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究

2023-07-04沈伟华

考试与评价 2023年6期
关键词:边塞诗视域古诗

沈伟华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展开,浙江高考卷加入到全国I卷的考查当中,对浙江高考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古诗教学方面,需要由表面的技巧解读转向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素养,把握好深度学习视域。

一、 深度学习的概念及其特征

1. 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的基础,叫做神经网络,这本身就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火热和深入人心,人们渐渐将这一概念独立出来,由此有了深度学习和传统机械学习的区分。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机械学习虽然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应试教育的需要,但是却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对知识的逐渐理解。让学生通过对深度学习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能够在满足当前教育考试需要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深度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未来素质教育下,学生所需要达到的一个宏观目标。因此,深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全新概念和全新学习能力的出现,更代表了未来教育形势的发展方向。

2. 深度学习的特征

深度学习从它具有的特征来看,是一种动态且完整的学习能力。而一般情况下,它都会有以下五个方面来着重体现。首先深度学习的主体一定是学生,所以深度学习无论怎么发展,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主要的目标,这是深度学习不变的发展方向。其次,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具备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能让学生提早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然后,深度学习更加强调对于旧知识和各种知识的理解与整合。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巩固来说,是十分实用的。之后,深度学习是以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为基础,而延伸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提升。最后,深度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从深度学习的特征来看,深度学习要比机械学习更加适合于当前的学生,能够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现状

深度学习有着很多的优越性,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展开古诗深度学习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限制和要求。以下几个方面将体现出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教学十分严峻的现状。

1. 教师对深度学习理解片面

对于教师而言,想要将深度学习真正完美地融入到当前的教学中,应当是在当前现有的教学模式上,充分吸收学生对于深度学习的看法与理解,及时地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更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将新课标理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来真正地展示出来。然而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下,很多教师对于深度学习的理解,往往是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加大难度或加重背诵记忆,对古诗进行肢解,加强表面上的方法解读和记忆。并且这种理解获得了很多教师的认同与使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极大程度地加剧学生对于学习的厌烦心理,同时还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深度学习的不理解和排斥。

2. 学生缺乏主动意识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才是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很多学生认为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懒得动脑、懒得思考,懶得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是当前学生的普遍现状。而深度学习如果缺乏了学生这个主体的配合和学习积极性,就会让整个过程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况且在深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积极的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本身的深刻意义。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甚至有这方面想法的学生往往都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去让学生具备主动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着重思考的一个方面。

3. 家长缺乏对深度学习的理解

对于当前的家长来说,他们更看重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考试得到的分数。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家长所重视的仅仅只是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很多家长看来,学生对于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仅仅是浪费时间。而学生对于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综合成绩并不会有很明显的提升,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出现一定的下降。因此,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很多学生只想走捷径,看到难一点的古诗,就不想深入阅读思考甚至放弃阅读。长久的缺乏兴趣和思考,对古诗的认识难以达到提高认知内化修养的程度。

三、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策略

1. 合理地定制教学目标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全部学习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尽可能地提升自己对于学习过程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想要达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需要合理地定制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来一次古代诗歌知识竞赛。教师将课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知识竞赛的综合要求,在潜移默化下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竞赛的快乐与激情的同时,逐渐地靠近教师在教学之前所定制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定制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基本的教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体现。只有让学生能够达到教师所定制的教学目标,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一直保持上课的乐趣和积极性。这对于当前教育模式的改革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合理的实践经验与探讨。

2. 优化课堂提问

① 逆向式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逆向式提问是指将学生内心深处已经确定答案的问题,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向思考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提问方式。这种逆向式提问能够极大程度地培育学生在思维转换和思维提升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深层次事物的认知与探讨。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雪》这首近代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一幅漫天飞舞的飘雪图填词,或者进行描述飘雪画面的训练,带领学生去回忆以前所学过的关于雪的古诗词。不同的诗人笔下的雪景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雪是这样的图景?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引导,来引出教师在这堂课上所需要讲解的关于雪的古诗词。通过对逆向式提问的不断使用,不仅能够带领学生重温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同类事物的思考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② 渐进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渐进式提问是指教师在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之前,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逐渐推理全新知识。这种推理过程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于未知知识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的复习热情。例如教师在教授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并序》时,可以通过诗人撰写边塞诗的背景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诗人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对当时朝代的正确认识。这首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批判不恤士兵的将军。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学到的边塞诗不在少数,但古今时代差异的存在,还有字面表达的语言隔阂,使很多学生即使是对这类广为人知的边塞诗同样存在隔膜。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古诗词本身的字面含义,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重要情感,才是学生真正走进诗人世界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渐进式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古诗内部。比如进行《燕歌行·并序》教学时,设置如下问题:边塞诗的诗人都有些怎样的遭遇?边塞诗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边塞诗背后诗人通过这类题材想要表达点什么情感?这类边塞诗我们现在学习的时代意义是什么?等,通过渐进式提问的不断深入应用,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词背后的寓意,并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只有深入到了故事内部,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画面、诗歌人物形象、诗人情感,并且感同身受,远隔千年的古诗才会褪去枯燥的外衣,化身为灵动的画面和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古代的智慧和能量在现代得到传承和发扬。

③ 开放式提问,提高创新意识

开放式提问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师通过对开放式问题的提问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很多问题之所以有标准答案,就是因为当初的开放式回答让人们逐渐找到了背后所蕴含的规律,才衍生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师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开放式问题思考,如叙写古诗、白话文扩写古诗、任务讨论等开放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古诗内容进行反复阅读思考、与别人交流后,进行多种方式的改写、续写等二次创作,可以对古诗本身有更深入的思考。教师对学生加以多种开放式的提问和要求,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多首古诗的内容链接,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创新、理解与内化。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开拓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底蕴去尝试解决这一个问题。开放式提问永远都是最令人着迷的,因为它本身所具备的探索乐趣和自身所展现出来的无穷奥秘,永远都是最吸引人的存在。因此,想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教师对于开放式问题的提问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3. 坚定真实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坚定真实的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一首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课前准备、开展诗人专题研究、诗歌内容研究、技法研究、背诵记忆等多方面来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如在教学《静女》《无衣》这些诗经篇目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诗经》资料,了解相關知识;可以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诗经》内容的看法;课堂上进行背诵记忆比赛、《诗经》知识大比拼等方面的综合考查,来提高学生对于《诗经》的认识,并且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得到真实有效的综合评价,把古诗从表面生硬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命里。

猜你喜欢

边塞诗视域古诗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