方中桔梗宣理肺气,利咽,载药上行;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麻黄根敛固肺卫;冬瓜皮清化痰热,全方共为清热化痰,宣肺利咽之功,可用于痰浊内阻型鼾症。新方2为黄芩-酸枣仁-秫米-羚羊角-茯神;方中酸枣仁、秫米、茯神均有安神之效;羚羊角清肝经热,祛风;黄芩清热燥湿,化痰热,主归上焦,全方共为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效,该方可运用于痰热内生,兼见失眠的鼾症患者(即痰热所致的OSA共病失眠型患者)。新方3为炙甘草-白芍-升麻-黄芪-山药;方中升麻、黄芪取升陷汤之意,共为益气升陷,升举阳气之效;方中山药补益肺肾,健脾胃;白芍、炙甘草酸甘敛阴,益气养血,全方可为益气升陷,健脾益气之功,可用于肺脾气虚,宗气亏虚型鼾症。新方4为白芍-知母-熟地黄-黄柏-生姜;取知柏地黄丸之意,方中知母、黄柏滋阴清热,合以白芍敛阴养血,佐以生姜调和阴阳,可用于肾经实热兼有阴伤的鼾症。

4结语

综上所述,鼾症的临床治疗以氧疗和CPAP治疗为主,但研究[27-28]表明,鼾症相关并发症较多,呼吸机治疗及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中医治疗鼾症历史悠久,经验独到,疗效确切。现阶段多认为鼾症与痰浊内生、脾虚湿盛、肺脾气虚、外感邪气、情志内伤等有关,其病位主在肺脾,可累及五脏。中医在治疗鼾症上方法多样,有自拟方、丸剂、散剂、外治法、中医综合治疗等手段。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鼾症方药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分析中医治疗鼾症的用药规律,丰富了中医治疗鼾症方法,为中医临床治疗鼾症提供借鉴。通过对挖掘后的新方进行临床运用实践,可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参考文献

[1]殷敏,程雷.鼾症命名之我见[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3):19-22.

[2]丁元庆,王瑾,于成.鼾症病机探研与诊疗述要[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2):111-115.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443-1902.

[4]钟赣生.中药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2-453.

[5]AKHTER K F,MUMIN M A,LUI E,et al.Fabrication of fluorescent labeled ginseng polysaccharide nanoparticles for bioimaging and their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n macrophage cell lines[J].Int J Biol Macromol,2018(109):254-262.

[6]李涛,李媛,陈钰,等.人参及其复方制剂防治肺病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17):5339-5349.

[7]马艳春,范楚晨,冯天甜,等.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12):108-111.

[8]徐德宏,谭朝阳,郑慧,等.茯苓功效成分茯苓酸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2,43(7):273-280.

[9]尚宁,顾晓燕,蒋德升,等.黄芪注射液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浆VEGF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8(6):620-621.

[10]侯宁,于睿.从痰论治鼾症[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74-76.

[11]刘晓燕,崔亚东,田合禄.中医四气五味理论与脏腑补泻关系的探讨[J].世界中医药,2021,16(1):121-124.

[12]郝二伟.平性药双向适用药性本质特征的研究[D].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13]宋亚刚,苗明三.平性药性味内涵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2):2981-2984.

[14]王纪常.中药性味理论探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1):4-6.

[15]张爱华,杨春艳,付义.浅谈“宗气亏虚”与OSAHS[J].光明中医,2014,29(5):1066-1067.

[16]赵立梅,谢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2):144-147.

[17]唐娜娜,黄俊山,吴长汶,等.基于心主神志分阴证阳证论治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药通报,2020,19(2):38-40.

[18]段莹,孙书臣.从肺、脾、肾三脏角度认识鼾症与夜尿增多关系[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世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9:673-675.

[19]陈剑坤,冯金兰,李际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7):939-943.

[20]黄颖,张熹煜,李际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文献研究[J].新中医,2016,48(8):287-289.

[21]吴淑媛,李双蕾,符芳,等.论痰湿与2型糖尿病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2):126-129.

[22]邝浩丹,骆仙芳.王会仍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2):1397-1399.

[23]阚周密,蔡原.甘草酸二銨对镉中毒小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J].天津医药,2007(5):361-362.

[24]张燕丽,孟凡佳,田园,等.炙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9,33(8):60-63.

[25]张传文,李运伦.生姜活血化瘀作用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1):58-61.

[26]牛蕾,刘玉璞,易红良,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2,29(5):317-322.

[27]KRAKOW B,MELENDREZ D,FERREIRA E,et al.Prevalence of insomnia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J].Chest,2001,120(6):1923-1929.

[28]潘集阳,杨一帆,李瑽睿.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9,14(1):13-16.

(收稿日期:2022-10-09编辑:徐雯)

猜你喜欢

鼾症数据挖掘
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观察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张涤教授治疗儿童鼾症经验撷萃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数据挖掘的分析与探索
97例内镜下动力系统旋切吸引治疗儿童鼾症的手术配合体会
基于GPGPU的离散数据挖掘研究
等离子消融术对小儿扁桃体肥大合并鼾症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