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曲艺之乡”,千年古镇张堰的新头衔

2023-07-04张玮玲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金山区金山曲艺

张玮玲

编者按:

根据《中国曲艺之乡评定命名和管理服务办法》的规定,中国曲协组织专家调研组于2022年11月对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进行了走访。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评估,中国曲协研究决定授予张堰镇“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说白了就是曲调的艺术表现。曲艺包括具体艺术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相比戏剧表演,曲艺更加简便易行,只要有一两个人,一两件伴奏的乐器,或一个人带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副竹板,甚至于什么也不带,走到哪儿,就说唱到哪儿,与听众的交流互动,比戏剧更为直接。

我国在1994年命名了第一个曲艺之乡,不觉已近三十年时间,共授牌了曲艺名城6家,曲艺之乡76家。金山区张堰镇拿到的是第74块“中国曲艺之乡”的金字招牌,也是继安亭和南翔之后,上海第三个被授予这一称号殊荣的小镇。

沪郊金山区地处杭州湾北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经是浦江之南最繁荣、最儒雅的地方,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位于金山中部的张堰镇,秦望山高,留溪水澈。张堰镇这些年通过努力,被冠上的头衔不少,比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健康镇等,如今,又在中国曲协和上海曲协的指导下,将“中国曲艺之乡”的新头衔收入囊中。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堰本就承载了千年古镇的文化积淀,也鲜活地保存着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传统曲艺,如脍炙人口的快板、紧贴民生的农民钹子书、声情并茂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曲艺形式薪火相传、笔墨相承、口耳相授,根系民间而不衰,流传百世而常青,成了小镇独特的文化名片。

源远流长 曲艺传承

张堰镇的曲艺文化可谓历史悠久,曲种丰富,有弹词、花鼓戏、钹子书、傀儡戏等,根据《张堰镇志》记载,清代就有群众听书的场所,《重辑张堰志》有“岳庙朝朝听说书”句;同时期的弹词名手吴毓昌,创作了评弹《三笑姻缘》,人称“独擅江南词场无敌手”;民国期间,艺人王传根常在南河头邑翠茶馆说唱,曲目有《大红袍》《三侠剑》《水浒传》,用金山方言说和唱,深受百姓喜爱;钹子书乡音土语,通俗易懂,吸引众多茶客。

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着张堰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经久不息的文化魅力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时至今日,小镇民间曲艺发展势态愈加蓬勃,默默镌刻着张堰人的智慧结晶与文化个性。几乎村村都有能拉上两段、哼上几句的曲艺达人。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都能听到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悠扬曲调,听曲唱曲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身边也涌现出了如钹子书老艺人蒋顺龙、相声演员徐强、刘西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曲艺演员和创作人才。

蒋顺龙,1964年加入张堰公社文化站,从小爱听故事和评书,靠自己摸索,学会创作台词剧本,亲自登台表演说唱,靠着一根竹筷一张钹一张嘴,自编自导自演农民书50多年,创作作品近400篇。他的作品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成为张堰著名“农民笑星”。

徐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擅长各种乐器,将相声与音乐相结合,创作多部极具特色的原创作品。2021年5月,徐强代表张堰镇和金山区文化馆,赴北京参加“向党报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上海专场的演出,演出作品为相声《时代赞歌》。

刘西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擅长相声、山东快书、快板。在第六届“唯实杯”青少年曲艺大赛中,刘西阳代表张堰镇参赛,以山东快书《信仰的味道》获得“小牡丹奖”和“曲艺之星”奖。

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张堰镇的成功创建,根植于金山区的戏曲肥沃土壤,纵观全区,曲艺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有上海说唱、钹子书、故事、小品、快板等曲种深根民间。前几年,曲艺名家吴新伯、故事名家葛明铭的金山名家工作室先后落户,品欢相声社、田耘社相声等相声团队频繁到金山下基层演出,金山故事好作品层出不穷。在曲艺文化阵地打造、曲艺人才储备、曲艺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已在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20年,金山区着手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在全区遴选出三个代表镇,积极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张堰便是其中之一。

金山区文旅局当仁不让地发挥好其中的统筹、协调、推进、督查作用,加强与中国曲协、上海市文联、上海曲協的对接,开展镇曲艺之乡创建指导和推进工作,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利用好区委宣传部与上海文史馆结对共建资源,为曲艺作品创作、人才培育、曲艺美育等提供名家指导。发挥好区戏剧曲艺协会主体作用,团结、服务好曲艺工作者、爱好者,形成曲艺发展良好生态。

而张堰镇在“顺势而为”这一点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是以点代面,延伸基层,曲苑芬芳飘遍全镇。在历史人文风情馆打造镇级曲艺展示基地的基础上,同步加大曲艺阵地和空间建设,用于曲艺培训、演出展示和团队日常活动。比如,在学校打造教学基地,在村居打造创研基地,在大隐书局打造传习基地,在白酒厂文创园打造演艺空间,在张堰公园打造路演空间,通过曲艺阵地空间的打造,聚焦群众需求,开展特色培训,举办曲艺演出,成为镇级曲艺阵地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形成一条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壮大的生命链。

二是名师领军,培育新秀,确保曲艺传承后继有人。成立蒋顺龙农民钹子书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老一辈曲艺工作者积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既增强了曲艺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也提升了曲艺人才的业务技能。2022年9月,张堰镇利用大隐书局张堰店现有空间,打造独具特色的“曲艺传承基地”。引进“名人快板书艺术工作室”,计划用三年时间,孵化更多的快板书传承人。同时,打造品牌相声专场《欢声笑语藏书海》、快板书培训、快板书展演等活动内容,努力将大隐书局张堰店打造成“传统性文化体验,多元化学习中心,互动式交流空间”的“曲艺传承基地”。

三是树立品牌,打造精品,扩大曲艺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通过这些年的培育,张堰涌现出如钹子书老艺人蒋顺龙、相声演员徐强、刘西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曲艺演员和创作人才,曲艺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以故事为代表的曲艺作品多次在各类赛事中获奖。同时,通过举办镇青少年曲艺赛事,充分展示青少年曲藝的活力与风采,促进了区域优秀曲艺资源的交流共享和融合发展,让更多的青少年在赛事中了解并弘扬曲艺。

2021年4月,在区文旅局的牵线搭桥下,邀请有成功创建经验的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代表团到坐落在张堰镇的中侨大学开展曲艺工作交流,为学校推进曲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中侨大学积极成立“曲艺社团”,每周开展曲艺培训,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阶段教学成果展示,艺术演出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曲艺工作。同时实施曲艺进校园艺术教育推广计划,邀请曲艺名家以曲艺文化导师进校园的形式,在各个校园开展曲艺专场演出,在青年学生中扩大传统曲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着力构建青少年戏曲曲艺人才储备库。

创建工作点点滴滴,不胜枚举。张堰镇赴嘉定区学习“中国曲艺之乡”创建经验;邀请名家坐镇开展曲艺讲座;承办区级、市级的曲艺活动;开展独脚戏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曲艺演出活动……镇上的居民在家门口不但能看到本地曲艺名家的拿手绝活,还能欣赏到国内一流大咖的精彩演出。

5月25日晚,张堰镇“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隆重举行,既得益于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又凝结着广大曲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顺势而为的水到渠成。

成功创建 崭新起点

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这是张堰文化发展的一个新坐标,也是金山曲艺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推进“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曲艺名城”的创建,促进金山曲艺可持续发展,已是金山一项“天时、地利、人和”的工作。

所谓天时,即发展曲艺事业,符合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要求。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

所谓地利,即金山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名城,对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有重要作用。当前,金山区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文旅赋能金山发展工作。发展金山曲艺事业,建设好曲艺队伍,创作更多的优秀曲艺作品,对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金山发展的精神力量,推进文旅赋能大文章有明显的文艺优势。

所谓人和,即金山文化底蕴深厚,有曲艺创建的人文基础和条件。近年来,金山一直致力于推进乡村文脉传承工程,借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文旅人才新政实施、各类曲艺活动举办、曲艺交流开展等,大力推进了包括曲艺在内的乡村文脉传承发展,有了明显成效,推进曲艺事业发展成为共识、形成了合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金山区将持续打造金山曲艺这张特色文化名片,充分激发金山曲艺的创新和创造活力,传承和挖掘金山特色品牌,培养曲艺新人,积极推进另两家“中国曲艺之乡”的创建工作,力争早日创建成为“中国曲艺名城”。

猜你喜欢

金山区金山曲艺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抢险当金山
翠挂金山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下期见
211246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