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生活活动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3-07-04侍艳秋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规则意识自我管理

【摘要】教师要加强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發展幼儿的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集体、社会是紧密联系的,要做好行为管理,不能因自己的不当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教师要利用自我管理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让他们懂礼貌、知感恩,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自信,满足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助力幼儿提升自我价值。

【关键词】自我管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自理能力;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侍艳秋(1995—),女,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幼儿园。

由于年龄关系,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对于外界充满了极强的探索欲望。但也正是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往往自控能力较差,有时甚至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一定要以“保教并重”的思想为教育基准,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其实,千般他护不如自护,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要引导幼儿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素质的整体提升。本文就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如何实施相应策略等展开讨论,旨在解决相关教育问题,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联系日常生活,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部分家长对孩子较为溺爱,导致幼儿自理能力较差,到了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转变育儿理念,解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学会自我服务,做自己的主人[1]。

(一)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穿衣、脱衣、折衣服、系鞋带、扣纽扣等技巧;利用儿歌“小老鼠、钻洞子”“抓领子、盖房子”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双脚,并对照鞋子,看看左脚对应的应是哪只鞋子,右脚对应的应是哪只鞋子,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的幼儿在家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甚至个别幼儿出现将不吃的食物乱扔给同桌的现象,常常引起班级矛盾[2]。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幼儿的进餐管理,让幼儿学会自主进餐,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根据自己的食量决定盛多少饭菜。有的幼儿一开始不会使用勺子,教师要教授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锻炼幼儿的手臂肌肉,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用肯定、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二)加强日常班级管理,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玩完玩具后,不知道将玩具放回原位;有的幼儿借看书籍有随手乱扔的坏毛病;还有的幼儿没有养成吃完饭收拾碗筷的习惯。对此,教师应直接引导幼儿,要求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假手他人,以此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水平。

比如,教师要提醒幼儿在玩汽车玩具之前,观察汽车玩具所在的玩具柜,玩完之后应该将汽车玩具放回原位,或是在进餐完毕之后将自己的碗筷放到指定的地方,以此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锻炼幼儿的收拾整理能力。教师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来加强班级管理,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水平。

二、巧借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

游戏深受幼儿的青睐,教师要找准幼儿的兴趣点,利用区域游戏活动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增长认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一)利用区域游戏,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力

有的幼儿的无意注意心理较为显著,而其有意注意力则在逐渐发展,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幼儿参与到游戏探索中,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比如,让两个幼儿一起玩五子棋游戏[3],游戏规则为每当自己的五个棋子连成一条直线时,就吃掉对方一个棋子。五子棋的竞技性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他们神情专注地看棋盘,分析、判断、决定棋子下一步的走法,有意注意力得到了提高。

又如在美术创意活动“一串红”中,教师准备了红色的颜料、棉签、绘画纸等,让幼儿认真观察墙上的操作示意图,跟着操作步骤学习制作一串红的棉签画。幼儿用棉签沾上颜料作画,棉签画色彩鲜艳,操作简单,幼儿很快就能完成,并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基于此,幼儿绘画的信心得以增强,也产生了继续进行艺术创作的欲望。他们还用棉签画出了大大的苹果、红红的樱桃等,富有审美情趣。他们在游戏中神情专注,延长了有意注意时间。

(二)设计角色游戏,培养情绪控制能力

有的幼儿遇事较为情绪化,动不动就哭闹,耍脾气。教师可以借助区域游戏,有意识地提醒幼儿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比如,教师可借助角色游戏“小熊请客”培养幼儿控制情绪的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小熊,礼貌地招待客人,运用相应的礼貌用语与客人交流,既提高了社会交往水平,也间接令自制力获得“加固”。幼儿们懂得了同伴间的交往应是有礼貌的,而不是无礼的、侵犯他人的。

又如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遵循阅读规则,不允许大吵大闹,要安安静静地看书,轻声交流阅读心得。若是有谁在阅读区喧哗,大家都会相互提醒,“安静点,这是阅读区,大家要看书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平时很吵闹的幼儿,也会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大吵大闹,安静地阅读。

(三)利用游戏规则,有效增强规则意识

规则是对幼儿的一种约束,要参与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的规则往往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规则有效提高幼儿的自律水平。比如,在户外游戏“玩沙”活动中,游戏规则的其中一条就是不能随意扬沙,以免沙子进入他人的衣服、眼睛中,对他人造成伤害。于是,幼儿在玩沙时,都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力度,不随意抛撒沙土,以免对他人造成困扰。通过约定游戏规则,幼儿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违反游戏规则。

又如在户外游戏“越过火线”中,教师在树杆之间拉上网线,系上小小的铃铛,约定游戏规则是幼儿越过火线时,不能触碰到线,铃铛一响即判定为输,须自动退出比赛。幼儿小心翼翼地钻爬,有意避开悬挂的线条和铃铛。通过游戏,幼儿充分意识到规则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游戏规则的要求,使自身的规则意识得以培养。

三、通过主题教育,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3—6岁正是幼儿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教师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加强自我管理。

(一)进行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幼儿的法治意识

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差,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从小培养幼儿的法治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交通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交通实例,播放交通视频,让幼儿看交通警察对行人进行交通安全法制教育,以使幼儿懂得过马路必须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若是违反,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4]。教师要着力培养幼儿的法治意识,让幼儿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使其逐渐成长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开展防诈骗专题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幼儿对外界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防范意识较差,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多,缺乏警惕性。因此,教师要推动安全防范教育的落实,培养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醒幼儿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陌生人要抱有警惕之心。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一种能力。幼儿的自我管理应是幼儿有目的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一)借助值日活动,增强集体责任感

值日生工作是幼儿为班级服务的一项活动,是幼儿锻炼自身劳动技能的活动,教师可以采用竞爭机制或轮流制,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提高幼儿的集体责任感。

比如,有的幼儿平时劳动不是很积极,但是当上值日生后,佩戴上“值日生”的标志,就会增强“今天我是值日生,必须早点到园,按照值日生的工作要求,摆好、擦好班里的桌子和椅子,给花儿浇水”的意识。

幼儿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对当天值日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这也督促值日生尽心尽力地为班级服务,认真、仔细地完成值日任务。值日生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荣誉的象征,教师要利用值日生工作,增强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使幼儿在获得劳动能力的锻炼的同时,增强责任意识。

(二)借助社会实践,形成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意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应为社会做贡献。比如,在“献爱心”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向山区孩子捐献自己多余的衣物;在“学雷锋”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争做好事,如主动扶起摔倒的同伴,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衣服、系鞋带,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温暖与阳光;在“环保宣传”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走进社区,捡拾草坪上的垃圾,为环保出一份力;在重阳节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到社区福利院,为老人唱歌、跳舞,用自己的才艺为老人带去欢笑。在“社区美术展”中,幼儿们用画笔描绘社区的美景,一幅幅画拼接成百米画卷,为社区增添一丝人文气息,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增光添彩。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幼儿的劳动技能,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也能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合道德教育,加强幼儿的自我思想管理

自我管理离不开思想的管理,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利用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幼儿的自我思想管理,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加强幼儿的自我思想管理

教师要通过开展感恩活动,让幼儿懂得感恩他人为自己的付出,并要懂得回馈。教师可以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让幼儿知道乌鸦懂得感恩、反哺父母,鼓励幼儿用实际行动感恩他人的付出。比如,鼓励幼儿主动帮爸爸妈妈打扫卫生,收拾碗筷,学习洗碗、清洗衣物,用力所能及的劳动感恩父母的付出。再如,同伴帮助了自己,自己也要主动为同伴排忧解难,在同伴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思想管理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做诚信守约好儿童

有的幼儿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来玩,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学会用“请借我玩一玩好吗?”“你的玩具真好玩,我能一起玩吗?”等礼貌性的、商量的语气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教师还可以借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诚实的列宁》等故事,引导幼儿养成讲诚信的品质,教育幼儿应遵守约定,不可失信于人。诚实守信教育也是对幼儿的思想与行为进行约束的一种手段。

结语

总之,为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要紧抓日常生活中的契机,联系日常生活,巧借游戏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实践活动,结合道德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增强自我服务意识、自我约束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提高幼儿的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晶.游戏中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04):73-75.

[2]吉天花,刘武.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自我管理的习惯养成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1(25):84,86.

[3]龚天玲.幼小衔接中幼儿自我管理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1(44):5-7.

[4]瞿诗佳.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74-75.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规则意识自我管理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