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化十登”之三角山、桂峰山登山记

2023-06-30考察者

环境 2023年5期
关键词:峰山山顶

考察者

“从化十登”号称广州户外圈“大神”的“晋升”之路,是每一位户外人心心念念想要挑战的目标。这“十登”指的是位于广州从化海拔超过1000米的10座高山,分别是天堂顶、鸡枕山、黄茶园、老虎头、桂峰山、通天蜡烛、三角山、五指山、烧伤岭、三角髻,其中有两座位于从化吕田镇,分别是三角山和桂峰山。

为了挑战“从化十登”,同时体验岭南山区山水交融的自然生态和乡野风情,我规划了一条徒步穿越三角山和桂峰山的登山路线,其间经过自然保护区和水库,还能探访深藏于山谷中的自然村落。

三角山越野

三角山属九连山山脉,因其主峰相邻有三座近千米山峰相合形成一个三角形而得名。三角山海拔1036米,在“从化十登”中高度排名第7,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水库位于山脚下,是世界第二大装机容量抽水蓄能电站。

三角山同时也位于广州地区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该保护区是以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兼顾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内云海山气交织,飘渺不定,山中有湖,湖中有岛,绿树装点,周边山脉连绵不断。

安山村位于105国道边上,从陈禾洞保护区流下来的安山河和源自牛角窿的牛栏河在此相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民大规模种植香蜜葡萄,已将安山村打造成“香蜜旅游小镇”。考虑到安山村位于交通要道的便利性,因此选择安山村作为徒步起点。

从安山村上山向南走,看到牛栏河静静流淌,顺着河流远望两山夹峙的响水峡,之前在牛栏河下水划艇进入响水峡漂流的回忆又出现在脑海里,拉回思绪的时候经过一个小型水电站,不远处见到一处瀑布,冬季依然水流湍急,吕田号称“水电之乡”果然所言不虚。

爬到840米左右来到蓄能电站度假酒店的游泳池,走出酒店,我开始沿着柏油路散步,发现沿途种植了很多马尾松。马尾松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经济价值也很高,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還可以作为医药、化工原料,可谓“全身是宝”。松果掉落一地,我弯下腰来,捡了大半个手掌那么大的一枚褐色松果仔细端详,只见松果形如峰塔,色泽光滑。我心想,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真好,就连松果都比其他地方长得大些。

朝着山顶方向前进,很快就来到位于山脊线的广州惠州交界3号界碑。据了解,我国古代在行政区域划分中多以“山川形便”来划界,即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正如三角山这条山脊,它就是广州惠州的一段自然分界线。

顺着山脊线攀升即可登上三角山顶,站在山顶,无限风光在眼前。顺着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方向望去,西方正对着陡峭出众的“从化第二高”鸡枕山,西偏南一点就是五指山,五指山顾名思义,它的山头犹如手掌五指张开那般排列;远一点的山峰叫老虎头,继续向南,越过黄茶园,就是号称“从化第一高”的天堂顶……登高望远,只见群山绵延,层峦叠嶂,山谷中的水库平静如镜映衬着蓝天白云,让人不由自主念起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欣赏完山顶的风景我便开始下山,下山需要挑战全程最难走的碎石坡路段,这些碎石是山体岩石常年受到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崩裂形成的,一踩下去碎石头就顺势下滚,很容易滑倒受伤,需要保持身体重心稍微放低靠后,集中精神应对突发状况。此时的登山杖在迂回下降过程中起到了减速和平衡身体的作用,让速度控制在自己的可控范围。

随着海拔下降,地形由碎石坡变成巨石坡,此时需要收起登山杖手脚并用攀爬跳跃通过。下山虽然危险,但我脚步不停,很快就穿越了这段危险路段,紧张的心情也终于放松下来。

下坡后,一条与惠州龙门交汇的泥土路映入眼帘,顺着这条路再走不远,小杉水库水面的闪闪波光已经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欣赏着天边的夕阳与初升的满月,想到自己刚完成一次颇有难度的徒步挑战,心情顿时感到无比舒畅。

桂峰山穿越

鱼洞村,是吕田镇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土名“鲤鱼洞”。这个村子还有段十分有趣的故事,民国时期,从化县与龙门县为争夺鲤鱼洞的归属,曾约定在桂峰山大坳口午时十二点堆柴点火,以烽烟的飘向来确定归属,结果烽烟往从化方向吹,便有了今天的从化鱼洞村。为纪念从化与龙门的这场“君子之争”,“鲤鱼洞”也被称为“礼仪洞”。

鱼洞村四面环山,有条盘山公路从吕田新联村连通过来。翻过盘山路的垭口,鱼洞村就坐落于垭口后面的山谷盆地中。进入村庄,眼前豁然开朗,我突然感觉自己进入了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那个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桂峰山正矗立于鱼洞村北面,像一座大屏风挡住了猛烈的北风,使这个村子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穿过村口的牌坊,抬头仰望蔚蓝天空,此时的云朵也恰好呈现出条条鲤鱼形状,一条条越过输电线,这不正是“鲤鱼跃龙门”的场景嘛!碰巧翻过鱼洞村东边的山头就是惠州龙门,我不禁怀想连篇:古代这条村的命名者是不是也考虑过“鲤鱼跃龙门”这层意思,希望子孙后代能冲出“鲤鱼洞”,跃进龙门,到外面世界飞黄腾达呢。

鲤鱼跃龙门也要吃饱有力气才行,这时我的眼前出现两道吕田的著名美食——腊肉和大芥菜,它们被村民们在房前屋后晾晒着,挂成一排吸收着阳光精华,以期提炼出另一番风味供人品尝。菜田旁边圈养着鸡群,一两只青头鸭立于其中,形成“鸡同鸭讲眼碌碌”的趣景。

我停下脚步,询问村民进山的方向,村民指向一条机耕路。上山的机耕路很好走,我走出了信步闲庭的架势,路上遇到不少村民开着摩托车上山采山货。这条路生态环境极好,两旁植被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我忽然看到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蛛网勾连着两旁的大树枝桠,循着纹路仔细寻找网的“主人”,原来是一只巴掌这么大的绿黑条纹相间的蜘蛛,此时正隐藏在绿叶中等待着哪只倒霉的飞虫撞入网中成为它的午餐。

沿途山溪潺潺,走着走着,机耕路变成了羊肠小道,我也开始绕着山腰爬升。跨过一道道溪流,就发现前面没路可走了,我需要花点力气攀爬山溪中的巨石溯流而上。所幸这条溪流在冬天流量很小,否则肯定会大大增加我攀登的难度。

随着攀爬,我来到一段小峭壁,想要探寻一段没那么陡且没那么湿滑的路爬上去。经过一番地形和方向分析,我定好前方每小段攀爬路线的标记物才开始攀登,我把途中的某颗树或某块大石头作为小目标,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完成登顶的大目标。古今欲成大事者都敢于登顶险峰,虽然一路艰难险阻,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完成这段溯溪,就到了溪水源头,也更加接近山顶。此时出现了一段人工开凿的泥土小阶梯,我顺着小阶梯轻松登上了一个分叉口,从这里继续向上就是桂峰山顶,向下就是惠州龙门县合子村。一鼓作气冲上顶峰,看到地上矗立着一块三角点测绘标志,显示这里为海拔1085米,也标志着“从化十登”位列第五的桂峰山接纳我成为它的登頂者。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站在桂峰山顶,一股登山成功的喜悦和指点江山的豪情涌上心头。欣赏顶峰美景之余,我开始辨认起周边的景物——天堂山水库列阵在东,牛牯嶂列阵在西,罗浮山列阵在南,云髻山列阵在北……很多都是曾经挑战完成的地方,我如数家珍般一一把它们指点出来,心中十分满足。

在山顶休息片刻补充能量后,我便下山前往桂峰村。下山的路一片坦途,山脚下的路边见到一片幽暗松林,树荫茂密,黑暗幽深,强烈的阳光都无法照射进去,“黑洞”一般毫无生气,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入内探寻,于是我快步经过,不做停留。

桂峰山下的桂峰村景色优美,每逢11到12月都会有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1月的梅花、2月的李花相继开放形成桂峰香雪胜景,吸引游人络绎不绝前来赏景。

此时正是1月梅花盛开时节,我缓缓穿过梅花林,来到题有“流溪河源头”的大石头面前,作为一个资深户外人,我知道真正的流溪河源头并不在此,源头乃是桂峰山上的山溪。旁边一棵柿子树的高枝上还有两颗柿子尚未采摘,也许是太高未被人打扰,也许是太晚结果避开采摘旺季得以幸存,形成一幅与梅花一同坚守寒冬的画面。

桂峰山出产野生桂峰茶,这里的种茶历史有200多年。源头活水清甜、周围环境无污染,桂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但是这里没有规模化茶园,茶树零散地种植在桂峰山上,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的生长状态。桂峰山茶一年可以采摘两次,清明前后采摘的叫春茶,也叫清明茶,白露时节采摘的叫秋茶,也叫白露茶。在当地人的介绍下,我摘下叶芽放入口中咀嚼,先尝到苦涩,之后齿颊回甘生香。

这次徒步穿越两座高峰,既完成了徒步挑战,也增加了眼界见闻。只是见到游人日渐增多,心内不免有些担忧,希望当地在旅游开发中,能够呼吁大家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让后世子孙都能享受到这片美好的自然风光。

猜你喜欢

峰山山顶
到山顶去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宝仙娜9.2声道/JBL卡拉OK系统 赣州九里峰山私人影院
拉瓦莱多三峰山
在山顶
走进大峰山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山顶很冷很冷
熊峰山深埋一段怎样的民族战斗史
秋千飞起来